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念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這一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實際生活,強調(diào)學生在學習中要回歸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基礎、知識基礎、興趣愛好等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nèi)容。初中生物是初中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其中涵蓋了大量的生物學知識,但這些知識并不是抽象難懂的,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師在生物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情境,將生物學知識融入生活化情境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本文對如何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育理念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初中生的生活閱歷比較淺薄,缺乏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對一些抽象的知識概念無法理解。所以,教師在生物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主動思考和探索。
(一)借助生活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學生如果對生物學科產(chǎn)生了興趣,那么他們就會主動地去探究和學習,從而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識。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通過生活化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轉化為學科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例如,在學習“基因工程”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怎樣對生物體進行基因工程改造?”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對人體進行基因工程改造,我們的身體會有什么變化呢?”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和提問,對此展開探究和思考,可以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基因工程的具體過程;可以讓學生思考基因工程技術對人類健康的影響;還可以讓學生討論,如“我們的身體哪些部位需要進行基因工程改造”等問題 。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互動的過程,因此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設計生活化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這樣可以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生活中常見的生物現(xiàn)象的解決辦法等開展教學。例如,在學習“植物細胞的結構”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找出自己生活中常見的植物細胞,并對其進行結構分析。然后讓學生將自己了解到的植物細胞進行詳細分析,如什么是植物細胞、植物細胞有哪些結構,等等。這樣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分析來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另外,教師還可以圍繞生活中常見的生物現(xiàn)象設計生活化的問題展開教學。例如,在學習“光合作用”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人們通過日光燈來模擬陽光進行植物光合作用的現(xiàn)象進行教學。在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對生活中的植物進行觀察來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在日光燈下,有很多綠色的植物,如小麥、向日葵等,都是通過光合作用來生存的,這些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了淀粉和葡萄糖,然后將葡萄糖轉化成了能量。學生會發(fā)現(xiàn),這個過程和光合作用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吸收二氧化碳并且把二氧化碳轉化成能量。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提出問題:為什么日光燈可以模擬陽光呢?日光燈能模擬太陽的光照嗎?為什么人們要通過日光燈來模擬陽光進行植物光合作用呢?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從而得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白天太陽光線中的光能和二氧化碳等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然后將二氧化碳轉化成了葡萄糖等有機物;晚上月亮光線中的光能和水分發(fā)生反應,產(chǎn)生了葡萄糖等有機物。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植物進行教學,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識。
模擬實驗是生物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可以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生物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利用模擬實驗來增強教學效果。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設計出一些模擬實驗來幫助學生理解光合作用的過程。教師可以先在講臺上擺放一些植物,然后在教室里點燃一盞日光燈,讓學生觀察日光燈是否燃燒起來。學生如果觀察到日光燈燃燒起來,那么就說明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植物為什么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呢?從而得出結論:由于植物無法吸收太陽光中的能量來進行光合作用,因此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這樣就可以讓學生通過生活實際來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的過程。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演示實驗過程,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到光合作用的過程。最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總結出光合作用的過程,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能力。
初中生物包含了大量的生物學知識,例如,觀察綠色植物的形態(tài)、組成;觀察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觀察植物的生長、開花等?;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設計一些生活化實驗,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強化生物知識。
(一)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植物
生活中的植物隨處可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仔細觀察身邊的植物,從而掌握生物知識。例如,在學習“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一些常見植物,如白菜、油菜、蘿卜等;也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路邊的樹木,如柳樹、楊樹等;還可以讓學生觀察路邊的花草,如月季、茉莉等。教師可以將這些植物帶到課堂上,讓學生仔細觀察,并讓學生談談對這些植物的認識,通過觀察生活中常見的植物,學生會對植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例如,在學習“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常見的綠色植物,并讓學生說一說綠色植物都有哪些特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更好地進行光合作用,并讓學生討論:什么是光合作用?為什么需要光合作用?為了更好地進行光合作用,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學生可以通過討論找到答案。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例如,學生在觀察生活中常見的柳樹、楊樹等植物時,會發(fā)現(xiàn)它們都是“綠色”植物。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柳樹、楊樹等植物都是綠色的?這說明了什么?通過討論和回答問題,學生會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綠色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學生獲取生物學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對生物學知識進行運用的前提條件。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生物學科素養(yǎng)。例如,在學習“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植物的根、莖、葉等部分,并讓學生進行簡單的描述。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不同部位的細胞組織,例如,根主要由根毛構成;莖由表皮、皮層和髓質組成;葉由葉肉、葉脈和托葉組成。因此,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讓他們學會用眼睛去觀察生活中的生物現(xiàn)象,進而讓學生深刻理解生物學知識。
(三)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生物學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做實驗、觀察植物等方式來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例如,在學習“生物進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制作蚯蚓、種子、樹葉標本等。在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相關材料,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生物是一門研究生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的學科,通過對生物的學習,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及其與人類、社會之間的關系。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學生生活為基礎,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將生活素材融入教學中去,讓學生感受到生物學科與自己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興趣。初中生物學中涉及的知識較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從生活中選取素材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感受到生物學知識與自己生活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能夠看到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獲取能量,而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獲取能量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基礎。在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綠色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時需要吸收氧氣并釋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和原理,然后讓學生思考綠色植物是如何通過光合作用獲取能量并釋放出二氧化碳和水的。例如,在學習“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并釋放出氧氣。接下來教師可以問學生:“你們知道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綠色植物嗎?”學生可能會回答說:“我們平時吃的蔬菜、水果有很多都是綠色植物。”教師再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在生活中看到過哪些綠色植物會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呢?”學生回答:“我們經(jīng)常吃的草莓、火龍果、獼猴桃等水果都可以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蓖ㄟ^這種生活化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可以了解到在生活中有很多綠色植物是能夠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的,同時也會認識到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時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并釋放出氧氣。通過生活化情境創(chuàng)設,學生對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這一知識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生活素材展開生物課例教學。例如,在學習“生物與環(huán)境”時,教師可以將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遇到過的一些生物問題與生物學科聯(lián)系起來。例如,在“遺傳與進化”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能夠看到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現(xiàn)象。那么在人類歷史上是否也存在類似于生物界這種現(xiàn)象呢?”教師在引導學生思考后可以告訴學生:“科學家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了很多物種都具有很強的變異能力。比如人體內(nèi)就存在著許多突變基因和重組基因。同時,人類也是通過這些突變基因和重組基因進行變異從而產(chǎn)生新的物種的?!蓖ㄟ^這種生活化的教學素材展開生物課例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生物學知識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主動探究和思考生物學知識。
在新課改背景下,生物教學逐漸向生活化教學轉變,生活化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生物課堂教學中來,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此外,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總之,教師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要應用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情境,將生物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