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霞
(貴航貴陽醫(yī)院腎內科,貴州 貴陽 550027)
慢性腎功能衰竭是各種腎臟疾病進行性發(fā)展惡化的最終結局,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腎功能出現(xiàn)明顯的減退、代謝產物潴留及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該病具有不可逆性,治療效果及疾病預后不佳[1]。慢性腎功能衰竭現(xiàn)階段已經(jīng)成為危害人們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一種主要疾病,在患者病情比較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引發(fā)其他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2]。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臨床治療以血液透析為主,但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患者極易出現(xiàn)皮膚瘙癢癥狀,進而使患者出現(xiàn)極大的不適感,影響其治療依從性[3]。因此,當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出現(xiàn)皮膚瘙癢癥狀之后,應及時給予治療,使患者的瘙癢癥狀得到顯著改善,進而提升其生活質量和治療依從性[4]。硫代硫酸鈉具有抗過敏及抗炎作用。本研究就硫代硫酸鈉對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鈣化防御和皮膚瘙癢的影響進行探討分析。
研究時間:2021 年1 月至2023 年11 月,研究對象: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80 例。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各40 例。對照組中男20 例,女20 例,年齡42 ~67 歲,平均(52.23±2.63)歲。觀察組中男19 例,女21 例,年齡43 ~66 歲,平均(53.12±2.56)歲。一般資料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血管超聲檢查結果顯示,患者的血管內壁存在明顯的鈣化情況,與鈣化防御診斷標準相符;(2)患者存在明顯的皮膚瘙癢癥狀。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內瘺并發(fā)癥者;(2)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及意識障礙者;(3)臨床資料不全者;(4)既往有皮膚病者;(5)存在溝通障礙及精神障礙者。
對照組采用氯雷他定片治療,口服,每次10 mg,每日1 次,連續(xù)治療3 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硫代硫酸鈉治療,將3.2 g 硫代硫酸鈉加入20 mL 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中,混勻,靜脈推注,將推注時間控制在5 min 內,每日給藥1 次,連續(xù)治療3 個月。
(1)比較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3 個月的血磷、尿白蛋白及血鈣。(2)比較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3 個月的皮膚瘙癢程度,使用Dirk R kuypers 量表進行評估,總分27 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皮膚瘙癢程度越嚴重。(3)比較兩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不良反應包括腹瀉、頭暈、胸悶、血壓下降等。(4)比較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3 個月的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PSQI)評分及WHO 生活質量量表(WHOQOL-BREF)評分,PSQI 用以評估生存質量,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生存質量越好[5];WHOQOL-BREF 用以評估睡眠質量,得分越低說明患者的睡眠質量越好。(5)比較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3 個月的血清學指標,包括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甲狀旁腺激素(PTH)。(6)比較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3 個月的血管鈣化因子水平,對患者的空腹靜脈血進行抽取,并實施離心處理,凍存上清液,其中骨保護素(OPG)、基質GIa 蛋白(MGP)、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FGF-23)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Ⅰ型前膠原氨基端前肽(P1NP)使用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7)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顯效:經(jīng)治療患者的瘙癢癥狀消失,或僅有輕微的瘙癢感,無需抓撓;有效:經(jīng)治療患者的瘙癢癥狀明顯緩解,偶爾抓撓;無效:經(jīng)治療患者的瘙癢癥狀未改善或加重,無法忍受瘙癢感,每日多次抓撓[6]。除無效外均納入總有效范疇。
數(shù)據(jù)分析使用SPSS 22.0 軟件。計數(shù)資料表示為百分比(%),用卡方(χ2)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s,用t檢驗。P<0.05 提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的血磷、尿白蛋白、血鈣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 個月,觀察組的血磷、尿白蛋白均較對照組低,血鈣較對照組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磷、尿白蛋白、血鈣對比(±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磷、尿白蛋白、血鈣對比(±s)
組別血磷(mmol/L) 尿白蛋白(g) 血鈣(mmol/L)治療前 治療后3 個月 治療前 治療后3 個月 治療前 治療后3 個月觀察組(n=40) 2.02±0.23 1.63±0.15 2.44±0.32 1.55±0.32 2.33±0.21 2.68±0.42對照組(n=40) 2.01±0.25 1.85±0.21 2.45±0.26 2.05±0.26 2.35±0.23 2.44±0.23 t 值 0.186 5.392 0.153 7.670 0.406 3.170 P 值 0.853 <0.001 0.879 <0.001 0.686 0.002
瘙癢評分,對照組治療前為(20.31±1.65)分,治療后3 個月為(16.74±0.32)分;觀察組治療前為(20.23±2.32)分,治療后3 個月為(12.23±1.65)分。治療前兩組瘙癢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瘙癢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
治療期間,對照組中1 例發(fā)生腹瀉,1 例發(fā)生頭暈,1 例發(fā)生胸悶,1 例發(fā)生血壓下降,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0%(4/40);觀察組中1 例發(fā)生腹瀉,1 例發(fā)生頭暈,2 例發(fā)生胸悶,2 例發(fā)生血壓下降,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5.00%(6/40)。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前,兩組PSQI 評分、WHOQOL-BREF 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 個月,PSQI 評分觀察組較對照組低,WHOQOL-BREF 評分觀察組較對照組高(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PSQI 評分及WHOQOL-BREF 評分對比(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PSQI 評分及WHOQOL-BREF 評分對比(分,±s)
PSQI 評分 WHOQOL-BREF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3 個月 治療前 治療后3 個月觀察組(n=40) 14.26±2.32 5.56±1.32 56.41±5.32 83.45±2.12對照組(n=40) 14.31±3.22 10.25±0.36 56.36±5.12 71.25±2.33 t 值 0.080 21.680 0.043 24.494 P 值 0.937 <0.001 0.966 <0.001組別
治療前兩組BUN、Scr、PTH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 個月,BUN、Scr、PTH 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學指標對比(±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學指標對比(±s)
BUN(mmol/L) Scr(μmol/L) PTH(ng/L)治療前 治療后3 個月 治療前 治療后3 個月 治療前 治療后3 個月觀察組(n=40) 8.42±1.36 14.69±2.32 476.22±3.65 536.09±26.45 216.36±14.23 242.36±16.45對照組(n=40) 8.45±1.32 11.89±2.12 475.63±2.69 520.12±25.36 217.02±13.63 221.45±17.21 t 值 0.100 5.635 0.823 2.756 0.212 5.555 P 值 0.921 <0.001 0.413 0.007 0.833 <0.001組別
治療前兩組OPG、MGP、FGF-23、P1NP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 個月,OPG、FGF-23、P1NP 指標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MGP 指標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管鈣化因子水平對比(±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管鈣化因子水平對比(±s)
OPG(ng/L) MGP(ng/L)治療前 治療后3 個月 治療前 治療后3 個月觀察組(n=40) 324.69±32.41 234.11±20.36 283.11±16.52 314.52±32.44對照組(n=40) 325.01±31.56 282.41±21.56 283.32±15.47 295.44±23.52 t 值 0.045 10.301 0.059 3.012 P 值 0.964 <0.001 0.953 0.004組別
續(xù)表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管鈣化因子水平對比(±s)
組別FGF-23(ng/L) P1NP(pg/mL)治療前 治療后3 個月 治療前 治療后3 個月觀察組(n=40) 365.23±53.12 270.36±33.52 894.36±52.41 630.63±42.41對照組(n=40) 365.12±52.74 312.56±45.36 894.42±50.36 736.25±53.14 t 值 0.009 4.732 0.005 9.825 P 值 0.993 <0.001 0.996 <0.001
對照組中治療顯效15 例,有效17 例,無效8 例,總有效率為80.00(32/40);觀察組中治療顯效30 例,有效8 例,無效2 例,總有效率為95.00(38/40)。治療總有效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
慢性腎功能衰竭是受多種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使腎臟呈進行性損害,隨著疾病的進展,將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不可逆的腎萎縮,從而引起酸堿失衡、電解質紊亂及物質代謝障礙等不良情況[7]?,F(xiàn)階段,在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治療中最為常用的方法是血液透析,由于該種治療方法患者需要定期到醫(yī)院接受治療,因而導致患者的依從性較差;若采用腎移植的方法治療,則存在腎源少及治療費用高等缺點,給其在廣大患者中推廣應用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在血液透析中鈣磷代謝異常屬于一種比較常見的并發(fā)癥。鈣化防御在臨床上又被稱為鈣性尿毒癥性小動脈病,主要發(fā)生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中,病理改變多為血管內膜纖維增生、微血栓形成等,會累及全身小動脈,在患病之后患者會出現(xiàn)嚴重的并發(fā)癥,以心血管事件為主,是臨床上一種致死率比較高的疾病,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8]。鈣化防御的發(fā)病機制與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及鈣磷代謝異常有直接關系,盡管鈣化防御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是皮膚病損,但鈣化也可發(fā)生于全身小動脈中[9]。現(xiàn)階段,臨床上對于鈣化防御尚無有效的治療措施,多將改善血液高凝狀態(tài)、抵御危險因素、改善鈣磷代謝異常作為治療原則。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經(jīng)血液透析治療后,會導致鈣磷代謝出現(xiàn)紊亂,毒素蓄積,患者最為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是皮膚瘙癢,可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血液透析效果,因此急需選擇一種藥物來緩解患者的皮膚瘙癢癥狀[10]。以往臨床主要采用氯雷他定片治療血液透析所致皮膚瘙癢,但效果一般。
硫代硫酸鈉作為近年來的一種新型治療方法,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經(jīng)該治療后,有70%的患者皮膚瘙癢癥狀得到了顯著的改善,軟組織轉移性鈣化及鈣化防御的發(fā)生率顯著降低。硫代硫酸鈉本身屬于一種螯合劑,通過與鈣離子結合,可使溶解度大幅提升,并且具有較強的抗氧化功效,可使血管內膜的鈣化情況得到顯著改善,促進血管擴張,使組織血供明顯增加。硫代硫酸鈉作為一種高抗氧化性化合物,其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抗氧化作用來減輕脂質過氧化反應,抗氧化能力強,能夠在用藥后的較短時間內將自由基清除[11]。硫代硫酸鈉具有較好的抗過敏及止癢作用,用藥后能夠在較短時間內發(fā)揮藥效,且不良反應少,屬于一種價格低廉、安全性高的藥物,易于被廣大患者所接受。在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治療中,將血液透析與硫代硫酸鈉聯(lián)合應用,相較于單一的血液透析治療,患者的皮膚瘙癢癥狀能夠明顯減輕,治療效果顯著。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血磷、尿白蛋白指標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血鈣指標觀察組高于對照組,瘙癢評分、PSQI 評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WHOQOL-BREF 評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BUN、Scr、PTH、Ca 血清學指標觀察組高于對照組,OPG、FGF-23、P1NP 指標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MGP 指標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治療有效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梢?,在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療中應用硫代硫酸鈉具有可行性。硫代硫酸鈉能夠在機體的鈣磷代謝中發(fā)揮作用,使由鈣磷代謝所引發(fā)的皮膚瘙癢癥狀得到明顯改善,臨床治療效果突出。
綜上所述,在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治療中采用硫代硫酸鈉有助于改善患者鈣磷水平,緩解皮膚瘙癢,提升睡眠質量,改善血清學指標,臨床治療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