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揚劇是揚州地區(qū)的地方戲種,也是揚州著名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擁有獨特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底蘊。揚劇傳統(tǒng)服飾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戲曲服飾,擁有獨特的地方特色。通過對文獻的整理、歸納、分析,選取揚劇經(jīng)典曲目作為研究代表,探究其服飾紋樣的藝術特征,以此推動揚劇服飾的創(chuàng)新。
[關鍵詞]揚??;傳統(tǒng)服飾;紋樣;藝術特征
[中圖分類號]J5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7-0018-03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高雅.揚劇傳統(tǒng)服飾紋樣的藝術特征研究[J].天工,2024(7):18-20.
基金項目:2023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中國式現(xiàn)代化視域下?lián)P劇傳統(tǒng)服飾紋樣的傳承與時尚研究”(編號:2023SJYB2126)。
一、揚劇服飾紋樣的種類與來源
(一)揚劇服飾紋樣的種類及色彩
中國古代戲劇服飾中的紋樣以龍紋、花鳥紋、壽字紋等為主。龍紋繼承了古代皇帝服裝的傳統(tǒng)式樣,表示權貴和地位;花鳥紋寓意吉祥;壽字紋表示祥瑞。中國戲劇傳統(tǒng)服飾紋樣經(jīng)歷了千百年的發(fā)展,其中,最重要和具有代表性的是“五福壽”,凸顯了“壽”在中國人心中與眾不同的地位。在色彩運用方面也很有研究。色彩首先為上五色:黃色、紅色、黑色、白色和綠色;其次為下五色:粉紅色、湖色、藍色、紫色、絳色;最后為雜色:秋香色、白月色、古銅色、灰色、金色和銀色。戲劇服飾的顏色除了具有襯托人物和裝飾美化的功能之外,也是穿著者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二) 揚劇傳統(tǒng)服飾紋樣的來源
揚劇傳統(tǒng)服飾紋樣一般指的是歷史上流傳下來的,至今仍有生命力的傳統(tǒng)紋樣。從構成學的角度看,揚劇傳統(tǒng)服飾紋樣的來源主要是民間吉祥紋樣、歷代服飾紋樣和中國古代藝術紋樣。此外,還有少量的宗教紋樣、文字(抽象、具體、象征)紋樣。
一般來說,吉祥紋樣大多源自具有吉祥含義的神獸,如龍紋、鳳紋、鶴紋、獅紋、麒麟紋等。其中,龍紋和鳳紋的運用是最常見、最典型的。
歷代服飾紋樣主要是各朝各代朝廷、官場、民間的生活服飾上的紋樣,包括冕服龍紋、戎服魚鱗紋、官服飛禽走獸紋以及如意紋、花卉紋。
中國古代藝術紋樣,典型的是收集自先秦青銅禮器的夔龍紋、云紋和火紋。此外,海水江崖紋和博古紋也屬于這一類。
宗教紋樣主要有太極八卦紋樣、萬字紋、八寶吉祥紋樣和水田紋等。
漢字紋樣有“兵”“卒”“佛”“壽”等,有些劇中的武凈人物的服飾上甚至還繡上了草書“虎”字。
還有模仿各種動物外貌的象形紋樣,包括猴毛紋、猴旋紋、水族的仿生紋樣,都取自生物界,既有藝術性又有趣味性。
二、揚劇傳統(tǒng)服飾紋樣的藝術特征分析
(一)揚劇傳統(tǒng)服飾紋樣的特征
作為揚州戲曲藝術的代表,揚劇傳統(tǒng)服飾有著其他劇種所不具備的美學特點,具體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1.包容與和諧
揚劇是由多種戲曲進行融合所形成的,這其中包括昆曲、京劇等劇種。它結合了粗獷豪放的香火戲、活潑俏皮的花鼓戲、平淡清新的民歌以及高級雅致的清曲。因此,揚劇傳統(tǒng)服飾紋樣體現(xiàn)出包容性與和諧性。
2.個性與象征
揚劇在人物裝扮、舞臺設置上都借用比較具體的事物去委婉表達人物特點或實際寓意,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象征手法。比如,色彩可以體現(xiàn)人物的特點,紅色象征忠心勇敢,通常代表好人;白色代表奸詐狡猾,大多為小人。再如,揚劇傳統(tǒng)服飾上有團壽紋(見圖1)、如意紋(見圖2)、云水紋(見圖3)等抽象紋樣,這些紋樣經(jīng)常被用來隱喻角色的內(nèi)心想法與特定的身份。
3.對比與反差
粗糙的花臉、柔和的花旦、強勁的武生、快樂的小丑,是力量與柔軟、運動與寧靜、美麗與丑陋之間的一種對比。于節(jié)奏方面,它可以是一個對比形式,如唱腔抑揚頓挫、或輕或重;于顏色方面,揚劇傳統(tǒng)服飾紋樣是艷麗奪目還是素凈清雅,需要根據(jù)人物來決定,這些也可以形成簡單對比。其余對比元素還有角色設計和情感表達,如活潑開朗抑或豪邁奔放等,體現(xiàn)了揚劇藝術的價值與魅力。
(二)揚劇傳統(tǒng)服飾紋樣的象征意義
揚劇傳統(tǒng)服飾中的龍紋是揚劇中人物身份、地位的象征。揚劇傳統(tǒng)服飾中的龍紋,顏色所選的是上五色。龍代表著貴族的身份,是揚劇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服飾圖案,既是皇權的象征,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分為團龍和行龍兩類:團龍(見圖4)象征著沉靜的個性和莊嚴安靜的氣質(zhì),是皇權的獨特象征,五爪龍紋的圖案只可以用在皇帝的服裝上;行龍(見圖5)象征著粗獷的性格和威武的氣質(zhì)。
牡丹團花紋樣(見圖6)可以讓人們更直觀地觀察到花紋的紋理和結構。自唐代以來,牡丹就成為“富貴”的象征,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中就寫道:“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闭f明牡丹在當時深受人們的喜愛,并且有著幸福美好的寓意,因此也成為戲曲服飾上的流行裝飾。
八寶吉祥紋樣是藏傳佛教中八種表示吉慶祥瑞的紋樣,在古代的很多繪畫作品中也會用八寶圖案作為紋飾,以此來寄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憧憬,后來也用到了揚劇服飾中。
(三)揚劇傳統(tǒng)服飾紋樣的色彩分析
色彩可以用來表達情感。當人們在觀看揚劇表演的時候,首先關注的就是演員的服裝顏色。因此,顏色對于揚劇服飾來說尤為重要。服裝色彩豐富也有助于演員更好地詮釋角色,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滿足觀眾的視覺享受。比如,揚劇《百歲掛帥》中會改變傳統(tǒng)的服飾配色方式,使用一些比較新穎的顏色,如古綠、寶石藍、雞黃等顏色,這些顏色的出現(xiàn)讓人們眼前一亮,而且顏色的過渡十分自然,創(chuàng)造出了豐富的視覺效果。
揚劇服飾的色彩代表著人物的身份、地位,在古代如果是顯赫家族中的長者,或者是皇親國戚就可以使用亮黃色來作為紋樣的底色,也象征著權力。如果是平民百姓,則使用白色或者灰白色這些不起眼的底色,更顯得樸素簡單。同一個角色在故事發(fā)展過程中會更換服裝配飾,但是主要的紋樣顏色不會改變,只會因為他們身份的改變而改變款式。
揚劇服飾色彩的對比十分鮮明,色彩對比主要是明暗對比、亮色對比等方式,這樣的明暗變化給人視覺上帶來的沖擊力更強。比如,人物賽排風服飾的日常搭配是湖藍女帔搭配一個亮粉色的腰帶,將鮮亮顏色的腰帶系在腰間,更能顯出人物的活潑靈動。這樣的佩戴也不會顯得色彩過于繁雜,以一種顏色作為主色調(diào),其他的都是作為輔助顏色,不會有喧賓奪主的感覺。我們在提到一些古代戲曲人物的時候可能不會先想到他們的個性特點,而是會想起他們的服裝搭配,這也是觀眾的一種記憶點,利用色彩的搭配來讓人物形象更突出。
揚劇服飾在色彩細節(jié)上與京劇有所不同,是有意而為之。比如,在京劇的《楊門女將》中,穆桂英的女帔紋樣的搭配底色是大紅色,而揚劇中穆桂英的女帔紋樣的搭配底色是玫紅色。揚劇傳統(tǒng)服飾更重視服裝的活潑感,在定制揚劇傳統(tǒng)服飾紋樣的時候,也要確保色彩的統(tǒng)一和諧,可借鑒其他劇種的元素,但是仍然要保留自身的顏色特征。
三、揚劇傳統(tǒng)服飾紋樣的藝術內(nèi)涵及工藝美
(一)紋樣的藝術內(nèi)涵
揚劇傳統(tǒng)服飾紋樣的表意功能和符號指向性都體現(xiàn)在紋樣的象征性作用上。受文化背景及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揚劇傳統(tǒng)服飾紋樣的藝術內(nèi)涵與中國戲曲紋樣的藝術內(nèi)涵一脈相承。在具體的運用上通常會使用同一紋樣不同的造型、款式,這樣給人視覺上明顯的區(qū)分,從而借助紋樣款式語言來達到象征的作用。
以龍紋為例,在揚劇中,帝王將相一般都穿著繡有龍紋的蟒袍,象征著身份、地位,是人物外在形象的共性,但如果按照龍紋的形狀和布局來劃分,就有了新的寓意。比如,劉秀和劉備的蟒袍紋樣大多是適合紋樣的團龍,以對稱布局的“十團龍”居多。在刺繡色彩上,也多為絨繡(又稱彩繡)。它以嚴謹直立的造型和精致內(nèi)斂的色彩象征著寧靜的性格和優(yōu)雅的氣質(zhì)。相反,曹操、包拯、徐彥昭等人物的蟒袍紋樣必須是自由紋樣的大行龍,同時必須采用平金繡法,象征著粗獷的性格和威武的氣質(zhì),野性不羈,色彩耀眼。龍紋的例子清楚地表明了紋樣的象征功能:它不僅充分反映了人物的身份特征、個性特征和氣質(zhì)特征,還清楚地標志著他們的行當。
以花紋為例,戲曲服飾花樣(俗稱“團花”)中的圓形紋樣很多,因其外觀線條柔和、豐滿莊重的特點而被廣泛使用。種類有很多,如團鳳、團獅、團壽和團花(卉),都有各自的符號、含義和標志。以不同年齡的女性角色為例,一般富裕家庭的夫人要佩戴團花(卉)紋樣,這是已婚女性身份的象征,也是個性安靜和端莊賢淑的象征。但老夫人身上的刺繡紋樣必須用五蝠捧壽紋,這不僅是年老的象征,還具有長壽和福祿的雙重含義。與團花(卉)相對應的是梔子花,有著特殊的寓意。梔子花的形狀舒展,花葉自由穿插,十分靈動(屬于自由紋樣的范疇)。小姐的閨門帔用的就是梔子花紋樣,不僅是未婚女性的標識,還有貌美如花的含義。
紋樣具有象征和標識的藝術內(nèi)涵,紋樣布局也是如此。在布局上,有五種方式:全式、點式、角式、邊式和散式。各種紋樣布局都有相應的類型,在類型中強調(diào)其個性,或側重于象征、寓意、標識,或兼而有之。
(二)紋樣的刺繡工藝美
揚劇傳統(tǒng)服飾紋樣是非常精致的,這體現(xiàn)在它精美又精致的刺繡和滾邊上。揚劇傳統(tǒng)服飾里常用的傳統(tǒng)圖案包括龍、鳳、蟒蛇、鳥、魚、蟲、花、云、水等。
刺繡的工藝特點是針法多樣、繡線鮮艷、繡法精致、風格逼真。從制作過程來看,有點像“用針當筆畫細致的重彩畫”。刺繡紋樣的藝術效果可以概括為平、齊、細、密、勻、順、和、光,這八個字是刺繡工藝美的最高標準。
刺繡針法有正戧、反戧、平套、 集套、散套、接、擻、節(jié)、滾、打籽、盤金繡、平金繡、勾金、積金、補金、疊麟等。上述針法均為傳統(tǒng)手工,構成了刺繡的核心部分。
刺繡前繡線的配色不僅是一項技術活,也是一項藝術活。配線法分為退暈法和暈染法兩種,其目的是用不同色階的繡線組織成具有立體感的刺繡紋樣。刺繡基本上是按照同一色調(diào)中不同明度的色線有序進行的,所以有“三藍”“三綠”“三粉”“三黃”“三紫”等專業(yè)術語。有時,為了豐富刺繡紋樣的色彩層次,會使用三個以上色階的繡線。
綜上所述,揚劇服飾紋樣是藝術美與技術美相結合的完美體現(xiàn)。演員穿上戲服表演,服飾紋樣顯得栩栩如生、靈動多變。
四、結論
戲劇服飾中的各種紋樣設計蘊含著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與人們獨特的審美標準。揚劇傳統(tǒng)服飾紋樣是在繼承了我國古代文化與優(yōu)秀的戲劇服飾藝術之后,受到了社會環(huán)境、經(jīng)濟以及表現(xiàn)場景等因素的影響而發(fā)展形成的,具有獨特的風格與價值。
參考文獻:
[1]胡冰倩.淺談舞臺服裝紋樣的色彩搭配[J].紡織報告,2020,39(11):59-61.
[2]楊青青.圖案紋樣在戲曲服飾中的程式化結構布局[J].劇作家,2019(6):105-108.
[3]芮夢婷.戲曲服飾中的圖案紋樣與應用設計研究[J].紡織科技進展,2019(8):37-39.
[4]韓正文.晚清《西廂記》戲曲人物情境紋樣內(nèi)涵解析[J].服裝設計師,2023(9):31-38.
[5]胡婕.揚劇服飾的藝術特征研究[J].戲劇之家,2022(4):18-20.
[6]劉麗偉.中國戲曲圖案的對比研究[J].戲劇之家,201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