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家屬參與式護理聯(lián)合聚焦護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1年3月1日~2023年3月31日收治的98例AMI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9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家屬參與式護理聯(lián)合聚焦護理模式。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后,觀察組心理彈性中文評估量表(CDRISC)中堅韌、樂觀、自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1);護理后,觀察組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中健康知識水平、自我護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責任感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心血管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將家屬參與式護理聯(lián)合聚焦護理模式應用于AMI術后患者能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提升自我護理能力,減少心血管不良事件,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家屬參與式護理;聚焦護理;自護能力
中圖分類號:R473.5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18.022文章編號:1006-7256(2024)18-0075-0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臨床常見疾病,多由冠狀動脈缺氧、缺血導致,具有病情進展快、風險高等特點,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脅[1]。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是該疾病的有效治療方法,能疏通已狹窄甚至閉塞的動脈,提高心肌血供,改善缺氧缺血情況[2]。但手術是有創(chuàng)操作,會引起患者生理及心理應激,降低心理彈性,不利于康復。聚焦護理是在充分尊重患者的前提下發(fā)掘其潛能,使其身心均達到健康水平[3]。家屬參與式護理是以家庭照顧需求為導向,在不同階段為患者提供相應指導,滿足其護理需求[4]。基于此,本研究探討家屬參與式護理聯(lián)合聚焦護理模式在AMI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21年3月1日~2023年3月31日收治的98例AMI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2019)》[5]相關診斷標準;具備PCI適應證;溝通能力正常;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凝血功能障礙;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9例。觀察組男26例、女23例,年齡46~80(63.49±3.98)歲。對照組男25例、女24例,年齡47~80(63.27±3.4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方法
1.2.1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心理疏導、知識教育、用藥指導、運動指導、并發(fā)癥預防等。
1.2.2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家屬參與式護理聯(lián)合聚焦護理模式。①組建小組:成員包括醫(yī)生、護理人員、患者及家屬,組織成員學習疾病、治療和護理相關知識,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共同編制健康教育手冊。②描述問題:術后1~2 d,通過查閱患者病歷資料,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了解其自我護理能力水平,評估其是否存在心理問題。引導患者和家屬共同回憶能幫助患者改善心理狀況的經(jīng)歷,使患者意識到心理情況和自我護理能力在術后康復中的重要性。③構建目標:護理人員與家屬結合患者當前心理情況與自我護理能力制訂可行的聚焦解決目標值。自強、堅韌和樂觀評分增加值分別≥7分、≥10分、≥4分;自我概念、自我護理技能、健康知識水平和自我責任感評分增加值分別≥7分、≥10分、≥10分、≥6分;常見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為8%以內。④探查例外:護理人員正向引導患者,或者在心理上給予其暗示,幫助患者找出與自身情緒變化相關的因素,如自我效能、面對方式、社會支持等。護理人員和患者、家屬共同學習健康教育手冊,鼓勵患者學會獨立思考,從偶然事件中分析保持良好心態(tài)和提高自我護理能力的方法。⑤反饋控制:護理人員每2 d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自我護理能力,分析其與目標值的差距,肯定患者做出的努力,指出不足之處。⑥評估進步:通過詢問了解患者對達成目標情況的滿意度,如“在本次自強評分中你覺得你最高能達到多少分?”“你希望何時能達到構建的目標值?”等。需要注意肯定患者的努力,鼓勵家屬積極配合,從而激發(fā)患者更快實現(xiàn)目標值。⑦干預時間:每次干預時間為30 min,每2 d干預1次,根據(jù)患者的心理狀況和自我護理能力動態(tài)調整干預頻率。
1.3觀察指標①心理彈性:采用心理彈性中文評估量表(CDRISC),包含樂觀、堅韌、自強3個維度,評分越高表明患者心理彈性越好。②自我護理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包含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自我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4個維度,評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越高。③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包括嚴重心律失常、心絞痛復發(fā)、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④護理滿意率:應用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滿分為100分,≥90分為滿意,80~89分為一般滿意,<80分為不滿意。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前后CDRISC評分比較見表1。
2.2兩組護理前后ESCA評分比較見表2。
2.3兩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見表3。
2.4兩組護理滿意率比較見表4。
3討論
AMI發(fā)生后多數(shù)患者會伴隨不同程度的胸骨后疼痛癥狀,該疾病病死率極高,易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因此需要提供及時有效的干預措施[6]。PCI是AMI臨床治療的一線措施,能使患者心肌血灌注量增多,避免疾病惡化[7-8]。但受疾病的影響和治療的創(chuàng)傷,患者機體應激反應增大,此時實施常規(guī)護理僅能控制手術風險,較難發(fā)揮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有研究顯示,聚集護理模式通過及時與患者溝通,能充分發(fā)掘患者自身潛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在提高患者主觀能動性的同時,進一步改善其自我護理能力[9]。
有研究表明,AMI術后實施家屬參與的聚焦解決護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提高自我護理能力及認知水平,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10]。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ESCA中健康知識水平、自我護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責任感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聚焦護理最開始應用于心理學領域,是常見的心理干預,專注加強個體護理干預,在工作中不僅注重護理本身,更注重培養(yǎng)患者的參與意識和自我護理能力[11]。以患者為主體,不僅關注其病情,還關注情緒、自護能力等,使其參與到自身護理方案的制訂和實施中,充分發(fā)掘自我護理潛能,利用優(yōu)勢資源達到最佳護理效果[12]。同時,在護理過程中,通過家屬積極參與,確保護理方案順利實施[13]。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CDRISC中堅韌、樂觀、自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1),表明家屬參與式護理聯(lián)合聚焦護理模式通過查閱循證文獻,提供疾病根源,構建目標值,讓患者在護理人員的指導和家屬的監(jiān)督下,不斷發(fā)揮自身潛能,增強護理工作積極性。同時,通過護理人員的正向引導,讓患者學會正確發(fā)泄情緒的方法,意識到保持良好情緒的重要性,不斷評估和反饋,激發(fā)正向潛能。聚焦護理不僅提高了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也使患者學會了運用批判性思維和積極方式處理問題;同時,結合家屬支持,以患者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預后也更好。在家屬參與式護理和聚焦護理模式中,患者自我護理由被動轉變?yōu)橹鲃?,參與到自身護理方案的過程中,自身潛能得到發(fā)揮,自我護理積極性也得到提高,有利于護理方案的順利實施。在提供護理干預前,構建目標值、量化處理護理過程,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有效解決問題,患者會主動學習,健康知識水平也得到提高,可更好地規(guī)避危險因素,促進預后和康復,觀察組心血管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將家屬參與式護理聯(lián)合聚焦護理模式應用于AMI術后患者,能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提升自我護理能力,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提高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參 考 文 獻
[1]賈菲,王方.Ⅰ期心臟康復運動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診PCI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22,36(10):1868-1870.
[2]顧佳宇,邵菊香,龔芳芳.風險評估下的護理干預在行PC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1):54-56.
[3]陳娟,白丹,吳子芳.聚焦解決干預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2):57-59.
[4]賀菲菲,杜倩,張小燕,等.家屬參與式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2,19(22):3378-3381.
[5]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2019)[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9,47(10):766-783.
[6]楊舜欣.動機性訪談聯(lián)合家屬參與式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恢復期患者軀體癥狀及自我感受負擔的影響[J].山西醫(yī)藥雜志,2020,49(21):3038-3039.
[7]李樹蕙,鐘凝.協(xié)同護理模式對老年冠心病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的影響[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3,13(4):89-91.
[8]孫瑜.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復發(fā)的危險因素調查及其預防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18):30-32.
[9]周穎.聚焦解決模式對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患者心理彈性及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9,34(7):636-639.
[10]劉和平,楊玄.家屬參與式全程化健康管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健康行為能力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9,34(7):597-601.
[11]宋衛(wèi)娟,李明楠.聚焦解決模式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護能力與健康認知水平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1):45-47.
[12]朱玲.聚焦解決干預模式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我護理技巧和相關知識掌握水平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4):44-46.
[13]符岸秋,郭澤霞,王芳,等.家屬參與的問題導向式健康教育在心血管內科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1,41(14):3107-3110.
本文編輯:路曉楠2023-11-05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