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貓
如果有人說,世界上規(guī)模最宏偉、最完整的古羅馬神殿遺址不在羅馬,也不在意大利,而是在地中海東岸的黎巴嫩,恐怕沒有人會相信。直到我站在黎巴嫩貝卡谷地北部的巴勒貝克神廟遺址前,才意識到這句話或許是對的。
巴勒貝克城始建于公元前2000年的腓尼基時代,崇拜太陽神的迦南人(《圣經(jīng)》中將古代的巴勒斯坦、敘利亞和黎巴嫩地區(qū)稱為“迦南”)在這里修建了一座祭祀太陽神“巴勒”的廟宇—巴勒貝克。
公元前64年,古羅馬帝國征服了這里,并將“巴勒貝克”改名為Heliopolis(希臘語,意為“太陽城”)。奧古斯都皇帝在原址上對神廟進行了擴建,此后神廟又經(jīng)歷了3個世紀(jì)的不斷修改,終于成為一片龐大的宗教建筑群。它超越了古羅馬都城,成了古羅馬帝國的圣地,里面供奉著萬神之神朱庇特、酒神巴卡斯和愛神維納斯。
朱庇特神廟是巴勒貝克宗教建筑群中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大、氣勢最雄偉的建筑。整個庭院和大殿坐落在由巨石砌成的高達數(shù)十米的臺基上,周圍是巨石筑成的高聳城墻,殿內(nèi)有寬闊的前院和祭祀大庭。
朱庇特神廟約建于公元1世紀(jì)羅馬尼祿皇帝時代,是一座典型的科林斯式建筑。四面以高大的石柱組成氣勢雄偉的柱廊,大殿從正、背面看各有巨柱10根,從側(cè)面看各19根(拐角處一根為正、背面與側(cè)面共有柱),共計54根。每根石柱高達20米,直徑2米多,由3節(jié)圓柱鑲接而成,圓柱之間用石榫相接。
神廟的橫梁上雕刻著栩栩如生的獅子頭。庭院中間的祭臺約5米高,是朱庇特神廟內(nèi)保存最完好的建筑。那些巨柱如今只剩下6根,這6根大石柱和雪松被黎巴嫩人視為國家的象征。
巴卡斯神廟也是一座科林斯式建筑,大約建于公元150年。巴卡斯是主宰五谷豐收的酒神,因此廟內(nèi)除了供奉酒神神像,還有一個酒窖,四周的墻上飾有葡萄和酒壺組成的精美紋飾。神殿大門兩側(cè)10米高的石柱上雕刻著各種谷物、蔬菜和水果,形象逼真。
神殿外延是高15米的圓形石柱鑲接而成的長廊,拱頂是巨石浮雕。其上原本有2 8座神像,由于經(jīng)歷地震,不少都被震落下來。掉落在神殿長廊里的一塊浮雕上的那個巨蛇纏身的女神,正是埃及女神克莉奧巴特拉,她漂蕩在象征著尼羅河河水的波浪里。
這里還有一座劇場遺址,被認(rèn)為是近東地區(qū)最讓人嘆為觀止的建筑,可惜4次大地震終將這片宏偉雄渾的神廟群摧毀。
維納斯是愛與美之神,其神廟如今雖已是一片廢墟,但仍能辨出它昔日小巧的庭院、亭亭玉立的石柱以及幽靜的曲徑,給人以美的聯(lián)想。
看著眼前這些精美絕倫的建筑,我正沉浸在對那段輝煌歷史的想象中,一位阿拉伯女子闖進了我的視線,雖看不清面紗下她的面容,但她那凝望著神廟的身影讓人遐想聯(lián)翩。在她眼里,那些古老的斷壁殘垣一定有著無窮的魅力,我的視線不由自主地跟隨她那如精靈般神秘的身影游走在廊柱間……
站在這震撼人心的遺跡前,如目睹古老的歷史在眼前演繹。無論是無風(fēng)的月夜,還是朦朧的晨曦,神廟始終在和天地對話,與時光相伴。而我們,在塵世的喧囂之余對曾經(jīng)的神廟投以深沉的凝望,就如那美麗的阿拉伯女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