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雷
側柏環(huán)境適應能力良好,具有耐干旱、耐貧瘠的特性,在房山區(qū)義務植樹造林、荒山綠化等工程項目中較為常見。石質山地具有特殊性,土壤環(huán)境相對較差,適宜種植側柏,通過建設造林綠化工程,能夠有效美化區(qū)域環(huán)境,同樣有利于改善區(qū)域水土流失情況。本文以北京房山區(qū)為例,對石質山地側柏造林工程展開分析,并具體闡述側柏造林技術,以供參考。
一、研究區(qū)域概況
房山區(qū)位于北京市西南部,地處華北平原與太行山交界地帶,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其中,西部和北部是山地、丘陵,東部和南部為平原,地形差異較為明顯。房山區(qū)造林綠化工程包含荒山、荒坡等石質山地,側柏作為荒山、荒坡造林綠化常用樹種之一,栽植數量多,占比大,在區(qū)域森林植被建設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側柏多分布在陽坡,同時,黃櫨、元寶楓、油松也是荒山、荒坡造林綠化常見樹種。該造林區(qū)域土壤為山地褐土,裸巖較多,土層相對較薄,土壤中的養(yǎng)分含量貧瘠。為提高區(qū)域綠化面積,提升區(qū)域景觀效果,在造林工程中,一般采用側柏和黃櫨、元寶楓、油松混交模式。將造林技術應用到園林綠化工作中,有利于保障造林綠化建設成效,進而有效改善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下文將具體對該區(qū)域造林技術加以分析。
二、區(qū)域造林樹種生物學特性
1、側柏
側柏是一種溫帶樹種,具有喜光性。側柏樹苗具備良好的耐蔭能力,并且對環(huán)境適應性良好,對土壤要求不嚴,可支持在酸性、石灰性等土地中生長。同時,側柏還能夠抵抗有害氣體,耐干旱能力較強,如果區(qū)域年降水量達到350mm,即可選擇栽植側柏。側柏根系發(fā)達,在我國北方地區(qū)栽植較為常見,其壽命較長。
2、黃櫨
黃櫨屬于漆樹科樹種,原產地是美國,后續(xù)被我國引進。黃櫨樹形美觀,具有一定的抗旱以及抗病蟲害能力,但是不耐水濕。該樹種更適合在沙土壤中生長,并注意保持土壤排水良好,控制濕度。
3、元寶楓
元寶楓是我國特有樹種,在東北、華北等地區(qū)較為常見,為著名秋季觀紅葉樹種。該樹種萌發(fā)力強,較喜光,適合溫涼濕潤氣候,元寶楓耐旱不耐澇,較耐寒抗風,在酸性、中性及石灰性土壤中均可以生長,生長速度中等,病蟲害發(fā)生較少,吸附粉塵能力較強。
4、油松
油松屬于松科松屬,根部粗硬,樹皮呈現鱗狀塊片,是我國特有的喬木。油松廣泛分布在我國北方以及西南地區(qū)。該樹種具有喜光的特點,根部較深,更適宜在干冷氣候下種植。同時,該樹種在酸性、中性土壤中生長良好。
三、側柏造林技術
1、造林地選擇
科學選擇造林地,能夠有效保障側柏造林效果,充分發(fā)揮側柏的作用,促進區(qū)域植被建設,提升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側柏具有較高的耐干旱能力,基本上可適用于各類土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重鹽堿地無法種植側柏。同時,如果區(qū)域地下水位過高,也不適宜種植側柏。側柏不具有抗風能力,是一種淺根性樹種。應避免在風口種植側柏。造林地的選擇應盡可能保證區(qū)域土層相對深厚,水肥條件良好,進而促進側柏生長。
2、造林規(guī)劃設計
造林規(guī)劃設計屬于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保障最終造林效果的關鍵。工作人員應提前了解造林地實際情況,獲取相關資料,做好各項安排工作,確保造林地能夠得到最大化利用,并針對性配套相應的造林技術,確保整個造林工程順利進行,提高造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造林設計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內容,其中,在外業(yè)調查方面,工作人員應深入現場進行實地勘察,了解造林地具體情況,包括地形地貌特征,為后續(xù)造林設計提供資料,而內業(yè)調查需要結合外業(yè)資料內容,進一步開展造林設計。該造林區(qū)域主要對側柏采取混交造林模式,主栽樹種為側柏,將黃櫨、元寶楓、油松作為伴生樹種。
3、混交方式
該造林區(qū)域主要采用帶狀、塊狀兩種混交模式。其中,帶狀混交強調在連續(xù)種植3行一類樹種后,另外配置另一樹種。例如,本區(qū)域內側柏、元寶楓混交比例占比5:3。借助該混交方式,可選擇相鄰邊行組建混交關系,有效保障混交效果,并且這種混交關系管理難度較低,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員管理成效。塊狀混交主要是通過按照規(guī)則、不規(guī)則的方式對側柏進行栽植處理,并進一步配置其他樹種地塊完成混交,地塊混交比例占比為1:1。如果地塊混交為規(guī)則混交,可選擇較平坦造林地,對造林地劃分為規(guī)則的塊狀地,按照地塊設計株行距,并對側柏進行栽植,栽植完成后,選擇臨近地塊,栽植其他樹種,整體而言,該混交方式的排列為品字形。如果塊狀混交為不規(guī)則混交,應結合地形起伏情況,規(guī)劃造林地塊,完成側柏栽植,并選擇相鄰地塊,完成其他樹種栽植,該混交方式適用于復雜地形。
4、整地
加強整地處理能夠創(chuàng)造更好的立地條件,進而促進側柏幼苗生長,提高側柏成活率。因此,整地質量與造林效果密切相關。種植地選取在石質山地,造林立地條件相對一般,氣候干旱,更需要工作人員提高對整地處理的重視程度,切實加強各項技術控制,進而確保最終整地效果符合要求。整地處理能夠起到攔截天然降水的作用,進而優(yōu)化苗木抗旱能力。同時,整地能夠降低區(qū)域水土流失情況,進一步提升土壤肥力。最后,整地還能夠優(yōu)化區(qū)域通風條件,為苗木生長創(chuàng)造更加良好的需求。具體而言,工作人員在整地前應做好地面清理工作,通常以局部清理方式開展,以便達到預期清理效果,圍繞樹穴對四周雜草雜物進行清理,有效降低人力物力投入成本,避免周圍植被遭到破壞,確保區(qū)域生物多樣性。工作人員應合理控制整地時間,注意提前整地,要在春季土壤解凍后或雨季前完成整地工作。石質山區(qū)地表存在較多的石礫,根據地形特點,考慮造林地形地勢,一般采用魚鱗坑整地方式進行局部整地處理。具體而言,一般造林密度為110株/畝,苗木株行距為2×3m,樹穴可控制在40×40×30cm-50×50×40cm,樹穴以品字形排列,不過山地造林地勢較為復雜,造林密度會有所調整,應以實際規(guī)劃設計為準。在挖坑過程中,應形成半月形樹穴,工作人員要分別處理表土、心土,并使其形成土埂。在挖好樹穴后,應回填適量表土,并踩實,兩邊可設置小溝,在秋季起到積蓄雨水的作用。在挖坑過程中,如遇到裸巖,可適當調整樹穴位置。工作人員要根據立地條件,遵從相應的整地原則,確保整地工作達到預期效果。另外,石質山區(qū)水資源較為匱乏,該造林區(qū)域地勢相對較高,在完成整地工作后,應架設輸水管道,根據立地條件,必要時可修建蓄水池,保障造林用水,確保綠化苗木能及時得到補水澆灌。
5、苗木選擇
苗木選擇將會直接影響后續(xù)栽植效果以及整體造林效果。工作人員應根據區(qū)域環(huán)境、氣候等多方面條件,在合理選擇苗木的基礎上,做好各項規(guī)格、參數控制,并在栽植前,對苗木進行檢查,確保苗木狀態(tài)良好的情況下,進一步給予栽植處理,確保苗木能夠有效滿足栽植需求。側柏樹苗一般選擇地栽苗或容器苗,地栽苗一般在高1.2-1.5m,帶土球,容器苗一般在高0.8-1m。苗木選擇將會直接影響最終的種植效果。要求工作人員應提高對苗木選擇的重視度,應結合區(qū)域具體情況出發(fā),以區(qū)域造林需求作為參考,合理選擇相應的側柏、黃櫨、元寶楓以及油松樹苗,并確定各類苗木的規(guī)格,通過加強細節(jié)化控制,選擇出更加合適的苗木,進而有效保障區(qū)域造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應確保苗木質量,要求苗木應符合造林對長勢的要求,注意檢查苗木表面的狀態(tài),重點注意苗木表面不允許出現機械性損傷,苗木整體根系發(fā)達,進而保障栽植效果。具體而言,起苗前,工作人員應加強技術控制,嚴格按照行業(yè)要求,對各類苗木進行起苗處理,確保不影響后續(xù)苗木的栽植。其中,黃櫨和元寶楓可選擇裸根苗,一般地徑在2-3cm,要進行截干處理,并對其根系進行24小時左右浸水處理,這樣能提高苗木含水量,有效保持苗木活力。裸根苗在蘸泥漿前,工作人員應清理干凈根系土粒、石塊,注意觀察須根,剪掉過長須根、主根,可適當保留根系。將苗木扎捆,保持根系對齊,根據需要可在泥漿中加入適量菌根劑和磷肥,雙手握住苗木捆扎區(qū)域,保持傾斜度,將根系按入到泥漿中,觀察苗木狀態(tài),保證泥漿將根系全部浸濕,在蘸漿完成后,可直接等待栽植。油松樹苗一般選擇高1.2-1.5m,帶土球,土球應符合規(guī)格要求,確保苗木根系完整,以免影響后續(xù)栽植和成活率。另外,立地條件較好的造林地,可以適當調整苗木規(guī)格。起苗后,工作人員應注意對苗木進行檢查,在確保苗木各項狀態(tài)良好的情況下,才可以進入到下一步驟。
6、苗木運輸
在起苗后,工作人員應立即進行打包處理,并將苗木裝入到車內,在最短時間內將苗木運輸到指定地點,以免苗木經歷風吹日曬,導致品質受損,影響最終成活率。具體而言,工作人員應堅持就近原則,盡可能避免對苗木進行長距離運輸。需要注意,容器苗在裝車時應進行豎放,控制好壘放間隔,土球苗在裝車時,要按照車輛行駛的方向,將土球向前,樹冠向后進行碼放,裸根苗在裝車時要按順序進行碼放,應加墊層防止磨損樹干,以防損壞樹苗。裝車完成后,要使用篷布對苗木進行遮蓋,以免出現水分蒸發(fā)情況。到達運輸地點后,應注意輕拿輕放,禁止拋擲苗木,以免土球散落、折斷根須,造成苗木損傷,并按要求將苗木碼放到指定地點。
7、栽植
該造林區(qū)域交通狀況一般較差,機械運輸較為困難,苗木需要借助人力進行搬運。為有效保障側柏苗木品質,在側柏苗木運送過程中,避免工作人員經手提、肩扛等方式對苗木進行運送??刹捎每鹛簟⒑t背、牲畜馱運等方式運送苗木。在進入造林地后,工作人員應對側柏苗木進行散放處理,并及時進行栽植,降低土球暴露時間。春季造林一般選擇在回溫階段,應注意把握苗木栽植時間,要在土壤解凍后和苗木發(fā)芽前完成苗木栽植工作。根據造林工程需求,也可選擇在雨季完成苗木栽植工作,一般每年7-9月份雨水較多,這期間苗木栽植成活率較高。工作人員應提前修剪好苗木,完成病蟲枝、折斷枝修剪,禁止短截情況,確保樹形自然。通過做好修剪處理,可促進樹勢均衡,降低蒸騰作用,進而有效提高成活率。在栽植過程中,應注意對苗木輕拿輕放,將苗木放入到樹穴后,應注意剪掉外包裝,確保土球不會出現松散情況。觀察苗木栽植情況,將苗木扶正,保持枝條呈現舒展狀態(tài),避免樹體傾斜?;靥钔恋耐瑫r應注意進行夯實處理,該操作需要做好力度控制,力度過大將會導致土球被破壞,而力度過小則會導致土壤間隙增加,難以保持水分,不利于苗木生長。對于側柏容器苗,在栽植時要注意剝掉塑料容器,栽植好后,要及時回收塑料容器,其他帶有包裝的苗木栽植完成后,也應及時回收外包裝,以免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需要注意的是黃櫨、元寶楓采用裸根蘸泥漿栽植技術,將苗木放入樹穴,要保持苗木豎直居中和根系舒展,根系要低于地面,進行填土,土填到一半時,可適當向上提苗,輕微抖動,使細土深入根系土壤,踩實,再填土踩實,應保持回填土與根莖部位持平,確保栽植效果。
整個苗木栽植過程,應堅持隨到隨栽的原則,如果在1-2天內無法對進場苗木全部栽植,應選擇合理的地區(qū),對苗木進行碼放處理,并進行假植。工作人員應使用草繩,對樹冠進行圍攏處理。如果苗木需要假植較長時間,應在土球間隔的位置上同樣進行填土處理,并定期進行葉面澆水。在苗木定植后,應將定根水澆透,保持泥土水分、根系徹底結合,合理控制水流量。如果觀察到土壤伴隨下陷情況,或者發(fā)現苗木存在傾斜情況,應立即對苗木進行扶正處理。在栽植完成后,可覆蓋地膜,用土將地膜壓好,避免出現縫隙,有效降低水分蒸發(fā)。如果區(qū)域氣溫較高,即可使用噴霧器,在苗木樹冠、葉片位置處,每天2次噴水,以免樹體失水。
8、幼林管護
工作人員應密切觀察幼林管護工作,將保水、除草作為管理重點,還要加強防病防蟲管理工作,進而有效提升幼林管護效果。在石質山地造林中,水屬于關鍵,要求工作人員應切實加強保水工作,確保幼林能夠得到充足的水分供應,順利生長。在栽植結束后,工作人員應對樹盤進行修整,使其成為漏斗形,可起到截留降水的作用??蓪⒖葜β淙~覆蓋在樹盤的表面,可有效降低水分蒸發(fā),最大程度上鎖水。在澆水、降水后,如果發(fā)現苗木出現倒伏、傾斜情況,應及時扶正。為有效保障土壤水分,應做好覆土保墑處理,并及時清理雜草。具體而言,工作人員應切實加強撫育管理工作,在3-4年范圍內,松土、除草次數應達到3次,有效幫助苗木健康生長。因為側柏往往會長出側枝,在造林時間超過5年后,應做好修枝處理,適當修剪枝條。后續(xù)可以2-3年作為時間間隔,完成修枝處理。如果發(fā)現造林密度過高,導致側柏生長速度下降,應合理控制間伐強度。在造林完成后,工作人員應對新造林地進行封禁處理,禁止牛羊進入到林內,啃食苗木。同時要制定針對性措施,避免出現森林火災,造成經濟損失。側柏具有較高的病害蟲風險,包括葉凋病、側柏毛蟲、側柏大蚜等,在造林完成后,要加強巡視檢查工作,在檢查期間一旦發(fā)現病蟲害,應立即采取針對性防治措施,對于病蟲害防治工作,在堅持物理防治措施的基礎上,還要落實生物防治措施,并配合相應的農藥防治措施,在最大程度上控制病蟲害。
綜上所述,考慮到北京房山區(qū)石質山地造林區(qū)域土壤條件較差,部分區(qū)域存在水土流失情況,可通過建設造林綠化工程,并結合造林地實際情況選擇側柏、元寶楓等樹種,加強苗木栽植工作,進一步改善區(qū)域環(huán)境。在這一過程中,工作人員應明確混交模式,積極將先進的栽植技術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加強技術管控,進而有效保障造林綠化效果。
(作者單位: 102400 北京市房山區(qū)林果科技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