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納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過程,它容納所有學生,反對歧視排斥,促進積極參與,注重集體合作,滿足不同需求。隨著全納教育越來越被重視,讓特殊兒童在限制盡可能少的環(huán)境中接受教育,依據(jù)兒童的不同情況、水平,設置不同類型的教育形式,制定個別教育計劃,使大多數(shù)的特殊兒童盡可能地與健全兒童一起學習和生活,這種理念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認可。
活動緣起
課程的主角叫小安——由于身體原因(先天性心臟病、癲癇)導致輕度智力障礙和運動障礙。因此家長希望小安再上一年大班。
開學第一周,小安顯得非常不安,時刻跟著我,重復著同樣的問話:“我什么時候可以回家?”“我的爸爸媽媽什么時候來接我?”可見,小安的言行舉止與同齡幼兒相比差異較大——不能適應新環(huán)境且極度缺乏安全感。
本著“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每個獨特的生命都應該被尊重”的教育理念,基于新朋友融入新集體的現(xiàn)實需要,全納教育背景下的班本課程“你好,小安”就這樣誕生了。
活動一:我眼中的小安
開學初,小安的加入讓原本有序的班級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幼兒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她是誰?為什么總是哭?太吵了,她怎么樣才能不哭?”為了解決大家的疑惑,教師鼓勵幼兒將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用語言和繪畫相結合的方式表征出來。
蕊含:“小安總是要黃老師抱?!?/p>
佑佑:“小安很煩,總是哭哭啼啼的。”
羽潔:“小安喜歡畫畫,畫畫的時候她會笑?!?/p>
小澤:“小安總是哭著說想回家。”
羽宸:“小安總是黏著黃老師,我想讓她坐在椅子上?!?/p>
基于幼兒的觀察以及對小安產(chǎn)生的疑惑,我們開展了談話活動,并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告訴幼兒們小安現(xiàn)有表現(xiàn)背后的原因,進而萌發(fā)幫助小安的意愿。
活動二:我想和小安一起玩
在初步了解小安之后,當小安開始哭鬧時,有的幼兒會主動安慰小安,有的幼兒會給她擦眼淚……幼兒們結合日常觀察想出了各種幫助小安的方法,并通過表征的方式記錄下來,班級中逐漸形成了關心、接納、幫助小安的良好氛圍。
一次吃餐點的時候,我看到小安坐在松洋旁邊,松洋正拿著餅干給小安喂。我對小安說:“你喜歡這個小朋友嗎?”小安笑著說:“喜歡,他是洋洋哥哥?!蔽医又f:“今天讓洋洋陪你一起玩好嗎?”小安笑得更開心了:“太好了,我最喜歡洋洋哥哥!”集體活動時,小安會把小椅子搬到洋洋旁邊,和他坐在一起參與活動。
此次活動的開展讓小安在新班級里結交到了新朋友,從陌生到熟悉,孩子們與小安逐漸建立起了友善的關系。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他們的興趣需要、發(fā)展水平各不相同,因此,我們要努力找到開啟他們心門的那把金鑰匙。
活動三:小安最喜歡的游戲
小安喜歡玩顏料、做手工、閱讀繪本,最喜歡的還是在美食區(qū)里做點心。瞧,她戴上廚師帽,扯一塊面團,開始制作美味的披薩?!拔覀円凑张浞絹碇谱?,先要量一量需要多少面粉,然后再加一些水,揉一揉,在家里媽媽就是這樣做的?!毙“策呎f邊做,動作熟練、語言豐富?!芭_做成圓形,然后切成三角形,你喜歡什么口味的?每一塊都是不同的口味,有雞肉蘑菇味,有榴蓮味,還有洋蔥烤肉味?!毙“惨贿呎f一邊在做好的圓形披薩上撒上不同顏色的“配料”?!拔椰F(xiàn)在要把它放進烤箱里,過一會兒就可以吃了?!蔽艺f:“嗯,我已經(jīng)聞到香味了,等你做好了我再來品嘗。”過了一會兒,小安端著放披薩的盤子跑到教室里對我說:“黃老師,這是我親手制作的披薩,你快嘗一嘗,我再給你倒杯水……”
甜品屋里的小安能長時間專注游戲,有豐富的生活體驗,能將生活經(jīng)驗運用到游戲中;她表達能力強,能將制作過程用較為準確的語言描述出來,游戲中的這些表現(xiàn)甚至超過了其他幼兒。更令人驚喜的是,在較長的游戲時間里,小安沒有再提“要回家”“想爸媽”等話題,可見遵循幼兒的興趣,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能有效減輕其焦慮情緒。教育的最高境界不就是創(chuàng)造適合兒童的教育,并讓每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嗎!
活動四:送給小安的禮物
“小安,你喜歡什么禮物?”“我喜歡漂亮的裙子呀!”“那我畫一條最漂亮的裙子送給你吧!”珍珠和小安的對話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他們圍繞“送給小安的禮物——裙子”展開了討論:
翌好:“裙子上有很多寶石就會很漂亮,因為寶石會發(fā)光?!?/p>
芯語:“粉色的裙子最漂亮,那是公主的顏色。”
詩琪:“再加上一些像波浪一樣的花邊,就更漂亮了?!?/p>
幼兒帶著滿滿的心意邊表達邊設計,看來重要的不是禮物本身,而是禮物背后的愛。大家對小安的熱情與關愛讓小安逐漸喜歡上這個新集體。
活動五:和媽媽一起做甜品
為了讓小安喜歡上幼兒園,和同伴建立親密的關系,中秋節(jié)前夕,小安媽媽準備好食材帶來幼兒園和孩子們一同制作冰皮月餅……活動結束后,我們將照片展示在主題墻上,小安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訴同伴:“看,這是我的媽媽,你們還記得我媽媽來做月餅的事嗎?”
家長資源是班本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園互動更是教育計劃和課程活動的一部分。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家長的積極配合、及時反饋更有助于孩子快速融入當前的課程活動之中。
入園三周后,小安結識了更多的小伙伴,還應邀到同學家做客。有時在超市、游樂場偶遇班里的同學,他們會緊緊地擁抱在一起。除了以上活動,我們還結合課程內(nèi)容收集了相關繪本《你好,朋友》《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嗎》《禮物來了》等作為課程的補充與延伸。充分利用園所資源,充分挖掘小安的興趣點,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小安和小伙伴們一起玩沙玩水、滑滑梯、爬樹屋。
活動反思
1.在課程實施中踐行全納教育的基本理念
第一,全納教育主張在全納的氛圍中保障每個幼兒受教育的權利;第二,全納教育強調關注每一個幼兒的發(fā)展,并提供適合他們的學習條件;第三,全納教育注重每一個人的積極參與,鼓勵幼兒以主人公的身份參與活動發(fā)展的決策和實踐;第四,全納教育主張與不同興趣、不同能力、不同技能、不同個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合作,創(chuàng)建全納的氛圍;第五,全納教育認為,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性格、興趣、能力和學習需求。課程應該主張根據(jù)幼兒的不同特性開展多樣化的活動,以滿足幼兒的不同需求。
班本課程“你好,小安”在實施與推進中與全納教育的基本觀念不謀而合。小安作為班級的一分子,與其說幫助小安適應新集體,不如說是小安與其他幼兒相互適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們積極參與,通過富有意義的親身感受,學會移情,學會用集體的力量來改變個人的問題。同時,教師能充分利用多方資源,在集體活動、小組探究、個別學習、區(qū)域游戲、戶外活動、親子活動等多種形式的班本課程活動中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fā)展。
2.在廣義視角下評價全納教育的課程價值
“你好,小安”班本課程的主角是小安——一個有著特殊需求的孩子,它有別于以往開展的以自然、生活、社會為主題的班本課程,旨在讓每一個生命都能健康生長,讓每個孩子有舞臺可展示、有快樂可體驗、有經(jīng)驗可收獲、有回憶可珍存。
同時,從另一個角度講,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個性、興趣、能力和學習需要,全納教育中特殊需要的主體由狹義上的特殊兒童拓展至廣義上的每一位兒童,亦可根據(jù)兒童的不同特性和差異,開展例如“我的特長”“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全納課程嘗試,真正做到有教無類,讓全納課程促進幼兒立體、全方位的成長和發(fā)展,讓全納教育反映美好的教育理想和價值追求。
而作為踐行“全納”理念的教師,不應有“為活動而活動”的功利想法。只有因地制宜開發(fā)好班本課程和生本課程,才能促進兒童的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鼓勵幼兒展示獨特的視角、豐富的思想、各異的追求,讓他們在適合自己的軌道上自信而快樂地成長。讓我們努力為每一個孩子構建安全的精神家園,讓每一朵生命之花綻放獨一無二的美麗。
讓我們放慢教育的節(jié)奏,拉長教育的時間,優(yōu)化教育的過程,在全納教育的背景下,以宏觀的視野、有機的思維,搭建立體的教育結構,打造“全納、自主、延伸”的別樣班級生態(tài)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