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清代三旗牧廠是皇室所需牲畜的主要來源,主要包括飼養(yǎng)馬駝的上駟院和飼養(yǎng)牛羊的慶豐司。目前學界對于三旗牧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體研究上,對于牧廠牲畜的研究較少。主要通過檔案資料的分析,對三旗牧廠中牲畜的倒斃、遺失問題進行探討,找到牲畜倒斃、遺失的類型及原因,以及內(nèi)務府對其的處理方法,以期豐富三旗牧廠的研究。
[關" 鍵" 詞]三旗牧廠;上駟院;慶豐司
清入關后,為了滿足皇室對牲畜的需求,設立專職機構對牲畜進行管理,歸屬內(nèi)務府管轄,其中包括負責飼養(yǎng)馬駝的上駟院和負責飼養(yǎng)牛羊的慶豐司。清代三旗牧廠的主要任務是為皇帝巡幸提供牲畜,并為北京城提供皇室食用和祭祀所需的牲畜及副產(chǎn)品,此外也承擔了少量的軍事供馬。目前學界對于清代三旗牧廠的研究多為牧廠的整體研究,包括其地理位置、職能、用途考述,對于牧廠中牲畜的研究較少。本文選取乾隆時期之前的檔案,對三旗牧廠中牲畜的倒斃、遺失現(xiàn)象進行探析,以期豐富三旗牧廠的研究。
一、三旗牧廠的管理體系
清入關后,設立了專門的機構負責馬、駝的飼養(yǎng)和放牧,主要分為監(jiān)管馬駝的上駟院和監(jiān)管牛羊的慶豐司。
(一)上駟院
上駟院的前身是明朝時期的御馬監(jiān),屬于明代二十四衙門之一?!绊樦纬跄暝O御馬監(jiān)掌各廄政令,十八年改御馬監(jiān)為阿敦衙門,以大臣侍衛(wèi)管理,均無定員?!笨滴跏辏?677年)正式更名為上駟院。最初設在東華門內(nèi)三座門之西,后改設在左翼門外。上駟院設管院事大臣,由皇帝特簡,無定員,乾隆時期設卿二人,為正三品;堂主事兩名、委署主事一名,負責上駟院內(nèi)的各項事務。其內(nèi)部機構設左司、右司,左司設郎中、員外郎、主事、委署主事,主要負責稽核京城內(nèi)外馬廄,馬倌的馬駝飼養(yǎng)、繁殖以及倒斃情況,并對其議定賞罰;右司設員外郎、主事、委署主事,主要負責核查馬駝草料以及牧廠官員的俸祿問題。上駟院中另設阿敦侍衛(wèi)二十一人,主要負責隨侍皇帝、騎試御馬之事。此外,還在上駟院中設司安長、副司鞍長、司鞍、司轡負責鞍馬服駕事宜,設置蒙古醫(yī)生等職負責牲畜生病事宜。上駟院下轄錦州大凌河、獨石口外上都達布諾爾遜、多倫多爾以東達里岡愛三個牧馬場。牧廠下設管理機構分為四個層次:牧廠總管-牧長-牧副-牧?。ㄒ姳?)。上駟院負責管理的牧廠不僅設在盛京附近,在張家口、大凌河、達里岡崖處也設立了馬駝群牧廠。其下轄各個牧廠內(nèi)馬、駝等牲畜的數(shù)量均為定數(shù),且在不同時期有所增減。上駟院各牧廠需撥補京城各馬廄,若遇到皇帝外出巡幸、恭遏陵寢、木蘭秋圍時,京城馬匹不足的情況,需從上駟院的馬駝中借調。上駟院除了為皇帝出行提供馬匹,其馬匹還被用來賞賜王公大臣和外使等。在嘉慶時期,上駟院內(nèi)的馬匹還用來補充軍馬的不足。
(二)慶豐司
上駟院負責皇室馬駝的飼養(yǎng)和放牧,牧廠中牛羊的飼養(yǎng)和放牧則歸慶豐司所管轄。慶豐司最初的名稱為三旗牛羊群牧處,“國初,牧養(yǎng)牛羊事宜,屬掌儀司管理,康熙二十三年,提準設慶豐司,鑄給印信”。雍正元年,將其歸屬內(nèi)務府管轄。“順治初設內(nèi)牛圈于西華門外,設外牛圈三、供乳餅圈一于南苑;設羊圈六于豐臺,設牛群一百九十八、羊群二百四十于張家口外游牧地方。”到乾隆時期,慶豐司所轄各牧廠包括:“凡牧所定額內(nèi)三圈于西華門外養(yǎng)騸牛十有二……設外三圈於南苑養(yǎng)騸牛八……設六圈于豐臺養(yǎng)羖羊千有八百……設牛羊牧群于張家口外養(yǎng)牛三萬……設羊群百有十于達里岡崖,以每群五百為率,設牛群五于養(yǎng)什木?!逼渌牭貐^(qū)與上駟院大致相同,凡皇城內(nèi)及南苑牛羊圈、張家口外牛羊牧廠皆歸慶豐司管理。慶豐司在內(nèi)三圈主要飼養(yǎng)騸牛、青牛、乳牛等,外三圈主要飼養(yǎng)騸牛、乳牛,又專供乳餅;豐臺主要飼養(yǎng)羚羊、牝羊等類型;張家口外牧群及達里崗愛牧群主要飼養(yǎng)騸牛、乳牛等類型。慶豐司的職官設置與上駟院相似,人員的具體數(shù)量上在不同時期有所變化。順治時期,三旗牛羊群的職官僅設員外郎、筆帖式;康熙二十三年添設書吏四名;雍正元年十月呈準于筆帖式內(nèi)委署主事一員,是月準奏添設漢字筆帖式二員,十年十二月奏準慶豐司歸并內(nèi)務府管轄。乾隆二十二年奏準設委署主事一員于筆帖式頭目內(nèi)揀選帶領引見。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奏準管理內(nèi)外牛羊圈三處揀派本司官員三員,于別司官員內(nèi)揀派三員分管值年,互相稽查。其下轄各牛羊圈的管理體系主要為廄長、廄副、廄丁、除草壯丁幾級管理體系。初期,“內(nèi)三牛圈廄長三員,廄副三人,廄丁五十三名,除草蘇拉六人。南苑三牛羊圈廄長三員,廄副三名,廄丁三十六名,除草壯丁十二名,做乳餅牛圈廄長一員,廄丁八名,除草壯丁兩名。豐臺六羊圈廄長六員,廄副六名,廄丁五十七名,篩豆壯丁六名。南苑牛圈豐臺羊圈共壯丁頭目一名”。(見表2、表3)慶豐司所飼養(yǎng)的牧群總的來說是為了滿足皇室需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皇帝所需,如皇帝親耕時所用的耕牛由南苑專門飼養(yǎng),皇帝外出巡幸圍獵等活動也需要牲畜。第二是宮中重大事項所需牛羊,如皇子公主婚假所需的供禮、宮中有重大祭祀活動時所需牛羊。第三是皇室飲食所需,皇室膳食中所需的乳餅、乳酪以及宴席中所食的牛羊皆來自慶豐司下轄牧廠。
二、牲畜倒斃的類型及原因
三旗牧廠每年要將出入牲畜數(shù)目上奏題本奏銷,上駟院各牧廠羊群每隔三年、駝群每隔六年都要由上駟院大臣和侍衛(wèi)查驗,每年要將出入牲畜的具體數(shù)目上奏題本奏銷。三旗牧廠每年都會出現(xiàn)牲畜倒斃的現(xiàn)象,其倒斃的原因可分為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清代內(nèi)閣大庫檔案選編》中記載,牲畜倒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凍死、病死兩種;人為因素主要是牧丁看管不力以致牲畜倒斃。
(一)病死及原因
檔案中所記載的三旗牧廠牲畜因病倒斃的類型主要為馬、駝兩種類型,其倒斃原因主要為體內(nèi)生黃、生骨眼以及眼壞、腿瘸、鼻濕不堪騎乘而死。乾隆二年時:“乾隆二年鑲黃旗牧長李藩承差馬五十匹,內(nèi)倒斃者二匹,老瘸眼壞、鼻濕不堪乘騎者四匹。正黃旗牧長靳文新承差馬五十匹,內(nèi)倒斃者四匹并打牲烏拉資送東珠之性丁朱國鼐騎馬一匹前至小凌河生骨眼倒斃,老病、眼壞、鼻濕不堪乘騎者三匹。正白旗牧長六格承差馬五十匹,內(nèi)倒斃者六匹,老癀、眼壞、鼻濕不堪乘騎者三匹?!庇蓹n案中可知,每五十匹馬匹,因病倒斃的數(shù)量在三到六匹不等,馬駝群中病死是其倒斃的主要原因。
(二)凍死及原因
三旗牧廠中一些下轄牧廠設在遠郊地區(qū),這些地區(qū)氣候變化較大,有時因天氣原因,如冬季暴雪大風,草被沙丘和雪掩埋,導致牲畜倒斃。檔案中所記載被凍死的牲畜主要為羊群、牛群等。如康熙六年時鑲黃旗羊群看守馬爾岱上報羊只因風雪倒斃之事:“據(jù)十群之頭目前來告稱,今年春天,經(jīng)過準備,羊只剪毛之后,自閏四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刮風兩天兩夜,天氣驟冷,大雨傾盆,羊只凍斃,等語?!贝舜纹呤畟€羊群共倒斃兩千四百三十九只羊,因倒斃數(shù)量較大,上交由刑部查明后對相關人員進行定罪??滴醵陼r核查近三年三旗牧廠牛群數(shù)量時,表明康熙十七年及十八年均存在大量因風雪倒斃的牛及舊牛犢。此外,因牧廠所在地冬季遭遇大風和暴雪,草被沙丘和雪掩埋,導致牧廠水草不豐,牲畜不得草食,最終被餓死。
(三)牧丁看管不當以致倒斃
三旗牧廠中看管牲畜的牧丁有時看管不力,以致牲畜倒斃。如乾隆十三年時上駟院揀選八百匹馬送往德州,沿途需將疲弱馬匹留德州喂養(yǎng)以備需用。但郎中泰山并未加以留意、詳加查驗,且在揀選馬匹時也草草行事,導致牲畜沿途不堪疲弱,以致倒斃。牧廠中還存在養(yǎng)馬不善的問題,牧廠中的小馬只用在南府且所需數(shù)量很少,但部分地區(qū)的牧丁將小馬送往南府演習,不堪應用導致死亡。三旗牧廠中喂馬的主要材料是馬豆,在一些地區(qū)還存在牧丁誤喂導致馬匹倒斃的現(xiàn)象。檔案記載,乾隆十四年方英、李保住因誤喂馬匹導致馬匹倒斃:“派給本群喂馬之四等莊頭方英、李保住喂馬草豆俱無。應請移咨會計司代替方英、李保住另行換給莊頭。等因前來。職司即將方英、李保住各誤喂馬豆四十一石二斗八升?!?/p>
綜上,三旗牧廠牲畜的死亡主要包括羊只死亡、牛群死亡和馬匹死亡幾種類型,而其死亡有多種原因,包括因病而死;氣溫驟降,羊只被凍死;牧廠所在地區(qū)干旱,不生草木,加上冬季大雪,牲畜不得食,被餓死;以及牧丁喂養(yǎng)不當導致馬匹死亡等原因。因此,為了更好地管理牧廠,朝廷強化牧廠管理機構的人員設置,職責更加明確,并且將牲畜的增減作為管理人員的賞罰條件。
三、牲畜遺失類型及原因
在三旗牧廠中,不僅存在牲畜倒斃的現(xiàn)象,還會發(fā)生牲畜遺失的事件,其中以馬駝群的遺失為主。
(一)牧丁看管不力以致遺失
三旗牧廠中的馬匹主要是為了滿足皇室需求,故皇帝出行所需馬匹皆由三旗牧廠來負責,在皇帝外出圍獵時,需從三旗牧廠調用馬匹,有時因牧丁看管不力,導致馬匹遺失??滴醵迥昊实弁獬鰢C時,牧丁因懈怠未能看住馬匹,以致馬匹遺失,將其按例定罪。牧丁將馬匹送往喂養(yǎng)牧群的莊園途中,有時馬匹會因為人多受驚狂奔,牧丁無力追趕致使馬匹遺失。康熙二十四年檔案記載:“據(jù)諾木齊牧群之牧副辛泰、牧丁麥圖供稱:我二人將四十匹馬趕往喂養(yǎng)牧群之莊時,行至四牌樓人多處,不知何故馬匹岔眼,突然驚奔,到處尋找亦未獲得,等語,話雖如此,辛泰、麥圖等在人多之處,理應謹慎帶馬,方不至丟失。無非疏怠,以致丟失二馬,理應照定例將其議罪?!贝送?,馬匹在夜間遺失的案例也很常見,牧丁在夜間巡邏或喂養(yǎng)馬匹時,因夜間黑暗以及牧丁看管不力導致馬匹遺失。康熙二十五年檔案記載,牧丁夜間巡查時割草喂馬,但由于未拴好麻繩,繩子斷了導致馬匹丟失,按例賠償遺失馬匹。
(二)意外遺失
三旗牧廠中每年還存在許多因意外遺失的牲畜,遺失原因主要是馬匹受驚導致其驚奔。在牧丁向牧廠運送草料時,馬匹突然眼岔驚逸,導致牧丁摔下,馬匹脫韁而去,最終丟失??滴醵迥隀n案記載,牧丁在夜間巡邏時掉下馬,害馬匹受驚,導致一匹馬丟失,按例令牧丁賠償丟失馬匹。此外,還有天氣原因導致馬匹受驚丟失:“臣等議得,據(jù)牧副二格、牧丁廖文遠等供稱:今年八月初一日來到九溝屯,我等十二人巡夜時,天降大雨,電閃雷鳴,馬群驚逸。我等收住馬群,次日清點,少馬五匹,到處尋找亦未獲等語。”除上述幾種原因外,三旗牧廠每年不知原因丟失的牲畜數(shù)量也有許多。
(三)牲畜被竊
清初實行馬禁制度,禁止民間私自養(yǎng)馬,因此常常發(fā)生馬匹被盜事件,民間私販馬駝盛行。除民間私自養(yǎng)馬進行販賣外,還有許多牧廠的牧丁以及官兵將牧廠馬匹私自隱匿變賣,使得牧廠馬匹遺失。
綜上,三旗牧廠牲畜遺失有意外遺失也有人為隱匿使其丟失,牲畜遺失后要將其上報?!奥勑性摴芄賴缹ζ漶R,有途次病斃者歲終尋數(shù)奏銷,各調習失宜致疲瘠者有罰?!鼻逭绽龑ζ溥M行處理。
四、三旗牧廠牲畜倒斃、遺失后的處理程序
三旗牧廠牲畜倒斃之后,牧廠將其上奏并按例處理,或進行痊埋,或將皮張送至武備院及廣儲司交由其利用,以倒斃牛羊肉飼養(yǎng)鷺鶩等?!叭缧形耐V?,牛痊埋,羊交廄長等鬻賣?!鄙像喸核曫B(yǎng)的馬駝如遇有倒斃情況,其規(guī)定,御馬和皇子的花馬死后需埋葬,其他馬駝死后皮張交由武備院處理,用作制造器具的材料。
三旗牧廠每年都要上奏牲畜數(shù)量,并規(guī)定每隔幾年由中央派人進行核查??滴鯐r期規(guī)定上駟院每三年奏報一次息耗情況,京城各馬廄每年查閱一次。慶豐司下轄牧廠的牛群每隔六年、羊群每隔三年都需經(jīng)由大臣、侍衛(wèi)和總管查驗,清點數(shù)目,均分牲畜。如遇有牲畜數(shù)量孳生,則對牧廠牧丁及官員給予賞賜,按照增長數(shù)量劃為三等。若遇有牲畜倒斃或遺失導致數(shù)量減少,則需對牧丁、牧長等進行處罰,處罰與獎賞一樣分為三等。內(nèi)務府官員通過上次均齊數(shù)量和本次均齊數(shù)量相比較,制定孳生和倒斃牲畜數(shù)量,制定一、二、三等,依據(jù)數(shù)量進行賞罰,一、二、三等的具體數(shù)量視各朝代情況而有所不同,其賞賜大多為物品賞賜,如錢糧、毛青布等,懲罰大多為罰俸、鞭刑、革職幾種。
(一)牲畜倒斃
針對三旗牧廠牲畜倒斃問題,內(nèi)務府官員在查明原因后照例責罰。如果是非人為原因導致牲畜倒斃,需查明牲畜倒斃的具體數(shù)量上奏存檔,確定賞罰后補充所缺牲畜數(shù)量。上駟院中每年都有馬駝因疲勞不堪用而倒斃,在每年均齊時上奏內(nèi)務府,核查清楚后供給所缺馬駝。有時還會遇到天災,如冬季寒冷以致牲畜凍死,或某年遇到瘟疫以致大批牲畜死亡。此類非人為因素導致牲畜死亡無須對牧廠官丁進行責罰。如果因人為因素導致牲畜倒斃,在內(nèi)務府官員查明后按例對官丁進行責罰??滴鯐r期規(guī)定:“以內(nèi)外公馬五廄為一班,南苑六廄巡群馬為一班,按倒斃數(shù)少者一等,數(shù)平者二等,數(shù)多者三等,各加賞罰。公馬廄一等者賞廄長緞一匹,彭緞一匹;二等免議;三等廄長罰俸三月,廄副鞭三十。巡群馬一等者,賞廄長毛青布六匹,廄副三匹;二等免議;三等廄長罰俸兩月,廄副鞭二十。”慶豐司規(guī)定除遇瘟疫倒斃者存數(shù)不議外,每百只牛倒斃十三只以上,每百只羊倒斃十只以上,廄長罰俸六月、廄副鞭責五十。康熙六年鑲黃旗看守羊群員外郎上奏因羊群過早剪毛以致七十個羊群共倒斃兩千四百三十九只,按例對馬爾岱進行處罰,對看守羊只之人施以鞭刑八十。牲畜丟失不僅要責罰官員,對于看管牲畜的低等頭目和牧丁也要做出責罰,對其進行問責,罰以鞭責??滴醵陜?nèi)務府總管土巴上奏關于三旗牧廠牛群官丁賞罰事件中有詳細記載:“白旗牧丁西達、扎木蘇等五十九群一百一十八人,管理十一群之大巴朗等頭目六名。因不及幫數(shù)被責之鑲黃旗五十二群、正黃旗五十九群、正白旗七群,共二百三十六人及管理十一群之頭目十一名,此輩擬鞭一百五十六鞭以下至二鞭以上。”以上是三旗牧廠牲畜倒斃后內(nèi)務府的處理程序。
(二)牲畜遺失
三旗牧廠的牲畜遺失與牲畜倒斃的處理程序相同,都是在上報丟失后經(jīng)由內(nèi)務府查清,由看守或巡守牧丁賠償遺失牲畜,若無力賠償,則按例進行責罰。懲罰措施為對廄長進行罰俸,對廄副、牧丁等處以鞭刑。牲畜丟失的情況分為白天和晚上,在白天丟失與在夜晚丟失牲畜的懲罰力度是不相同的。定例載:“若白天丟失馬、駝,則令看守牧丁賠償馬、駝;如窮者不能賠償,即鞭責一百。若夜晚丟失馬、駝,則令巡夜牧丁賠償馬、駝;如窮者不能賠償,即鞭責七十?!比粢蚰炼∽陨碓驅е律髞G失,則罰以鞭刑一百后,再令其賠償。如康熙二十四年檔案記載:“臣等議得,館丁伯奇前往武甸送馬,理應與眾人一道前往。伊未稟告頭目及館副,擅自獨往,以致坐騎丟失,殊屬可惡。為此,擬將伯奇鞭一百,令其賠償馬匹?!比粼诳词啬寥簳r看守不力導致馬駝丟失,那么牧長也要受到責罰,一般為罰俸三月,若牧長未去牧群的馬駝丟失,則罰牧副鞭刑八十。上述為牧廠牲畜遺失時內(nèi)務府的處理措施。
三旗牧廠對于牲畜的管理有著嚴格的制度,內(nèi)務府定期對牲畜倒斃、遺失數(shù)量進行核查上奏,對于牲畜倒斃、遺失的原因也有著詳細記載。若牧廠飼養(yǎng)牲畜情況較之上一年有所下降,則要對牧廠官丁進行處罰,主要是對廄長進行罰俸、對廄副和牧丁處以鞭刑并令其賠償遺失 牲畜的損失。這一系列嚴格制度體現(xiàn)了清朝國家等級、制度的森嚴,同時也體現(xiàn)出清代對于馬政的重視程度。
五、結束語
清代三旗牧廠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常常會發(fā)生牲畜倒斃或遺失的問題,針對上述問題,內(nèi)務府會仔細查明后按例進行責罰。清代三旗牧廠是清朝皇室所需牲畜的主要來源,在后期也為八旗騎兵提供了一定數(shù)量的馬匹,為清朝八旗官兵戰(zhàn)斗力的提升及國家政權的穩(wěn)定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雖然在乾隆后期,由于國家政策的影響,國家所需馬匹越來越少,三旗牧廠也不再受到政府重視而逐漸衰落,但其在清代歷史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對清代的政權穩(wěn)定有重大影響。
作者簡介:
曲穎(2000—),女,黑龍江大慶人,黑龍江大學歷史文化旅游學院碩士,研究方向:中國史、清史。
高凡鏡(1997—),女,山西忻州人,黑龍江大學歷史文化旅游學院碩士,研究方向:中國近現(xiàn)代史。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歷史文化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