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慧 許戊江 邵玉欣 衛(wèi)功元
[摘 要]為解決大學通識選修課程課堂活力不足、學生參與度不高、因材施教不佳、教學深度不夠、學生學習獲得感不強等問題,食品添加劑的“功過是非”課程以優(yōu)質慕課作為線上學習資源,線下教學充分分析課情和學情,以學生的學為中心,每次面授課設計主題或任務,采用CBL、EBL、GBL、LBL、PBL、TBL教學法(統(tǒng)稱xBL教學方法),同時利用“慕課堂”作為線下輔助教學工具開展智慧課堂教學,學生的學習獲得感明顯增強。xBL教學法為其他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線下教學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通識課程;混合式教學;xBL;慕課;食品
[中圖分類號]G64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24)03-0070-04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乎每個人的身體健康,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信息爆炸的時代,食品安全問題屢屢曝光,食品添加劑更是從無人知曉直接跨步到人人談之色變。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食品添加劑并非現(xiàn)代食品工業(yè)的產(chǎn)物,早在東漢時期,人們就使用鹽鹵作凝固劑制作豆腐;從南宋開始,人們就以“一礬二堿三鹽”的食品添加劑配方比例應用于油條的炸制之中;魏晉時期,人們在蒸制饅頭時就使用了添加堿面的技術。而近代工業(yè)革命和科技的進步,更促進了食品添加劑的快速發(fā)展??梢哉f,食品添加劑是現(xiàn)代食品工業(yè)的靈魂,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xiàn)代食品工業(yè)[1]。但是,目前大眾對食品添加劑有著太多的困惑、誤解、恐慌和求真相欲,而大學是青年學生最集聚的重要場所,普及食品添加劑科學知識,培養(yǎng)辯證思維,對提高大學生對食品添加劑的科學認知和生活品質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教學理念與課程目標
大學通識選修課對于促進文理交叉滲透、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完善學生的知識與智能結構及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2]。食品添加劑的“功過是非”是蘇州大學全校通識選修課程。本課程堅持立德樹人原則,以學生的學為中心,注重學生知識、能力、思維和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突出教學目標的高階性和挑戰(zhàn)性,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性、實用性和前沿性,教學方法的多元化和高效性,考評方式的多元化和開放性。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科學、客觀、辯證地認識食品添加劑,了解一種物質是如何成為食品添加劑的,了解食品添加劑的管理部門與標準法規(guī),能讀懂食品標簽上的配料表。以食品添加劑為分析對象,“增強學習者的辯證思維、科學觀念、法治意識和人文素養(yǎng)”是本課程的核心教學目標。
二、線上慕課情況
食品添加劑的“功過是非”課程以中國大學MOOC上筆者負責的慕課“解密食品添加劑”作為線上學習資源。本課程是目前國內高校唯一的食品添加劑類在線開放課程、江蘇省線上一流課程。本課程學員的學習完成率高、課程互動性強,單期互動最高為24260次,目前課程綜合評分為4.9分?,F(xiàn)已有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南京財經(jīng)大學等十幾所高校應用本課程開展混合式教學。
“解密食品添加劑”包含食品添加劑的概念、管理、應用、安全四個方面內容。共有50個教學視頻,還有課間提問、課件、教案 、參考資料、隨堂測驗、討論、單元測驗、作業(yè)互評和課程考試等內容。每學期對學習材料、討論題和測試題進行更新,及時融入社會熱點、解除疑惑。課程思政方面,第一篇和第四篇強調辯證思維;第二篇里滲透科學觀、法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第三篇里融入求真、務實、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感和職業(yè)道德。在討論區(qū),老師也經(jīng)常引導學生要辯證地看待食品添加劑,要有法治意識、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三、基于慕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目前,通識課程主要采用傳統(tǒng)的課堂PPT講授法,將輔助文字與圖片、視頻資料相結合,還采取了課堂討論、翻轉課堂、思維導圖結合問題等學習模式[3-6]。課程組認為,因為選修通識課程的學生的專業(yè)背景不同,課程基礎差異較大,對同一個問題的理解角度和領悟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如何因材施教,提高課堂活力、學生參與度和教學深度是需要解決的教學問題,而線下面授課的主題和任務、教學方法、考評方案將起到關鍵作用。食品添加劑的“功過是非”課程實施的是基于慕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線上18學時,學習中國大學MOOC上的“解密食品添加劑”課程資源,完成隨堂測驗、討論、案例分析、單元測驗、作業(yè)互評和考試。線下18學時,每次課有主題或任務,采用CBL、EBL、GBL、LBL、PBL、TBL教學法(統(tǒng)稱xBL教學法),同時利用“慕課堂”作為線下輔助教學工具開展智慧課堂教學,注重學生參與,提升課堂活力和學生獲得感。課后學生鞏固強化、完成練習作業(yè)和團隊任務,到社區(qū)宣傳實踐,利用課程微信公眾號“食品有滋味”進行食品添加劑的科普推廣或家鄉(xiāng)美食推介,以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交流能力等多種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利他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見圖1)。
四、線下xBL教學法的探索與實踐
(一)LBL教學法
新學期伊始,學生尚需熟悉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式,以及學習平臺的使用,因此食品添加劑的“功過是非”課程的第一次線下面授課采用傳統(tǒng)講授法(Lecture?Based Learning,簡稱LBL),即以教師授課、學生聽課為主的教學模式。但是,課程組采用的LBL教學法與傳統(tǒng)的講授法又有所不同,其融入了智慧課堂,利用“慕課堂”作為線下輔助教學工具,開展簽到、點名(回答)、練習、問卷、測試等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加強師生互動,注重學生參與,提升了課堂活力。
(二)PBL教學法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本課程的第二次和第三次線下面授課采用此法。課程組將教學內容與百姓關切的社會熱點緊密聯(lián)系,提出了“天然的食品添加劑一定比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高嗎?”“不添加防腐劑的食品更安全嗎?”“如果每種食品都添加了食品添加劑,一天吃多種食品時會不會造成攝入的食品添加劑過量?”“為什么人們總是懷疑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全球有統(tǒng)一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規(guī)范嗎?” “食品添加劑能用其他產(chǎn)品代替嗎?”六個問題,課堂上小組自由選擇問題后進行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并形成發(fā)言提綱,然后各小組代表上臺展示匯報,其他小組同學和教師可以提問,最后教師點評各小組的匯報和學生表現(xiàn),引導學生反思總結。這樣,學生的系統(tǒng)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就得到了訓練,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歸納總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都得到了提升。
(三)CBL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Case?Based Learning,簡稱CBL)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染色饅頭事件是近20年食品安全問題的代表性事件之一,在本課程的第四次線下面授課上,教師圍繞此事件開展案例教學。首先,教師可播放視頻向學生介紹該案例的詳情,然后將案例與課程內容相結合,提出第一個問題:檸檬黃是食品添加劑嗎?學生在慕課堂上作答。此問題主要檢測學生在課前的線上學習效果,也考查學生觀看視頻的邏輯分析能力。接著,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統(tǒng)計結果,教師做現(xiàn)場調查,隨機點名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點評后提出第二個問題:饅頭中允許使用檸檬黃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并提出解決辦法,然后進行數(shù)據(jù)庫使用方法的演示教學。還可以讓學生思考和討論:該案例暴露了食品監(jiān)管部門、市場鏈(例如超市)在管理上存在哪些問題?最后,教師將案例中店主在不知道是否可以添加檸檬黃的情況下,仍然采取“別人加,我也加”的做法,與線上慕課答疑區(qū)一位企業(yè)主的問題“我家生產(chǎn)粿粉,在煮的過程中如果什么都不加就會斷。我問了同行怎樣能不斷,原來他們是加了一種叫某D的添加劑。這樣做是否符合相關要求?對客戶有沒有害?”進行對比,讓學生相信人性的美好,向學生強調誠信經(jīng)營、職業(yè)道德的重要性。同時,號召學生點贊誠信商家,肯定和弘揚優(yōu)良的社會道德。
(四)GBL教學法
游戲化學習(Game?Based Learning,簡稱GBL)是指以游戲的形式和手段來學習的一種模式,本課程的第五次線下面授課采用此法。游戲“一站到底”借鑒學生熟知的同名電視節(jié)目,讓學生上場單獨對戰(zhàn)答題,并讓不同小組的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進行食品添加劑知識PK,有趣又益智。游戲“買什么?”是小組作業(yè),學生到虛擬食品商店后,根據(jù)游戲提示逐漸細化購買需求(逐步完成學習任務),最后購買到心儀的食品。在目標達成過程中需要用到食品的分類、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范圍和作用等知識,此闖關式游戲學生全員均可參與。游戲化教學法可以將學習內容逼真地融入游戲中,從而使學習成為一種更容易消化和理解的過程,形式活潑,學生的參與度高。
(五)EBL教學法
體驗式教學法(Experiment?Based Learning,簡稱EBL)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引入、創(chuàng)造或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的一種教學方法。本課程的第六次線下面授課采用此法。學生根據(jù)線上所學的知識在線下課堂上利用食品添加劑現(xiàn)場制作風味飲料,大家一起品嘗、評價,最后師生共同從食品制作、食品安全、理法等方面對此風味飲料交流看法。通過本次課的學習,學生不僅體驗了飲料的制作,而且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和安全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六)TBL教學法
團隊教學法(Team?Based Learning,簡稱TBL)是指以團隊學習為核心進行學習和思考,教師加以引導,使學習團隊能夠通過討論、分享和交流等獲得真知的一種教學方法。本課程要求每個團隊(小組)在學期末提交一份與食品添加劑有關的小組作業(yè),不限主題和形式,但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專業(yè)特長進行創(chuàng)新。團隊提交的作品形式新穎,有科普文創(chuàng)、新聞視頻、情景話劇、角色扮演、辯論賽、宣傳冊、手繪報、社會調查報告、案例評論、課程論文、模擬法庭、科普實驗等。此教學法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靈活性和實踐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
五、多元化、開放式的課程評價方式
食品添加劑的“功過是非”課程實施的是基于慕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利用“慕課堂”作為線下輔助教學工具,一方面監(jiān)督學生的線上學習行為,必要時進行提醒;另一方面在線下課堂開展考勤、問卷、測試、討論等教學活動。課程評價線上和線下相結合,考核多元化,具有一定挑戰(zhàn)度。具體為:線上成績,100分,包括單元測驗、課程討論、作業(yè)互評、課程期末考試,占比50%;線下成績,100分,包括出勤、課堂個人表現(xiàn)、課堂小組表現(xiàn)、小組作業(yè),占比50%。小組作業(yè)由組內同伴互評、教師打分、同班同學打分,成績按一定比例計算得到。
六、結語
自然科學領域的通識課程不僅要反映本領域各學科間交叉融合的趨勢,還要反映自然科學向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融合的趨勢,從而培養(yǎng)“通融識見”的高素質人才[7]。食品添加劑的“功過是非”課程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已多年,利用優(yōu)質慕課“解密食品添加劑”作為線上學習資源;線下教學充分分析課情和學情,以學生的學為中心,每次面授課有主題或任務,采用xBL教學法,同時利用“慕課堂”作為線下輔助教學工具開展智慧課堂教學,連接線上資源與線下教學,注重學生參與,提升課堂活力;課程考評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具有多元化、開放性的特點。本研究較好地解決了大學通識選修課程課堂活力不足、學生參與度不高、因材施教不佳、教學深度不夠、學生學習獲得感不強等問題。xBL教學法為其他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線下教學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 參 考 文 獻 ]
[1] 孫寶國.躲不開的食品添加劑[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2.
[2] 鐘佳敏,李利.基于學生視角的大學生通識選修課學習收獲研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3(15):8-12.
[3] 曹月青.高校微生物學通識課教學探索[J].生物學雜志,2021,38(5):124-126.
[4] 胡雁飛,王大慧.另眼看通識教育課程:以《食品添加劑的“功過是非”》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35):86-88.
[5] 李國琴,李桂峰,徐建國,等.思維導圖結合基于問題學習教學模式的探析:以食品營養(yǎng)與健康通識課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49):327-329.
[6] 鄭曉冬,陳衛(wèi),馮鳳琴,等.“食品安全”通識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0(23):151-152.
[7] 馮惠敏,李姍霖,黃明東.自然科學領域通識教育課程特點及其設計理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68-73.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