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音樂是我國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小學階段的學生可塑性較強,是培養(yǎng)民族文化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民樂欣賞活動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地認識民族音樂文化,為傳承和弘揚民族音樂文化打下堅實的基礎。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小學階段學生民族音樂欣賞活動開展的必要性,探討了小學階段開展民族音樂欣賞活動的有效途徑,希望能為廣大小學音樂教師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民族音樂;民樂欣賞;小學音樂
一、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必要性
(一)是傳承民族文化的客觀需求
小學生正處于一個非常關鍵的發(fā)展階段,他們會在不知不覺中塑造自己的行為和價值觀。民族音樂文化是一種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它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道德品質。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欣賞民族音樂,小學音樂教師應該把它作為一個主題來引導他們。這樣學生可以體驗到民族音樂的獨特之處,并且更好地繼承和發(fā)揚這種優(yōu)秀的藝術形式。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的重要時期,民樂欣賞活動作為一種寓教于樂的教學形式,能夠在愉悅學生身心、陶冶學生情操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例如,在進行民樂欣賞教學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民族特色鮮明、旋律優(yōu)美動聽的民族音樂作品,如《我愛你中國》《黃河大合唱》等。在進行民樂欣賞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曲目進行欣賞。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音樂欣賞課將民族音樂文化融入音樂教學中。
通過民族音樂欣賞教學活動,學生能夠在了解不同民族文化和歷史背景下的音樂作品之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感受到中華民族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和傳統(tǒng)美德,并加深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理解,從而更好地傳承和弘揚民族音樂文化??傊W階段開展民族音樂欣賞活動,能夠讓學生有效傳承民族音樂文化。
(二)是拓展教學內容的必然要求
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文化多樣,而且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音樂藝術形式。小學開展民族音樂欣賞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了解我國各民族音樂的特點,掌握基本的民族音樂知識。因為我國的民族音樂包含多種音樂形式,如戲曲、民歌、民間樂曲和說唱音樂等,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從而拓展教學內容。
例如,在教學“二胡協(xié)奏曲”時,教師可以結合二胡協(xié)奏曲《二泉映月》進行教學。在講解該作品時,首先,教師介紹該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曲式結構;其次,教師在學生理解作品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進行演唱;最后,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演奏一段樂曲。通過以上教學活動,學生能夠了解到,二胡藝術是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由此可見,開展民樂欣賞活動,能夠豐富小學音樂的教學內容。
(三)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現(xiàn)實要求
1. 有利于弘揚民族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地區(qū)的人民,生活習俗和文化習俗存在差異,也使我國各民族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音樂文化。因此學校開展民樂欣賞活動,能夠使小學生認識到我國各個地區(qū)不同的音樂文化,增強他們對民族音樂的認同感,從而樹立正確的民族音樂觀念。
2. 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
小學音樂開展民族音樂欣賞活動,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能夠滿足學生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例如,通過民樂欣賞活動,學生能夠感受到我國各民族豐富多彩的樂器及其演奏方法、不同時期社會歷史背景下的音樂風格、不同地域風格音樂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等,從而加強了學生對音樂藝術文化知識的理解。
3. 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民族音樂欣賞活動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音樂資源,讓他們通過實踐活動感受到我國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的音樂文化及其表現(xiàn)形式。
二、小學音樂課堂民族文化傳承現(xiàn)狀
雖然現(xiàn)階段我國的民族音樂事業(yè)取得了顯著成果,但不可否認,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的小學音樂課堂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自身對民族音樂的認知不足
當前,我國小學音樂教師大多對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缺乏深入了解。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教授學生一些流行音樂和流行歌曲,而對一些民族音樂則鮮有涉及。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功利化傾向,認為學生只要學習了流行音樂和流行歌曲就能夠成為優(yōu)秀的人才。這就使部分小學生對我國民族音樂產生了一定的誤解和偏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族音樂在學生心中地位的提升。
(二)學生對民族音樂了解不夠
當前,我國大部分小學生對我國民族音樂了解不夠。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shù)小學生都能唱幾首流行歌曲,但不知道這些歌曲都是由我國民間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樂曲改編而成的。學生還經(jīng)常聽到父母在家中播放一些老歌或者經(jīng)典樂曲,但對這些樂曲卻知之甚少。
(三)教材內容缺乏民族特色
目前,在我國小學音樂教育中,存在民樂教材內容缺乏民族特色的現(xiàn)象。我國的小學音樂教材主要介紹了如鋼琴、小提琴等,這些樂器以西方樂器為主,而對中國傳統(tǒng)民族樂器的來源幾乎沒有涉及,這樣的教材內容無法體現(xiàn)出我國的民族特色。
三、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開展民族音樂欣賞活動的途徑
(一)介紹少數(shù)民族音樂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階段,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對民族音樂不夠了解,對少數(shù)民族音樂文化的了解也比較少,因此在進行民族音樂欣賞時,學生往往會表現(xiàn)出抗拒心理。對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對民族音樂的介紹與欣賞。比如,在教授《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少數(shù)民族的視頻片段,如藏族的“鍋莊”、苗族的“跳月”等。在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和理解這些民族音樂。當學生理解了這些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特點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欣賞這首民族歌曲,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了解,而且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實現(xiàn)預期教學目標。
(二)重視民族音樂文化學習
小學是一個重要的階段,它是學生認識事物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學習。由于年齡較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對此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應該重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將民族音樂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百鳥朝鳳》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百鳥朝鳳》這首歌曲的視頻片段,使學生在欣賞過程中了解到我國傳統(tǒng)民族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這也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到傳統(tǒng)民族音樂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觀看視頻后演唱本首歌,再對學生演唱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和糾正。此時,學生便能夠深刻體會到《百鳥朝鳳》這首歌曲中所蘊含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
(三)演唱與律動教學相結合
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跳舞。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演唱與律動相結合,在學生演唱的基礎上再進行律動教學,從而幫助學生加深對民族音樂的認識。在教授《羌笛》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一起唱這首歌,并讓學生感受這首歌曲的旋律與節(jié)奏,還可以讓學生跟著音樂邊唱邊跳。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跟著音樂一起跳起來,再讓學生跟著音樂一起唱起來。這樣既能夠加深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印象,又能夠讓學生在學唱民族歌曲的同時感受到舞蹈所帶來的藝術氣息。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在演唱民族歌曲時能夠更加自信,更好地理解歌曲。
教師還可以將樂器搬到教室里,帶領學生一起演奏。在演奏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樂器進行演奏。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二胡、笛子等樂器演奏出《梅花三弄》的旋律;使用小提琴、薩克斯等樂器演奏出《梅花三弄》的旋律;還可以使用葫蘆絲、手風琴等樂器演奏出《梅花三弄》的旋律。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民族音樂的理解,還能夠更好地掌握民族音樂文化。
(四)運用多媒體展現(xiàn)民族風情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將傳統(tǒng)教學和現(xiàn)代化教學相結合,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民族音樂文化融入其中,通過多媒體展現(xiàn)民族風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孔雀東南飛》這首樂曲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民族舞蹈與樂曲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欣賞舞蹈了解歌曲所描述的場景和故事情節(jié)。教師還可以通過動畫視頻讓學生了解音樂的發(fā)展歷史以及樂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學習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
再如,教學《昭君出塞》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相應的動畫視頻,讓學生了解昭君出塞的情景以及音樂創(chuàng)作背景。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五)開展專項主題活動,構建音樂文化平臺
通過舉辦特定的民族音樂活動,教師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從而更好地提升他們的民族音樂素養(yǎng)。教師可以利用歌曲、舞蹈、樂器演奏等專項主題活動,引導學生感受民樂藝術的魅力,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在小學音樂教育開展民族音樂專題活動時,教師要根據(jù)民族音樂的特點和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如在《黃河大合唱》這首樂曲中,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現(xiàn)場演奏,讓學生感受到黃河雄偉壯闊的氣勢,加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認知和了解,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奠定良好基礎。此外,教師還可以在音樂教學中,引導學生欣賞民間歌曲、戲曲等形式的作品,將這些作品中蘊含的民族音樂文化進行傳承與創(chuàng)新。如在《黃水謠》《打棗》等民族歌曲的欣賞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歌曲中蘊含的故事情節(jié)和情感內容。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設計一些有趣的游戲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樂器之間的互動和配合來感受民樂文化。如可以讓學生通過聽音,辨別出二胡、琵琶、笛子和笙等樂器的音色,然后讓學生通過模仿演奏這些樂器來感受民族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為了激發(fā)學生對民樂音樂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表演等方式感受不同民族樂曲所包含的情感特點。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到民族音樂文化中所蘊含的情感和精髓。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開展民族音樂欣賞活動:一是選擇適合小學生的民樂作品,讓學生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二是選擇能夠體現(xiàn)民族音樂風格的作品,幫助學生認識到中國民族音樂的獨特之處;三是組織學生進行民族樂器演奏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四是組織民族音樂欣賞活動,讓學生了解我國的民族樂器。開展民族音樂欣賞活動,能夠豐富小學音樂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審美能力。
此外,小學音樂教師在組織民族音樂欣賞活動時,還應該遵循如下原則:一是以小學生為中心;二是以本土民族樂器為基礎;三是以課堂為主陣地。通過這些途徑和方法,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認知和感悟能力,促進他們對中國民族文化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和熱愛之情,從而有效傳承和弘揚中國民族音樂文化。
參考文獻:
[1] 馬克實. 民族音樂文化在基礎教育中的傳承研究[J]. 戲劇之家,2023(09):103-105.
[2] 曹繼強. 基于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初中音樂教學探索[J]. 華夏教師,2023(25):86-88.
[3] 韓明萍. 民族音樂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傳承[J]. 中國民族博覽,2023(12):147-149.
(責任編輯:孫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