【摘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以任務驅動學生主動學習是非常有效的教學策略,此種教學策略不僅能夠突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還能夠以任務驅動學生主動思考、大膽猜想、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探究意識,更深入地理解和運用數學知識.鑒于此,文章以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混合運算”為例,探究基于任務驅動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和方法,旨在明確任務驅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和實施可行性,保障學生學習效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任務驅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混合運算
引 言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其強調通過設置一系列相關的學習任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從被動學習進入到主動學習狀態(tài),從而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學習并掌握數學知識及相關技能,進而理解與運用知識.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以小學數學“混合運算”教學為例,從分析教材、基于學情設計任務、鼓勵學生參與任務、組織學生完成任務、評價學生任務成果幾個方面對任務驅動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
一、分析教材厘清知識
任務驅動教學法主要是通過設定具體的教學任務來驅動學生完成,使學生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強化學習動機,最終達到教學目標,其核心在于任務的設計與實施.然而,任務驅動教學法雖然具有很好的應用優(yōu)勢,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用此方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任務驅動教學前,首先需要對教材進行綜合性分析,了解教學內容,厘清知識體系,確定是否適用于驅動教學法組織開展教學.
例如,在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四課“混合運算”教學中,教師通過研讀教材,分析發(fā)現“混合運算”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涉及三個知識點,分別是含有乘法與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含有除法與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順序;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這部分知識內容難度雖然不大,但容易使學生混淆一些運算算理,若基于教材分析組織開展任務驅動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有針對性地學習理解掌握混合運算算理,而且可以在學習任務中實踐應用這些混合運算算理提高學習能力.與此同時,三年級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著邏輯抽象思維發(fā)展的關鍵期,若在此階段設計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學生全身心投入任務中獨立思考,主動探究,滿足學習探索需求,獲得豐富的知識學習體驗.鑒于此,可以得知,“混合運算”這部分知識符合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要求,且以任務驅動法開展教學活動也能夠取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成效.
二、基于學情設計任務
在基于任務驅動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分析教材確定教學內容適用于實施開展任務驅動教學后,就需要結合學生實際學情設計任務,這樣才能保障任務的驅動效果,保證學生可以完成任務,并在任務完成過程中理解與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對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提前了解班級學生的實際學情,接著依據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水平設置充滿挑戰(zhàn)性且有趣的學習任務,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果.
例如,在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四課“混合運算”教學中,教師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到班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數學運算基礎,對乘法和加減法有了基本的認識,但在混合運算中容易在思考運算順序時遇到問題和困惑.對此,在了解了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后,教師首先就可以基于學生已有的學習認知和能力水平,設計預習類任務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并在任務驅動下理解運算順序的重要性.預習任務具體如下:讓學生尋找生活中常見的運算情境,并舉例說明.這樣的預習任務難度不大,學生很容易通過生活經驗完成,比如,通過超市購物,對“購物小票”的單價、折扣、金額、數量的運算方式進行觀察和分析,理解運算順序的重要性.其次,基于學生實踐意識,教師可以設計實踐任務.三年級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有一定的探究興趣和實踐應用想法,教師可借此機會設計操作任務,驅動學生在實際的運算過程中發(fā)現按照順序運算與按照算理運算之間的差別,從而深入理解混合運算知識與內涵.實踐任務具體如下:要求學生按照“購物小票”單價、數量、金額、折扣等特點設計一個混合運算應用題.在操作任務中,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與實踐操作,便于學生可以將思考到的運算方法都應用到應用題中,并通過在解題過程中的實踐比對,發(fā)現混合運算特點,形成混合運算意識與能力.最后,基于任務驅動效應,教師還可以設計多樣任務.如分析任務,要求學生分析運算題目,找出數學信息,并按照數學信息完成任務.可以設計以下簡單易于理解的分析任務: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運算中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為什么?思考問題一:運算順序是什么?思考問題二:等號寫在什么地方?思考問題三:第一步不參與計算的數和運算符號怎么辦?教師基于學生學情設計以上學習任務,并指出思考方向后,能幫助學生在符合自己認知水平的學習任務中理解與掌握混合運算知識,提高學習質量和效果.
三、鼓勵學生參與任務
在基于任務驅動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依據學情設計任務后,需要重視研究可以鼓勵學生參與任務的策略和方法,以便于充分發(fā)揮任務驅動作用,使學生從被動學習進入主動學習狀態(tài),接著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習有效性.通常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聯系生活、巧設活動、主動提問、表揚鼓勵等方式來鼓勵學生參與任務.
例如,在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四課“混合運算”教學中,教師基于學情設計了預習任務、實踐任務和分析任務后,就可以通過聯系生活、巧設活動、主動提問及表揚鼓勵等方式鼓勵學生參與任務.如,預習任務是“尋找生活中常見的運算情境”,此時,教師可以將預習任務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相結合,鼓勵學生思考哪些場景會運用到運算知識,讓他們意識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普遍應用.同時,教師還可以巧設“購物”活動任務,驅動學生直接在“購物”過程中親身體驗運算的魅力與價值,進而強化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意識.在鼓勵學生完成實踐任務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收集最近一段時間內家庭的購物小票,然后以“取整”的方式完成混合運算,并告知學生每完成一張“購物小票”的運算任務可以獲得1個積分獎勵,以獎勵激勵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任務.在鼓勵學生參與分析任務時,教師可以通過主動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完成分析任務.如教師詢問學生:“你是按照什么順序完成運算的?”“你為什么會想要這樣運算?有什么依據嗎?”教師提出的這些問題會啟發(fā)學生思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分析任務活動中.
綜上,教師在鼓勵學生參與任務教學環(huán)節(jié),應充分利用表揚鼓勵教學手段,讓學生可以從教師這里感受到認可和肯定,在任務參與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獲得知識與技能過程中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進而增強學習自信,對教師設計的各類學習任務都積極參加,主動思考,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總之,在基于任務驅動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若想提高鼓勵學生參與任務的成功率,就需要從任務類型、任務難度、任務要求、任務目標、學生學情以及學習需求等多個方面綜合思考,以便于尋找到最適合鼓勵學生參與任務的方式方法,從而推動學生主動積極參與任務,為任務高質量完成做好鋪墊準備.
四、組織學生完成任務
在基于任務驅動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完成任務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通常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任務,也可以組織學生獨立思考完成任務.最終的目的是推動學生在任務完成過程中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學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在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四課“混合運算”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將學生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分為若干小組,組織小組完成以下任務.任務名稱:完成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任務要求:學生需要依據情境任務尋找到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并依據數量關系列出混合算式并計算.任務情境:某商店內共擺放了6樣商品,分別是7元一個的講義夾,12元一個的訂書機,20元一個的書包,15元一盒的蠟筆,5元一個的筆記本,40元一大盒的鋼筆.小蘭想要用50元購買1個書包后,用剩下的錢購買筆記本,請問可以購買幾本筆記本?學生在小組內合作討論:學生1:“我們應該先找到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學生2:“小蘭想要購買書包和筆記本,書包的價格是20元一個,筆記本的價格是5元一個,小蘭一共有50元.”學生3:“購買一個書包后,應該還剩下50-20=30(元)”學生4:“用30元購買筆記本,列式為30÷5=6(個).可以購買6個筆記本.”學生1:“我們剛才列的是分步算式,怎樣列綜合算式呢?”學生2:“應該這樣列50-20÷5”學生3:“按照上次課學習的含有除法和減法的混合運算算法,應該先算除法,再算減法,那么這個混合運算的結果與我們分步運算的結果不一樣.”學生在小組內繼續(xù)討論混合運算的列式方法,沒有得出答案.此時,教師參與任務,指1XE8+2PHE0cqeytZYBbsdQ==導學生:“算式里有小括號的,無論小括號里是加減還是乘除,都需要先計算小括號內的算式,再按照常規(guī)算法計算括號外面的算式.”學生受到啟發(fā),重新思考后寫出綜合算式:(50-20)÷5.教師馬上提問:“現在這道綜合算式中,變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學生:“先算小括號中的50-20,然后再算除法,得出結果是6,與分步計算的結果相同.”
從以上的教學流程中可以看出,教師先布置合作討論任務,接著組織學生合作討論,最后當學生遇到問題后,再由教師給出提示和指導,最終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理解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知識與方法.總之,教師在組織學生完成任務時,需要明確任務驅動目的,然后選擇適合的任務驅動方法來組織學生完成任務,這樣才能既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又保障課堂教學進度和質量,最終將基于任務驅動的教學活動育人效果最大化發(fā)揮.
五、評價學生任務成果
在基于任務驅動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評價學生任務成果是不可忽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檢測學生的任務成果,評估教師的教學設計效果.而評價學生任務成果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任務完成情況,還需要評價學生在任務完成過程中的學習表現.同時,教師要采取多樣化的任務評價方式,如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及教師評價等,以便于獲得全面性的任務評價結果,以評價反饋激勵學生,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提高學習效果.
例如,在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四課“混合運算”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綜合評價學生的任務成果.如,在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時可從“通過‘混合運算’相關知識的學習及學習任務的完成活動參與,大家都有哪些收獲和感悟?”這樣的問題開始,讓學生做自我評價.學生1:“通過完成教師設置的情境任務,我發(fā)現數學知識變得更有趣了,情境任務讓數學運算變得直觀形象,可以結合生活經驗找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同時列出分步和混合算式.但在運算過程中,我忽視了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先算除法,后算加法和減法,所以分步計算和混合算式的結果不同.但在小組合作完成任務時,受小組學生啟發(fā)和幫助,我對混合運算概念和規(guī)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現在可以靈活掌握.”學生2:“我計算馬虎,常常忘記運算順序,總是先從左面開始計算,沒有注意運算符號.但在小組同學的幫助下,我改掉了這個壞習慣,現在會先看運算符號,然后再計算.”學生3:“‘混合運算’共講了三個知識點,分別是乘法與加、減法混合運算,除法與加、減法混合運算,含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我學習并掌握了這些混合運算的方法和順序,混合運算速度大大提高.”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內容和關注點,能看到在基于任務驅動的課堂學習活動中學生的收獲,同時通過自我評價也總結了課堂所學知識和技能,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課堂知識,提高學習質量和效果.而教師在參與教學評價時,首先應實施過程性評價,評價學生在任務驅動學習活動中的學習表現,并以激勵性語言正面評價,如:“某某同學的運算思路很清晰,非常好!”接著實施總結性評價,對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作評價,以便于檢驗基于任務驅動的混合運算課堂教學設計還存在哪些不足和問題,以便于持續(xù)性改進教學策略和方法.總之,在基于任務驅動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評價學生的任務成果,課堂上營造出良好氛圍,學生的學習自信明顯增強,教學質量提高.
結 語
綜上所述,在基于任務驅動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主體凸出,學習主動性增強,敢于大膽猜想,小心求證,勇于提出問題,認真探尋問題解決辦法.因此,任務驅動教學是一種可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的教學模式,教師應持續(xù)探索此教學方法的應用策略和方法,并在實施任務過程中要做好必要的教學啟發(fā)和鼓勵,增強學生任務完成自信,最終實現教學質量和效率提高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旭佳.基于任務驅動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江西教育,2024(3):72-74.
[2]王曉霞.任務驅動模式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4(2):136-138.
[3]樊玉蘭.“任務驅動”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探究[J].名師在線,2023(10):20-22.
[4]徐琳琳.任務驅動視角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研究[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1(3):25.
[5]鄧紅蓮.小學數學課堂中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運用[J].文理導航(下旬),2020(7):40.
[6]孟潔.任務驅動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4(17):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