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討了國畫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的意境與技巧,分析了意境與技巧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在實踐中將意境與技巧相結合。通過對現代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案例分析,提出了關于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一些見解,以期為山水畫創(chuàng)作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關" 鍵" 詞]國畫山水畫;意境;技巧;創(chuàng)作;實踐;啟示
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分支,山水畫承載著中華民族對自然景觀的獨特審美觀念和哲學思考。自古以來,畫家們致力于探索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意境和技巧。以國畫山水畫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意境與技巧,分析其相互關系及在作品中的表現形式,以期為當代山水畫創(chuàng)作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示。本文介紹了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意境與技巧的理論基礎,闡述二者之間的聯系與作用。通過分析現代山水畫創(chuàng)作案例,深入探討意境與技巧在實際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和表現。此外,本文還將關注山水畫創(chuàng)作在實踐中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以期為未來山水畫發(fā)展提供借鑒。
一、山水畫的意境表達
(一)自然觀察與寫生對山水畫意境的作用
山水畫創(chuàng)作源于自然,是對自然景觀的藝術再現。自然觀察與寫生是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基礎,對意境的表達具有重要作用。自然觀察使畫家對自然景觀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從而在創(chuàng)作中能夠把握山水的神韻、氣質和生命力。通過觀察不同地域、季節(jié)、天氣的山水變化,畫家可以積累豐富的素材,為創(chuàng)作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寫生訓練可以培養(yǎng)畫家的造型能力和筆墨技巧,使他們在面對自然景觀時能夠熟練地運用各種技法進行創(chuàng)作。在寫生過程中,畫家對景物的取舍、概括和提煉,能使山水畫的意境更具表現力和個性。畫家能夠更好地理解山水之間的相互關系,使作品具有更為和諧、自然的意境。寫生過程中對光線、色彩、氛圍的捕捉,能使山水畫更具生動感和真實感。自然觀察與寫生是山水畫意境表達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為畫家提供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素材和靈感來源,有助于提升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水平與意境。
(二)創(chuàng)新精神在當代山水畫意境表達中的重要性
當代山水畫家應敢于嘗試新的表現手法、技藝和材料,創(chuàng)造具有個性化和獨特魅力的山水畫作品。創(chuàng)新精神還可以促進山水畫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多元化發(fā)展。畫家們通過交流互鑒,共享創(chuàng)作資源,可以使山水畫意境的表達更具包容性和多樣性。注重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山水畫人才,可以推動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傳承與發(fā)展。創(chuàng)新精神在當代山水畫意境表達中具有重要作用。只有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才能使山水畫創(chuàng)作邁向更高峰。
在實踐中,當代山水畫家應如何發(fā)揮創(chuàng)新精神進而實現意境表達的突破呢?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和傳承傳統山水畫的精華,挖掘其中具有時代價值的元素;另一方面要關注現代社會和文化的發(fā)展趨勢,將新的審美觀念融入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畫家應勇于嘗試不同的創(chuàng)作手法和材料,以豐富和拓展山水畫意境。通過這些努力,當代山水畫創(chuàng)作有望在創(chuàng)新精神的引領下,呈現出更加豐富多樣的意境表達[1]。
二、山水畫的技巧解析
(一)山石技法:石皴法、勾勒加皴、點、擦等
山水畫中的山石描繪是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種山石技法的運用使得山水畫更具表現力和藝術魅力。以下是關于山石技法的一些解析。
1.石皴法是中國畫中的一種重要技法。它通過線條的勾勒和墨色的渲染來表現山石的紋理、質感和立體感。常見的石皴法有披麻皴、斧劈皴、荷葉皴等,每種皴法都有其獨特的表現效果。
2.勾勒加皴是山水畫中另一種山石技法。這種技法先用線條勾勒出山石的輪廓,然后再在山石上添加皴紋,以表現山石的質地和結構。勾勒加皴可以使山石呈現出更為豐富多樣的形態(tài)和神韻。
3.點和擦也是山水畫中常用的山石技法。點皴法通過用筆尖或側鋒在紙上點點涂抹,形成山石的紋理和立體感。擦皴法則是在勾勒和皴染的基礎上,用筆蘸墨或色在紙上擦拭,使山石更加渾厚、豐滿。
4.山水畫家還可以根據作品的需求和個人風格,靈活運用多種山石技法。例如,可以在一幅畫作中同時使用石皴法、勾勒加皴、點和擦等技法,以實現山石的多樣性和豐富性[2]。
(二)樹木技法:松、竹、柳、梧等不同種類的畫法
在山水畫中,樹木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具有美化畫面、平衡構圖和表達意境的重要作用。以下是關于樹木技法的一些解析,主要包括松、竹、柳、梧等不同種類的畫法。
1.松樹的畫法。松樹具有堅韌不拔的品質,被譽為“歲寒三友”之一。在畫松樹時,畫家應注重表現其枝干盤旋、葉子繁茂的特點。松樹的畫法有多種,如勾勒填墨、墨線勾勒、潑墨等。畫家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和畫面需求選擇合適的畫法。
2.竹子的畫法。竹子象征著節(jié)節(jié)高升,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畫竹子時,應注意表現其挺拔向上的特點。常見的竹子畫法有墨竹、彩色竹、勾勒填墨等,畫家可以根據作品主題和自己的藝術風格選擇合適的竹子畫法。
3.柳樹的畫法。柳樹具有柔美的姿態(tài),其枝條隨風搖曳,極具動感。畫柳樹時,應注意表現其枝條的柔美和樹葉的輕盈。柳樹的畫法有勾勒填墨、墨線勾勒、渲染等。畫家可以根據畫面效果和個人喜好選擇合適的柳樹畫法。
4.梧桐樹的畫法。梧桐樹具有雄渾古樸的氣質,其樹干古樸、樹葉繁茂。畫梧桐樹時,應注意表現其樹干的質感以及樹葉的層次感。梧桐樹的畫法有墨線勾勒、填墨、渲染等。畫家可以根據畫面需求和個人風格選擇合適的梧桐樹畫法。
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畫家應熟練掌握各種樹木的畫法,并根據畫面意境和個人風格靈活運用。通過對不同種類樹木畫法的研究和實踐,可以使山水畫更加豐富多彩,并提升作品的藝術價值。同時,畫家還應關注現代審美趨勢,將傳統樹木畫法與現代藝術元素相結合,以創(chuàng)作出具有時代特色的山水畫作品[3]。
(三)云水、點苔、坡石等景物的描繪技巧
云水在山水畫中具有流動、柔美的特點。描繪云水時,畫家應注意運用流暢的線條和墨色變化來表現云水的動態(tài)美。常見的云水畫法有勾云法、潑墨云、渲染云等,畫家可以根據畫面意境和個人喜好選擇合適的云水畫法。點苔是山水畫中用于表現地面、山石、樹木等景物上的苔蘚植物,技巧主要包括墨苔法和色苔法。墨苔法是通過不同墨色的點染來表現苔蘚的層次感和立體感;色苔法則是用色彩來表現苔蘚的鮮艷色澤。點苔時要掌握好疏密、大小、墨色(或色彩)的對比,使之與整體畫面協調。坡石是山水畫中常見的一種地貌形態(tài),具有豐富的表現力。畫坡石時,應注意表現其輪廓、質感和立體感。常見的坡石畫法有勾勒法、渲染法、勾勒加皴法等,畫家可以根據畫面需求和個人風格選擇合適的坡石畫法。
在創(chuàng)作中,畫家可以通過臨摹、寫生等方式不斷提高自己的繪畫技藝,以豐富山水畫的表現手法和意境。同時,畫家還應關注現代審美趨勢,將傳統描繪技巧與現代藝術元素相結合,創(chuàng)作出具有時代特色的山水畫作品[4]。
三、意境與技巧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案例分析
(一)傳統山水畫創(chuàng)作案例
以宋代畫家范寬傳統山水畫創(chuàng)作《溪山行旅圖》為例,分析意境與技巧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
《溪山行旅圖》展現了范寬獨具特色的山水畫風格,畫面意境深邃、氣韻生動。在這幅作品中,范寬巧妙地運用了山水畫的技巧,將意境與技巧緊密結合。在構圖上,范寬采用了高遠、深遠、平遠相結合的布局方式,使畫面具有豐富的層次感。山石以披麻皴和斧劈皴為主,勾勒出堅實、蒼勁的質感。同時,松樹、竹子、溪流等景物的描繪,展現了畫家對自然景觀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藝。在墨色運用上,范寬善于運用墨色的變化,使畫面具有豐富的光影效果。濃郁的墨色表現山石的立體感,而淡墨的運用則展現了遠山的朦朧美。細膩的筆觸和簡潔的線條,使畫面具有生動的氣韻和優(yōu)美的意境。在意境表達上,范寬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展現了山水畫深厚的文化內涵。畫面中的溪流、漁船、行旅人物等元素,寓意著生活的和諧與寧靜。而山石、樹木等景物的描繪,則傳達了畫家對自然美的向往和敬仰。
《溪山行旅圖》作為傳統山水畫的經典之作,充分體現了意境與技巧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通過對這幅作品的分析,我們可以領略傳統山水畫在構圖、筆墨、意境等方面的獨特魅力,為現代山水畫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借鑒和啟示。在今后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畫家們應繼續(xù)關注意境與技巧的融合,傳承并發(fā)揚傳統山水畫的精髓,創(chuàng)作出更具時代特色的山水畫作品[5]。
(二)現代山水畫創(chuàng)作案例
現代山水畫創(chuàng)作案例以畫家李可染的《萬山紅遍》為例,分析意境與技巧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
《萬山紅遍》以毛澤東同志詩詞《沁園春·長沙》為創(chuàng)作靈感,展現了現代山水畫的新風貌。在這幅作品中,李可染巧妙地運用了山水畫的技巧,將意境與技巧緊密結合。在構圖上,李可染采用了深遠和高遠的布局方式,以山為主體,展現了一幅宏大的山水畫卷。畫面中的山峰以簡練的線條和濃郁的墨色表現,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大面積的紅葉描繪,使畫面充滿生機和活力。在墨色運用上,大膽運用了紅色和墨色的對比,創(chuàng)新了山水畫的色彩表現。紅色象征著喜慶和繁榮,與墨色的深沉形成鮮明對比,使畫面更具現代感;而墨色的運用則展現了山水的立體感和空間感。在意境表達上,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展現了現代山水畫深厚的文化內涵。畫面中的山峰、溪流、樹木等元素,寓意著生活的和諧與寧靜。詩詞的融入,則表達了畫家對國家和民族繁榮富強的美好祝愿。
《萬山紅遍》作為現代山水畫的杰出代表,充分體現了意境與技巧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通過對作品的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現代山水畫在構圖、筆墨、意境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成果,為今后山水畫創(chuàng)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四、意境與技巧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的實踐與啟示
(一)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畫者,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深刻體會到了這一點,以下是筆者的一些心得體會。
1.意境是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靈魂。在繪畫過程中,筆者始終關注山水畫的意境表達,努力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展現山水畫深厚的文化內涵。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筆者會在創(chuàng)作前對題材進行深入研究,尋找合適的構圖和表現手法。
2.技巧是實現意境的關鍵。在繪畫過程中,筆者注重運用不同的筆觸、墨色和構圖手法,表現山水的層次感、立體感和空間感。同時,筆者會借鑒傳統山水畫的精髓,結合現代審美趨勢,創(chuàng)新山水畫的表現手法。
3.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筆者還注重與時代背景相結合,關注現代社會的發(fā)展和變化。這樣一來,作品不僅具有傳統山水畫的韻味,還具有較強的時代特色。
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畫家應保持謙遜、敬業(yè)的態(tài)度,不斷學習和實踐,提高自己的繪畫技藝。只有這樣,才能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更好地表現意境,為觀眾呈現優(yōu)美的山水畫卷[6]。
(二)山水畫創(chuàng)作在實踐中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在實踐中,我們既要繼承傳統山水畫的優(yōu)秀技法和意境,又要注重創(chuàng)新,使山水畫創(chuàng)作適應時代發(fā)展,深入了解傳統山水畫的歷史、理論、技法等,為今后的創(chuàng)作打下堅實基礎。要注重培養(yǎng)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才能更好地把握山水畫的意境表達;平時多進行寫生和臨摹,鍛煉觀察能力和繪畫技巧。寫生可以讓畫家更加直觀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養(yǎng)對自然的敬畏之情。臨摹則是學習傳統山水畫技法的重要手段,通過臨摹名家作品,畫家可以更好地領悟傳統山水畫的意境和技巧。
五、結語
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實踐中,傳承與創(chuàng)新是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我們既要繼承傳統山水畫的優(yōu)秀技法和意境,又要注重創(chuàng)新,使山水畫創(chuàng)作適應時代發(fā)展。本文強調了在意境與技巧的探索中,畫家們應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將山水畫推向更高的藝術境界。通過對意境與技巧在國畫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的探討,希望能激發(fā)更多畫家和學者對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關注和思考。在未來,意境與技巧的完美結合將為山水畫創(chuàng)作帶來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使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參考文獻:
[1] 劉秋雅.中國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的意境營造:評《國畫山水》[J].給水排水,2022,48(6):1.
[2]王喆,尚潔磊.論中國畫的運筆技巧及筆墨心法要點[J].智庫時代,2018(31):195,197.
[3]劉子展.國畫山水中的意境表現探討[J].中國文藝家,2017(11):9.
[4]徐昕昕.淺談中國山水畫的意境美[J].收藏與投資, 2017(8):7.
[5]宋寅帥.論中國山水畫中的意境表現[J].明日風尚:下旬,2021(9):82-84.
[6]熊平.中國傳統山水畫空間創(chuàng)作與古典園林空間設計的共通原理及應用[D].長沙: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7.
作者簡介:
董霖霏(2003—),女,漢族,山西臨汾人,本科,研究方向:繪畫。
董千(1969—),男,漢族,山西臨汾人,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環(huán)境設計。
作者單位:1.陜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2.西安翻譯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