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醒世恒言》是馮夢龍“三言”中問世最晚的一部話本小說集,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以收集宋、元話本舊稿為主不同,《醒世恒言》中的小說多為明代文人自己創(chuàng)作。文人自身較高的文學素養(yǎng)使話本小說的敘述方式得到極大提升,其中韻文套語的運用也與篇章整體高度契合、水乳交融。本文總結研究《醒世恒言》中韻文套語在小說中發(fā)揮的作用,以期對未來《醒世恒言》的研究提供思路。
關鍵詞:《醒世恒言》;話本小說;韻文套語;作用
《醒世恒言》是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編纂的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同其之前刊行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合稱為“三言”。“三言”是話本和擬話本小說史上集大成的作品,不僅為話本和擬話本小說在文學史上爭得一席之地,還為中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寶庫貢獻了一篇篇光彩奪目的文學珍品。其中,《醒世恒言》成書最晚,與前兩部主要以收集宋、元以來的舊本為主不同,《醒世恒言》中的作品更多是明代文人創(chuàng)作的。美國學者韓南認為,《醒世恒言》中有二十二篇小說系浪仙所作。[1]文人創(chuàng)作的成分較多,修飾潤色也就更精細。因此,《醒世恒言》中的多篇佳作,故事結構更完整、人物形象更鮮明、情節(jié)描寫更細致、所用詞語更豐富、所加入的韻文套語也更恰當。
話本小說中的韻文主要包括詩、詞、駢文、偶句、唱詞等。其中一部分韻文是現成的,可以直接拿來套用在不同小說中,有些則經過文人二次加工創(chuàng)作才套用在作品中,它們統(tǒng)稱為韻文套語。韻文套語中常見的詩詞名句、格言警句等大多出自名家名作,而另外一些民間流傳的俗語、諺語,也因話本小說的反復套用,使人們耳熟能詳,流傳至今。下面,筆者將從六個方面重點分析韻文套語在話本小說中發(fā)揮的作用。
一、點明主題
明代話本小說有公案小說、愛情小說、靈怪小說、宗教小說等,這些話本小說作者多為說話藝人,且話本與表演關聯(lián)密切,聽話本的大多為市井百姓,所以出于實用性和現場效果考慮,較為文雅的韻文套語使用不多,所用詩詞也通俗易懂、簡單明了,以吸引聽眾注意,減少聽眾的理解障礙。從“三言二拍”開始,話本或擬話本小說的創(chuàng)作目的有所改變,多為文人日常消遣所做,所以小說修訂潤色精妙,藝術成就較高?!缎咽篮阊浴烽_篇的韻文套語即點明小說的主旨,這是明代文人在創(chuàng)作擬話本小說時,考慮到韻文套語與正文主題的一致性而進行的有意識的修正和調整,待整篇故事講述完畢后,同樣以韻文套語結尾,再次點題,以便前后呼應。
(一)開篇
《醒世恒言》中的每一篇小說均以韻文套語開頭,之后的敘述方式則分為三種類型。其一是引入韻文套語后,直接引出正文。第二十一卷《張淑兒巧智脫楊生》以“自昔財為傷命刃,從來智乃護身符。賊髡毒手謀文士,淑女雙眸識俊儒。已幸余生逃密網,誰知好事在窮途?一朝獲把封章奏,雪怨酬恩顯丈夫”開篇,這段詩句后直接開始講述舉人楊元禮與友人一起赴京會試,途中遭遇謀財害命之徒,楊元禮得到女子張淑兒的幫助,得以保全性命,二人最終結為夫妻的故事。詩文中的“淑女”“俊儒”分別暗指張淑兒和楊生,詩文也涵蓋了故事的大致內容。其二是引入韻文套語后,先闡釋其意,再引出正文。第三卷《賣油郎獨占花魁》的開篇先寫了一段名為《西江月》的詞:“年少爭夸風月,場中波浪偏多。有錢無貌意難和,有貌無錢不可。就是有錢有貌,還須著意揣摩。知情識趣俏哥哥,此道誰人賽我?!弊髡哒J為這首詩是“風月機關中撮要之論”,隨后又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了一番解釋,才引出正文。其三是引入韻文套語后,先講述一個與正文主題相似或相反的小故事,再引出正文。第一卷《兩縣令競義婚孤女》開篇寫道:“風水人間不可無,也須陰鷙兩相扶。時人不解蒼天意,枉使身心著意圖?!彪S后寫了一段小故事,作為正文背景。王奉的女兒和侄女都已經定親,哥哥去世后,侄女交由王奉照顧。怎料王奉嫌貧愛富,娶親時將女兒和侄女“掉包”。王奉以為自己的女兒從此可以享盡榮華富貴,誰知“人算不如天算”,算計來的女婿實為敗家子,家資敗盡,流落他鄉(xiāng),反倒是王奉的侄女婿勤奮讀書,考取功名后,侄女婦憑夫貴,受封一品夫人。文章自此才從正文開始講述官家小姐石月香在家庭遭遇變故后,兩次被販賣,后有幸得到父親同僚鐘離公和高大尹的相助,才落得好歸宿。兩篇皆以孤女作為寫作對象,開篇即點明了兩個故事的主題。
以韻文套語開篇是明代擬話本小說對宋代“說話”技藝的因襲,而在開篇韻文套語后的三種承接正文的方式,是明代文人在創(chuàng)作話本小說時,為避免行文的生硬和突兀,自覺加入的承接和過渡方式,并且在正文開始前就講明故事的主旨,起到了開篇點題的作用。
(二)結尾
《醒世恒言》在敘中講道:“恒則習之而不厭,傳之而可久?!薄缎咽篮阊浴返闹饕獙懽饕鈭D是導愚適俗、醒天醒人,所以在各個回目的篇尾也常常會使用韻文套語來點明小說主題,達到勸誡引導世人的目的。例如在第二卷《三孝廉讓產立高名》的結尾處,有韻文“古人分產成弟名,今人分產但囂爭。古人自污為孝義,今人自污爭微利。孝義名高身并榮,微利相爭家共傾”,總結了本卷中的主人公許武為成就弟弟許晏、許普的廉讓之名,故意將大宅良田、強奴巧婢據為己有,他深知弟弟們不爭不取、敦厚仁愛且有理事之才,以此自污,讓鄉(xiāng)里傳頌弟弟們的美名,許晏、許普后被推舉孝廉,成就功名。此篇小說在結尾點明主題,勸誡世人要兄友弟恭,莫要兄弟鬩墻,悔之晚矣。第五卷《大樹坡義虎送親》篇尾有詩:“但行刻薄人皆怨,能布恩施虎亦親。奉勸人行方便事,得饒人處且饒人?!北酒魅斯谧詣顟纪盾娛辏脽o音信,潮音為其已聘未娶之婦,林公林婆欺騙女兒潮音改聘,在送親途中,一只黃斑吊睛白額虎銜走了潮音,并毫發(fā)無傷地將潮音送還了勤自勵。原來虎亦有靈,此虎在十年前陷入檻阱,后為勤所救,故銜潮音以報恩情。最后,文末點題奉勸世人多行方便,廣施恩澤。
類似此種在篇尾點明小說主題的還有多處,或勸人行孝悌之義,或勸人莫貪莫淫,或教人忠厚仁義,或教人修性修行,或醒人莫以傲取禍,或醒人莫恩怨不分……在篇尾處用韻文套語概括或強調小說的主題,讀者才能在品讀完一篇小說后,及時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讓規(guī)勸的內容在心中留下深刻印象。韻文套語簡單明了,易于背誦記憶,更加便于文人之間的傳播。
二、描摹人物
人物是小說的靈魂。韻文套語本身具備言簡意賅、語詞優(yōu)美、音韻和諧等特點,將韻文套語恰當地運用到人物的外貌特征、心理活動、抒情言志等方面,可以讓人物形象愈加生動飽滿。
(一)刻畫人物外貌
婚姻愛情類小說是話本小說中的一個重要類型。古代男女受封建禮教約束,同齡異性很難有長期交往的可能,因此話本小說中的青年男女往往因一次偶然的相見就被對方的外表吸引,暗生情愫,一見鐘情?!缎咽篮阊浴分蟹采婕盎橐鰫矍榈男≌f,大體會用韻文套語對男女主人公的外貌進行細致入微的描寫。在第二十八卷《吳衙內鄰舟赴約》中,吳彥跟隨父親乘船到外地赴任,偶遇風浪、靠岸躲避,意外瞧見近旁官船中的賀秀娥,只見秀娥“秋水為神玉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分明月殿瑤池女,不信人間有異姿”。吳彥魂飄神蕩,恨不能立刻飛到秀娥身邊。吳父與賀父相互探聽后,才得知彼此是舊相識,賀父邀吳父和吳彥登船宴飲,席間,秀娥在后艙從門縫向外張望,只見吳彥“何郎俊俏顏如粉,荀令風流坐有香。若與潘生同過市,不知擲果向誰旁”,秀娥因此動了私心。
有的話本小說運用韻文套語就兩人的外貌進行對比。在第七卷《錢秀才錯占鳳凰儔》中,女主人公高秋芳天資聰穎、艷麗無比,高父決心選個才貌雙全的女婿與女兒相配。顏俊貪慕秋芳秀麗,托媒人前去求親,高父定要先親見顏俊。顏俊本人“面黑渾如鍋底,眼圓卻似銅鈴。痘疤密擺泡頭釘,黃發(fā)蓬松兩鬢。牙齒真金鍍就,身軀頑鐵敲成。楂開五指鼓錘能,枉了名呼顏俊”,因此他心生一計,安排表弟錢青代替自己去相親。錢青飽讀詩書且一表人才:“出落唇紅齒白,生成眼秀眉清。風流不在著衣新,俊俏行中首領。下筆千言立就,揮毫四座皆驚。青錢萬選好聲名,一見人人起敬。”顏俊之丑、錢青之俊,可謂霄壤之別。最終,錢青和秋芳郎才女貌結為夫妻,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除婚戀中的青年男女之外,《醒世恒言》還運用韻文套語對老者、差官、樂童、神仙、和尚、道士、強盜、無賴等各類型人物進行外貌描寫,使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栩栩如生。
(二)展現人物心態(tài)
《醒世恒言》中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韻文套語多為套用俗語、諺語、詩詞的偶句,或經文人二次修改創(chuàng)作的韻文,以更貼合人物當時的心態(tài)。第三十二卷《黃秀才徼靈玉馬墜》中描寫黃損急不可耐時“無情不恨良宵短,有約偏嫌此日長”、離別傷懷時“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喜逢愛人時“謾說洞房花燭夜,且喜他鄉(xiāng)遇故知”、心灰尋死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與風流作話文”、接受命運時“萬事不由人計較,一生都是命安排”,數段偶句就將黃損所經之事對其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刻畫出來。文中套用的俗語、諺語流傳下來,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依然使用,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久旱逢甘霖,他鄉(xiāng)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等。
(三)人物抒情言志
《醒世恒言》的創(chuàng)作者們常常會安排話本小說中的人物吟誦或者創(chuàng)作一篇韻文,以此達到刻畫人物性格、展現人物才情的目的。在第十二卷《佛印師四調琴娘》中,佛印與蘇東坡對酌,席間邀請琴娘吟唱助興,佛印興之所至連作《西江月》《品字令》《蝶戀花》三首詞,展現出佛印超然于世的才情。在第四十卷《馬當神風送滕王閣》中,王勃在所到之處隨手一揮就作出一首詩,整篇小說王勃共創(chuàng)作五首詩。作者在小說結尾處慨嘆,如此才子英年早逝,是被邀請上天作神仙去了。
在第二十五卷《獨孤生歸途鬧夢》中,大唐貞元年間,進士獨孤遐叔家道中落,與妻子白氏二人相濡以沫、艱難度日。遐叔聽從妻子的建議從洛陽去成都投奔先父的門生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恰逢邊患不斷,韋皋屢次率軍奔赴前線平定戰(zhàn)亂,無暇款待遐叔。遐叔一等就是三載。三年間,白氏在家幸得族中姐妹資助,尚可度日,但她念及丈夫此去路途艱險且又杳無音信,寢食難安、夜不成寐。白氏思念丈夫題詩一首:“西蜀東京萬里分,雁來魚去兩難聞。深閨只是空相憶,不見關山愁殺人?!卑资纤}詩句,不僅展現出白氏深通文墨、善賦能詩、才貌雙全的形象,而且將白氏對丈夫的思念、擔憂、牽掛以及企盼盡早歸來的心情刻畫得入木三分。此外,創(chuàng)作者在塑造瑤琴、蘇小妹、李玉英等眾多女性人物時,同樣采用讓人物創(chuàng)作詩詞的方式,借此表現出這些女性豐富的情感及卓越的才華。
(四)暗示人物命運
人物命運是文學作品中一個非常重要且備受關注的主題,人物命運的塑造和轉變往往貫穿整個情節(jié)發(fā)展的始終?!缎咽篮阊浴分械脑挶拘≌f會借助韻文套語暗示人物的命運將隨情節(jié)發(fā)展發(fā)生重大的轉變。在第三卷《賣油郎獨占花魁》中,靖康之難,汴梁城破,莘瑤琴在躲避戰(zhàn)亂途中與父母失散,偶遇舊鄰卜喬。卜喬蒙騙瑤琴曾見過其父母,愿帶瑤琴前去尋找?,幥偎炫c卜喬以父女相稱一路逃難至臨安。卜喬將瑤琴“托付”給自己的“親戚”王九媽照顧,謊稱自己外出幫助瑤琴尋找父母,此處的韻文“可憐絕世聰明女,墮落煙花羅網中”暗示瑤琴之后的命運。事實上,瑤琴是被卜喬賣給老鴇王九媽,從此墮入青樓。在第二十九卷《盧太學詩酒傲王侯》中,盧楠本為一方名士,家境殷實、交友廣泛,怎奈時運不濟得罪知縣。知縣懷恨在心,伺機報復。盧楠的家丁犯下命案,逃遁無蹤。知縣乘機捏造“盧楠指使家丁行兇”的罪名,致使盧楠含冤入獄。十余年后,新知縣到任,韻文“此日重陰方啟照,今朝甘露不成霜”暗示盧楠的命運出現轉機,新知縣重審此案,盧楠才得以沉冤昭雪。
三、繪景狀物
《醒世恒言》話本小說中常常使用駢儷句式對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和小說中出現的重要物品,進行鋪排、渲染、夸張描寫,以至于窮形盡相,讓讀者身處其間,猶觸實物。
(一)描繪環(huán)境
自然美景和亭臺樓閣是話本小說中借用韻文套語重點描摹的對象,用詩詞描寫的美景愈發(fā)美不勝收,讀起來讓人仿佛置身其間。在第二十九卷《盧太學詩酒傲王侯》中,盧楠精心營造的嘯圃園“樓臺高峻,庭院清幽;山疊岷峨怪石,花栽閬苑奇葩。水閣遙通竹塢,風軒斜透松寮?!鞕懏嫏谙嘌谟?,湘簾繡幕兩交輝”。嘯圃園因為遠近聞名,才引得知縣汪岑想結識盧楠并前來游覽,后引出一段公案。
佛門寺院本應該是清凈之地,而在《醒世恒言》中的寺院往往是藏污納垢的場所,或是和尚尼姑作淫作邪,或是歹人強盜在此作惡,《醒世恒言》中公案故事的發(fā)生地點常常設定在寺院。文人在創(chuàng)作此類故事時,往往運用韻文套語對寺廟的環(huán)境進行一番描寫。在第十五卷《赫大卿遺恨鴛鴦絳》中,赫大卿與尼姑縱欲而喪命的非空庵西院“瀟灑亭軒,清虛戶牖。畫展江南煙景,香焚真臘沉檀。庭前修竹,風搖一派珮環(huán)聲;簾外奇花,日照千層錦繡色。松陰入檻琴書潤,山色侵軒枕簟涼”。在第三十九卷《汪大尹火焚寶蓮寺》中,汪大尹偵破和尚騙奸少婦案的寶蓮寺“層層樓閣,疊疊廊房。大雄殿外,彩云繚繞罩朱扉;接眾堂前,瑞氣氤氳籠碧瓦。老檜修篁,掩映畫梁雕棟;蒼松古柏,蔭遮曲檻回欄。果然凈土人間少,天下名山僧占多”。還有第二十一卷《張淑兒巧智脫楊生》中和尚奪財害命的寶華禪寺,第二十五卷《獨孤生歸途鬧夢》中歹人劫掠良家婦女的龍華寺,當時的寺院外表莊嚴、肅穆、清幽,實則敗絮其中,如此敘述充滿強烈的諷刺意味。以上四篇話本小說雖涉及寺院,但算不得宗教小說,據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傅承洲的研究觀點:“宗教小說至少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小說的內容是寫宗教人物的宗教活動;第二,小說帶有宣傳宗教教義的性質?!盵2]
《醒世恒言》中的宗教題材小說多為道教故事,涉及人物有呂洞賓、杜子春、黃損、李清等。在第三十八卷《李道人獨步云門》中,李清一心求道,從云門山頂爬進神仙洞府看到“朱甍耀日,碧瓦標霞。起百尺琉璃寶殿,甃九層白玉瑤臺。……野外千花開爛漫,林間百鳥囀清幽”。此文展現出明代文人對仙界的遐思和向往,結合上文多處對佛門寺院的描寫,反映出明代文人崇道貶佛的傾向。
明代文人還借用韻文套語對話本小說中的天氣狀況進行渲染描寫。例如第十卷《劉小官雌雄兄弟》中描寫下雪:“乍飄數點,俄驚柳絮飛揚;狂舞一番,錯認梨花亂墜。”又如第四卷《灌園叟晚逢仙女》中描寫刮風:“善聚庭前草,能開水上萍。腥聞群虎嘯,響合萬松聲?!?/p>
借用韻文套語對戰(zhàn)場、密林、城鎮(zhèn)等的描寫也散見于《醒世恒言》中,此處不再贅述。
(二)描摹物品
各色奇花異草是文人喜用韻文套語進行描摹的主要對象,花朵的美艷與詩文的韻律相得益彰,絢麗多姿的花朵化身為一位位衣袂飄飄的仙子。在第四卷《灌園叟晚逢仙女》中:“梅標清骨,蘭挺幽芳。茶呈雅韻,李謝濃妝。杏嬌疏雨,菊傲嚴霜。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國色天香?!f不盡千般花卉,數不了萬種芬芳?!痹诘诙啪怼侗R太學詩酒傲王侯》中,盧楠的嘯圃園內栽種的梅花、桃花、牡丹、荷花、桂花、菊花,一年四季應時綻放,每一種花開放時都配有一段韻文進行描寫。
有的物品是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重要道具,文人創(chuàng)作時會用韻文套語重點描寫。在第十六卷《陸五漢硬留合色鞋》中,富家公子張藎偶然瞧見臨街樓上的潘壽兒,兩人四目相視、彼此有情、互換信物。潘壽兒丟給張藎的是一只合色鞋,這只鞋是后續(xù)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重要物品,它的初次出現就有一段對它進行細致描寫的韻文:“覷鞋兒三寸,輕羅軟款,勝蕖花片。若還繡滿花,只費分毫線。怪他香噴噴不沾泥,只在樓上轉?!睓C緣巧合,這只鞋落到屠戶陸五漢手中。潘壽兒錯將陸五漢當作張藎與之幽會,落得父母被殺的后果,自己無顏再活,觸石而亡。
《醒世恒言》中使用韻文套語進行描寫的物品還有棋局、茶、寶劍等。
四、刻畫情節(jié)
作者常常用韻文套語來描述一段情節(jié),從敘述方式上來講,韻文言簡意賅、清晰明了,可以將冗長的故事情節(jié)化繁為簡,調整讀者閱讀節(jié)奏;從語言風格上來講,韻文刻畫的情節(jié)兼具韻律美與藝術張力,加深了讀者對情節(jié)的印象。另外,人物還常常以韻文套語的一問一答構成情節(jié),這類寫作方法為后世沿用。
(一)描寫情節(jié)
文人創(chuàng)作,有時會以一段韻文套語對話本小說中的一段情節(jié)進行敘述描寫。在第三十七卷《杜子春三入長安》中描寫杜子春揮金如土、散盡家財,“輕車怒馬,春陌游行,走狗擎鷹,秋田校獵?!L月場中都總管,煙花寨內大主盟”。此段情節(jié)用韻文來寫,語言精準,更顯出杜子春敗壞家業(yè)的種種過往。在第十七卷《張孝基陳留認舅》中,紈绔子弟過遷誤認為自己犯下命案,倉皇逃往他鄉(xiāng)躲避緝拿,十余年間靠乞討度日。某日,他被妹夫張孝基無意間遇到,帶返家鄉(xiāng)。過遷與妹妹見面后,二人抱頭痛哭:“昔年流落實堪傷,今日相逢轉斷腸。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敝胤曜怨乓詠矶际亲髡咧毓P描繪的場面,重逢畫面的刻畫少一分凸顯不出人物情緒,讀者的代入感也會隨之減少,過多則顯得拖沓,此時韻文的使用恰到好處。在第四十卷《馬當神風送滕王閣》中,王勃乘坐仙舟須臾間抵達七百余里外的洪都城,“風聲颯颯,浪勢淙淙。帆開若翅展,舟去似星飛?!@叫作:運去雷轟薦福碑,時來風送滕王閣”。這一段情節(jié)的韻文描寫既符合王勃的個人氣質,又帶著些許玄幻色彩,增加了文章的文學魅力。
(二)以對答構成情節(jié)
在話本小說行文中用韻文套語完成人物之間的對答,對答的過程便構成一段情節(jié),這在《醒世恒言》中也很常見。用韻文套語來進行人物之間的對答,可以達到以下效果:第一,韻文套語可以使語言簡潔凝練,增添感染力;第二,文中使用韻文套語來對答,可以凸顯對話人的個人氣質,幫助對話人論證自身觀點,增強語言說服力;第三,韻文套語大多通俗易懂,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便于讀者理解小說中的人物。
在第十一卷《蘇小妹三難新郎》中,蘇小妹與東坡互相嘲戲,兩人的對話用韻文來寫,小妹嘲東坡一嘴胡子“口角幾回無覓處,忽聞毛里有聲傳”,東坡嘲小妹額顱凸起“未出庭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小妹又嘲東坡下頦長“去年一點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卻被東坡嘲她兩眼微眍“幾回拭臉深難到,留卻汪汪兩道泉”。簡短的幾句就將蘇小妹的才情盡展,即使與東坡嘲戲也絲毫不落下風,這樣才能佐證蘇小妹才調高絕。還是在此篇中,秦觀扮作道人在岳廟與蘇小妹對答試才情,二人皆用韻文,秦觀見小妹應答如響、才思敏捷,方欲求親。在整個篇目中,蘇小妹的幾次對答皆用韻文,凸顯了蘇小妹的絕世才情,也增添了語言的生動意趣,引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在第二十二卷《呂洞賓飛劍斬黃龍》中,呂洞賓與黃龍禪師論道斗圣時,二人的對答用韻文?!耙涣K谥胁厥澜?,半升鐺內煮山川”對“一粒能化三千界,大海須還納百川”,道人與和尚斗圣,用韻文能體現出道法與禪宗的玄妙,亦可表現出二人到達了悟的境界,增強了語言說服力。
五、評 論
小說中的評論一般指作者或者小說中的人物通過事實材料和邏輯推理對人、事、物進行評價和論說,并由此表達內心的思想、觀點和態(tài)度?!缎咽篮阊浴分械脑u論多使用韻文套語,主要表現為“俗語”“用典”“詩詞”,這三種方式增強了小說的可讀性、文學性,提高了語言的準確性和感染力。
(一)俗語
俗語、諺語能拉近讀者與文本的距離,具有煙火氣的俗語更能帶動讀者的閱讀情緒,引發(fā)讀者共情,此外俗語語調輕松詼諧,可以有效調節(jié)閱讀節(jié)奏,帶給讀者更好的閱讀體驗。在《醒世恒言》中運用俗語、諺語等套語處頗多,文中要做簡單評論時,由“正是”引出套語,形成小議論點,引發(fā)讀者思考。這類的套語有“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福善禍淫天有理,律輕情重法無私”“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日前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言可省時休便說,步宜留處莫胡行”“理直千人必往,心虧寸步難移”“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切禍福,自作自受”等。
這類套語語言樸素,極具生活氣息,讀者在閱讀文本時就像面對一個職業(yè)的說書人,由說書人游刃有余地把握說書節(jié)奏。此處的休止停頓一則表明作者的立場,作者將勸誡的話語通過讀者熟知的俗語表現出來,不會顯得生硬且說教,反而增添文本的親近感;二則這類套語引發(fā)的評論足夠引起讀者的重視,日常的俗語在具體的小說事例中顯得彌足珍貴、發(fā)人深省,促使讀者與作者建立情感連接,繼而吸引讀者完成剩下的文本閱讀。
(二)用典
在韻文套語中引用典故來影射時事,可以起到借古喻今的作用,同時也可以增添語句的意境,含蓄典雅中帶有深度,不落直白,留下豐富的聯(lián)想空間,言近而旨遠,增加小說的哲理性。在第二十七卷《李玉英獄中訟冤》中,作者在開篇評論繼母心腸狠毒凌虐繼子,此類事跡古往今來屢見不鮮。“君不見大舜歷山終夜泣,閔騫十月衣蘆花”,舜的繼母屢次害他,都被他忍耐或躲避過去,但是他也因受迫害而終夜哭泣;閔騫即春秋魯國人閔子騫,繼母讓他冬日衣蘆衣,繼母的兒子衣棉衣。此篇中有詩曰:“焚廩捐階事可傷,申生遭謗伯奇殃。后妻煽處從來有,幾個男兒肯直腸。”申生是春秋時晉獻公的太子,獻公寵驪姬,驪姬想立自己的兒子奚齊為太子,于是設計陷害申生,申生被迫自殺;伯奇是周宣王大臣尹吉甫的兒子,他受后母迫害被驅逐。作者用典簡潔有力,為本篇的講述做好了鋪墊。讀者在看本篇之前,對小說所要描寫的主要矛盾對象已有初步了解,在心有預設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勸誡深意。
《醒世恒言》評論時用典的情況還有很多,如“藥按韓康無二價,杏栽董奉有千株”“世上死生皆為利,不到烏江不肯休”“昔聞長揖大將軍,今見盧生抗陸君”。小說中常借助一些歷史人物、神話傳說等表達作者或褒或貶的思想情感?!缎咽篮阊浴分杏幸恍┦敲鞔娜说男伦?,在作品中明用、暗用、化用典故,區(qū)別于通俗易懂的市井作品,體現了當時文人鮮明的寫作風格。
(三)詩詞
小說借用詩詞評論一般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既有的古詩詞,一類是作者就事新作的詩詞。詩詞是文人的心靈寄語,具有極其豐沛的情感,可以準確傳達作者細致入微的世俗感受,無論是哪種詩詞評論都體現著作者的文學匠心。在第二十五卷《獨孤生歸途鬧夢》中,作者為凸顯獨孤遐叔的妻子白娟娟能賦善詩,寫了詩詞十五首,另外有詩句十處對人物或者事件進行評論。第二十九卷《盧太學詩酒傲王侯》就有詩歌十二處,結尾用后人的兩首詩歌作評論:“勸人休蹈盧公轍,凡事還須學謹謙?!痹诘谌怼恫倘鸷缛倘鑸蟪稹分?,開篇有詞《西江月》勸人節(jié)飲,引出蔡武因嗜酒丟了全家性命,女兒蔡瑞虹忍辱報仇。篇中多次以“有詩為證”作為評論,如“勸人莫設虛言誓,湛湛青天在上頭”,結尾用詩評論整篇:“報仇雪恥是男兒,誰道裙釵有執(zhí)持??靶Τn硁真小諒,不成一事枉嗟咨?!边@里用詩歌來評論蔡瑞虹非一般女子見識,不然也不能待機復仇,表達了作者對瑞虹行為的贊賞。
六、承上啟下
話本小說起源于宋代“瓦舍”“勾欄”中的“說話”技藝,因此“說話”的敘述方式也被保留到話本小說中。話本小說中的情節(jié)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有時會加入一段韻文套語,起到調整敘事節(jié)奏的作用。例如第三十四卷《一文錢小隙造奇冤》中,楊氏給兒子邱長兒一文錢命他上街買東西。邱長兒一出門就遇上隔壁鄰居的兒子再旺,被他叫住賭錢。初耍時,邱長兒把再旺的錢贏了大半,想走,再旺不依,被再旺拉著再耍。這次,邱長兒的錢被再旺盡數贏走,連楊氏給的一文錢也輸掉了,邱長兒心急便與再旺廝打起來。情節(jié)發(fā)展至此告一段落,暫作停頓,加入“孫龐斗智誰為勝,楚漢爭鋒那個強”這一句韻文套語后開啟下文,敘述楊氏在家等待許久,不見邱長兒到家,遂出門尋找,才見兩個正在廝打。
在第三十五卷《徐老仆義憤成家》中,明嘉靖年間,徐姓兄弟三人,均已娶妻生子,奉父親遺命一起生活。不料三弟因病亡故,留下妻子顏氏和五個幼子。兩月后,老大和老二嫌棄孤兒寡母終是拖累,便起了分家之念。一番算計后,兄弟二人分得牛馬,卻將“沒用”的老仆阿寄分給顏氏。顏氏悲憤交加,阿寄提出自己可以出門去做生意,用處遠勝牛馬。兄弟二人聽聞阿寄要做生意,惡意揣度,且只盼阿寄折本歸來,百般嘲笑。敘及此處,加入一段韻文套語“云端看廝殺,畢竟孰輸贏?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為后續(xù)故事發(fā)展設置懸念。然而,阿寄經營有方,不到一年獲利數倍,歸來后,將銀兩悉數交給顏氏。十年后,老三家富甲一方,門庭熱鬧、牛馬成群。有骨氣的老仆阿寄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比牛馬更有價值,忠義的人物形象令人動容。
七、結 語
小說自產生以來就被視為末技,向來不受重視。宋代重文輕武,說書人在講述故事時穿插一些韻文套語,一方面是為了展示才學、烘托氛圍,另一方面是為了迎合聽眾的文學審美。明代文人模擬宋代話本而作的小說,文中夾雜韻文套語的方式也被保留了下來,文人的文學素養(yǎng)進一步推動話本小說中韻文套語的發(fā)展,使韻文套語的使用方式更加靈活多樣,故事之間銜接也更加流暢自然,起到意想不到的表達效果。
(陜西省文化館)
參考文獻
[1] 傅承洲.明代話本的類型及其特征[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6):77-81,137.
[2] 同[1].
[3] 馮夢龍.醒世恒言[M].顧學頡,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
[4] 石昌渝.中國小說源流論[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5.
[5] 李玲.近十年《醒世恒言》研究綜述[J].漢字文化,2022(22):124-126.
[6] 湯玫英.談詩詞在古典小說中的作用[J].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1(2):93-94.
[7] 萬巧燕.淺議詩詞在中國古典小說中的作用[J].牡丹,2020(4):127-128.
[8] 張亦偉.“三言二拍”中的小曲[J].古典文學知識,2012(2):68-72.
[9] 陳丹丹.“三言二拍”空間敘事探析[J].廣東開放大學學報,2022,31(1):65-71.
[10] 蒲日材,楊宗紅.寺觀空間的文學意蘊:以“三言二拍”為例[J].文藝評論,2015(2):36-39.
[11] 李亞峰.話本小說中入話的發(fā)展及其原因[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4(11):101-1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