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鴻福
日前,在湖南省衡陽市人大常委會召開的2024年度代表建議交辦會上,不僅交辦了年度人代會上代表提出的397件建議,還把上年度辦理結果為B類的208件代表建議進行第二次交辦,要求相關部門再次辦理。據(jù)悉,這在衡陽市人大常委會的歷史上尚屬首次。
所謂辦理結果為B類的代表建議是指所提出問題正在解決或列入規(guī)劃逐步解決的建議。按照代表法規(guī)定,建議自交辦之日起,3個月內、最遲不超過6個月辦理答復代表,但由于一些建議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的特點,難以在短短幾個月內辦理到位,有的需要較長時間甚至一年以上。因此,在規(guī)定時間內答復辦理情況時,有的正在解決之中、有的尚只有規(guī)劃還沒有實質性的啟動辦理。這既符合客觀實際,也在情理之中,無可厚非。但問題是這種B類建議因沒有后續(xù)的監(jiān)督,有的辦理半途而廢,有的辦理不了了之,石沉大海。這也是造成“代表建議年年提、承辦單位年年辦、年年還是原建議”的根本所在。
衡陽市人大常委會為提高辦理質量,提出“一屆管總、逐年交賬、持續(xù)跟蹤、屆內清零”的總要求,針對B類建議存在的問題,進行“回爐”補火,再次交辦,追蹤問效,彰顯了衡陽市人大對其職能職責的堅守、對代表履職的尊重。
按理說,辦理代表建議是“一府一委兩院”的法定職責,也是“一府一委兩院”接受監(jiān)督、轉變作風、推進工作的重要途徑。然而一些承辦單位在辦理代表建議時,辦理理念出現(xiàn)偏差,追求的是答復“滿意”,只要代表答復“滿意”了,也就意味著建議辦理“告一段落”。像這些辦理結果為B類的建議因在辦理時即有計劃、有打算,或者采取講困難、博同情的方式,使代表礙于情面在建議辦理結果上簽述“滿意”。一旦得到代表“滿意”答復,辦理工作也就戛然而止,沒有下文。這樣做一方面挫傷了代表履職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承辦單位的懶政、怠政作為,從根本上講是對代表履職的不尊重。
人大常委會作為建議的督辦單位,應當積極探索后續(xù)辦理方式,不能聽之任之。衡陽市人大的做法值得充分肯定,也給我們帶來啟示。一是要完善督辦機制,認真總結好的做法經(jīng)驗,進一步完善交辦、督辦、臺賬、銷號制度,對辦理到位、問題解決的及時掛賬銷號。二是要持續(xù)跟進督辦,特別是對辦理結果為B類的建議,要及時了解辦理情況,掌握辦理進度,對遲遲得不到解決的建議,加強分析問題,剖析根源,督促承辦單位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三是要綜合運用監(jiān)督方式。代表建議辦理必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年沒辦好,第二年繼續(xù)交,真正做到辦理不到位,監(jiān)督不“清零”,特別對那些敷衍應付、突擊應付、“被滿意”建議的承辦單位,該批評的批評、該通報的通報、該曝光的曝光,甚至綜合運用詢問、質詢、特定問題調查等方式加強監(jiān)督,推動建議辦理真正落到實處、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