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 年 夏 季, 劉 易 斯 · 卡 羅 爾(Lewis Carroll)和 同事 的女兒 —— 麗道爾姐妹(the Liddell sisters)在伊西斯河(The Isis)上泛舟。 為了化解行程的單調(diào),劉易斯 · 卡羅爾即興 創(chuàng)作了一個光怪陸離的冒險故事,故事的主角 愛麗絲為了追逐一只穿著禮服的兔子而掉進了 兔子洞,奇幻冒險由此展開。游玩結束,劉易 斯 ·卡羅爾將這次即興的創(chuàng)作記錄改編,并邀 請插畫師約翰 ·坦尼爾(John Tenniel)繪制插 畫。1865 年, 《愛麗絲夢游奇境》出版。劉易 斯 ·卡羅爾充滿趣味的文字與約翰 ·坦尼爾自 然主義表現(xiàn)方式的插畫,使這本書成為維多利 亞時期兒童書籍的一部高峰之作。
一、作者劉易斯 ·卡羅爾的手稿
劉易斯·卡羅爾原名查爾斯·路特維奇 ·道 奇 森(Charles Lutwidge Dodgson),原 本 是 牛 津大學的數(shù)學講師,劉易斯 ·卡羅爾是他發(fā)表 《愛麗絲夢游奇境》時所用的筆名。主人公愛 麗絲的原型是劉易斯 ·卡羅爾同事亨利 ·麗道 爾(Henry Liddell)的女兒愛麗絲 ·麗道爾。在 那次泛舟游玩之后,劉易斯 ·卡羅爾用了兩年 時間,把即興創(chuàng)作的故事整理完善為《愛麗絲 地下歷險記》,精心謄抄制作成一本書,并配 上 37 幅插畫。這份原始手稿現(xiàn)藏于大英圖書 館。插畫使用了大量夸張和戲劇手法,頗具幽 默感。
劉易斯 ·卡羅爾深受同時代藝術家繪畫手 法影響,他的插畫中有豐富的線條,并用素描 關系來營造空間。在插畫中,愛麗絲有著濃密微卷的頭發(fā),身著束腰連衣裙。劉易斯 · 卡羅 爾巧妙地使用了對比的手法表現(xiàn)愛麗絲在冒險 過程中身體的大小變化。如圖 1 所示,在愛麗 絲進入白兔家的情節(jié)中,身體變大后頂住了天 花板。為了表現(xiàn)愛麗絲身體和房子的比例,劉 易斯 · 卡羅爾把畫面邊框巧妙地轉(zhuǎn)化為房屋空 間,表現(xiàn)愛麗絲蜷縮在房子內(nèi)部。但是,劉易 斯 · 卡羅爾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繪畫訓練,他的 插畫并非十分完美,手稿中一些人物和動物的 身體結構并不嚴謹。
二、約翰 ·坦尼爾為《愛麗絲夢游奇境》繪制 插畫
1865 年,劉易斯 ·卡羅爾對《愛麗絲地下 歷險記》進行了修改,并將其更名為《愛麗絲 夢游奇境》。在出版前,他特地邀請了當時著 名幽默雜志《笨拙》(PUNCH)的首席漫畫家 約翰 ·坦尼爾為其繪制插畫。約翰 ·坦尼爾擅 長觀察和捕捉細節(jié)、刻畫人物的動作和面部特 征。他精心繪制了 42 幅精美的插畫,并融合了 自然主義與戲劇性的表現(xiàn)手法。
相較于劉易斯 · 卡羅爾的手稿,約翰 ·坦 尼爾的插畫增加了柴郡貓、瘋帽匠的情節(jié)。對 于柴郡貓在空氣中逐漸消失的情節(jié),約翰 ·坦 尼爾用了兩幅畫來詮釋。在第一幅畫中,觀眾 可以清晰地看到樹上的柴郡貓。在第二幅畫中, 柴郡貓的身體被處理成和背景相似的灰色調(diào), 笑臉自然地凸顯出來,準確地表現(xiàn)了柴郡貓從 尾巴尖開始逐漸消失,最后留下笑臉在空氣中 這一特征。另外,約翰 ·坦尼爾充分地描繪了故事里的場景,他為愛麗絲的冒險之旅增加了 植被、海灘、建筑等,使角色更像是游歷于真 實環(huán)境之中。
在約翰 ·坦尼爾的筆下,人物和動物的形 象更考究,骨骼結構和動作也更準確自然了。 愛麗絲還是微卷的長發(fā),但是穿上了維多利亞 時期兒童通常會佩戴的圍裙。如圖 2 所示,在 審判庭的場景中,白兔穿著也頗有設計感,衣 服上有心形紋飾,與紙牌王國的服飾風格對 應。它脖子上裝飾著文藝復興時期流行的拉夫 領,左臂有一只蝴蝶結。像這樣精心的服飾細 節(jié)還有很多,為插畫增添了不少亮點。此外, 擬人化的部分也十分生動。在愛麗絲與毛毛蟲 相遇的情節(jié)中,毛毛蟲保留了作為昆蟲的生物 特征,但它彎曲的身體巧妙地映射出人類的坐 姿,拿著煙筒的右手與身體銜接自然。約翰 ·坦 尼爾并非將幻想中毛毛蟲的身體結構簡單拼 湊,而是巧妙地使身體各部分生長在一起。
三、《愛麗絲夢游奇境》與出版印刷行業(yè)
維多利亞時期是英國商業(yè)木刻版畫繁榮的 時期。早在 18 世紀,英國人就對木刻版畫進行了改良,發(fā)展出木口木刻,該技術是在黃楊 木的橫切面上制版。因為黃楊木的橫切面具有 緊密的木紋和堅硬的質(zhì)地,相較于傳統(tǒng)上使用
的木頭的垂直剖面,木口木刻的精細程度幾乎 能與銅版相媲美。此外,木板可以和活字印刷 一起拼接,使圖書制作成本變得更低廉。19 世 紀,這一技術廣泛應用于書籍、報紙、雜志等 印刷品的制作。
因為出版業(yè)蓬勃發(fā)展,版畫在商業(yè)領域的 應用日益廣泛。雕刻工序逐漸從版畫藝術家的 工作中獨立出來,許多的木刻工作室和公司應 運而生,制作《愛麗絲夢游奇境》的公司—— 丹澤爾兄弟工作坊(the Dalziel Brothers)是當 時比較有名的一家。約翰 ·坦尼爾在和丹澤爾 兄弟合作期間,對制版質(zhì)量進行了嚴格把控, 甚至包括細微的線條與陰影的細節(jié)。英國維多 利亞及阿爾伯特博物館收藏了一幅插畫校樣, 畫面右邊的空白部分記錄了約翰 ·坦尼爾對畫 面中的眉毛、眼瞼、眼睫等地方的修改意見。 最終,丹澤爾兄弟工作坊忠實地還原了約翰·坦 尼爾的手稿。1866 年, 《愛麗絲夢游奇境》正 式印刷出版。
四、維多利亞時期的插畫與兒童觀
“童年”這個概念在維多利亞時代逐漸 受到關注,人們開始重視兒童的特殊性。在工 業(yè)革命前,除了貴族家庭的孩子,大多數(shù)兒童 也需要分擔各種家務勞動。然而,隨著工業(yè)革 命推進,社會財富逐漸增加,富裕的中產(chǎn)階級 成長起來。他們開始為孩子投入更多的時間和 金錢。對于他們來說,兒童具有天真無邪的品 質(zhì),需要受到呵護。
另一方面,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社會逐漸 開始重視教育。在 19 世紀 30 年代至 40 年代, 就有一系列的教育法案和措施出臺。1870 年, 英國政府更是頒布了《教育法》,推出面向所 有兒童的國家小學制。雖然在工業(yè)社會早期, 童工現(xiàn)象十分普遍,但這些法律措施提高了兒 童的受教育率和識字率。
隨著兒童地位的提升和教育普及,兒童出? 版物逐漸變得流行起來,藝術家和作家的創(chuàng)作 熱情也被激發(fā)。從 18 世紀末到 19 世紀初,大 多數(shù)面向兒童的讀物是童話故事和童謠再創(chuàng)作, 常常帶有濃厚的道德說教或者宗教意味。然而,? 到了維多利亞時期,作家們開始創(chuàng)作更尊重兒 童天性的文學作品,涌現(xiàn)出了許多優(yōu)秀作品,? 《愛麗絲夢游奇境》就是當時最杰出的兒童圖? 書之一。
約翰 ·坦尼爾為《愛麗絲夢游奇境》創(chuàng)作 的插畫,可以被看成文字故事的視覺解釋。對 于兒童來說,單純的故事文本可能構成一定的 理解難度。約翰 ·坦尼爾恰到好處地將書中變 形的動物、荒誕的場景和離奇的角色轉(zhuǎn)化為具 體可視的形象。同時,他的構圖考究,讓兒童 更容易帶入主角愛麗絲的視角,進入異想天開 的世界,培養(yǎng)和引導兒童的審美趣味。
五、結語
《愛麗絲夢游奇境》的開篇就像一個隱 喻,愛麗絲和姐姐坐在草地上。百無聊賴的愛 麗絲看著姐姐正在閱讀的書,提出了一個引人 思考的問題: “要是一本書里沒有圖畫和對 話,那還有什么意思呢? ”這反映出插畫在愛 麗絲的心中的重要地位,也預示了圖像對于這 個故事的傳播有多么重要。從約翰 ·坦尼爾的 插畫開始,直到今天故事還在發(fā)展,有更多的 藝術家用自己的方式詮釋愛麗絲形象。然而, 約翰 ·坦尼爾所畫的愛麗絲形象依然在各種詮 釋中保持著經(jīng)典地位,成為這個故事最具代表 性的符號之一。
[ 作者簡介 ] 周萌,女,漢族,四川德陽人,成 都東軟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為繪畫、插 畫、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