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探究父母教育卷入對初中生學習投入的影響,以及自我教育期望、學習自主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父母教育卷入量表、學習投入量表、自我教育期望問卷、學習自主性量表,對1575名初中生展開調研。結果發(fā)現(xiàn):(1)父母教育卷入既可以直接影響初中生的學習投入,也可以分別通過自我教育期望與學習自主性間接影響學習投入;(2)自我教育期望與學習自主性在父母教育卷入與學習投入之間起鏈式中介作用。研究結果表明,恰當?shù)母改附逃砣胗欣谔嵘踔猩淖晕医逃谕蛯W習自主性,進而提升學習投入程度。
關鍵詞:父母教育卷入;自我教育期望;學習自主性;學習投入;初中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24)21-0014-06
一、引言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前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對于他們未來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家庭環(huán)境是影響個體成長的重要微系統(tǒng),父母積極的教育卷入有助于學生學業(yè)發(fā)展。目前,隨著“雙減”政策落地,各類課外補習班相繼被取消,家長在初中生學業(yè)方面如何有效發(fā)揮積極作用,成了“雙減”初期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學習投入(learning engagement)指學生專注于學習,在學習上付出時間和精力[1]。良好的學習投入對學生未來的學習成就有重要影響[2-3]。
父母教育卷入(parental educational involvement)指的是父母在家庭和學校方面為促使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和良好的學業(yè)表現(xiàn)所做出的智力、情感、行為管理等多方面的付出[4]。研究表明,父母教育卷入可以提升子女的學習投入水平[5-6]。鑒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設1:父母教育卷入與初中生學習投入呈顯著正相關。
雖然前人研究已經表明父母教育卷入會對初中生的學習投入產生影響,但潛在路徑尚不明確。父母教育卷入是通過哪些因素發(fā)揮作用的呢? Grolnick和Slowiaczek[7]提出了一個父母卷入與兒童學業(yè)表現(xiàn)之間的動機中介模型,該模型認為,兒童的內在動機資源在父母卷入和兒童學業(yè)表現(xiàn)之間起中介作用,即父母教育卷入通過影響兒童的內在動機資源進而影響兒童的學業(yè)表現(xiàn)。
自我教育期望就是一種重要的內在動機資源。自我教育期望(self-education expectation)是指個體根據(jù)自己過去的學習生活經歷和現(xiàn)在的學習情況所產生的對未來希望達到的教育水平和學歷的預期[8]。它的形成離不開父母教育卷入的影響,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卷入程度越高,子女的自我教育期望越高[9]。自我教育期望是一種具有激勵性的心理能量,也是一種自我內在動機,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投入水平[10]。由此推測父母教育卷入可能通過自我教育期望這一內在動機資源對學習投入產生影響?;诖?,本研究提出假設2:自我教育期望在父母教育卷入與學習投入之間起中介作用。
學習自主性(learning autonomy)同樣也是青少年學習的內在動機資源。學習自主性指學生在自我內在動機的驅動下,積極主動地學習并進行自我監(jiān)督[11]。父母對孩子學業(yè)知識、行為管理、情感交流上的投入,能促使孩子形成積極的自我認知,從而提升其自主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12]。學習自主性高的個體可以更好地觀察、評估和管理自己的學習。學生如果對學習有足夠的興趣,有自主性支持和主動學習的條件時,學業(yè)投入水平會更高[13]。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提出個體健康成長的三種基本心理需求,其中就包括自主性需求。該理論強調自我在動機過程中的能動作用[14]。父母教育卷入對個體來說是一種外部環(huán)境因素,學生的學習投入僅僅靠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是不夠的,也需要發(fā)揮自我的能動作用?;诖耍狙芯刻岢黾僭O3:學習自主性在父母教育卷入與學習投入之間起中介作用。
個體并不是簡單地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個體的行為很大程度上還受內在動機和信念的支配[15]。自我教育期望作為一種自我內在動機,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主性[16]。這提示我們,在父母教育卷入與學習投入之間可能存在一條更完整的路徑:父母教育卷入—自我教育期望—學習自主性—學習投入。初中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各方面快速發(fā)展的階段,認知發(fā)展尤為迅速。父母對孩子的成就期望和教育卷入會影響孩子自身與成就有關的信念和行為,激發(fā)孩子的自我教育期望[17],進而激起其學習自主性[18],而學習自主性對學習行為起著激勵、選擇和維持的作用,能夠促進學習投入[13]?;诖?,本研究提出假設4:自我教育期望、學習自主性在父母教育卷入與學習投入之間起鏈式中介作用,即父母教育卷入通過影響自我教育期望,進而影響學習自主性,最后對學習投入產生影響。
本研究從家庭方面入手,以初中生為研究對象,試圖構建一個鏈式中介模型(見圖1),考察父母教育卷入與初中生學習投入的關系,并進一步探究學習自主性、自我教育期望在父母教育卷入與學習投入之間的中介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用方便取樣法,選取河南省某中學七、八、九年級的學生進行調查,在獲得學校、家長和學生本人的知情同意后,在固定時間內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集體施測,問卷均由學生獨立作答。共有1748位學生參與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575份,有效率為90.1%。有效數(shù)據(jù)中,七年級881名(55.9%),八年級431名(27.4%),九年級263名(16.7%)。其中,男生769名(48.8%),女生806名(51.2%)。
(二)研究工具
1.父母教育卷入量表
選用宋冰[19]編制的父母教育卷入量表,包括情感卷入、智力卷入和行為管理卷入三個維度。將父母分量表合并,共21題,由學生報告,采用5點計分法。在本研究中,該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9。
2.學習投入量表
采用方來壇、時勘和張風華 [20]翻譯修訂的中文版學習投入量表,共17題,包括活力、奉獻、專注三個維度,采用5點計分法。在本研究中,該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94。
3.自我教育期望問卷
對“你希望接受到什么程度的教育”這一問題采用李克特6點計分[21]。該問題的得分作為自我教育期望的衡量指標,分數(shù)越高表明自我教育期望水平越高。
4.學習自主性量表
采用肖永松[22]編制的初中生學習自主性調查問卷,共78題,包括內部動機的激發(fā)和對學習過程的監(jiān)控兩大維度,采用7點計分。在本研究中,該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96。
(三)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SPSS 26.0對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性分析、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采用Mplus 8.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三、研究結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采用Harman單因素檢驗法進行共同方法偏差檢驗。結果表明,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共有18個,第一個因子的變異解釋率為28.47%,小于臨界值40%,所以當前數(shù)據(jù)不存在明顯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各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與相關分析
對當前研究中各主要變量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表明(見表1),學習投入、父母教育卷入、學習自主性、自我教育期望兩兩之間均呈顯著正相關(p<0.01);性別、家庭類型(單親、雙親、其他)、父母學歷與主要研究變量存在顯著相關,因此在結構方程模型中將性別、家庭類型和父母學歷作為控制變量。
(三)自我教育期望與學習自主性在父母教育卷入與學習投入之間的中介效應檢驗
對四個主要變量的得分進行共線性診斷,結果顯示VIF值均小于2,因此數(shù)據(jù)不存在共線性問題。以父母教育卷入為自變量,學習投入為因變量,自我教育期望與學習自主性為中介變量,性別、家庭類型、父母學歷為控制變量,構建結構方程模型進行路徑分析。假設模型的檢驗結果為χ2=52.05,df=8,RMSEA=0.06,95%CI [0.04,0.08],CFI=0.98,TLI=0.95,SRMR=0.04,該模型整體模型擬合指數(shù)良好,中介效應值具體見圖2。
采用偏差校正的Bootstrap法,有放回地重復取樣5000次,進一步進行中介效應驗證,結果顯示(見表2),直接效應及各中介效應的95%置信區(qū)間均不包含0,說明直接效應、中介效應均顯著。即父母教育卷入可直接預測學習投入(β=0.09,p<0.001),也可分別通過自我教育期望與學習自主性的中介作用預測學習投入(β=0.02,p<0.001;β=0.26,p<0.001),自我教育期望與學習自主性在父母教育卷入與學習投入之間起鏈式中介作用(β=0.04,p<0. 001),四個假設均得到支持。
四、討論
本研究首次用自我教育期望與學習自主性兩個變量來解釋父母教育卷入是如何影響學習投入的。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父母教育卷入對學習投入的影響存在四條路徑,第一條路徑:父母教育卷入直接作用于學習投入;第二條路徑:父母教育卷入通過影響自我教育期望進而影響學習投入;第三條路徑:父母教育卷入通過影響學習自主性進而影響學習投入;第四條路徑:父母教育卷入通過影響自我教育期望,自我教育期望又影響學習自主性,進而作用于學習投入。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教育卷入與學習投入呈顯著正相關,證實了假設1。與前人大多數(shù)研究得出了一致的結論,即父母教育卷入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投入,進而提升學習成績[23]。如智力卷入使父母為孩子提供學習資料、輔導孩子掌握知識;情感卷入使父母能夠注意到孩子的學習興趣、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及時給予孩子激勵和鼓舞;行為管理卷入使父母監(jiān)督孩子的學習情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都對孩子的學習投入和身心健康發(fā)展起著積極的作用。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教育卷入通過自我教育期望間接影響學習投入,證實了假設2。這也符合自我決定理論的觀點,即外界環(huán)境可以通過支持自主、勝任、關系三種基本心理需要的滿足來增強個體的內部動機,從而促進個體成長[14]。父母這一外部環(huán)境因素,在參與子女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傳達著對孩子的期望與關愛,有助于提高子女的自尊水平和自我效能感,從而使之產生更高的學業(yè)期望水平[9]。父母的信念也會進一步內化為子女的內在信念,激起他們的內在學習動機,提高他們的自我教育期望,從而提高學習投入水平[24]。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教育卷入還可以通過學習自主性間接影響學習投入,驗證了假設3。這和前人的研究結果一致,即父母教育卷入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25],同時學習自主性的提升對學習投入又有促進作用[13]。研究結果同樣支持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即學習過程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外部的知識,而是個體在外部支持的作用下自己主動探索、建構知識[26],表明個體的學習自主性越強,越能維持對學習的興趣和追求,更能投入到學習中去。Aguirre Morales和Moreno[27]的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即父母的學業(yè)參與、親情的表達和規(guī)則制定會通過青少年的自主性進而對其學業(yè)表現(xiàn)產生影響。
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自我教育期望、學習自主性在父母教育卷入與學習投入之間起到鏈式中介作用,驗證了假設4,豐富了以往關于父母教育卷入與學習投入的研究。也就是說自我教育期望與學習自主性除了分別在父母教育卷入與學習投入之間起中介作用,這兩個內部動機資源之間也存在著聯(lián)系。
雖然國內外有關自我教育期望和學習自主性關系的研究較少,但是以往的研究都得出了較為一致的結論,即自我教育期望高的個體通常有較強的內部動機,能夠有效激起學習自主性[16]。社會認知理論認為,環(huán)境不斷塑造著個體的認知和行為[28]。父母的教育卷入作為一種外部環(huán)境因素是通過子女的主動接受和自我加工發(fā)揮作用的,如果父母教育卷入能夠使子女認同并內化父母的期望,子女會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這種自我教育期望又會激發(fā)個體的學習自主性,形成內在學習動機。外部環(huán)境因素和內部心理因素同時發(fā)揮作用,共同影響青少年的學習行為,使其更加主動地投入學習,從而提升學業(yè)成績。
五、教育啟示與展望
本研究從家庭層面入手,探討父母教育卷入對初中生學習投入的影響路徑,即自我教育期望、學習自主性在父母教育卷入對學習投入影響的中介作用,為通過改善父母教育卷入質量,來提升學生自我教育期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自主性,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投入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和教育啟示。
“雙減”政策的實施,為父母調整教育卷入的方式提供了契機。研究表明,高質量父母教育卷入有六大特征:結構化、自主性支持、關注過程、投入積極情感、父母一致共同卷入以及讓孩子感知并愿意接受[29]。這帶給我們的啟示是:父母要引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積極主動探索,鼓勵孩子自主解決問題,提升孩子的學習自主性。父母要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并努力理解孩子的感受;父母要鼓勵孩子敢于克服困難,多對孩子進行激勵和表揚,進而提升孩子的自我教育期望和學習自主性,最終提升學習投入水平。探索高質量的父母教育卷入方式很重要,能讓子女欣然接受父母的教育卷入行為同樣重要。這啟示父母應該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發(fā)展狀況,采用恰當?shù)慕逃砣胄问?,以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學習投入。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當前研究樣本來源較為單一,全部來自河南省同一所中學,樣本代表性不足,研究結果能否推廣到其他地區(qū)還有待考證,今后研究的被試選取應該盡可能提高樣本代表性。其次,由于實際條件的限制,本研究采用的是橫斷研究方法,不能進行因果推斷,今后可嘗試縱向追蹤學生的學習投入情況。
六、結論
1.父母教育卷入既可以直接影響初中生的學習投入,也可以分別通過自我教育期望與學習自主性間接影響學習投入。
2.父母教育卷入通過影響自我教育期望,進而影響學習自主性,最后作用于學習投入,即自我教育期望與學習自主性在父母教育卷入與學習投入之間起到鏈式中介作用。
參考文獻
[1]倪士光,伍新春. 學習投入:概念、測量與相關變量[J]. 心理研究,2011,4(1):81-87.
[2]張云運,陳嘉儀,楊妙,等. 父母學業(yè)參與、父母學業(yè)壓力與青少年早期的學業(yè)投入:有調節(jié)的中介模型[J].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21,37(2):211-221.
[3]Bronfenbrenner,U.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9.
[4]羅良. 兒童青少年發(fā)展中的父母教育卷入[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版),2011(1):21-28.
[5]劉春雷,霍珍珍,梁鑫. 父母教育卷入對小學生學習投入的影響:感知母親教育卷入和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的鏈式中介作用[J]. 心理研究,2018,11(5):472-478.
[6]Kim S W,Hill N E. Including fathers in the picture:A meta-analysis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5,107(4):919-934.
[7]Grolnick W S,Slowiaczek M L.Parents' involvement in children's schooling:A multidimensional conceptualization and motivational model[J]. Child Development,1994,65(1):237-252.
[8]Li L,Shi J Y,Wu D D,Li H. Only child,parental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elf-expectation and science literacy in Zhuang adolescents in China:A serial mediation model[J]. Child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2020,115(8).
[9]張慶華,楊航,劉方琛,等. 父母教育期望與留守兒童的學習投入:父母教育卷入和自我教育期望的中介作用[J]. 中國特殊教育,2020(3):76-82.
[10]李汪洋. 教育期望、學習投入與學業(yè)成就[J]. 中國青年研究,2017(1):23-31.
[11]Hutapea N M. Improvi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earning autonomy through generative learning[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9,3(1):84-95.
[12]Li N,Hein S. Parenting,autonomy in learning,and development during adolescence in China[J]. New Dir Child Adoles,2019(163):67-80.
[13]熊靜媛,潘琪潔,周麗華. 小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習投入及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2(17):13-17.
[14]Ryan R M,Deci E L.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social development,and well-being[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68-78.
[15]Bandura A,F(xiàn)reeman W H,Lightsey R. 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J]. Journal Cognitive Psychother,1999,13(2):158-166.
[16]Csizér K,Albert á,Piniel K.The interrelationship of language learning autonomy,self-efficacy,motivation and emotions:The investigation of hungarian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J].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2021(6):1-12.
[17]李若璇,朱文龍,劉紅瑞,等. 家長教育期望對學業(yè)倦怠的影響:家長投入的中介及家庭功能的調節(jié)[J].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8,34(4):489-496.
[18]Nafiati D A. Motivation,creativity,and self-confidence as forming factors of economic learning autonomy[J]. Dinamika Pendidikan,2018,12(2):182-195.
[19]宋冰. 初中生父母卷入與成就目標定向、考試焦慮、學業(yè)成績的關系[D]. 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0.
[20]方來壇,時勘,張風華. 中文版學習投入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16(6):618-620.
[21]胡詠梅,楊素紅. 學生學業(yè)成績與教育期望關系研究——基于西部五省區(qū)農村小學的實證分析[J]. 天中學刊,2010,25(6):125-129.
[22]肖永松. 初中學生學習自主性及其發(fā)展的研究[D]. 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2.
[23]黃熙彤,張敏強,方俊燕,等. 家長投入對子女學業(yè)成績的影響:有調節(jié)的中介模型[J]. 心理與行為研究,2020,18(5):666-672.
[24]Dotterer A M,Wehrspann E. Parent involvement and academic outcomes among urban adolescents:Examining the role of school engagement[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16,36(4):1-19.
[25]邵景進,李丹,郭芳,等. 父母教育卷入與流動兒童的學業(yè)成績、情緒適應:自主感和能力感的中介作用[J]. 中國特殊教育,2016(1):48-55.
[26]Girishwar M,Anand P,Kenneth J. Gergen and Social Constructionism[J]. Psychological Studies,2012,57(2):121-125.
[27]Aguirre D E,Morales C M,Moreno V M. Parenting,autonom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the adolescence[J]. Journal of Compar Ative Family Studies,2021,29(1):63-76.
[28]Cahill S E,Bandura A.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J]. Contemporary Sociology:Journal of Reviews,1987,16(1):12.
[29]羅良,吳藝方,韋唯. 高質量父母教育卷入的特征[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53-60.
編輯/于 洪 終校/黃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