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新金
【摘要】教師結合幼兒實際成長需求,在具體教學活動組織時,教師從整合教育資源、優(yōu)化教學方案、創(chuàng)新體育活動、加強家園聯動的教學角度出發(fā),推出實踐性、互動性、開放性、趣味性強的訓練活動,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情境,為幼兒健康成長提供助力。
【關鍵詞】園本課程;體育活動;健康教育;教學實踐
在園本課程中融入健康教育和體育活動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教師結合幼兒認知水平、興趣愛好、體能基礎等,對接幼兒行為習慣、思維方式、生活實際,搜集、篩選契合性更高的教學資源,推出適宜的實踐活動,為幼兒提供更多形式的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鍛煉平臺。幼兒對游戲類、競賽類活動有較高參與興趣,教師以幼兒的心理特點為抓手,展開相應的教學設計,充分發(fā)揮不同活動的助學作用。
一、整合教育資源,樹立正確健康觀念
園本課程沒有固定教材內容,教師在構建課程體系時,通過多種渠道整合適宜的教學資源,適時滲透健康教育和體育訓練教學內容,為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提供助力支持,構建完善、全面、系統(tǒng)的教學體系。幼兒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都是教師需要關注的重點,教師借助游戲活動、心理調研等為載體,融入積極健康的訓練內容,為幼兒帶來豐富的感知體驗,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發(fā)現部分幼兒以自我為中心意識較強,缺乏合作交流經驗,不愿意幫助同伴克服困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整合相關教學資源,導入“運雞蛋”的合作游戲,要求幼兒兩人一組,分別扯一張紙的兩頭,利用這張紙將乒乓球從一個箱子運到三米外的另一個箱子,中途乒乓球掉落則需要從頭開始,看看哪一組運送的“雞蛋”最多、最安全。為了營造更加逼真的游戲情境,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天空中老鷹盤旋的叫聲,模擬老鷹要捕食雞蛋的場景,促使幼兒變身“雞媽媽”更加賣力保護“雞蛋”。游戲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激發(fā)幼兒的參與興趣,引導幼兒在多元化團隊協(xié)作中建立分享、合作意識,并獲得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動手能力的提升。
幼兒對游戲活動有特殊情結,并且情緒、行為、心理動態(tài)會隨著環(huán)境變化而出現變化。教師關注幼兒的表現,對其性格特點和心理變化進行解讀,了解不同幼兒的心理需求,并結合幼兒的心理現狀,針對性設計教學程序,組織契合性更高的活動內容,讓其在活動中獲得更多學習啟發(fā),對其心理健康發(fā)展產生積極促進作用。幼兒在適宜的游戲活動中獲得正面的引導,集體歸屬感、榮譽感被激活,正向、積極、健康心理逐步生成。
二、優(yōu)化教學方案,培養(yǎng)良好生活習慣
心理健康包含內容較廣泛,包括平穩(wěn)的情緒、良好的品質、和諧的人際關系等。教師結合幼兒的身心發(fā)展需求,針對性優(yōu)化教學方案,創(chuàng)設積極、健康、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推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活動,為幼兒良好行為、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教師具備學情調研意識,深潛幼兒群體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心理需求,并綜合考量各種制約因素,針對性做出教學應對,為幼兒創(chuàng)造靈活性、趣味性、開放性的學習活動環(huán)境。
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了讓幼兒在園行為向積極方向發(fā)展,教師細化規(guī)則,為幼兒制定簡單明了的行為準則。為了發(fā)揮榜樣的激勵作用,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評選出行為規(guī)范的幼兒做“模范小老師”,帶領其他幼兒學會相關操作要領,激勵幼兒在不斷的訓練中成長生活自理能力。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一個長期塑造的過程。在幼兒生活習慣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適時導入傳統(tǒng)文化、紅色文化,以多元化的優(yōu)秀文化內容,以這些文化為載體,為幼兒帶來更多學習機會,讓幼兒在先輩優(yōu)良思想品質的熏陶下逐步形成獨立自主、團結友愛的道德品質,為其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提供積極作用。
大多數幼兒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較寬松,家長對幼兒的要求較低,對于幼兒反復出現的不當行為,教師及時給予糾正,展開細致的引導和教育,幫助幼兒糾正不良生活行為,并與家長達成教育共識,邀請家長協(xié)助教師展開教育工作,從更多角度和維度展開積極訓練,為幼兒良好行為、生活習慣養(yǎng)成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在具體執(zhí)行過程中,動畫視頻播放、歷史故事講述、多元角色扮演、學習成果評價等活動,都可以將幼兒帶入到特定情緒中,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
三、創(chuàng)新體育活動,強化幼兒身體素質
不同幼兒群體的身體發(fā)育存在一定差異,教師從不同角度展開思考和活動調度,在體育活動中融入游戲、競賽相關內容,為體育活動賦予趣味性元素,激發(fā)幼兒主動參與的興趣。在體育活動組織時,教師從活動資源整合、活動方案優(yōu)化、活動模式創(chuàng)新、活動訓練延伸等角度展開設計,為幼兒提供豐富的鍛煉機會,以提升幼兒體能基礎。幼兒對戶外游戲活動有特殊情結,教師適時推出戶外體育活動,幫助幼兒獲得更為豐富的運動體驗。
在體育游戲活動中,教師對活動形式和活動內容作出全新探索,為幼兒呈現多元化活動內容,并對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危險進行客觀判斷,科學做出教學應對,確保體育活動的順利推進,讓幼兒在獲得豐富游戲感知和運動體驗的同時,強化身體素質。如教師組織部分幼兒站在地墊上,兩兩扯一根繩子,其他幼兒在這些繩子下匍匐前進,模擬紅軍在戰(zhàn)斗中躲避子彈的情境,鍛煉幼兒的身體協(xié)調性;在戶外放置一些農具,將不同的玩具當作不同的莊稼,要求幼兒根據自己對農作物的了解,模擬農民耕種的場景,讓幼兒在學習農耕知識的同時,體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幼兒對這些多元化、多樣性的體育活動有較高參與興趣,能夠主動參與,活動氣氛活躍。
教師對接幼兒生活認知經驗和體能基礎展開體育活動設計和組織,對幼兒的活動表現進行客觀評估,針對性作出活動方案調整和更換,構建適配性更高的課程體系。在體育活動組織時,教師從場地、材料、器材等多方面考慮,科學規(guī)劃適宜的活動內容,并在活動內容中融入趣味性元素,以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幼兒在體育游戲活動中容易出現各種無序問題,教師對此有理性判斷,在規(guī)則講解、程序演示、任務布設等環(huán)節(jié)作出詳細解讀,幫助幼兒順利完成體育訓練。
四、加強家園聯動,延伸獨立能力訓練
為了加強家庭和幼兒園的聯動,教師組建QQ群、微信群、各類網絡軟件等家園信息交互平臺,便于與家長及時溝通,讓家長了解自家孩子在園內表現和進步情況。家園聯動的強化,有利于教師及時傳達科學教育理念,與家長達成教育共識,并適時組織親子游戲活動,延伸體育、健康訓練維度,有效鍛煉幼兒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促使幼兒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的養(yǎng)成。
在進行拍球的游戲過程中,教師發(fā)現幼兒參與積極性較高,但有的幼兒拍幾下后發(fā)現球總是跑,不得控制球的要領,就發(fā)脾氣把球扔出去,還有的幼兒不拍自己的球,總喜歡去搶別人球,進行各種擾亂行為等。這些行為中都包含心理不健康因素,教師針對幼兒存在的問題,展開教學策略設計,及時聯系幼兒家長,了解幼兒在家里的表現情況,探尋幼兒出現這些行為的致因,與家長一起協(xié)商、制定多元引導方案,并持續(xù)關注幼兒表現。當發(fā)現幼兒的行為有進步時,教師和家長及時給予正面鼓勵,助力幼兒建立規(guī)范行為的內驅力。幼兒的健康成長需要家長和教師的多重干預,教師適時開展“家長開放日”“教育講座”“親子日”等活動,邀請家長進入幼兒園與自家孩子進行互動,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為幼兒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家園聯動是最為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師主動完成對接,與家長進行有效、及時的溝通,并邀請家長參與班級管理,提出建設性建議,為豐富教學內容提供素材支持。幼兒需要適當被保護、照顧,但同時也需要獨立成長,教師定期為家長傳達科學的教育理念,避免家長過度保護和包辦替代,為幼兒自理、自立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幼兒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體育活動和健康教育在園本課程中的有機融入,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需求。教師緊抓幼兒心理特點和成長需求,推出更多具有互動性、運動性、趣味性、實踐性、親子性的活動,能夠對幼兒的多種感官形成沖擊,讓幼兒在更多鍛煉機會中形成心理觸動,獲得更多學習啟迪。教師在教學方案優(yōu)化時,從不同角度出發(fā),對幼兒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進行優(yōu)化,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借助多元化助學手段的激發(fā),引導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姚堯,李慧.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兒園體育活動中的滲透[J].基礎教育研究,2017(17).
[2]姚誼.幼兒園體育活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8(43).
[3]劉芳.幼兒園體育健康教育發(fā)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22(30).
[4]楊赟.幼兒園體育健康教育發(fā)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家長,2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