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2024年中考是落實新課標的第一年。各學科都在重視閱讀和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即使是數(shù)學和物理學科,題干中也出現(xiàn)大段的文字表述。
各學科都在強調把課本所學與生活緊密結合,考查學生在生活中運用知識的能力,在探究中調動已有經驗、認知來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致用,是方向。
語文新課標強調“核心素養(yǎng)”。溫儒敏先生把語文核心素養(yǎng)概括為:以一帶三,即語言運用,帶出文化、思維和審美。強調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運用語言、積累語言,鍛煉思維能力,增強文化自信,培養(yǎng)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目前,語文中考試卷里,除了第一題考查的是詞語的組合外,其他題都是在一定語境中考查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
除了閱讀理解和作文,名著題和非連續(xù)性文本題也都考查學生運用完整句子表達的能力。
2024年中考是省考第一年,作文比往年更強調考場生成,反對套作。
學好語文,僅憑課堂的努力是不夠的,課外該如何下功夫呢?
在遠足中鍛煉耐力,感受大自然的無窮魅力,體會“海到盡頭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豪邁;也可以到農村去生活一段時間,體驗田園生活;或去參觀博物館,了解歷史文化;還可以與伙伴一起參加體育運動,享受運動的快樂。經歷,就是成長。
孩子的個性不同,感興趣的書也有差別。喜歡兒童文學的,可以讀曹文軒的《草房子》、秦文君的《男生賈里》、沈石溪的《最后一頭戰(zhàn)象》;喜歡科幻小說的,可以讀阿西莫夫的“機器人系列”“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和卡爾·薩根的《魔鬼出沒的世界》;還有喜歡偵探或武俠小說的,東野圭吾和金庸的作品,也是不錯的選擇。而提高閱讀速度、培養(yǎng)邏輯、豐富語言,往往是在讀自己喜歡的書時潛移默化培養(yǎng)起來的。
其實,看經典電影或知識性、娛樂性相結合的電視節(jié)目,也是快樂學習的過程。比如:觀《仙境之橋》,感受純真的友情;看《肖申克的救贖》,在人性善與惡的博弈中,感悟人生勇于堅持信念,不向現(xiàn)實屈服的精神。又如:央視的《經典詠流傳》把文學與音樂巧妙結合,令人耳目一新;從《開講了》節(jié)目中,孩子可以傾聽社會各個領域杰出者的演講,樹立人生榜樣,獲得成長力量。
生活經歷豐富,孩子的情感才會豐盈,思維才會活躍。把所感所想記錄下來,寫寫周記,是提升寫作能力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課程標準,一直在強調:“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練筆不少于1萬字,45分鐘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習作”。
多數(shù)孩子是有表達欲望的,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尊重、呵護孩子的真誠表達。寫一寫,語句就會越來越通暢,表達會越來越清楚。量的積累,才會帶來質的飛躍。有了寫作實踐過程,加之老師針對應試作文的點撥,孩子就會寫出生動的考場作文。
總之,語文的外延是整個生活,學習是個寬泛的概念,不要拘泥于學校和課堂。成長中,不僅有分數(shù),更有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