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前星 李婷
(浙江師范大學 浙江 金華 321004)
話語是源于語言學的概念,但話語不等于語言。話語(discourse)是說話者與受話者在特定語境中通過文本而展開的言語交往行為。話語體系是言語交往行為的工具體系,更是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的權力體系。黨建話語體系是用以表達黨建理論和知識體系的話語群。百年黨史是黨的不懈奮斗史和理論探索史,更是黨的自身建設史。[1]黨建話語體系作為特殊的符號體系,直觀反映著黨的百年成長和壯大。因此,為回應中國共產黨自身“提高黨的建設質量”[2]之要求開展中國共產黨黨建話語體系歷史演進與時代創(chuàng)新研究。
抗戰(zhàn)時期,《共產黨人》雜志利用政治領袖話語建構、知識精英話語詮釋、核心媒體話語推介等途徑,建構了一系列具有鮮明時代特點和重要歷史價值的黨建話語(孟令蓉:2014)?!丁垂伯a黨人〉發(fā)刊詞》依據(jù)黨內外時代境遇與話語場域的變遷,建構其特有的符號價值與話語指向,凸顯抗戰(zhàn)時期黨建話語建構的特色,啟迪著新時代黨建話語建構的現(xiàn)實指向:必須強化理論自覺,夯實話語根底;以人民為中心,站穩(wěn)話語立場;勇于自我革新,激發(fā)話語動力;堅持四個意識,鞏固話語權威(王林林、雙傳學:2019)。黨建話語建構經歷了由強調黨內自身建設到依靠制度建黨再到站在強國高度建黨的螺旋式上升過程(劉玲:2020)。
首先,探討黨建話語體系的理論基礎。主要通過黨建學科體系與學科建設、黨建基本內容與內容體系等角度來探討。
從黨建學科體系與學科建設來看:黨建話語體系是黨建學科體系與學科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黨建話語體系是黨建學科化建設的血肉肌理(顧榮:2019);作為黨建學科的根基,黨建話語體系必須具有歷史眼光,突出實踐視野(王炳林、盧先福:2019);構建黨建話語體系應該把握黨建學科體系的理論、實踐、歷史、人民和世界維度(劉娟:2019);按照黨建學科體系的內在要求,構建黨建話語體系不但要重視歷史性、學理性和實踐性,還需要國際視野,凸顯國情特色(齊衛(wèi)平、周淑真:2019);從黨建學科屬性出發(fā),構建黨建話語體系的關鍵是理論性、黨性、學術性,應在學理支撐下推進話語體系的整體性建構(丁俊萍:2019)。
從黨建基本內容與內容體系來看:黨建話語是一個政黨的符號和形象,能夠塑造黨內政治秩序,構建良好政治生態(tài),有利于民眾理解黨的執(zhí)政理念,鞏固現(xiàn)行政治制度(鄭權:2018)。黨的全面領導是構建新時代黨建話語體系最根本的原則(劉紅凜、陳松友:2019)。黨建話語體系應把政治建設話語放在首位,思想建設話語和制度建設話語都是很重要的政治建設話語,需要由政治建設話語來統(tǒng)領(王庭大、丁曉強:2019),并且思想建設話語是黨建話語體系構架的重要部分,既包括理論建設話語層面,也包括政治建設話語層面,富于歷史性和時代性(馮小敏:2019)。就其整體而言,黨建話語體系包括理論基礎體系、話語制度體系、話語建設方式體系(趙緒生、孫進寶:2020)。
其次,探討黨建話語體系的制度建構。全面從嚴治黨是黨建的根本方向,需要高度重視話語制度建設(鐘龍彪、任志江:2019);對黨內法規(guī)制度體系與依規(guī)治黨進行研究是黨建話語體系建設的重點(王炳林、盧先福、周淑真:2019;趙海全:2020),構建黨建話語體系可以從依規(guī)治黨的多維機理入手(劉紅凜:2019)。國有企業(yè)黨建話語體系的傳播制度之于新時代黨建話語體系舉足輕重(王麗華:2018);借鑒所在地方的話語資源,對高校黨建話語體系的傳播制度建構非常關鍵(侯仕福:2018,2019)?;鶎狱h建話語傳播需要緊密對接意識形態(tài)、利用多媒體信息網絡、健全基層黨建的制度體系、構建黨建話語“雙向通道”(王華俊、季君麗:2017)。
再次,探討黨建話語體系的話語建設。十八大以來《人民日報》廉政報道顯示,黨建話語體系中“建設”“領導”等詞匯屬于使用頻率很高的話語,其在不同時期語境中具有不同蘊含(王菁:2019)。黨建話語建構需要在話語風格、建構方式、內容選擇等多個層面與現(xiàn)實相契合(孟令蓉:2014),體現(xiàn)思想特色、政治特色、時代特色、價值特色和實踐特色(王林林、雙傳學:2019)。
國外學界對中國共產黨黨建話語體系的專門研究還沒有發(fā)現(xiàn),主要是通過海外中共(中國)研究有所涉及:
1.對黨建話語體系演進的研究
中國共產黨已經從為階級說話的黨轉向為人民說話的黨([德]托馬斯·海貝勒:2009)。黨的十七大報告揭示了黨的話語修辭的合法化功能,把“三個代表”話語轉變?yōu)椤叭齻€為民”,這種修辭變化反映出“以人為本”的新話語([德]海克·霍爾比格:2009)。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學發(fā)展觀的話語變遷,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應時代語境而發(fā)展、擴大自身包容性的寫照([日]藤野彰:2008;[美]H.A.基辛格:2011)。
2.對黨建話語體系建構的研究
首先,探討黨建話語體系的理論基礎。意識形態(tài)話語的理論建構對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體系極端重要([瑞典]揚·米爾達:1970;[美]F.舒曼:1971)。中國共產黨每一代領導人的基本思想話語在核心上是傳承、互補和辯證的關系([美]約瑟夫·格利高里·邁哈內:2008)。
其次,探討黨建話語體系的制度建構。中國共產黨通過黨政分開、干部任用等制度話語規(guī)避了執(zhí)政風險([法]托尼·安德烈阿尼:2005)。在中國語境中,中國共產黨力圖通過“黨內民主”進而實現(xiàn)“人民民主”([德]法克爾·哈爾蒂希:2008;[日]江田獻治:2010);中國共產黨的民主建設,有必要利用互聯(lián)網擴大黨的話語影響力([美]塔馬拉·蕾·史:2004)。中國共產黨的組織話語表達力是強大的,其滾雪球式的迅猛發(fā)展,是一個巨大的組織奇跡([美]費正清:1999);在黨的建設中,意識形態(tài)話語宣傳制度的建構是一個重要的維度([美]沈大偉:2012)。全面從嚴治黨制度能夠創(chuàng)造中國共產黨與民眾的共同話語([英]克里·布朗:2019)。
學術界對黨建話語體系的探討取得了一定成績,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但是,從目前的研究趨勢來看,還需要從以下幾點彌補不足:
首先,促進黨建話語體系的系統(tǒng)化。以往對黨建話語體系歷史演進缺乏貫通性研究。有的學者雖然就黨建話語體系建設提出了比較系統(tǒng)的構想,但僅僅停留在要點式或單學科層面。同時,存在研究方法陳舊、體系零散等不足。因此,對黨建話語體系的研究亟需進一步深耕梳理,在傳統(tǒng)研究的政治學視野基礎上,還需要融通語用學、符號學、傳播學等學科領域,促進黨建話語體系系統(tǒng)化。堅持系統(tǒng)觀念,以黨建理論話語(基礎理論維度)、制度話語(制度機制維度)及互動話語(話語分析維度)知識體系創(chuàng)新黨建話語體系。
其次,促進黨建話語體系的互動化。現(xiàn)有成果主要是對黨建話語體系的構成要素進行機理剖析,對國際政黨比較、國內外黨際關系,特別是黨建話語主體關系分析少有涉及,不能滿足話語體系從俯視視角到平視視角范式轉型的言語交往要求。需要克服黨建話語方式因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導致的獨白獨斷、刻板宣教等局限性。因此,需要推動黨建話語體系向生活化轉型,為群眾所掌握,為世界所理解,實現(xiàn)說話者與受話者的雙向互動。
最后,促進黨建話語體系的語用化?,F(xiàn)有成果主要體現(xiàn)在理論的抽象提煉上,缺乏具體生動的案例(語料)分析。把黨的建設看作是言語交往行為,就勢必需要引入話語理論、言語行為理論乃至于語用學范式,這就意味著把黨建研究導向學術研究的語言轉向尤其是語用學轉向。為適應新時代要求,不僅需要編纂文本話語(語料),還必須尋找生活案例(語料),促進黨建話語體系智能化。面向黨建規(guī)程、對象(說話者與受話者)和語境,擷取生動的黨建話語案例(語料),進行類型化、數(shù)據(jù)化研究,分析梳理案例(語料)。
研究定位是“理論創(chuàng)新、實踐應用、服務決策”,主要目標如下:首先,發(fā)展、完善、創(chuàng)新已有理論成果,講好黨建故事,系統(tǒng)探討把實踐說清楚、講明白的黨建話語體系。其次,從服務國家戰(zhàn)略的層面,系統(tǒng)回答推進黨建話語體系創(chuàng)新怎么看、怎么辦、怎么干。[3]再次,分析梳理黨建話語體系的案例(語料),為研究提供實證性支撐,為科學決策提供參考。
1.中國共產黨黨建話語體系的理論解析。第一,對黨建話語體系的支撐性理論,包括馬克思主義語言學理論、話語分析理論、中國傳統(tǒng)話語思想等進行評介。第二,對話語進行詞源學語境、學術語境、政治語境、中國語境等不同境域的研究考析,以厘清話語概念及相關內涵。第三,參照理論體系、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對話語體系及其邏輯層次和黨建話語體系進行研究整理,揭示和歸納黨建話語體系的實質(一體:黨的話語領導權)及特點(兩翼:黨的服務宗旨話語、黨的自我革命話語)。引申出黨建話語體系六要素,即基本理論、政治立場(說話者與受話者及其主體性、文本及其主觀性)、哲學思維、話語表述、傳播效果和話語權,分析梳理黨建話語體系六要素內在邏輯的基本理論(政治立場、哲學思維)、話語表述、傳播效果(話語權)三個遞進層次。[4]
2.中國共產黨黨建話語體系的歷史考察。文化符號與話語體系有其自身的建構邏輯,不同時代語境影響著話語符號的不同敘事表達。在黨建話語體系演進語境中,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時空坐標及未來走向是前提,中國共產黨成立及自身建設實踐的開啟是起點,“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是主題。[5]黨正是依據(jù)不同時代語境的變遷,建構起不同時代特色的黨建話語符號?;诎倌挈h史,將黨建話語體系的演進歷程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開創(chuàng)奠基階段(1921-1949 年):在此階段黨通過艱辛探索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推動馬列主義黨建話語的中國化建構,清除了教條主義傾向,同時由于新民主主義革命語境下黨員主要來自農民,必須注重解決黨員思想入黨的問題,因此,形成了以思想建設為首位的黨建話語體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話語的確立不僅讓黨站在思想道德的制高點上,而且保證黨能夠走在真理的大道上。第二,完善探索階段(1949-1978年):由于黨成為了全國范圍的執(zhí)政黨,黨的中心任務和社會性質、社會矛盾發(fā)生了根本性改變,黨建話語建構的重點轉向在執(zhí)政條件下預防官僚主義、享樂主義等脫離群眾的危險,凸顯作風建設的黨建話語體系得以形成。但是,1958 年后,受“左”傾影響,黨建話語體系逐漸由合理狀態(tài)演變?yōu)槭Ш鉅顟B(tài),表現(xiàn)為理性與激進交織的體系嬗變。第三,改革重塑階段(1978-2012 年):撥亂反正,改革開放,制度問題成為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問題。以制度建設為切入點進行黨建話語體系的革新成為此階段的顯著特點。[6]第四,創(chuàng)新發(fā)展階段(2012-2021 年):黨的十八大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建話語體系進入創(chuàng)新發(fā)展階段。黨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四大考驗”“四種危險”更為嚴峻,其本質就是政治考驗及其所帶來的政治風險。以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成為該階段黨建話語體系的顯著特點。[7]總之,以黨建話語體系演進的四階段為縱軸,以黨建話語體系內在的六要素三層次為橫軸,對黨建話語體系進行梳理,運用話語分析,探討各歷史階段的獨特貢獻,總結其歷史成就和影響。
3.中國共產黨黨建話語體系的現(xiàn)實觀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標志著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面對大變局新挑戰(zhàn),黨建學科化發(fā)展滯后、黨建話語“失范”“失聲”問題亟需話語體系的時代創(chuàng)新。[8]立足新發(fā)展階段、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根據(jù)黨建話語體系六要素三層次的內在要求:首先是,基礎理論維度的創(chuàng)新。厘清當下黨建話語說話者、受話者、文本的內涵和外延以及說話者與受話者的相互關系。說話者是指誰在說。黨中央和中央領導人是最權威的黨建話語說話者。受話者是指誰在聽。文本是指說什么。說話者與受話者兩者之間是雙向互動的關系。其次是,制度機制維度的創(chuàng)新。建構黨建話語的提出機制和解釋制度,完善黨建話語的傳播機制,健全黨建話語的教育機制,編纂同高質量黨建話語制度體系相銜接且凸顯“用”“量”“器”“聚”制度特征的案例(語料)。再次是,話語分析維度的創(chuàng)新。通過黨建話語的價值意圖、語境語域、語謂及語用與語效、語用推理模式和策略、商談論辯及其互動機制等的分析,評估話語傳播效果,進行黨建話語的建構、解構和重構,推進黨建學科化發(fā)展。
4.中國共產黨黨建話語體系百年歷程的經驗與啟示。一是,把握一個話語主題:領會“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個主題的問題指向和基本內涵,以“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為中心建構黨建話語體系。二是,堅持兩大話語原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根本性原則,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的方向性原則。三是,正確處理話語的辯證關系:真理話語與價值話語、權威話語與立場話語、對內話語與對外話語、要素話語與系統(tǒng)話語、學理話語與實踐話語、傳承話語與創(chuàng)新話語等。
5.中國共產黨黨建話語體系案例(語料)的分析梳理。研究黨建生活的典型話語體系案例(語料),特別是毛澤東思想建黨、鄧小平彰顯制度建設、江澤民“三個代表”、胡錦濤“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fā)力”的黨建話語體系案例(語料),[9]重點研究以習近平為代表的新時代黨建話語體系案例(語料),進行類型化、數(shù)據(jù)化分析梳理,強化“解釋”“協(xié)商”“引導”的話語框架。
中國共產黨黨建話語體系歷史演進與時代創(chuàng)新研究主要依照“理論解析—歷史考察—現(xiàn)實觀照—經驗啟示”的邏輯框架建構研究思路。首先是理論解析:對話語和話語體系及其相關支撐理論進行系統(tǒng)分析,明確中國共產黨黨建話語體系的概念及其定位,為下文做理論準備。接著是歷史考察:旨在梳理中國共產黨黨建話語體系歷史演進軌跡,勾勒中國共產黨遵循語境變遷,建構與時俱進黨建話語符號的偉大歷程,歸納凝煉黨建話語體系的各階段特色、成就和影響。進而是現(xiàn)實觀照:承續(xù)于上述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立足于現(xiàn)實邏輯,從基礎理論、制度機制、話語分析的三個維度,探討中國共產黨黨建話語體系的時代創(chuàng)新。與此同時,在歷史考察與現(xiàn)實觀照中,貫穿對黨建話語體系案例(語料)的分析梳理,其中重點研究以習近平為代表的新時代黨建話語體系案例(語料)。最后是經驗啟示:以前面的研究論述為基礎,總結歷史經驗與現(xiàn)實啟示。
1.歷史研究與邏輯分析相統(tǒng)一。闡釋黨建話語體系的支撐理論、范疇體系和本質屬性等,縱向探究黨建話語體系的演進歷史,橫向分析黨建話語體系六要素三層次的內在邏輯,提煉黨建話語體系自洽框架。
2.實證調研與語料分析相統(tǒng)一。黨建案例(語料)往往能夠集中反映話語的實踐情境,有利于解決話語體系研究的“到場”障礙。同時,通過實證調研,篩選分析黨建生活的典型案例(語料),觀照話語實踐,達到總結普遍規(guī)律的目的。
3.新修辭學和NLP(人工智能之自然語言理解)。挖掘文本背后“因勢利導”的主導式、協(xié)商式、主體式之黨建話語權力結構。根據(jù)主體互動特征,探索會話過程、語言形式及其符號機理,[10]為黨建話語體系案例(語料)的分析梳理提供技術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