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家精神是精神燈塔,照亮了教師心靈里的那束光,照亮了教師前行的路。文章以仲廣群校長為例,闡釋弘揚教育家精神的核心目的:像教育家那樣做心中有光的好教師。要像教育家那樣,用行動詮釋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忠誠自己的事業(yè),以教育為家;毫無保留地愛學生,對學生的愛加減乘除算不盡;擁有育人的智慧,用一項實驗改變課堂,帶動一批學校;成為心中有光的人,以榜樣帶動和幫助好教師成長。
【關鍵詞】教育家精神;心中有光;像教育家那樣做好教師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13-0027-04
【作者簡介】成尚榮,原江蘇省教科所(南京,210000)所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當代教育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轉眼間,甲辰春節(jié)已過。歡樂歌舞送走卯兔歡躍,火紅燈籠迎來辰龍飛騰。在歡慶節(jié)日的時候,我心里還惦記著另外一個人,他便是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學的校長——仲廣群。他很普通,卻又不平凡,在我的心里,他很偉大。2023年11月4日,與病魔頑強抗爭了兩年多的他,永遠離開了學校,年僅57歲。他沒有和家人過上春節(jié),沒有和我們在一起歡慶新春。
仲廣群去世后,《中國教育報》連續(xù)七篇頭版報道,在江蘇乃至全國引起強烈反響,這是不多見的。大家都說,仲廣群是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好教師。他心中有束光,那束光便是教育家精神,正是教育家精神,使他成為一位杰出的校長、優(yōu)秀的老師。從他那束光中,我們再次領悟到,教育家精神不僅在教育家身上閃光,也深深植根于廣大教師心中;教育家精神并非空洞的符號,而是真實、具體、鮮活的精神形象;弘揚教育家精神,不僅要有更多教育家涌現(xiàn),更要讓一線教師成為踐行教育家精神的好教師,讓教育家精神之光在每一位教師身上閃耀,照亮中國教育的天空。這才是弘揚教育家精神的根本目的。
仲廣群的事跡堪稱一個典范,具有普遍意義。我們應從中進一步領悟究竟什么是教育家精神,究竟應該怎么弘揚教育家精神,做一個像教育家那樣的好教師。
一、好教師要像教育家那樣,生命為祖國而澎湃:用行動詮釋至誠報國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是教育家精神的靈魂。教育是人類共有的文明形態(tài)。教育家要有大胸懷,要關注人類的進步、世界的和平與人民的幸福。但教育家是有祖國的,他們的生命要為祖國而澎湃,青春為民族復興而歌唱。把一切獻給祖國,把一切獻給世界,意味著把一切獻給祖國的孩子,把最美好的世界留給孩子。因為,孩子就是祖國的未來,有什么樣的孩子,就有什么樣的民族未來。至誠報國的理想就落實在完成祖國交給的使命上:立德樹人,努力培養(yǎng)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shù)臅r代新人。
仲廣群為我們樹立了榜樣。2023年11月3日,仲廣群病逝前一天,江蘇省教育廳“雙減”工作辦公室專門向他發(fā)去了感謝信,感謝他將精心研制的“‘愛上數(shù)學別怪我’系列課程”100個視頻學習資源無償捐獻出來,并通過全省智慧教育平臺、江蘇省名師空中課堂等載體提供給廣大教師。這100個形象生動、寓教于樂的視頻課程資源,凝聚著仲廣群大量心血,每一個數(shù)學小故事他都精心設計、親自講解。他要用最好的數(shù)學課送給孩子,讓孩子愛上數(shù)學,愛上學習,愛上研究,愛上創(chuàng)造。不僅捐獻自己的教學課程和資源,仲廣群還決定捐獻自己的遺體。2023年春節(jié),仲廣群知道自己可能時日無多,悄悄地對哥哥坦言,想最后再做一件事——捐獻遺體用于醫(yī)學研究。家人們一時難以接受,紛紛反對。直到病逝前,已經(jīng)全身疼痛難忍,他還反復要求捐獻遺體,態(tài)度如此堅決。他說:“我是共產(chǎn)黨員,是無神論者,捐出遺體是我堅定的心愿。”仲廣群用生命詮釋了“至誠報國”這四個字。
高質量發(fā)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硬道理,是生命線。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旨在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體系,這一體系的本質是更高水平的育人體系,教育的高質量說到底是育人的高質量。因此,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乃是國之大者;教師若能將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便是真正“胸懷國之大者”。仲廣群牢記使命,全身心投入,鞠躬盡瘁,死而無悔。他用自己的行動和生命,踐行了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弘揚了教育家精神。至誠報國是“大詞”,仲廣群卻將其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讓理想信念指引著精神生命的成長。
二、好教師要像教育家那樣,忠誠自己的事業(yè):以教育為家
“教育家以教育為家”,是孫孔懿先生提出的觀點。這是一個既形象又深刻的比喻?!啊摇烊坏伢w現(xiàn)著以人為本的精神,體現(xiàn)著以天倫為軸心的溫馨、責任與關懷。正是在與‘人’的無法割舍的聯(lián)系上,‘教育’與‘家’高度相關:教育同樣離不開人。教育是人的教育,是面對人、通過人、為了人的文化傳承與精神交往活動?!薄叭说闹黧w地位以及人的存在與發(fā)展,使得‘教育’與‘家’如此相似。這樣說來,‘視教育為家’不是很自然的嗎?”教育家的“以教育為家”,“意味著教育家的精神歸屬,意味著一種寄托、融入、血脈相連”。當然,“還意味著教育家的忠誠與奉獻,意味著他是教育的建設者、守護者、捍衛(wèi)者,絕不容忍對教育的任何侵害或污染”。[1] 由此,不難看出教育家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懷和永恒的智慧。不以教育為“家”的人,怎么稱得上教育家呢?同樣,好教師也離不開“教育”這個“家”,離不開“家”里的孩子,離不開對“家”建設、發(fā)展的責任。而“教育”之“家”與天下相融相通,因此,好教師也應該有胸懷天下的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仲廣群就有這樣的追求,而且真真切切地落實在日常工作中。他總想把一切獻給學校、獻給教育,獻給這個世界。患病的兩年來,仲廣群去醫(yī)院治療幾乎都是安排在周末。假期時間,常常是化療一結束就馬上照常上班。即便是偶爾請假,他也只請兩天左右。因為他心系學校,放不下學校的一切。他總是在工作,即使生病了也從不透露口風。到了生命的最后關頭,對于前來看望他的學校領導和老師,他說得最多的仍是學校應該如何辦得更好。在尚能流暢說話的最后一天,他還跟副校長聊了20分鐘的教育教學管理。教育成了他的家,這個家連著國家、連著未來,在他心目中,這個家更有分量。
當然,教育家也不能忘掉自己的小家。好教師要愛自己的家,要有好家庭。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仲廣群用雙手使出最后的力氣抓住病床兩邊的欄桿,憋足了力氣,喊出了最后一句話:“快叫天馳來!”天馳是他牽掛的兒子,他把生命的最后一點溫情,留給了家里的人。知父莫若子。他兒子說,父親告訴他,人生就是一門最復雜的交叉學科,而交叉學科的主軸就是教育。大家、小家都在教育家心里,好教師更應如此。不過,“教育家以教育為家”,我們應該記住的是“小我”融入“大我”,有“大家”才會有“小家”,“大家”好,“小家”才會好。
三、好教師要像教育家那樣,毫無保留地愛學生:對學生的愛加減乘除都算不盡
愛學生是所有教育家的共同特點,愛的無私、愛的真切、愛的永恒。教育家以教育為家,又以愛“家”中的孩子為天職。暫不說蔡元培、胡適對學生資助的無私,也暫不說陶行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博愛,也暫不說陳鶴琴“我愛兒童,兒童也愛我”的真心,單說李叔同。李叔同每次上課都要深深地對全班學生鞠躬,下課時同樣向學生鞠躬。他從不呵斥學生,總是像母親一般輕輕地吩咐學生;從不話多,他有三句名言:“識不足則多慮”“信不足則多言”“威不足則多怒”[2]。李叔同以發(fā)自靈魂的真愛影響了所有的學生,尤其是影響、培養(yǎng)了豐子愷。為報師恩,在李叔同50歲生日之際,豐子愷畫了50幅“護生畫”,表達心愿:“護生者,護心也。去除殘忍之心,長養(yǎng)慈悲心,然后拿此心來待人處世。”教育家以自己的真誠詮釋了師道,師道其實是愛生之道,是愛生之情,愛生之心。是仁愛之心讓教育家永遠留在歷史中,留在所有學子心中熠熠閃光。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家。當然,沒有愛就不可能成為好教師。
“他對學生的愛,加減乘除都算不盡?!边@是老師們、學生們、家長們對仲廣群的贊譽。仲廣群對學生的愛,首先體現(xiàn)在始終堅持五育并舉,凡是關于學生的事、關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事,都是他上心的事。他親自抓體育、視學生健康為第一要務。生病以后,他還發(fā)微信公眾號,稱贊體育教研組長游泳特色課程推送得好;晚上10點,他發(fā)信息說有人提出贊助,學生可以更好地踢球了,他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仲廣群愛學生,總之可以總結為一句話:“讓兒童活潑地學?!彼蛯W生肩并肩地討論問題,和學生在校園里一起去探索發(fā)現(xiàn);和學生一起參加社團活動,規(guī)定學生畢業(yè)時學會至少6項體育技能;當學生不小心把手表丟失了,他和學生滿操場地找,一直笑呵呵地陪伴、安慰孩子……“笑呵呵”是仲廣群對學生愛的表情,大愛無聲也無痕。難怪幾位學生趕來南京,只差9分鐘,敬愛的仲老師就走了,他們跪在病房門口痛哭不止……大愛是從一件件小事做起的,做個像教育家那樣的好教師,應該永遠把那句話變成自己的信條和行動:“對學生的愛,加減乘除都算不盡?!?/p>
四、好教師要像教育家那樣,擁有育人智慧:用一項實驗改變課堂,帶動一批學校發(fā)展
教育家應當具備育人智慧。陶行知提倡生活育人、真教育,他主張“用整個心當校長”,把世界當作課程,把大自然、大社會當作教材;他強調知行合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學做合一”,并以“做”為中心;他推行“小先生制”,鼓勵學生學做老師,當把知識教給別人時,他便是知識的主人了。葉圣陶提倡“教是為了不教”,他致力于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教不是目的,不教才是一種境界。然而,教師不能完全不教,在“教”與“不教”之間,葉圣陶深刻抵達了教育的本質與核心?!敖淌菫榱瞬唤獭钡睦砟畈粌H是過去時、現(xiàn)在時,還是未來時。斯霞老師是童心母愛的首倡者和踐行者,她將童心母愛融入語文教學中,以隨課文識字為重點和突破點,構建了小學語文教學體系,真正實現(xiàn)了語文育人,教學育人的目的。李吉林通過實驗探索了兒童學習、發(fā)展的規(guī)律,將認知與情感自然地緊密聯(lián)系起來,從情境教學到情境教育,從情境課程到情境學習,構建了中國兒童情境學習范式,實驗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始終。教育家不僅擁有先進的理念、濃郁的情懷,還深諳教育規(guī)律,具備上好課、教好每一個學生的真本領,充溢育人智慧。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家是真正的教育專家。
仲廣群是數(shù)學特級教師,他一直在數(shù)學課堂中刻苦鉆研,探尋讓學生愛上數(shù)學的秘訣。他主張讓學生的學成為課堂的中心,教師的任務則是幫助學生、引導學生學。他將這樣的課堂稱作“助學課堂”。我參加過他主辦的研討會,聽過他的報告,看過他和團隊老師上過的課,給我、給大家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爸鷮W課堂”從根本上改變了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生自主學、合作學、師生共學,展現(xiàn)出一派生動的學習新景象。有次坐高鐵出差,剛上車,還沒坐下,就有四五個教師圍上來。他們認識我,來自全國各地,告訴我剛剛聽了仲廣群和團隊的“助學課堂”,十分興奮。他們說,“助學課堂”就是好,仲校長就是好。這是發(fā)自他們內心的話。幾年來,仲廣群推廣“助學課堂”遍及祖國各地,遠至邊陲,近在華東。全國10多個省份100多所實驗學校的2萬余名教師采用了助學的方式,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助學”教學流派。大家都說,仲廣群“用一項實驗喚醒了一所學校,帶動了一批學校”。助學課堂早已在教師們心里獲得了大獎。
育人不是一句空話,育人的本領、智慧體現(xiàn)在上好每一堂課、教好每一個學生上。像教育家那樣做好教師,要從上好課開始起步,練就課程教學改革的硬功夫、真本領。
五、好教師要像教育家那樣,成為心中有光的人:以榜樣帶動和幫助好教師成長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曾經(jīng)說過:“人是一支隊伍。”人要走在隊伍里,還要走到隊伍前面去,然后再回到隊伍里來。在隊伍里行走,是依靠集體,汲取前行的信心和力量;走到隊伍前面去,為的是成為領跑者,帶領大家走向遠方;再回到隊伍里來,為的是陪伴大家,再次獲得能量。歸去來兮,這正是教育家與教師關系的生動寫照。其實,一個人也可以看作是一支隊伍,因為這個人召喚、凝聚、帶領、鼓舞一大批人,從而組成了一支隊伍。因此,教育家并不只是單個人,而是以他為核心的共同體。還有人對教學風格進行了挺有“風格”的界定:“風格是眾多合唱聲中領唱者的旋律。”教育家就好比是領唱者,而教師們則好比是一個合唱隊。以上這些描述性的話語,都在詮釋一個理念:教育家其實是一個復數(shù),是一個共同體。
好教師也應該是這樣的一支隊伍。仲廣群以他心中的一束光,照亮了學校的教師,也照亮了來自全國各地來考察的教師。廣西桂林市大河中心校的副校長說,一周的跟崗學習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仲校長的博學以及他高尚的教育情懷。新疆伊寧市第六小學的一位老師說,向仲校長學習后,學生真的變了,眼睛亮了,學會傾聽了,把課堂交給孩子,解放了孩子也解放了教師。仲校長的那束光照進了孩子和教師的心里。四川省宜賓高縣碩勛中學的黨總支書記說,一個始終把師生成長放在心上、把學校發(fā)展扛在肩上、把教育事業(yè)銘刻在骨子里的校長,才有可能成為一名好校長,方能以崇高的初心使命和熾熱的教育情懷留下自己生命的印記。因為他本身就是一束光,也會成為一個光源。
我們相信每個教師心中都有一束光,只是有時這束光會隱藏起來,它需要被激發(fā)與點燃。教育家精神是精神燈塔,發(fā)出的光照亮教育天空,照進教師心靈,因此,激發(fā)了教師心中的理想追求,也點燃了教師的希望。光與光的互相點燃與照耀,讓教師在精神燈塔照耀下,走在好教師成長之路上。要知道,天地對接處有地平線,地平線雖然永遠夠不著,它卻鼓勵我們永遠向前。仲廣群就是心中有光的教師。即使走到生命盡頭,生命之光熄滅,但他的理想之光仍然照耀著我們,鼓舞我們像他那樣踐行教育家精神,做一名好教師。
【參考文獻】
[1]孫孔懿.教育家:存在與意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2]姚衛(wèi)偉.師道[M].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