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是學生成長中的“第二個家”,它可以將學校、教師、家長擰成一股繩,形成育人合力,助力學生成長、促進教師發(fā)展,對學校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和人才培養(yǎng)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創(chuàng)建和諧班級,筆者認為教師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教育家陶行知告誡我們:“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guī)則,教職員躬親共守?!币虼?,作為教師,傳授學生知識重要,教學生做人更重要。
教師以身作則,是創(chuàng)建和諧班級的基石。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專注傳授知識給學生的同時,也要用自己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以自己的所作所為去指導學生、以自己的良好素養(yǎng)去感染學生,引領他們成為高尚的人、有智慧的人。為此,教師要處處起模范帶頭作用,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得到引領。長此以往,和諧班級就能為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二、尊重學生,關愛學生
尊重學生,是創(chuàng)建和諧班級師生關系的關鍵之一。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他們的個性、維護他們的尊嚴,不歧視、不打擊、不懲罰、不強迫學生。如此一來,師生便可以在相互尊重、相互幫助的環(huán)境中點燃學習、育人熱情,攜手成長。
三、以愛育愛,寬容待人
學會寬容對待學生,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內(nèi)容。學生犯錯時,教師如果一味地批評,甚至懲罰學生,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和對立情緒,進一步激化師生矛盾。因此,教師在得知學生犯錯后,要第一時間弄清前因后果,耐心幫助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汲取教訓。之后,教師還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賞識學生的點滴進步,激發(fā)其進取之心,使之在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快樂成長。
四、注重習慣,以文化人
班級文化,是推動學生成長的軟實力,也是推進素質(zhì)教育和建設和諧班級的重要力量。為此,教師要想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紀律習慣、衛(wèi)生習慣和禮儀習慣,讓文明的花朵在班級綻放,可以以班級文化為抓手。比如,充分利用教室的墻壁、黑板,在上面張貼或書寫溫馨提醒、班級呼號、名家名言,以發(fā)揮它們的育人作用;在上面張貼學生的書法、繪畫、剪紙、作文,將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展示出來,增強其文化自信。再如,教師可以以班級為單位,組織主題征文或演講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展示自我,促進綜合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
總之,和諧的育人環(huán)境,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保障。在打造和諧班級過程中,我們要保障、呵護學生之間的和諧、師生之間的和諧、教師之間的和諧、家校之間的和諧,使學生能時時感受到班集體帶給自己的愉悅,進而熱愛集體、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獲得源源不斷的進取力量,從而成長為身心和諧發(fā)展的有用人才。
(本文系平頂山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創(chuàng)建初中和諧班級方法與途徑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YKT2023105)
(責 編 于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