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減”實施以后,如何減負增效是各個學科教師不斷在教學實踐中探索的重要課題.在“雙減”背景下,教師的關注重點不應單純地放在如何減輕學生課后學習負擔上,而應重點研究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學校做加法,在家里做減法,切實實現減負增效的目的.所以“雙減”下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教學目標、作業(yè)布置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這是對教師提出的新的挑戰(zhàn),采取相應的應對挑戰(zhàn)的措施是文章研究的重點.
【關鍵詞】“雙減”;小學數學;減負增效
2021年7月“雙減”政策正式落地,這足以證明國家對教育改革的決心.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的課后作業(yè)減少了,可以有多余的時間豐富自己的特長和興趣,但對于教師來說,卻是一項新的挑戰(zhàn).迫切需要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提質增效為導向,以學生健康發(fā)展為育人目標,科學合理地布置作業(yè),全面提高工作效率.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明確“雙減”對小學數學課程提出的新要求,并在教學實踐中探索減負增效的教學方法.
一、“雙減”背景下對小學數學課程提出的新要求
小學數學課堂中,有的教師比較看重刷題的重要性,總是為學生布置一些機械化的大量的做題任務,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技巧;有的教師則經常布置難度較大的,具有思維跳躍性的數學作業(yè),目的是讓數學學得好的學生進行拓展.其實這都不符合“雙減”的要求,“雙減”提倡教師減少學生的作業(yè)量,讓學生有更多課余時間發(fā)展自己的個性化特長,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能集中精力,收獲學習的樂趣.由此可見,“雙減”對小學數學課程提出了以下新的要求:
首先,對教學質量的要求.要想達到學生課后作業(yè)負擔減輕,而又不影響學習質量的情況下,教師只有提高教學質量才行.“雙減”改變了教學格局,讓課堂教學被重視起來.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調整教學格局,以此減輕學生壓力,讓他們輕松愉快地學習.為此,教師除了要落實“雙減”,還要重視教學質量,減負增效的同時,不影響教學正常開展.
其次,對教學目標的要求.“雙減”政策的頒布改變了小學數學教師的教育理念,明確學生、家長、學校都要積極參與減負,減輕學生壓力的同時,減輕家長的負擔.從此角度來看,“雙減”不僅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要求,還對家長提出了要求.數學教學目標并不是單純地讓學生掌握數學概念、公式、定理,學會解題等,而是要綜合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數學學科特征實現學生基本能力、知識技能、思維方法等方面的提升,培育全面發(fā)展的小學生.因此“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更加多樣化.
最后,對作業(yè)布置的要求.作業(yè)是“雙減”的關鍵內容,傳統的作業(yè)布置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雙減”的政策要求,無法實現減負的目的.“雙減”要求小學數學作業(yè)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情況設置內容合理、難度適中、具有層次性的課后作業(yè),摒棄機械化、大量的、懲罰性作業(yè)等,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作業(yè)的鞏固知識的作用.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提質增效的教學方法和措施
古人云“教有法而無定法”,教師的教學方法在提質增效的目標中占有決定性的位置.筆者認為教師的教法可以從課堂教學和課后作業(yè)布置兩個方面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以此來滿足“雙減”中提質增效的目的.
(一)課堂教學層面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設計者,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從小學數學學科特點出發(fā),可以采用以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
1.生活化教學法
小學數學是與實際生活聯系最為緊密的學科,特別是小學數學教材上的例題,都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以生活為背景設置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但是,不同地區(qū)的學生生活實際情況是不同的,比如雞兔同籠問題,對于大城市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很少見到雞、鴨、兔這些家畜;又如在一些數學應用題中會出現種地、種菜這些生活化情境,這些生活體驗對于小學生來說較為缺乏,這會影響學生的思維判斷,影響學生對題目的正確分析.所以,教師可以對教材中相應的生活化例題進行優(yōu)化,結合自己班組中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生活化教學設計,切實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無限數學奧秘.例如,在學習認知“人民幣”相關知識時,這部分知識是小學一年級的課程內容,這一年齡段的小學生缺乏豐富的生活經驗,而且有的學生還沒有獨立去過大型商場購買過東西,也無法與售貨員完成紙幣結賬行為.如果用這類生活化問題設計教學活動,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甚至會適得其反.所以教師在設置這類問題時需要結合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筆者通過詢問班組中的學生了解到,大部分學生都有去商店購買糖果、雪糕等商品,或者幫助媽媽買面條、饅頭等生活經驗,教師就可以借助這樣的生活化場景,還可以把學生經常去的商店名稱用到學生解決數學問題上,促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化情境下積極認知人民幣,提高學習質量.
2.開放化教學法
數學具有邏輯性強、較為抽象的學科特點,教師需要將其轉化為直觀、易理解的內容,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認為弱化數學學科特點的途徑就是為學生構建開放型數學課堂,改變學生定式思維,讓學生從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也能體驗到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樂趣,這就體現出了學科融合這一新的教學理念.例如,在上實踐活動課《營養(yǎng)午餐》時,教師需要傳授給學生要吃飯不挑食、少吃零食、多吃肉蛋類食物以及認識不同食物對人體的營養(yǎng)價值,給學生建立健康合理飲食的意識.此外,教師可以借助這一實踐活動課,讓學生動手操作制作自己喜歡的食物,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滲透一些小學科學動手操作技能知識.除此之外,還可以融合生理課相關知識,如認識人吃完食物之后在人體的消化過程,不同的食物經過人體消化之后會產生哪些營養(yǎng)物質等,讓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變得更豐富和開放,拓展學生的基本認知.
3.游戲化教學法
課堂游戲是經常會出現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學習活動,但是小型的數學游戲,如簡單的問答游戲,無法起到激發(fā)學生興趣的作用;而大型的數學游戲,組織起來難度大,需要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在“雙減”政策的要求下,游戲化教學法是減負增效的主要途徑,因為學生通過有趣的游戲,更愿意參與到教師組織的課堂活動中,并從中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學生的學習行為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這樣學生可以獲得高質量的學習效果.為了方便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好游戲化教學,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工具,提高數學課堂游戲化教學實效.例如,在組織大型的數學課堂游戲時,教師可以把游戲規(guī)則、步驟、方式等以圖文并茂的方式用多媒體清楚地呈現出來.在游戲過程中可以借助數學軟件,通過軟件上自帶的工具組織游戲,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既可以很好地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又可以達到人機互動的高效游戲形式,提高課堂游戲化教學效率.
4.合作探究法
為了解決課堂上的一些難題教師常常采用合作探究法,小組合作探究是以學定教的科學教學理念,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達到教與學的目的,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又一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小組進行科學合理劃分,促進班組中的學生得到全面進步和發(fā)展.例如,在教學一些數學固定公式、概念等理論知識時,為了強化學生對這些理論知識的深刻理解,為后續(xù)知識學習奠定基礎,教師就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對數學公式、概念等進行深入分析、討論、驗證,體驗數學真理獲得的過程,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比如,在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相關知識時,大家都知道“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而為什么面積公式是這樣計算的,學生較少探索.所以有的學生在后面學到相應圖形的面積計算時會產生應用誤差,基于此,針對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的由來,教師就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組織教學.如長方形的面積公式驗證,可以組織兩個人為一組,一個人負責數面積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卡片個數,另一人負責用卡片擺放出面積分別為5、15、20平方分米的長方形,并作出統計表,總結出規(guī)律.這樣得到的面積公式更容易被學生記住和應用,提高了學習效果.
(二)課后作業(yè)布置層面
作業(yè)是學生過重學習負擔的重要部分,也是“雙減”政策提出的需要減負的重要方面.“雙減”要求的“減輕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并不是單純地減少作業(yè)的“量”,而是要在減少“量”的同時,要達到“質”,發(fā)揮出課后作業(yè)的“高性價比”,達到“減量不減質”的減負目的,教師在作業(yè)布置方面該如何做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采用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布置開放類作業(yè)
在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大環(huán)境下,小學數學作業(yè)布置也需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豐富小學數學課后作業(yè)內容.在很多學校或者家庭目前仍然會用一些作業(yè)軟件來輔助學生完成作業(yè),提高學生的作業(yè)效率.為了讓作業(yè)內容更具吸引力和可操作性,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根據課堂知識教學的需要,以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軟件的應用能力,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布置開放類作業(yè).比如,在線下主要布置一些基礎類問題作業(yè),以此來鞏固學生的課堂基礎知識.同時在線上可以為學生布置具有能發(fā)展學生認知的思維拓展類作業(yè),讓學生通過相應軟件觀看視頻的方式獲取更多和這節(jié)課知識相關的其他信息,開放學生的知識認知,促進學生通過作業(yè)的方式提升自己.
2.采用書面作業(yè)與探究作業(yè)相結合的方式布置合作作業(yè)
書面作業(yè)是日常教學中的主要作業(yè)方式,學生通過完成教師布置的書面作業(yè),工整、準確地將答案寫出來,達到鞏固和檢測的目的.但單憑書面作業(yè)較難在課后發(fā)展學生的合作精神,有的學生在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常常會直接空出來.所以,教師在組織課后作業(yè)時,可以采用書面作業(yè)與探究作業(yè)相結合的方式布置合作作業(yè).比如,在書面作業(yè)的最后一題中設置為需要合作探究才能完成的作業(yè)任務,在課后學生可以自主尋求同伴的幫助來完成任務,也可以與家長合作進行問題探究,無論學生采用哪種方式都能達到鍛煉自己合作意識和精神的目的.
3.采用隨堂作業(yè)與課后作業(yè)相銜接的方式布置生活作業(yè)
有一些作業(yè)需要通過隨堂練習的方式完成,特別是典型的范例以及課后鞏固基礎練習,教師常常會在課堂上讓學生一邊做教師一邊講.但為了讓學生更加扎實地掌握這些典型的范例,教師就可以從在課堂上所講的范例中進行課后作業(yè)自主命題,讓這些命題內容緊扣典型范例,達到靈活應用的目的.比如,在解決“雞兔同籠”這一數學難題時,不同的題型內容產生的解法不同,教師可以把解決這類問題的不同解法一一列舉出來,并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布置不同解法的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在課后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情況打開解決“雞兔同籠”類數學問題的思路,掌握解題方法,達到問題訓練的銜接性.這樣通過隨堂作業(yè)訓練與課后作業(yè)相銜接的方式布置課后生活化作業(yè),可以大大提高作業(yè)質量.
4.采用教師布置與學生布置相結合的方式設計自主作業(yè)
常規(guī)的作業(yè)布置方式常以單一類型的題目為主,學生按照教師完成作業(yè).為了增加課后作業(yè)的趣味性,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可以采用教師布置與學生自我布置作業(yè)的方式來實現數學作業(yè)的自主性.因為教師是站在教師的角度設計作業(yè)內容,需要滿足班組中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要,導致作業(yè)內容比較單一且缺乏層次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嘗試采用學生自我布置作業(yè)的方式來增加作業(yè)的趣味性.學生自我布置作業(yè)即學生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有選擇性地完成自己喜歡完成的作業(yè)任務.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給予學生相應的課后作業(yè)內容選擇,讓學生自主搭配自己感興趣的作業(yè)題;教師還可以給予學生足夠的權限,讓他們根據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內容來為自己設計其他作業(yè).有的學生會自主出題作為自己的課后作業(yè);有的學生會通過網絡資源查閱選用適合自己的作業(yè)內容;還有的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層次從教師布置的作業(yè)中選擇出自己認為需要完成的作業(yè)內容.這樣對于學生來說不僅凸顯了主體,減輕了學生機械化刷題負擔,而且使作業(yè)形式趣味十足,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結 語
總之,“雙減”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減負增效的落實需要從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和課后的作業(yè)布置兩個層面入手,教師應結合“雙減”下對教學質量、教學目標和作業(yè)布置的新要求,不斷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教學方法,秉承“以生為本”的育人理念,科學合理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yōu)勢,構建生活化、開放化、游戲化、合作探究化等的課堂教學新模式.“以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yè)負擔”為目的,結合教與學的情況創(chuàng)新作業(yè)布置方式,讓學生在作業(yè)中收獲快樂,真正減輕學生的課后作業(yè)負擔,實現減負增效.
【參考文獻】
[1]湯會.基于減負增效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分析[J].讀寫算,2024(15):65-67.
[2]張藝.“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減負增效策略分析[J].智力,2024(9):1-4.
[3]王振民.淺談“雙減”背景下落實“減負增效”的策略[J].教育界,2023(32):71-73.
[4]官麗婷.“雙減”背景下的小學低段數學減負增效教學實踐探究:以“多元化的作業(yè)設計”為例[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21):98-100.
[5]余麗娟.控量減負,創(chuàng)新增效:試論“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yè)設計[J].教師,2023(17):57-59.
[6]夏梓萱.減負增效:探索“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教學路徑[J].科幻畫報,2023(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