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默的馬蹄蓮
美好的事物那么寂靜。
面對成片盛開的馬蹄蓮,一個句子冒出腦海。
這看起來有些突兀。一朵朵花形如號角的馬蹄蓮,和“寂靜”這樣的詞匯,應(yīng)該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更何況成片的“小號”一朵挨著一朵,身姿婷婷裊裊在碧綠的葉片之間盈盈盛放,應(yīng)該是一曲喧鬧熱烈的樂章才對??墒牵覅s分明感受到了沉默和寂靜,感受到了安寧的靜謐。這花,竟然有這般的魅力,一襲素衣,靜謐如詩。有種讓人內(nèi)心沉靜的本事。
花如其名。馬蹄蓮的花朵形狀獨特,在花卉世界里,也算是一枝獨秀。法國的科萊特在她的《花事》里這樣說道:“從哪兒你們看出馬蹄蓮是一朵花?根本就沒有花瓣。根本就沒有花萼?;ㄇo上的綠葉慢慢撐開來,沒有絲毫接縫,長成一個小號角的模樣,慢慢變白?!?/p>
的確是這樣,你看它,默不作聲地從碧綠的葉片根部抽出一根花莖,然后慢慢高過葉片,頂端漸漸變白,突然張開,就成了一只馬蹄的模樣。沒有別的花朵那樣,花瓣團團圍住花蕊開得圓圓滿滿的樣子,沒有絲毫的準備和對接,一只小號角,就這樣婷婷立于一簇簇卵形的葉片之間,開成自己與眾不同的獨特姿態(tài)。
最妙的是花瓣張開的樣子,那白色的花瓣從花莖開始繞一圈,然后自然銜接在一起,好像鍵盤上那個“@”的寫法一樣,非常有趣。所以我覺得,這靜謐如詩的花朵,細微之處,藏著妙不可言的趣味和神秘。繞完圈的花瓣頂端自成一道優(yōu)雅的弧形,像舞臺上伶人水袖下纖柔的蘭花指尖,隨一聲聲唱詞上下翻轉(zhuǎn),舉手投足之間,風(fēng)情款款,流動著說不出的韻味。
它的妙不可言,還藏于那個被佛焰包包住的,被我們俗稱為花心的肉穗花序。鮮嫩的黃,明亮的黃,圓柱形的花柱被潔白的花瓣身姿優(yōu)雅地輕輕圍住,花瓣底部最接近花柱的地方,便暈染出淺淺的鵝黃,宛若一襲白裙氤氳著淺黃的裙邊,素潔又雅致。這一柱明黃,讓整朵花,無端地彌散著一種神圣的光芒。
有這樣神性色彩的花朵,還有鳶尾花。紫色鳶尾花如夢中的仙女,是童話故事里的愛麗絲,活潑可愛,飄渺輕靈。馬蹄蓮是端莊肅靜的,如坐禪入定的修行者。內(nèi)心安寧,萬物靜默。
一個一個馬蹄印,踏出一片素雅的白。一片一片素雅的白,讓人不由得想到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舒緩輕柔,如夢似幻。溫暖的圓號聲,木管聲,以及一串串如淙淙流水的豎笛聲,演繹出一段夢境一般慵懶寧和的畫面。
這畫面,隔著很多年的時光,在一束靜靜插于玻璃瓶中的馬蹄蓮面前現(xiàn)于腦海。
很多年前,父親不知從何處尋來幾株馬蹄蓮的幼苗,栽種在院子里。朝南的院子,陽光充足,水分滋潤,一片幼苗蓬勃生長,早春時節(jié)就開始開花。一莖一莖的白色花朵點綴于碧綠的葉間,有種說不出的清雅。此花花期長,可以從早春三月開到初秋時分。滿園碧翠的葉片,婷婷的花苞,別致的花朵,在陽光里,清風(fēng)中,高低起伏,層層疊疊,甚是好看。
這花,用來插瓶也是絕美的清雅小景。所以,開花時分,我總會剪下一些,插在瓶瓶罐罐里,或者送于愛花的朋友。
而德彪西的曲子,響起于有馬蹄蓮相伴的那座小樓上。那是小城內(nèi)始建于明代用作社學(xué)的舊院。造型典雅大氣的大殿旁,是兩排廂房。我的辦公室就在廂房的樓上,開窗,郁郁蔥蔥的柏樹樹枝葳蕤搖曳,院子里,是學(xué)生的朗朗書聲和吵鬧聲,別的老師幾乎集中在一間大辦公室里辦公,而我被安排到這座幽靜的小樓上,這暗合了我的心意,我不喜喧鬧,愛獨處。桌上一束馬蹄蓮,幾乎伴隨了我剛到學(xué)校的最初幾個月時間,還有錄音機里德彪西的音樂。雖不懂音樂,但那卡帶里,唯獨這首《牧神午后前奏曲》最合我的心意,說不出緣由,只是覺得這樂聲,和幽暗的小樓,桌上清秀的馬蹄蓮,窗前的樹影是如此的相得益彰。
所以,每每見到馬蹄蓮,耳畔就會響起當年錄音機里響起的《牧神午后前奏曲》。緩緩的樂聲慢慢從心底流過?!魳罚椭参镆粯?,可以與人心意相通,隔著久遠的光陰,依舊鐫刻于心底。
年歲越長,越發(fā)喜歡安靜的事物。很多時候,沉默,往往比喧囂更有力量。這么多年,一直喜歡這素白的花朵,喜歡它帶給人的那種沉靜安寧。那日讀到智利詩人巴勃魯·聶魯達的詩歌《我喜歡你是寂靜的》,一下子,又想起了馬蹄蓮:
我喜歡你是寂靜的,好像你已遠去。
你聽起來像在悲嘆,一只如鴿悲鳴的蝴蝶。
你從遠處聽見我,我的聲音無法企及你。
讓我在你的沉默中安靜無聲。
讓我借你的沉默與你說話,
你的沉默明亮如燈,簡單如指環(huán)。
你就像黑夜,擁有寂靜與群星。
你的沉默就是星星的沉默,遙遠而明亮。
陌上花開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這個美妙的句子出自吳越王錢武肅王給他夫人的一封信,短短九個字,平實溫馨,意境優(yōu)美。不少文學(xué)作品中都引用過這個句子,很多文藝青年也很喜歡在文字里提到它。在我的作品里,它第一次出現(xiàn),卻是送給一種普通的花——蜀葵。
很奇怪,沒有任何緣由,看到房前屋后成排而生花開絢麗的蜀葵,這個句子就不由自主冒出腦海。
也難怪,身材高挑纖細,開滿鮮艷花朵的蜀葵,真的極像一群鄉(xiāng)野女子,身著紅綠相間的衣裙從田陌間緩緩走來,從古代那些樸素的句子里笑吟吟走來。熱情、大方,洋溢著讓人眼前一亮心中溫暖的美好。所以,把那個美麗的句子送給這群花朵,在我看來也是妥當?shù)摹?/p>
蜀葵在小城有個直白的名字——公雞花。因為它的花瓣底部可以撕開,而且有粘性,可以粘在臉上、額頭,像公雞的雞冠,所以得此名。那是小城孩童兒時都玩過的游戲。摘來紅紅的花朵,撕開,粘得滿臉都是,學(xué)著公雞的鳴叫比賽誰叫得最響最像,然后彼此對視,哈哈大笑,嬉鬧不止。這花,在我們這個年齡的小城人記憶里,都會占有一席之地。因為花朵普通,花開繁盛,房前屋后到處可見,大人也不會責(zé)怪你隨意采摘,它原本就不是什么名貴的品種,不會像蘭花那樣被大人緊緊鎖在屋里,小心翼翼伺候還不讓你近觀。
蜀葵,顧名思義,來自蜀地四川。這種和芙蓉一樣屬于蜀地原住民的植物,直立草本,生命力強,花開鮮艷,身材纖細,可以長到兩米高,所以又叫一丈紅。記得兒時采摘這花的時候,總要避開它的莖,因為莖上和葉柄上都有細細的刺毛,碰到了,很扎手。
從初夏開始到大暑時分,蜀葵都開得轟轟烈烈。明代的高濂在《遵生八箋》中說,蜀葵:五月繁華,莫過于此。所以蜀葵還有個好聽的名字:端午錦。
端午前后,蜀葵開得最盛。深紅、淺粉、素白,一朵一朵貼著筆直的綠莖綻開花瓣。像沒有心思的農(nóng)家女子,性情直爽,心懷敞亮,從來不會羞羞答答遮遮掩掩,率性本真,樸實簡單。想到楊二車娜姆發(fā)際那朵標志性的美艷大花,那個來自蜀地的少數(shù)民族女子,性格奔放直率,也像一朵燦燦然盛放的蜀葵,若是戴上一朵深紅的大花蜀葵,一定也是風(fēng)采迷人,妖嬈性感。
各色蜀葵栽在一起,成片盛放時,熱鬧非凡——似一群趕集的農(nóng)婦,嘰嘰喳喳笑聲不斷。這兩年不太常見成片生長的蜀葵,前段時間外出散步,在公路邊一戶人家屋后看到高低參差的一片蜀葵正在盛開,便想著,等到結(jié)籽,一定向主人索要一些回家,撒在園子的墻角,待到明年端午,我的園子里,便有這些陌上花,緩緩開成深情的溫暖。
蜀葵的種子很有特色,一個個薄薄的種子緊密排列,被一層外皮緊緊抱住,像圓圓的小餅干。所以這花,在我們童年游戲里,不但可以充當扮演公雞的角色,還可以在過家家時用來做糕點招待客人。
果實成熟,自行裂開,種子落入泥土,再生。一年一年,一季一季,開花結(jié)籽,生生不息。資料上說蜀葵的嫩葉和花都可食用,全株入藥,有清熱解毒,鎮(zhèn)咳利尿的功效?;ㄖ羞€可以提取出花青素,作為食品著色劑——真是樸素又實用,好看又貼心的溫暖植物。難怪它的花語是:夢,溫和。
蜀葵入畫,很美。若我有繪畫的本事,一定畫一幅茅屋前盛開的蜀葵,再飛上一些蜂蝶,跑上幾只小雞,旁邊依一叢碧翠的菖蒲,畫名就叫:端午。
草花幾種
草花,以石竹花為佳。
日本平安時期最有名氣的女作家清少納言在《枕草子》中如是說。《草花》一則中,她還列舉了一些不同特點的閑草野花:雁來紅、撫子花、繡線菊、胡枝子——對我來說都是些陌生的名字?;蛟S見過但不知道它姓甚名誰,或許是地域不同花名不一的緣故,只有石竹花是我熟悉也很喜歡的一種普通小草花。
石竹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不開花時,相貌一般。植株低矮,葉片細長,一簇一簇結(jié)伴而生,看上去沒有什么特色。只有到了晚春時分,這看似不起眼的小草,才會顯露出自己與眾不同的風(fēng)姿——葉片間長出一根根細莖,莖上有節(jié),像竹子,所以石竹花在小城又叫竹節(jié)花。最有趣的是它的花朵,進入五月,細莖頂端的小花蕾吐蕊綻放,像一群穿著鑲邊西班牙風(fēng)格裙子的小姑娘。裙子的顏色也搭配得極為漂亮,深紅的鑲白邊,素白的鑲紅邊,讓這些如一元硬幣大小的小花朵看起來活潑靈動中不失雅致。一朵一朵的小花結(jié)伴成簇,一簇一簇的小花連片在高出葉片的莖上招搖張望,讓人想到那個詞語“姹紫嫣紅”。
石竹花花期很長,可以從初夏一直開到晚秋。我的石竹長在園子的水池邊,一叢叢隨池壁下垂。開花時分,深紅淡紫,團團簇簇,花朵高低相間,疏朗有致,頗有些臨水照花,顧影自憐的韻致。大半年的時間,這些小花都自在地開著、謝著,那些穿鑲邊裙子的小姑娘,一個個結(jié)伴而來,帶來綠蔭間一抹鮮亮的靈動。
石竹花是母親節(jié)的專用花卉,它的花語讓人心暖:母親的愛,純潔的愛。有的地方有母親節(jié)這天佩戴石竹花的習(xí)俗,若是母親健在,就戴紅色的,母親去世了的,就戴白色的。我們常用來看望病人,表達溫暖情愫的,是康乃馨,又叫香石竹,也是石竹花的一種。
石竹多數(shù)栽于庭院,也做園林造景,整個夏天,都有它裙裾飛揚的溫暖和美麗。而有種野草,卻在這段時間悄悄退出舞臺,就如它悄悄的來時,也沒有人知道。那是一種長于荒山疏林,田埂路旁的小草,冬至后生發(fā),夏至后周身葉片枯萎,故名夏枯草。
對夏枯草的認識,也是源于疾病。前年初冬,我莫名其妙感覺喉嚨疼痛,甚至發(fā)燒,心慌,幾經(jīng)周折才判斷出是甲狀腺炎,然后就是輸液吃藥。后來有熟人介紹看中醫(yī),吃了十多副中藥,配合西醫(yī)的治療,我的病癥消除得很快也很徹底,讓同為學(xué)醫(yī),也得過此病但一直在用西藥治療,卻遲遲不見根除的朋友大為驚嘆。也是在那時,認識了每一副中藥里的主打——夏枯草。一副中藥吃下來,更覺人與自然,與萬物,是如此的相依相存,心心相惜。那些草木就像老朋友,當你需要時就現(xiàn)身帶來妥帖的關(guān)愛,你不需要時,它安安靜靜待在不為人知的角落,讓人心中倍感溫暖。
散步途中的坡地上,有一片夏枯草長得極好,過去從來不曾關(guān)注過它,如今細細看來,其實這小草開花,別有風(fēng)姿。植物的莖,基本都是圓的,這小草的莖卻是微微有些方,葉片對節(jié)而生,葉片邊緣有細齒。莖的頂端長出花穗,花穗看起來像個小棒槌,棒槌的小口子上俏皮地吐出一片小舌頭,就是一朵一朵紫色的小花。這小紫花,讓一株不起眼的野草變得生動起來,待到花謝,形似棒槌的花穗也漸漸干枯,時令也就過了夏至?!恢瓴荩鼜亩恋较闹?,長葉,開花,結(jié)籽,然后悄無聲息退出生命舞臺。
這草生命力極強,全株可以入藥,有清泄肝火、散結(jié)消腫、清熱解毒、祛痰止咳、涼血止血的功效。
小滿前后,偶爾會在菜市場碰到有人采來新鮮的夏枯草,買回家,可以泡水喝,嫩葉和花穗還可以用來做菜。不過夏枯草性寒,若是體質(zhì)虛寒的人,少吃為妙。
小城里好像沒有夏枯草入菜的吃法,但有一種美麗的小草,是這個季節(jié)小城人家尤為喜愛的一道佳肴——白芨。
每年初夏,小城菜市場里,總會有白芨上市,不多,也就放在竹籃子里,用草捆綁成小小的一把,躺在籃子里的白芨,長約10厘米,白白的莖上開紫花,花瓣嬌柔,綠葉,白莖,紫花,像一幅小畫。買回來,沖洗干凈,和肉末一起入湯,鮮美又好看,一朵一朵紫花開在大瓷碗里,讓人不忍下箸。
過去每年都買來擺上餐桌,但一直不得見到成片的白芨生長。聽說這小草是野生,所以很少,價格也是野菜中最為昂貴的。小小一把也就七八株,要十四五塊錢。
去年偶爾在巍寶山后山培鶴樓院子里看到成片的白芨,是守殿的老人培植的。每年四五月份,一片紫盈盈的小花開在幽靜的山谷里,所以每次上山總會買些帶回家,山野之氣,草木清氣,煙火之氣,氤氳入口,頓覺小日子里的美好。
白芨的根莖可以入藥,有止血補肺,生肌止痛的功效。它還有幾個美麗的名字:箬蘭、朱蘭、紫蘭、紫蕙、百笠?!犉饋硐窕顫婌`秀的小女孩。特別是箬蘭,讓這種白莖紫花的野草,染了幽幽的書卷氣。
豆金娘和它的親戚
這標題聽上去有些奇怪,很像村里一個叫做豆金娘的農(nóng)婦和它親戚的故事。其實今天要說的,是那種在田間地頭山野道邊隨意生長的小紅果子,小城里,大家都管它叫救金娘。
對這樣一個有些怪異的名字,一直不得其解。不知道為何把那些枝條間長滿硬刺,能結(jié)小紅果的植物這樣稱呼。直到去年,讀《滇南本草》時,無意間發(fā)現(xiàn)這種小紅果子還有個名字:救軍糧。名字源于一個故事,說是古代將士行軍途中饑餓難耐之際,碰上滿山坡的小紅野果,吃后解饑渴,能充當軍糧,故名。這樣一來,幾十年心里的疑惑得以解開,原來,我們一直稱呼的豆金娘,其實是“救軍糧”的諧音。這些山野田間隨意生長的野果,竟然在古代立下過戰(zhàn)功。
這種尋常得不會被人關(guān)注的山野常綠灌木,遍長于山坡上,田間地頭。枝條上有尖尖的硬刺,初夏時分開出一簇簇白色小花,花間點綴細細的葉片,遠遠望去,秀氣清雅,如同一層細雪覆于綠葉之上?;ㄖx結(jié)果,密密麻麻的小綠果子吸足盛夏的陽光后,慢慢由綠變成橘紅,再變成深紅,到晚秋,一樹細細密密的紅果,是寂寥秋空下一道明艷燦爛的景致。
這些小紅果子味道酸甜,對于兒時零食匱乏的我們來說,是一道不錯的美味。所以,這種山野之物,是人到中年的我們兒時記憶里不會缺少的一筆。小時候,每到深秋,就有人采摘來賣,用土陶的盅子,買上一盅,還不舍得大把大把吃進肚里,小心翼翼地一顆一顆細細品嘗,讓酸甜滋味慢慢逸散在舌尖。其實現(xiàn)在回想起來,這種小果子的味道酸甜里還有些澀,可是,對于兒時的我們來說,卻是最好的零食。它和山楂有類似的功效,可以消食、健脾、消積止痢。
和豆金娘一樣在我們兒時味蕾上留下深刻記憶的,還有山野間那些野果:棠梨果、地石榴、米湯果……有種小果子,我至今不知道它的學(xué)名,只說得出大家都叫的乳名:老鴉果。當我把這名字輸入萬能的百度時,跳出來很多信息,一看介紹,有點像,又有些不似,認真對比之后,這小黑果,應(yīng)該屬于薔薇科物種,又名小黑果、馬屎果、老鴉果、小石積木,其根和葉可入藥,分布在云貴川地區(qū)。和我一樣年紀的小城人,一定都不會忘記這又小又黑的野果子。它們曾經(jīng)那樣妥帖地撫慰過我們的童年味蕾,帶來舌尖上關(guān)于鄉(xiāng)愁,關(guān)于童年的深刻記憶。
老鴉果沒有像豆金娘那樣因為花色潔白,果子好看被用來作為園林綠化中的盆景,移栽入城市,庭院、居室,它太不起眼,像茫茫人海中從來不會被記住的那些人,普通得有些謙卑。從來就只是默默地長在山坡上,無聲無息地開花,無聲無息地結(jié)出黑不溜秋的細小的果子。
說它是豆金娘的親戚,是因為它們都生長在山野間,都曾經(jīng)在兒時的我們生活里扮演過同樣的角色。其實如果從物種分類來說,這樣的說法并不科學(xué)。
這小黑果子,總和一個叫瓦窯的村子,村子里那家淳樸厚道的人家聯(lián)系在一起。原本沒有親戚關(guān)系,因為父親豪爽好客,那個村子中一位姓李的叔叔一家和我們一家相處很好。記憶里,一到假期或星期天,我們兩姐妹就去他家,跟隨那些姐姐們上山坡去放牛,打豬草,摘老鴉果。每次都會吃得嘴唇變黑,然后互相取笑對方是“烏鴉嘴”。
如今的孩子,從來不缺零食水果,這幾年,很多外來的果子走進小城的水果攤,藍莓、車厘子、山竹,味道鮮美,價格昂貴。偶爾和孩子們說起過去滿山亂跑采摘果子的趣事,引得他們好生羨慕。其實,他們羨慕的,不是那些野果的味道,而是那份無憂無慮的自由和隨性的快樂。
老鴉果的酸甜已經(jīng)淡出味蕾,如今每天散步的山道旁也有它們的身影,卻不再吸引住我的腳步,而豆金娘,卻以另一種姿態(tài)得到我的喜愛。每年果子成熟,都會記得去采摘來,插在陶罐里,略加修剪,就是一道不錯的瓶插。即便果子干枯之后,仍然能保持紅色,可以到對年。——兒時的它帶來味蕾上的滿足,如今,它變成我精神上審美的需求。
同事和她的朋友到東河邊,采摘滿樹的小紅果子,回家曬干,磨成細面,酸甜可口,可以泡水喝,回味甘甜,是夏日解暑的一味好東西。一天上網(wǎng),看到有人用這種小紅果子釀酒致富,美其名如“豆金娘干紅”。不知道喝起來味道如何?
前段時間文華中學(xué)開放式的圍欄下,種下很多豆金娘的樹苗,園林工人說它的學(xué)名叫火棘,因遍身長滿硬刺,可以用來做圍墻。不管它叫火把果也好,火棘也罷,我還是喜歡叫它豆金娘。親切,隨口,自然得就像和鄰家大娘打招呼一樣。
藍色花
“除了大烏頭、綿棗兒、羽扇豆、黑種草、婆婆納、半邊蓮和青出于藍的旋花,萬物的創(chuàng)造者把藍色的花朵賜予我們?nèi)碎g的時候顯得有些吝嗇。”
讀20世紀法國著名女作家科萊特的《花事》,在《藍》的開篇,她這樣的敘說。但她提到的那些開藍色花的植物,我都不知道。在自己有限的認知空間里,藍色的花朵見得不多。一則因為自己生活空間狹窄,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造物主的確吝嗇,在姹紫嫣紅的百花園里,藍色花朵顯得彌足珍貴。
細細想來,周圍所能見到的開藍花的植物,僅能列舉出幾種:勿忘我、瓜葉菊、鳶尾花,還有藍花楹。
勿忘我在小城民間有個很不雅的名字,叫狗屎藍花,不知道為何給它取這樣的一個名字。不過想來也很有意思,就像老百姓對待自己的兒女,為了孩子皮實健康,就把小名取得輕賤俗氣一些。
狗屎藍花,勿忘我。這種有兩個反差極大的名字的野草,生命力極強,一叢叢一片片隨意長在田間地頭,山野小道,坡頭谷底。它的嫩芽還是一味春天不可或缺的野菜。采來,和火腿臘肉一起爆炒,有點淡淡的苦味,據(jù)說是一味清熱祛毒的良藥。野菜收尾之后,葉片之間抽出的細莖上,漸次開出淺淺的藍色小花。每朵小花五個花瓣圍住黃色花心,一朵一朵連綴開滿花莖,雖然植株低矮,但這高度,恰恰讓一片清淺的藍色漸漸氤氳開去,將春日的田間地頭,潑染得清芬美好。
每年春天,都會記得到到離家不遠處的田野里采摘這藍色的小花。
將這些細細碎碎的小藍花插在土罐子里,質(zhì)樸自然,是春的氣息。泡在玻璃瓶里,顯得雅致浪漫。此花花期長,可以從早春開到初夏。泡在瓶里的小花,若是不缺水,也能在家中盛放半個來月。
一把細細碎碎的幽藍,在滿室碧翠的植物鮮艷的花朵之間,顯得獨特小眾而又幽密。就會想,若是將此花成片種植,連綿的藍色鋪成開去,在料峭的春光里,不知道是何等的風(fēng)情萬種。
這一愿望被一群來自外地的頗有經(jīng)濟頭腦的人實現(xiàn)了。在大理銀橋鎮(zhèn)大麗路邊,成片各色花卉競相開放,其中就有這藍盈盈的勿忘我花。一眼望不到頭的藍色綿延開去,映照著大理的藍天,流進碧藍的洱海,如夢如幻,美不勝收。聞訊趕來的人們流連花海,拍照留影,都想將這美景留在時光里。很多影樓忙著為新婚夫婦拍攝婚紗照,在花叢中,留下一輩子愛的箴言——勿忘我。真是一件意義深遠的佳事。
如果說清淺的勿忘我是一群樸素天真的小姑娘,那鳶尾花便是我心中神秘的仙女。這花,在我腦海里總是和愛麗斯漫游仙境這樣的童話故事連在一起。鳶尾花,愛麗絲。她有女神一般的夢幻氣質(zhì),高貴,典雅而又楚楚動人。
這花有藍、白、黃、紅等顏色,最有魅力的,還是獨特的藍色鳶尾花。從細長的葉片之間冒出的花苞,將開未開之時如一管蘸滿墨汁的毛筆筆尖,開放的花瓣,就是這吸墨飽滿的筆下寫成的氣韻盈盈、端莊秀氣的行楷書法。雅致,周正,清麗,有著難以言說的風(fēng)情氣韻。
在各色鳶尾花中,我最喜歡的是藍色。書房里那盆,置于多年前買來的根雕上,長勢郁郁蔥蔥,懸垂的葉片四季蔥翠,和綠蘿一起,日日伴我讀書寫字。只可惜這鳶尾花開花不多,花期極短,而且開在初夏五月,正是天氣變熱的時間,早晨開花,夜里就謝了。像一個體質(zhì)纖弱的女子,不勝勞累,一天的辰光就累得閉眼歇息,顯得嬌柔金貴,像林黛玉。
藍色花本就不多見,這鳶尾花,還開得嬌嬌羞羞,更是讓人牽念。偶爾一朵兩朵伸出葉片,婷婷裊裊如一位披著藍色紗衣的女子,有種夢幻一樣的美。成片的鳶尾花一開,就像一只只藍色蝴蝶翩躚于綠野,靈動秀美。梵高的《鳶尾花》是世界上最昂貴的畫作之一。畫面上一片藍色花朵奪人眼球,豐富的色彩,細致的線條,讓整個畫面充滿律動和諧之美,洋溢著清新的氣氛和活力。
瓜葉菊里有一類,也開藍色花朵。深邃的藍,介于淺藍和紫色之間,有種深沉的憂郁,如滿懷濃得化不開的心緒。開在早春里,和同類的其他瓜葉菊一起,將春天鬧騰得活潑絢爛。
而那種叫做藍花楹的喬木,就開闊明朗得多。樹冠高大,樹形優(yōu)美的藍花楹,葉片呈羽狀,像鳥兒的翅膀,開花時節(jié),滿枝滿樹,盡著藍色,一行行站在道邊,美如夢境。第一次見藍花楹,是在下關(guān),只一眼,就愛上了這種開藍花的植物,心心念念不忘滿樹夢幻。后來單位搬到新的辦公地點,發(fā)現(xiàn)道旁兩行藍花楹早在那里等著愛花的我。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寫下這些文字之時,不遠處的那兩行藍花楹,被大寒凍得穿上了黃色的衣裳。等到春來,滿樹翠綠,初夏一到,和藍天媲美的花樹,就會將那條叫做文華路的小道,變成一幅巧奪天工的清麗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