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分析】
【關鍵詞】班干部制度;班級管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16-0058-02
中小學班干部隊伍是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的重要組織,是班集體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班級成員進行自我管理和自主教育的載體之一?!吨行W德育工作指南》明確指出,要“制定班級民主管理制度,形成學生自我教育、民主管理的班級管理模式”。這說明班級管理制度需要不斷地發(fā)展、優(yōu)化,需要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實際。
在班級日常管理中,班干部制度作為班級管理的常見模式,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班干部的組成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由班長、學習委員等組成的行政組織;二是由團支書、組織委員、宣傳委員(或少先隊中隊長、小隊長)組成的團隊組織。在中小學,設置班干部的初衷是為了鼓勵學生參與班級自主管理,引導學生和諧發(fā)展。但在實際運行中,班干部管理制度因其帶有“管理”職能而不可避免地給未成年學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角色異化。班干部是在班級擔任一定職務、輔助班主任承擔管理工作的學生。由于“干部”這個字眼,部分擔任班干部的學生在思想上以行政層級來定位自己的身份,認為自己是其他同學的管理者。尤其是長時間擔任一定職務、擁有管理權責的學生,容易滋生一定的顯性或隱性心理優(yōu)勢,這對于未成年人的成長顯然是不利的。
負面標簽。在集體生活中,班干部擁有的任務分配權、事務決策權、榮譽優(yōu)先權等,會引發(fā)他們的自我優(yōu)越感,以及其他同學的排斥,雙方產生矛盾,如案例中的班長被同學貼上“管家婆”“眼線”等負面標簽。對未成年人來說,這種來自同伴的負面標簽傷害很大,同時,會使大家對班干部職能形成負面評價。一方面,這是部分班干部不當行為的投射;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班級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班主任對班干部隊伍的培養(yǎng)、引領不足,為班級發(fā)展與學生成長埋下隱患。
心理抵觸。部分學生和家長認為:擔任班干部意味著承擔額外的工作,會影響學習;管理班級的過程中會得罪同學,影響人際關系;班干部會被賦予更高要求,表現不好還會受到老師批評,引發(fā)同學不服,從而產生不必要的心理壓力。案例中,小楊認為班長工作花費了自己大量的時間精力,還得不到同學的認可,從而對參與班級管理產生心理抵觸。這也會對班級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與責任擔當意識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鑒于以上種種原因, 我們應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依循青少年心理特征,讓管理回歸育人。
從“管理權力”走向“服務意識”。有學生認為,班干部就應該做一些“管理”工作,比如管理班級紀律,傳達消息、分配任務等,而不是將精力都耗費在處理一些事務性工作上。一旦學生產生了這樣的認知,當班干部對其成長而言就會弊大于利。班干部不是“官”,而是服務班級的崗位。要將學生的利己當權“官念”轉化為公共服務觀念,班主任可以嘗試以下途徑。班干部選拔方面:注重民主程序,尊重集體意愿,強調自主管理,突出服務意識,形成班集體的共同價值取向。班干部培養(yǎng)方面:注重崗位育人價值,關注學生能力提升,培養(yǎng)責任擔當意識,形成引領示范作用。班干部考核方面:推動民主參與,注重方式多元,確保形式開放。培養(yǎng)學生的公共服務意識及其對公共事務的責任感、使命感,是班級管理和學生人格塑造過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
從“他向制約”走向“共同生長”。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在“新基礎教育”論中強調,要“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教師要從教育的立場重新認識班干部的定位,突出其育人價值,形成以下四個特征:堅定學生生命成長立場,強調全員參與,班級崗位動態(tài)化,提升班委會的育人功能。目前,“崗位制”班級管理模式并不少見,創(chuàng)設各種崗位,讓每個學生擁有公平參與班級管理的鍛煉機會,讓他們以自我興趣為導向,選擇與自身能力相適應的崗位,確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學生深度參與班級公共管理,其自我價值感、溝通表達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責任擔當意識都會獲得提升。
從“權力粉絲”走向“未來公民”。班級管理制度應該致力于學生公民意識的養(yǎng)成。2023年12月—2024年1月,我對所在區(qū)域初一年級學生作了一項有關班干部制度的調查,共收集問卷500余份。其中對“班干部在班級管理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的認可度超過80%,70%以上的學生不贊成取消班干部制度。在愿意擔任班干部的學生中,近半數學生選擇的原因是“受到家長、老師或同學認可,可以增加自信”,近15%學生選擇“可以有約束他人及不被約束的自由”,只有不到10%的學生選擇“獲得鍛煉能力,培養(yǎng)公共服務與責任擔當意識”。數據說明,學生選擇擔任班干部,大多數時候是因為它帶來的“權力”與“榮耀”。這也說明,班干部的培養(yǎng)任重而道遠。認知往往來自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班主任要引導學生、協同家長、利用社會資源,在班級日常管理與各種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公共服務精神與未來公民意識。因此,在班干部隊伍的建設中,班主任要堅持學生立場,著眼學生發(fā)展,培養(yǎng)自尊自信、有責任有擔當的未來公民。
班級是一個生命場,需要有生命的質感。 班干部制度應立足學生,重視個體生命成長需要,將制約式“管理”回歸班集體生命場的“育人”本位,助力培養(yǎng)“能把握自身命運、具有時代發(fā)展敏感性和社會責任感、能創(chuàng)造中國未來的一代新人”。
【作者簡介】葛金蓮,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寧分校(南京,211102)教師,一級教師,南京市五一創(chuàng)新能手,曾獲江蘇省、長三角地區(qū)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