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本小說、平話
元代文言小說上承金、宋之志怪、志人、傳奇以及史傳類的作品。就文言筆記而言,元好問的《續(xù)夷堅志》記事最晚為元憲宗蒙哥元年(1251),周密《癸辛雜識》記事最晚為至元三十一年(1294),陶宗儀《輟耕錄》成于元末。皆有可觀作品。傳奇若至元末至延祐時期宋遠的《嬌紅記》為描寫愛情的優(yōu)秀篇章。元人碑傳文,有的也可視為小說,如虞集《姚忠肅公神道碑》記姚天福發(fā)奸摧強之事跡,可以說是公案小說。
通俗小說,則沿襲南宋說話藝術(shù)傳統(tǒng),隨著印刷出版的商業(yè)化,雖仍然多為抄本,但已開始有刊本留存,是小說史上的重要發(fā)展階段。從元中期刊行的《醉翁談錄》所載小說話本作品名目來看,有靈怪、煙粉、傳奇、公案,兼樸刀、桿棒、妖術(shù)、神仙等八類。與南宋比較,多了妖術(shù)、神仙兩類作品?,F(xiàn)存明嘉靖時洪楩編刻的《清平山堂話本》中,《藍橋記》和《醉翁談錄》辛集卷一《裴航遇云英于藍橋》的文字幾乎完全相同。此篇則是根據(jù)裴铏《傳奇》的裴航篇刪節(jié)而成。這可以證明話本與文言小說的密切關系?,F(xiàn)存最早的小說家話本的刻本,僅有1979年在西安發(fā)現(xiàn)的一張元刻本《新編紅白蜘蛛小說》的殘頁,文字比較簡樸。由于話本為世代累積性作品,明刊本話本小說中元代作品多經(jīng)后世加工。小說話本中講史性質(zhì)的作品篇幅有了擴展,不只是依照史書講述,傳說類作品增多。因此,講史作品,有以人物為主、以事件為主和依史書講述的編年體的平話等類別?!爸v史”是宋代很受市民階層歡迎的伎藝。
結(jié) 語
元代文學是中國文學史上的興盛期。陳垣《元西域人華化考》認為:元代“儒學、文學,均盛極一時,而論者每輕之”。清黃宗羲《明文案序》將元好問、姚燧、虞集與韓、柳、歐、蘇并列,說“有明固未嘗有其一人也”。清李祖陶選金元明八大家,元有其五:元好問、姚燧、吳澄、虞集、宋濂。魯迅稱元好問為金元之際“一代文宗”。王世貞稱“文名家者,無過宋學士景濂”。吳梅《遼金元文學史》說:“上足以嗣響唐宋,下也無慚于有明?!焙m《吾國歷史上的文學革命》云:“文學革命,至元代而登峰造極。其時,詞也,曲也,劇本也,小說也,皆第一流之文學,而皆以俚語為之,其時吾國真可謂有一種活文學出世。”毫不夸張地說,成熟與趨于成熟的多種文體齊聚文壇,上承唐宋,下啟明清,特色鮮明的元代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價值。
在大蒙古國創(chuàng)立之初,經(jīng)歷戰(zhàn)爭動亂,北方受到極大破壞,在流離遷徙中,人們感受著戰(zhàn)爭的殘酷,不少文人淪為奴隸。滅金后十余年,至忽必烈受命經(jīng)理漠南,社會才初步恢復戰(zhàn)前水平。宋亡后十余年,江南逐漸接受新政權(quán)。元世祖至元到元仁宗延祐時期,社會相對穩(wěn)定。元末,江南出現(xiàn)多個政權(quán)割據(jù)的局面,戰(zhàn)爭頻仍。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學形式,呈現(xiàn)不同風貌。從文學史的角度來看,研究各時期、各地域、各體文學的發(fā)展,理學與文學,宗教與文學,各族群的口頭創(chuàng)作和書面文學,以及元代文學對宋金文學的繼承,對明清文學的影響,都是值得認真思考和研究的。元代文學的研究,關系到我們對中國近古、近世文學的認識,是一個有待深入發(fā)掘的重要領域。
◆ 李修生 北京師范大學古籍整理與傳統(tǒng)文化研究院
征稿啟事
《古典文學知識》創(chuàng)刊30多年來,得到了廣大讀者的愛護與支持,在此表示由衷感謝!2023年我們迎來全新改版,希望大家在繼續(xù)支持我們的同時,加入《古典文學知識》的撰稿隊伍中,踴躍向本刊投稿。稿件要求:1.內(nèi)容與古代文史哲領域有關,符合本刊各欄目的要求;2.語言流暢優(yōu)美,角度新穎,深入淺出,雅俗共賞,圖文并茂;3.來稿篇幅控制在5000字以內(nèi);4.來稿請附個人簡介及聯(lián)絡方式。
編輯部郵箱:gdwxzs198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