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家庭的核心,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牽動著每個家長的心;孩子也是幼兒園的核心,是教師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梢?,孩子是家庭和幼兒園聯(lián)系的紐帶,高質(zhì)量的家園溝通與合作是孩子成長的助推器。
然而,在現(xiàn)實的家庭教育中仍存在不少問題,比如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認為孩子毫無自我保護的能力;有的家長以為孩子什么都不懂,讓孩子都要按成人的想法行事。這些誤區(qū)背后折射出成人以自我為中心,一切從成人的立場出發(fā),認為成人的需求就是孩子的需求,因而他們看不到孩子的需求,也不了解孩子的心聲。為此,我們作為教師,需要主動擔負起責任,做好孩子的“代言人”,站在孩子的立場與家長進行合作。
一、聆聽孩子心聲,傳達情感需求
孩子從一出生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成人理應把孩子擺在與自己平等的地位,尊重和保護孩子的權(quán)利,不能因為孩子年齡小、表達能力弱而忽視他們該享有的權(quán)利。
六一兒童節(jié)到了,在班級開展的節(jié)慶主題活動中,中班孩子紛紛以繪畫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心愿。有的孩子希望可以和爸爸媽媽出去旅行,有的孩子期盼得到可愛的毛絨玩具,有的孩子想要一條漂亮的公主裙。佳佳也把自己的心愿畫在了紙上。當我問她畫里表達的是什么心愿時,她說:“希望媽媽喜歡我。”佳佳是家里的二孩,家里還有一個比她大好幾歲的姐姐。佳佳出生后不久,她的姐姐要上小學了,她的媽媽感到無暇照顧兩個孩子,就把她送到爺爺奶奶家,讓她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而她的姐姐則和爸爸媽媽住在一起。佳佳媽媽平時只有在雙休日才會把佳佳接到身邊,若遇到工作任務重、要加班,或者姐姐的學校舉辦了什么重要的活動需要家長參與,那么佳佳可能連雙休日都見不到爸爸媽媽了。佳佳媽媽偶爾會到幼兒園來接佳佳,但大部分時間,佳佳都由爺爺奶奶接送,所以我們跟佳佳媽媽當面交流的機會也不多。爺爺奶奶雖然對佳佳疼愛有加,給予了無微不至的照顧,但也許正是因為缺少爸爸媽媽的關愛,佳佳的心理有些敏感、脆弱,在小班剛?cè)雸@時,佳佳常常是遇到一點兒不順心的事就哭很久。比如,有一次同伴洗手時水濺了起來,把佳佳的衣服弄濕了,她就大哭起來,把那個濺了她水的同伴都嚇哭了。經(jīng)過我們一年多來的引導、鼓勵,佳佳漸漸地對我們敞開心扉,感到不開心時也比較愿意跟我們表達了。而這次,她更是用繪畫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佳佳的心愿表達讓我聽了一陣心疼。作為母親,佳佳的媽媽不會不愛自己的孩子,但她認為,把佳佳留在自己身邊,自己可能無法分身給佳佳很好的照料,而把佳佳送到爺爺奶奶家,佳佳就能獲得爺爺奶奶的悉心照料。殊不知,佳佳因為姐姐能留在爸爸媽媽身邊而自己不能,便認為爸爸媽媽愛姐姐而不愛自己。作為教師,既然我們了解了孩子內(nèi)心的想法,就有責任幫助孩子將心聲傳遞給家長。于是,我們決定約佳佳媽媽來幼兒園進行一次溝通。
佳佳媽媽來到幼兒園,我們首先與她分享了佳佳最近在各方面取得的進步。比如,自理能力進步很大,會自己脫衣服穿衣服,吃飯也能光盤;又如,交往和表達能力有很大的提升,愿意回應教師的詢問,遇到不開心的事會跟教師說而不是獨自哭泣或生悶氣,在班里也交到了好朋友,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愉悅的情緒。這讓佳佳媽媽感到非常欣喜。
當我們向佳佳媽媽轉(zhuǎn)達了佳佳的“六一”節(jié)心愿——“希望媽媽喜歡我”時,佳佳媽媽非常震驚,問道:“難道佳佳認為我不喜歡她?我怎么可能不愛她呢?”佳佳媽媽向我們坦陳了自己的想法。她一直認為,佳佳的姐姐上小學了,正是培養(yǎng)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自己需要騰出時間來專心地陪伴她、給她輔導功課,而佳佳還小,幼兒園階段沒有什么學習負擔,有爺爺奶奶照顧好她的生活起居、接送她上幼兒園就夠了,等她長大上小學了,再把她接到身邊也不遲。聽到佳佳誤會媽媽不愛她,佳佳媽媽才真的打心眼里焦急起來。
我對佳佳媽媽說:“我非常理解您,要同時養(yǎng)育兩個孩子確實很不容易??墒牵鸭训慕憬阈枰职謰寢尩呐惆?,佳佳也需要。而且,越是年幼的孩子,越渴望得到爸爸媽媽的關愛,她需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需要爸爸媽媽常常用語言向她進行愛的表達,需要從爸爸媽媽給予她的抱抱、親親中獲得愛的撫慰。佳佳看到姐姐可以天天和爸爸媽媽在一起,而自己只能偶爾和爸爸媽媽見一面,感到自己得不到和姐姐一樣的愛的陪伴,就認為媽媽只喜歡姐姐而不喜歡她。如果孩子對愛的需求長久得不到滿足,會導致內(nèi)心缺失安全感,甚至產(chǎn)生強烈的自卑感?!备惺艿绞虑榈膰乐匦灾?,佳佳媽媽決定做出改變,盡自己的可能滿足佳佳對愛的需求。
佳佳媽媽回家后和佳佳深入地交談了一次,表達了她的愛,也為之前忽略了佳佳而道歉,并向佳佳保證,以后一定盡可能抽更多的時間陪伴佳佳。之后的一段時間,我們確實看到了佳佳媽媽的改變:雖然她暫時還沒能把佳佳接到身邊,但她遵守了與佳佳之間的約定,每到周五就會來接佳佳回家,一家四口團聚;平時,她但凡有時間就會到幼兒園接送佳佳;幼兒園組織的親子活動或家長志愿者活動,佳佳媽媽也會來報名參加,她還成為了班級家委會的成員。我們看到,佳佳臉上的笑容日漸增多,周五離園時都是連蹦帶跳的,她還會笑著告訴我:“我最喜歡媽媽了!”被愛的孩子是快樂、幸福的,看到家長、孩子的轉(zhuǎn)變,我們由衷地感到欣喜。
二、關注問題行為,發(fā)現(xiàn)心理需求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時會因為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而產(chǎn)生心理障礙,進而出現(xiàn)一些反常的行為。
中班孩子毛毛最近的行為表現(xiàn)有些反常。一方面,我們發(fā)現(xiàn)他經(jīng)常獨自發(fā)呆:戶外活動時,其他孩子都在開心、自由地玩耍,毛毛卻兩手插在口袋里,兩眼直勾勾地盯著前方地面,眼神中流露出迷茫,與周圍孩子忙忙碌碌的身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吃午飯時,他一手拿著勺子停在半空中,一手捻著掉在桌上的飯粒,眼神空洞;離園時間,其他孩子已經(jīng)拿好自己的物品排隊等待,毛毛卻還坐在椅子上,一動都不動,喊他也沒反應。另一方面,毛毛經(jīng)常跟教師唱反調(diào),比如,午睡起床時間,教師說“小朋友們該起床了”,毛毛就說“小朋友們該睡覺了”,引得同伴們哈哈大笑,午睡室里亂成一團;保育員和其他小朋友還反映毛毛說臟話。
眼神迷離,兩手插進口袋,發(fā)呆,不參與活動,這些都是毛毛最近才出現(xiàn)的行為,雖然他之前的性格并不是特別外向,但也不至于出現(xiàn)這樣的類似“神游”的狀態(tài)。同時,毛毛還說反話、臟話,引發(fā)大家的關注。他的這些行為釋放出怎樣的信號?這背后反映出他怎樣的心理需求呢?我們決定請家長來園面談,共同探尋毛毛出現(xiàn)反常行為的原因。
經(jīng)過與毛毛媽媽一個多小時的交流,我們心中的謎團逐漸解開。原來毛毛的爸爸媽媽最近在準備參加公務員考試,壓力很大,就把毛毛送去與爺爺奶奶同住。爺爺不太懂得怎么和孩子相處,就給毛毛買了玩具讓他獨自玩,自己則在一旁看電視、看報紙;奶奶愛跳廣場舞,每天晚上都要出去跳舞,跳完舞回到家就已到了毛毛該洗漱睡覺的時間了。為此,毛毛感到家人忽然不關心他了,十分失落??赡苷且驗槿绱?,毛毛開始用說反話、說臟話的方式,試圖吸引他人的關注,沒想到得到的卻是他人的否定。如此,消極的情緒日漸積累,導致他的問題行為越來越多。
發(fā)現(xiàn)孩子出現(xiàn)了這樣的問題,毛毛媽媽心急如焚。我一方面安慰毛毛媽媽不要過于焦慮,至少我們已經(jīng)及時發(fā)現(xiàn)了問題并找到了可能的原因;另一方面,跟毛毛媽媽一起商量對策。毛毛媽媽表示,過一陣子她和毛毛爸爸考完試,就會把毛毛接回身邊。于是,我建議毛毛媽媽先和爺爺奶奶做一些溝通,引導他們給予毛毛有意義的陪伴。比如,爺爺可以和毛毛一起搭搭積木、玩玩撲克、下下棋;奶奶有時也可以帶毛毛一起去跳廣場舞,每天睡前可以給毛毛講一會兒故事。毛毛媽媽說:“毛毛從小到大都是我和他爸爸自己帶的,爺爺奶奶從來沒有單獨帶過毛毛。之前把毛毛送到爺爺奶奶那里,確實沒有交代過要怎么陪伴毛毛,是我們疏忽了。您這次給我們的指導非常具體,爺爺奶奶都是能做到的,我一回家就和他們?nèi)贤?!?/p>
以我們之前對毛毛家庭情況的了解,毛毛的爸爸媽媽在孩子的養(yǎng)育方面特別用心,可以說是全身心地撲在毛毛身上,而這次是要備考,才會把毛毛送到爺爺奶奶家,毛毛忽然從享受密集型的陪伴變?yōu)闊o人陪伴,感受到巨大落差,因而會有這樣的表現(xiàn)。我也建議毛毛媽媽,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與孩子相處的方式也需要做出一定的調(diào)整,家長需要陪伴孩子,但不是有求必應,要給孩子的自我管理、自我評價留出空間。比如,當孩子搭了一座建筑,問家長“我搭得好不好”時,家長可以回應:“你自己對這件作品滿意嗎?對哪些地方滿意?還有哪些地方不夠滿意?你的下一步計劃是什么?你打算怎么來實現(xiàn)?”
在這次溝通之后,毛毛媽媽按我們指導的方法積極地踐行,并將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及時地與我們做進一步的交流。慢慢地,毛毛的問題行為自然而然消失了。
三、發(fā)現(xiàn)興趣所在,滿足發(fā)展需求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所以人們也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午睡起床的時間一到,中班孩子桓桓立刻笑嘻嘻地鉆出了被窩,沒有一點剛醒來的睡眼惺忪模樣。對此,我們一點也不驚訝,經(jīng)過一年多的觀察,我們知道桓桓中午睡不著是常有的事。小班剛?cè)雸@時,我們還花了很大一番精力,想幫助桓桓養(yǎng)成午睡的習慣,但是發(fā)現(xiàn)桓桓實在是精力充沛,干預的效果不明顯。不過,經(jīng)過那一番引導,桓桓倒也明白了,實在睡不著也沒有關系,但不能影響同伴。這天幫桓桓整理床鋪時,我發(fā)現(xiàn)他的被褥上好像有一些白白的粉末。這些粉末是哪里來的?我抬頭往上瞧,只見墻上有幾個大大小小的圓圓的凹槽,好像是用指甲摳出來的?!斑@是什么?”我問?!斑@是太陽系呀!看,這個是太陽,這是金星,這個是地球……”桓桓滔滔不絕地講起他的宇宙故事來?!昂苡袆?chuàng)意!”我拿起手機,拍下了桓桓摳在墻上的“太陽系”圖,并對桓桓建議道:“既然你對太陽系那么感興趣,可以畫在紙上哦!”
那天下午離園,我見到桓桓媽媽,馬上把桓桓在墻上創(chuàng)作的“太陽系”圖分享給她。而桓桓媽媽的第一反應是緊張地詢問:“桓桓是不是又在幼兒園里干壞事了?”在媽媽眼里,桓桓是個愛調(diào)皮搗蛋的孩子,所以她以為教師是來告狀的。于是,我把這幅“太陽系”圖背后的故事與桓桓媽媽分享,并告訴桓桓媽媽:“雖然桓桓用摳墻的方式畫圖是不太妥當,但看到桓桓講述自己的創(chuàng)作時眼里閃著光,我不忍心去否定他的這種做法,而且我也很欣賞他這種靈感閃現(xiàn)的即興創(chuàng)作。不過,我也已經(jīng)對他進行了引導,鼓勵他以后用更適宜的方式來創(chuàng)作?!?/p>
打消了桓桓媽媽的顧慮后,桓桓媽媽向我反饋,桓桓在家有時也會要求她講一些宇宙方面的知識,為此,她給桓桓買過一些宇宙主題的科普圖書,每次給桓桓講的時候,桓桓都聽得很認真,可是她覺得這些圖書內(nèi)容有些深奧,不容易理解,所以她擔心桓桓是否能聽懂……通過與桓桓媽媽的交流,我們雙方都更加明確了桓桓確實對宇宙方面的知識非常感興趣,我們不禁感到有點興奮。
桓桓媽媽提出疑問:接下來該如何支持桓桓的興趣呢?我對桓桓媽媽說:“孩子就像一塊海綿,而這些他感興趣的內(nèi)容就是水,海綿渴望遇到水,遇到了就會拼命地吸收。我們要支持孩子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不以成人的視角去判斷這個內(nèi)容對他來說難不難、能不能懂,事實上,孩子是有自己的判斷力的,他能找到最符合自己當下能力的學習內(nèi)容和方式,只要孩子有興趣,就沒有什么可以難倒他。所以,如果桓桓對宇宙方面的知識感興趣,我們就要堅決地支持他?!蔽医ㄗh桓桓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梢越Y(jié)合神舟飛船上天、天宮一號空間站建設等新聞熱點話題,與孩子一起通過閱讀繪本、觀看視頻、參觀科技館、參與小實驗等形式,開拓視野,積累經(jīng)驗;可以給桓桓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比如畫筆、彩泥、紙盒、紙板、瓶瓶罐罐等,鼓勵他用各種方式去表達表現(xiàn)。
自從這次交流后,桓桓媽媽常常會向我們反饋桓桓的學習情況,也會把桓桓的作品拍成照片與我們分享。我們在班級里為桓桓提供了展示的機會,鼓勵他分享自己獲得的經(jīng)驗,也帶動與他有共同興趣的同伴共同探索,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師是長大了的兒童,是兒童世界的文化使者,需要積極引領家長看到孩子的需要和能力,視孩子為主動的學習者、探索者、發(fā)現(xiàn)者,改變家長的兒童觀,滿足孩子被愛、被接納、被尊重的需求,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傾聽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立場,讓每個孩子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