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菊花
【課題項目】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3年度常規(guī)課題“基于新課標的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教學的設計與實施研究”,立項批準號:FJJKZX23—512。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4)06-0118-03
2022年發(fā)布的《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就將“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收入其中,規(guī)定任務群應該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梳理觀點、事實與材料及其關系并辨析態(tài)度與立場要有條理、重證據(jù)地表達。這種任務群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幫助學生能夠建立起更加全面的知識體系,增強了語文素養(yǎng)。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采用思辨性閱讀和表達任務群這種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一、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的概述
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的應用主要是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閱讀等方式,梳理文章關系,培養(yǎng)理性思維和理性精神。其內(nèi)涵包括三個方面:
在理性思維方面,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需要通過對相關文章進行閱讀、比較質疑等方式,梳理并分析其觀點、聯(lián)系等方面的內(nèi)容。同時,學生需要辨析態(tài)度和立場,判斷是非、善惡和美丑,這樣就可以培養(yǎng)學生較為客觀的思維方式;在理性精神方面,學生需要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習慣。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對各種信息和知識產(chǎn)生興趣,主動去探究和思考問題。學生還需要在思考過程中保持思維和條理性,重視證據(jù)與事實的支撐,以此培養(yǎng)學生扎實的思維能力;在理性表達方面,學生需要負責任地運用語言進行表達,用清晰、準確、有條理的語言來傳達思想和觀點。此外,學生還需要通過討論、辯論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從中得到他人的反饋和建議,從而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表達能力。
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能夠培養(yǎng)獨立思考、運用知識和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言表達和交流的素養(yǎng),更好地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和需求。
二、設置“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的意義
隨著社會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教育也越來越注重素質教育和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其中,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的設置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而出現(xiàn)的,其意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語文的學習不只是對語言文字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在學習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1]。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知識技能、思維方法、文化情感等方面的內(nèi)容。而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正是圍繞這些核心素養(yǎng)展開的,通過進行閱讀與表達等,引導學生理性思考、積極探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而達到全面提高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二)彌補學生思維發(fā)展不平衡的問題
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學生接觸到的信息越來越多,這導致學生容易被信息沖擊而無法適應。同時,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缺乏思維上的引導教學,使得學生的思維大多停留在表面,欠缺理性與邏輯思維,這也導致學生不能夠挖掘核心信息,很難辯證地看待分析文本。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正是以思維發(fā)展為核心,通過規(guī)范的思維方式和方法引導學生加深對信息的理解和運用,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的敏感度和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和運用所接受的信息,彌補學生思維發(fā)展不平衡的現(xiàn)狀。
(三)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
在當今的社會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已經(jīng)成為了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指標,而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正是從思維發(fā)展和表達能力上進行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八急嫘蚤喿x與表達”學習任務群,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文化修養(yǎng)和人文精神,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個人修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人成長[2]。這使得學生能夠具備分析并解決問題、創(chuàng)新思維與發(fā)展的能力和素養(yǎng),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未來的學習與生活。
三、“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的應用建議
(一)結合學生情況,選擇合適文本
在小學的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中,結合學生情況,選擇合適的文本是非常重要的。不同年級的學生在閱讀能力和情感認知方面存在差異,因此,選擇合適的文本可以確保學生能夠讀懂文本,并進一步理解和分析其內(nèi)涵。同時,合適的文本也能夠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為此,教師應該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性格、學習情況等特點,選擇合適的文本進行思辨性閱讀教學。
文本應該既有趣味性,便于設置情境,又有一定的思辨性,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從而進行“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的學習拓展。教師在選擇文本時應該關注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假設學生中有一部分人對動物特別感興趣,那么可以選擇一些關于動物的文本,如《隱秘的地球》《我的野生動物朋友》等。這樣的文本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他們愿意去閱讀,并在閱讀中獲得樂趣。同時,教師還要考慮文本的教育價值和啟示作用:例如,選擇一些寓言故事,比如《格林童話》中的《小紅帽》,教師可以在閱讀之后引導學生思考故事背后傳遞的教育意義,如不要相信陌生人、不要隨便向別人透露自己的家庭信息等。通過這樣的文本,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感受到故事給予他們的啟示和警示,培養(yǎng)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再如,選擇一些具有歷史、人文、科學等方面知識的文本,如《拉魯斯趣味科學館》《燦爛星河》等。這樣的文本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到世界的多樣性和人類文明的豐富性,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科學等領域的興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啟發(fā)學生的思考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二)根據(jù)課標精神,設置任務目標
設置任務目標能夠確保教學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教育部頒布的新課程標準包含了教育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要求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根據(jù)這些標準進行任務目標的設置能夠確保教學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任務目標與課標精神的契合度高,能夠統(tǒng)籌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規(guī)定的學習范圍和水平內(nèi)全面發(fā)展。
教師設計閱讀任務需要考慮多種制約因素,唯有形成對接和融合,才能激發(fā)其調度作用。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課本中的《慈母情深》這一篇文章為例,從閱讀理解能力目標方面來看,需要要求學生能夠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人物形象及情感表達。教師可以設置任務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簡述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然后回答與故事內(nèi)容相關的問題,如,“為什么‘我拿到錢時‘鼻子一酸”“媽媽為什么會給我錢”等;從語言表達能力目標方面來看,要求學生能夠運用適當?shù)脑~語和句式來描述、解釋和評價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一個人物形象,用形容詞來描述他們的特點和行為,或者通過對故事情節(jié)的分析,用復合句來表達自己對故事的觀點,如“‘我鼻子一酸是因為媽媽那么辛勞,但是為了給我買書還是給了我錢”。從思維能力培養(yǎng)方面來看,目標要求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分析和評價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改進方案。學生還要能夠通過閱讀故事,感受到人間真情和母愛的偉大。教師可以布置任務,讓學生寫一篇日記,描述自己讀完故事之后的感受和思考。
(三)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能夠提供具體的學習背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聯(lián)系所學知識。通過將學習任務放置在一個有關的情境中,如模擬實際生活場景、社會環(huán)境等,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和掌握所學的知識。例如,在學習閱讀理解時,可以選擇一些真實的生活文本,如新聞報道、實際問題等,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與實際生活相關的情境和背景,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課本中的《為人民服務》一文為例,該文章主要講述了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遵循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在講述該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選取一些真實的生活案例,如眾所周知的雷鋒、提出“一彈兩用”設想的黃緯祿等,將其結合在教學之中,拓展學生的視野。教師也可以結合學校周邊的一些問題現(xiàn)象,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思考“為人民服務”的含義,如,如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如何解決學校中的問題等等,這樣不僅可以深入挖掘《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的內(nèi)涵,也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社會意識和社會參與意識。
《草船借箭》是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課本中的文章,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選擇適合學生年齡層次的《草船借箭》影視或動畫,通過圖畫和聲音,讓學生通過觀察理解故事中的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在觀看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引導他們思考并分析故事中的關鍵情節(jié)和人物之間的關系。教師也可以通過講解和探討三國時期戰(zhàn)爭的背景和武器的使用,讓學生了解到箭的重要性和草船借箭背后的戰(zhàn)略思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讓他們思考借箭策略是否可行,并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通過以上的實際情境創(chuàng)設,學生能夠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全面參與,通過觀察、探究等多種方式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和運用,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四)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思考
思辨性閱讀是學生自發(fā)的閱讀行為,開展教學活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創(chuàng)設具有挑戰(zhàn)性和啟發(fā)性的任務和活動,能夠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激發(fā)他們積極主動地思考和探索。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中的《少年閏土》為例,在教學中可以開展對話式角色扮演,通過閱讀來提升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如閏土、“我”等。然后,教師讓學生在課文的情境中進行角色扮演,并展開對話。通過對話,學生可以深入理解和思考故事中的情節(jié)、人物和情感,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表達和合作能力。教師還可以提供一個主題詞,如“閏土的活動”,然后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與之有關的情節(jié)、人物等要素進行整理和歸類,像瓜田刺猹、雪地捕鳥等。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可以思考和表達《少年閏土》中家庭的重要性、閏土在家庭中的角色和成長等方面的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通過以上實際教學活動措施,學生能夠在不同的學習任務中積極思考、深入理解和運用《少年閏土》中的知識和應該具備的語文學習技能。
《北京的春節(jié)》是六年級的文章,在進行該文章的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開展閱讀延伸活動。春節(jié)是我國最為重要的節(jié)日之一,歷史上也有許多與春節(jié)相關的傳說故事。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有關春節(jié)的歷史傳說,如《年的故事》等,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春節(jié)的文化傳承和意義,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教師還可以收集相關春節(jié)新聞報道和資料,如各地春節(jié)民俗活動、煙火安全等,向學生推薦閱讀。閱讀中教師需要要求學生針對新聞報道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討論,培養(yǎng)學生對于新聞閱讀的信息分析能力。
(五)及時做好反饋,提升學生動力
通過教學反饋,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在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中的掌握情況、存在的問題和困惑。這對教師進行教學調整和個別輔導非常重要。
教師應在課堂中認真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記錄學生的表現(xiàn)和問題。例如,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時,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合作效果和表達情況,在學生完成任務后及時記錄學生的反饋和問題。教師還需要在課堂上通過口頭提問、回答問題等方式及時對學生進行反饋。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互相交流,通過互相評論提供及時的正面反饋,同時指出學生的錯誤和改進方向。這可以幫助學生及時調整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果。而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進行個別輔導和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并提供針對性的反饋和建議。例如,教師可以與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訪談,通過這種方式了解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教師就可以掌握這些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他們對于學習有哪些需求,這樣可以為教師針對性地進行輔導提供幫助。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困難,教師還可以制訂個別學習計劃。這個計劃可以包括學習目標、方法和時間安排等,以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提高。此外,教師可以通過批改作業(yè)、寫評語等方式給學生提供書面反饋。教師可以在作業(yè)上標注學生的錯誤和改進方向,同時肯定學生的進步和努力,如書寫一些鼓勵性的語句等。這樣的書面反饋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反思和改進自己的學習。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采用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能夠提高學生語文水平和思維能力。在今后的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應該繼續(xù)加強思辨性閱讀和表達任務群的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方法。同時,也應該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和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實現(xiàn)全面的成長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顏琳.新課標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的解讀與實施[J].課程教學研究, 2022(9):59-63.
[2]譚艷輝.學習任務群視角下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的教學視角與策略[J].七彩語文, 2022(28):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