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尤其是在大學的初始階段,學生能否盡快地適應大學生活對其發(fā)展至關重要。當前,高校輔導員新生入學教育工作中存在教學人員單一、教學方式陳舊、教學內容繁雜等問題。文章從民辦高校大學生入學教育現(xiàn)狀出發(fā),探討輔導員如何發(fā)揮教師、家長、朋輩學生的聯(lián)動優(yōu)勢,以豐富的教育教學內容、校園活動、網(wǎng)絡平臺等為載體,明確教育目標方向,循序漸進地開展新生入學教育,提出促進新生適應大學生活的對策,提升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關鍵詞 輔導員;大一新生;入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5.046
Exploration of New Student Enrollment Education Methods by Counselors
in Private Universities
CHEN Huiling, WANG Caidong
(Guizhou Qiannan Economic College, Qiannan, Guizhou 550600)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stage is a crucial stage for the for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orldview,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especially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university. Whether students can adapt to university life as soon as possible is crucial for their development. At present, there are problems with the single teaching staff, outdated teaching methods, and complex teaching content in the new student enrollment education carried out by college counselors. 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rollment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private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counselors can leverage the collaborative advantages of teachers, parents, and peer students, clarify educational goals and directions through rich educational content, campus activities, online platforms, etc., gradually carry out new student enrollment education, propose strategies to promote new students' adaptation to university lif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better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Keywords counselor; freshman; entrance education
1 輔導員開展新生入學教育的問題
當前,民辦高校新生入學教育主要以開學典禮、安全教育講座、輔導員見面會、主題班會、專業(yè)介紹大會、軍事訓練等形式開展,參加的人數(shù)少則一個班幾十人,多則一個系或學院上千人,重數(shù)量、輕質量,無法滿足學生實際需求。
1.1 教學人員單一,力量薄
受傳統(tǒng)高校入學教育的影響,民辦高校的新生入學教育中,輔導員依然是主力隊伍,缺少專職教師、學生家長、朋輩同學等群體的參與。由于輔導員專業(yè)背景各異,知識儲備較少等,無法對入學教育所有內容進行透徹研究,更多承擔的是組織協(xié)調學生參與各部門進行的大講座,或以淺顯的理論知識加上部分實踐內容開展新生入學教育,學生很難從這類教育教學中學習到有用的知識和觀點,影響入學教育的實效性。
1.2 教學方式陳舊,滿堂灌
民辦高校入學教育形式單一,多數(shù)是以在軍事訓練的兩周內穿插主題班會、專題講座、專業(yè)大會的形式開展[1]。教學方式?jīng)]有根據(jù)時代變化、專業(yè)特性、學生不同而改變,仍然在短時間內進行單向灌輸性教育,泛泛而談的內容不能使學生入腦入心入行,缺乏情感雙向溝通,不能調動學生對入學教育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1.3 教學內容繁雜,目標亂
前文提到,輔導員在入學教育中承擔組織協(xié)調學生參加各部門開展的講座。其實,學校各部門講座多以生活引導、心理引導、安全引導、思想教育、文明教育等內容展開,因側重點不同,內容煩雜,導致學生學習目的不清晰。同時,入學教育各類講座缺乏系統(tǒng)性、結構性、銜接性和針對性,各個板塊占比不統(tǒng)一,教育目標混亂,無法實現(xiàn)入學教育的意義。
2 輔導員優(yōu)化新生入學教育的方法
2.1 多方聯(lián)動,合力育人
入學教育工作中,輔導員要充分發(fā)揮協(xié)同育人的作用,搭建平臺,聯(lián)絡各方力量,避免各自為政,改“單兵作戰(zhàn)”為家校友“全軍出擊”,使學生感受到入學教育的真實關切。
2.1.1 強化教師引導
教師在入學教育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要發(fā)揮好專職教師在學術上的權威性和引領性,以專業(yè)為分類標準,組建新生導師團隊,幫助新生了解專業(yè)、樹立專業(yè)思維,促進學生對專業(yè)的認同感;幫助學生了解大學學習的特點,介紹有效的課程學習方法,提升學生學習本專業(yè)的積極性;將專業(yè)教育與入學教育有機融合,幫助學生調整心理預期,使其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2.1.2 固化家校溝通
家庭教育具有情感性、親和性和補充性的特點。輔導員應充分將家校溝通納入入學教育。通過“新生基礎信息表”,了解學生的基本家庭情況;通過邀請家長參觀校園、參加開學典禮等活動,使家長更全面地了解學校;通過建立家長微信群,及時反饋學生在校的基本狀況,增加家校溝通頻率,共同開展入學教育,促進學生迅速成長。
2.1.3 深化朋輩幫扶
作為新生輔導員,要善于依托學生干部的力量,充分發(fā)揮朋輩幫扶效應,開展入學教育。學長學姐與新生年齡相近,經(jīng)歷相似,對于新生更具有親和力和感染力;作為學長學姐,更易在日常與新生的相處中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迅速傳遞問題,幫助解決問題[2];學長的“言傳身教”對新生更有說服力,以“傳幫帶”形式,通過親身的經(jīng)歷,更能對新生起到幫扶作用。
2.2 規(guī)范形式,豐富載體
入學教育在實施的過程中,要堅持與其他教育活動相結合,才能達到最優(yōu)的教育效果,多樣化的教育形式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興趣,使教學內容得到落實,發(fā)揮育人作用。
2.2.1 規(guī)范課程建設
為有效改善新生入學教育的隨意性和簡單化,學校層面應專門開設新生入學教育課程。前移教學時間,采用網(wǎng)絡學習的方式,使學生提前認識學校、認識專業(yè)、了解大學生活,縮短到校迷茫期;拉長教學時間,將入學教育作為學生公共必修課[3],以學期為單位進行課程規(guī)劃,由輔導員擔任主講教師,專職教師、部門領導、朋輩學生等擔任客講教師,標準化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提高新生入學教育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水平。
2.2.2 創(chuàng)新組織形式
從高中跨入大學,新生已厭倦天天坐在課堂的教學模式。輔導員可以嘗試打破專業(yè)班級建制,以地方屬性、興趣特點、高考成績等共同點,組成新生團隊,以新生為教育主體,充分發(fā)揮輔導員的引領作用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教育性和娛樂性相結合,給予學生親和力和新鮮感,潛移默化地增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認同感。
2.2.3 豐富活動內容
新生對學校迎新的場景、活動印象深刻。輔導員要利用首因效應,精心策劃迎新內容,組織“旅游式”打卡校園景點,使新生了解校園基本布局;圍繞“我眼中的大學”,開展征文、演講比賽,增長學生才干;組織新老學生一起開展“迎新晚會”“宿舍文化節(jié)”等活動,給予新生展現(xiàn)才華的平臺;邀請一些成功的校友或企事業(yè)領導人通過報告、座談會等形式與新生進行溝通交流,讓新生感受到濃郁的校園文化和奮發(fā)的大學精神。
2.2.4 善用網(wǎng)絡平臺
信息化的迅速發(fā)展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變革。輔導員要善用網(wǎng)絡平臺開展入學教育,讓新媒體在新生入學教育中發(fā)揮更積極的作用。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學生使用頻率較高的網(wǎng)絡平臺上,使用圖文美篇等介紹學校概況、輔導員情況、專業(yè)課程等;通過短視頻,VR全景等“云游”食堂宿舍圖書館,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入學教育,起到寓教于樂的作用[4]。
2.3 細分內容,循序漸進
入學教育的內容深刻,內涵豐富,涉及多方面、多領域、多部門,輔導員要認真研究教育內容及其核心觀點,梳理教育邏輯順序,明確教育目標方向,逐步引導學生適應大學生活,夯實學生成長基礎。
2.3.1 理想信念教育,促進學生自我成長
理想信念是一個人的奮斗目標,努力方向,上進動力。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對新生大學階段的成長成才,今后人生事業(yè)的發(fā)展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輔導員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基礎,將理想信念教育作為大學生入學教育的第一課、必須課、常修課,鑄牢學生信仰之基,補足學生精神之鈣,引導學生進一步增強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意識,真正讓理想信念成為學生心中的燈塔,爭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2.3.2 校園生活教育,幫助學生適應環(huán)境
從高中進入大學,從農村到城市,從熟悉的環(huán)境到陌生的校園,新生入學之初會出現(xiàn)許多不適應的現(xiàn)象。作為輔導員,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真誠為學生服務,切實解決學生在校園生活中的適應性問題。組織學生學習國家資助政策,學校資助制度,幫助困難學生群體適應校園生活;通過“朋輩輔導員”,迅速帶領新生認識學校各個區(qū)域,特別是衣食住行和快遞站點,使學生熟悉生活環(huán)境,放心生活;通過宿舍走訪、談心談話等方式,引導學生尊重個體的不同與差異,學會寬容,互相理解,正確處理大學的人際關系;通過團學活動、志愿活動等,主動與周圍人學會交流和溝通,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引導學生盡快融入校園生活。
2.3.3 校情校規(guī)教育,教導學生自我規(guī)范
校情校規(guī)是學生了解學校的第一步,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與道德規(guī)范,對學生在校學習生活具有規(guī)范意義和指導作用。輔導員要通過入學教育對學校的辦學歷史、辦學宗旨、辦學思想、辦學定位等進行宣講,使學生了解學校的基本情況;組織學生學習相關國家法規(guī),特別是《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等,明確自己的權利與義務,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與法治觀念;深入學習學校的“學生學籍管理規(guī)定”“學生違規(guī)違紀處分辦法”“學生宿舍公寓管理細則”等規(guī)定,表明學校從嚴管理、狠抓常規(guī)的舉措,引導教育學生牢固樹立規(guī)矩意識,爭做合格大學生[5]。
2.3.4 身心安全教育,培養(yǎng)學生健康意識
輔導員應結合新生的身心特點開展入學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健康理念,走出宿舍,走進操場,加強運動,鍛煉身體;組織新生參與“入學心理測評”,鼓勵學生學會主動適應新的環(huán)境和生活,調整心理預期,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抓實安全管理基礎,以安全教育為依托,從國家安全、人身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網(wǎng)絡安全、用電安全、食品安全等內容進行宣講引導,全面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3.5 專業(yè)認知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
專業(yè)認知教育是新生入學教育的關鍵內容,目的是幫助學生盡快了解所學專業(yè)的基本情況。輔導員在此項教學內容中,應積極促成專職教師組成導師團隊,為學生介紹培養(yǎng)方案、就業(yè)方向、專業(yè)必備技能證書等,加深學生對專業(yè)的認識,明確學習任務;邀請專家學者、行業(yè)大咖等為學生介紹行業(yè)前沿動態(tài)、學術競賽信息等,引導學生清楚認識到自己所學專業(yè)的社會價值,提高學習積極性,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挖掘自身的內在潛能,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
2.3.6 職業(yè)規(guī)劃教育,引導學生做好規(guī)劃
民辦高校要堅持以就業(yè)為導向,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職業(yè)規(guī)劃教育是以引導學生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并落實為主線的綜合性教育活動,有利于學生明確個人的職業(yè)目標及職業(yè)發(fā)展方向。輔導員作為學生的人生導師,要引導學生從大學本質、生涯規(guī)劃內涵等內容中,認識到中學與大學的區(qū)別,進行自我定位和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性格、興趣和能力,做好學業(yè)規(guī)劃及時間的管理;指導學生根據(jù)國家需要、行業(yè)需求、社會發(fā)展、專業(yè)特點、自身興趣等,制訂適合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方案和提升計劃,并督促學生逐步落實執(zhí)行,提高專業(yè)素質和專業(yè)技能,樹立正確的職業(yè)觀、就業(yè)觀,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3 結語
入學教育是學生適應大學生活、完成角色轉變的關鍵一步。民辦高校輔導員要充分利用入學教育這一關鍵內容,堅持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發(fā)揮紐帶作用,豐富教育載體,細分教育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解決入學面臨的適應性問題,為民辦高校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基金項目:貴州黔南經(jīng)濟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項目“新時代民辦高校輔導員對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方法探究”(2023RW020)。
參考文獻
[1] 王曉哲.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新模式探析[J].高教學刊,2018(2):191-193.
[2] 張寶文.新時代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2023(17):24-26.
[3] 姜昆,李莉.高校輔導員開展新生入學教育的路徑探析[J].高教學刊,2021(1):153-156.
[4] 孫晶.淺析民辦高校大一新生的管理[J].民營科技,2009(3):38.
[5] 晁瑩.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現(xiàn)狀與對策摭探[J].成才之路,2019(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