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們面臨的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移動互聯網環(huán)境,數字技術的迭代升級讓受眾獲取信息的方式發(fā)生了巨大變革。傳媒業(yè)對此有充分的認識和積極的應對,在媒體融合方面已經邁出了步伐,但依然能感受到各方面帶來的挑戰(zhàn)。
作為文化和旅游部的重要輿論陣地,中國文化報社自2009年整體轉企改制,組建中國文化傳媒集團,逐步發(fā)展成為擁有《中國文化報》、文旅中國客戶端、中國文化傳媒網、中國手藝網、《藝術教育》、《藝術市場》、《文化月刊》、《時尚COSMO》、《時尚先生》、《時尚家居》、《時尚旅游》、《時尚健康》等“一報一端兩網八刊”的媒體矩陣,涵蓋報刊網端微全媒體資源。在新形勢下,中國文化傳媒集團結合自身特點,在加強和改進新聞輿論工作方面不斷探索,以媒體之力助推行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自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召開以來,集團根據黨中央部署要求及文化和旅游部具體要求,把宣傳研究闡釋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長期重大政治任務,以《中國文化報》為主體,統(tǒng)籌所屬報刊、網站、新媒體各平臺優(yōu)勢,策劃專題專欄,進行全方位多層次宣傳研究闡釋。例如,在報紙上開設的“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理論闡釋”專欄,約請專家學者就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理論闡述,助力文化和旅游系統(tǒng)深學細研、吃透悟透、學以致用。
2024年兩會期間,《中國文化報》堅持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大眾化傳播,開設“聚焦全國兩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專欄,約請代表委員、基層工作者從多層次、多角度撰寫學習實踐心得,進一步下沉理論傳播重心,結合代表委員履職成果、工作實踐,講好背后的大邏輯、大情懷、大道理。
此外,文旅中國客戶端開設“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專題。系列稿件還通過網站、客戶端、微博、公眾號等多種渠道傳播,擴大整體宣傳聲量,提升社會影響力。截至2024年5月,共刊發(fā)稿件247篇,閱讀量達2569萬次,曝光量達1.2億次。
盡管面臨著復雜多變的外部環(huán)境,但高質量的內容始終是媒體發(fā)展的必然要求。特別是在重大主題報道中,媒體要堅持深入基層,讓內容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把正能量和大流量結合起來。
一是踐行“四力”,增活力、強內力。在2024年的“新春走基層”活動宣傳和“歡歡喜喜過大年”系列報道中,報社記者深入偏遠鄉(xiāng)村,走到群眾身邊,用筆和鏡頭真實記錄所見所聞。為順利完成采訪任務,有的記者在大寒節(jié)氣冒雪趕到山東沂蒙老區(qū),跟參與晚會的非遺傳承人、導演、參演學生進行現場交流。晚上又趕赴臨沂市部分縣區(qū),采訪當地非遺工藝傳承發(fā)展情況,一個人一個月內采寫出10篇反映基層火熱生產生活的稿件。正是這種扎實的工作作風,使“新春走基層”報道內容飽滿、文字鮮活,接地氣、有溫度。
在由中宣部統(tǒng)一部署開展的“文化中國行”主題宣傳中,報社第一時間派出骨干記者深入江蘇蘇州、揚州、南通、無錫的古鎮(zhèn)街區(qū)和工業(yè)遺產地,通過實地走訪和記錄,展現了當地傳統(tǒng)與現代、人文與經濟、古風與科技有機融合的生動景象,再現了四地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以及在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利用方面的地方智慧。
二是以受眾為中心,改進文風、優(yōu)化呈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貫穿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各個方面,具有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涵。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新聞工作導向,才能回答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一最樸實、最根本的問題。
改進文風,真正滿足受眾所需,是媒體與時俱進、常干常新的重要任務。轉變新聞記者的文風不僅是語言問題,更是思想問題?!吨袊幕瘓蟆窂男侣剤蟮廊胧?,從敘事風格到標題,進行全方位探索和突破,堅持“短、實、新”,反對“假、長、空”,新聞標題要起得清風拂面、平實生動,防止出現標題黨、喊口號、低級紅等傾向,稿件內容努力爭取易讀、悅讀、耐讀。
結合自身實際,《中國文化報》還不斷優(yōu)化提升報紙版面內容和編排設計。例如,對報紙報頭比例和報眼“要聞簡報”進行了優(yōu)化調整,版面視覺呈現更為簡約醒目美觀,同時優(yōu)化設計多種版面樣式,逐步形成富有文化底蘊且簡約典雅美觀的版面風格。著力發(fā)揮好報紙頭版的窗口和吸睛作用,通過增強圖片和標題的沖擊力,較大程度上改變了此前較為呆板的形象,受到讀者的積極評價。
三是立足行業(yè),深耕細作,尋機遇、強品牌。促進信息的傳播與共享、搭建交流平臺、推動資源整合、塑造行業(yè)形象以及倡導行業(yè)自律與合作,這是媒體在促進行業(yè)發(fā)展中的職責與擔當?!吨袊幕瘓蟆肥冀K立足行業(yè)發(fā)展,找準文化產業(yè)、文化事業(yè)領域可合作、可拓展、可連接的點與線,促進行業(yè)穩(wěn)健發(fā)展。
2024年4月23日—25日,在云南昆明舉辦的第三屆全民閱讀大會上,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參與主辦了“閱讀與媒體”分論壇。集團作為分論壇的主辦方,發(fā)布了“擁‘報’成長——全國青少年讀報學習系列活動”倡議書,共同倡議報業(yè)媒體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為青少年讀者提供優(yōu)質產品和服務,學校、家庭和社會要促進學生養(yǎng)成閱讀報紙的良好習慣?!吨袊幕瘓蟆?、文旅中國客戶端等集團各媒體充分發(fā)揮自身特色優(yōu)勢,對此展開了濃墨重彩的報道。
2024年“五一”假期前夕,根據文化和旅游部發(fā)布的“五一”假期出游提示,集團整合利用旗下各平臺資源,立體式、多維度宣介文明旅游、出行安全。例如,《中國文化報》用AIGC技術生成安全出游動畫,《時尚旅游》制作“長假預告·文明旅游”時尚風景短視頻,中國文化傳媒網采用虛擬數字人播報形式發(fā)布官方旅游安全提示,文旅中國客戶端推出“安全出游 快樂五一”動漫短視頻……系列融媒體報道進一步提高了假期提示的可讀性和易傳播性,將“生硬”的安全提示語轉化為生動活潑的動畫片或時尚大片,有助于提升受眾對“五一”出行提示的接受度與重視度,也從發(fā)揮媒體之力的角度促進形成“五一”假期旅游市場安全平穩(wěn)的良好局面。
在“5·19中國旅游日”前夕,《中國文化報》積極籌辦,提前制定宣傳推廣方案,從內容到服務再到推廣,環(huán)環(huán)相扣全方位助力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滿足人民群眾幸福生活需要。5月29日,《中國文化報》第1版刊發(fā)《暢游美麗中國 共享美好生活——第十四個“中國旅游日”主題月活動觀察》,回顧“5·19中國旅游日”活動特色及惠民舉措,展示旅游業(yè)發(fā)展成果及變化。
在當今日新月異的媒體環(huán)境中,集團順應時代潮流,積極自我加壓,力求在內容生產及體制機制上不斷優(yōu)化,以更好地承擔起以優(yōu)質內容引領新聞輿論的主流媒體責任。
一是探索建立“工作室”機制,打造品牌欄目。為深化內容創(chuàng)作,集團積極規(guī)劃并推行“工作室”機制,培養(yǎng)并集聚視頻制作能手、文章撰寫高手。在保持報社原有組織架構不變、不增加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的前提下,鼓勵跨部門組建團隊,創(chuàng)設興趣小組和融媒體工作室,打破部門之間的壁壘,不斷加大優(yōu)質內容的生產力度,帶動整個報社的全面融合向縱深發(fā)展。以此為載體,打造品牌欄目,提升媒體品牌影響力,助力市場開拓,實現雙效統(tǒng)一。目前,已初步形成文化圓桌工作室、文化+觀察室、品鑒工作室等10多個工作室,后續(xù)將逐步推動落實。
二是圍繞重大戰(zhàn)略部署,高質量做好重大主題報道工作。2024年是“新聞報道質量提升年”,集團將舉全媒體之力,力爭在中宣部、中國記協以及文化和旅游部的要求和指導下,做好“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文化中國行”等重大主題報道,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有效引領社會輿論。
作者系中國文化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國文化報社社長
【編輯: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