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閔行區(qū)七寶鎮(zhèn)明強小學 (201101) 喬衛(wèi)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語文新課程”)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作用,拓展語文學習空間,提高語文學習能力”[1]。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漸成熟,微課應用于學科教學中成為一種新趨勢,也給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帶來了新契機。筆者重點以“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為內(nèi)容,查閱了近5 年的70 篇碩士論文及近5 年被引用率比較高的文章,了解微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用的具體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今后研究的思考。
為全面了解微課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的研究現(xiàn)狀,我通過檢索中國知網(wǎng),以2018 年2 月到2023年2 月這段時間為界限,條件設為:主題“小學語文”“微課”,年限設為“2018 年2 月1 日到2023 年2月1日”,發(fā)現(xiàn)共有3103篇中文文獻,其中碩士論文90 篇。下面是對滿足條件的文章進行統(tǒng)計,以曲線圖的形式呈現(xiàn)(見圖1)。
圖1 研究成果數(shù)量趨勢
從圖1 可以看出,有關微課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的研究成果的數(shù)量并不少。2018 年以來,關于微課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的研究熱度呈先升后降的趨勢,到2022年后稍有回升。
從研究主體來看,以一線教師為主。以下是發(fā)表成果的機構的排名前十位(見圖2):西南大學、江蘇省盱眙縣城南實驗小學、甘肅省民勤縣南關小學、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高臺縣西街小學、江蘇省南通市小海小學、江蘇省淮安市實驗小學、甘肅省臨洮縣養(yǎng)正小學、江蘇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婁葑學校、廣東省龍川縣老隆鎮(zhèn)第二小學。
圖2 前十位研究機構情況
從研究文獻中提取主題詞,位于前十位的是“微課教學”“小學語文教學”“小學語文”“微課視頻”“小學語文教師”“激發(fā)學生”“應用策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知識點”“教學策略”(見圖3)。
圖3 十個主題詞分布情況
可以看到,研究者對微課的研究興趣比較高,并且將研究焦點集中在“微課教學”和“應用策略”這兩個方面。
在一些學者看來,微課首先是教學視頻,而視頻的內(nèi)容是一個知識點,必須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的原則進行教學,同時也是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2]
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領域并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一般情況下,微課就是指微型的課程。微課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的研究內(nèi)容主要集中在“微課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設計”“微課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以及“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成效及存在的問題”三個方面。
語文新課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四個板塊進行課程目標的制訂?;诖耍狙芯恐饕獙ψR字、閱讀教學、習作教學(寫話教學)三個方面的應用研究成果進行梳理。針對不同的內(nèi)容,微課會呈現(xiàn)不同的設計理念與成果。
1.微課應用于識字教學的研究
馬千雅提出微課是以微視頻為主要載體的一種新型課程資源,它以“微”為顯著特征,微課應用在小學二年級中的識字板塊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3]。卓敏認為,微課用于識字教學有明顯的效果:學生提高了識字興趣;增強了學生辨別字音、字形的能力和理解字義的能力;學生識字途徑增多,開始養(yǎng)成在生活中識字的習慣。[4]
從研究成果來看,微課應用于識字教學,主要體現(xiàn)在一、二年級的教學中。研究者都認同微課的有效性,認為微課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在識字教學中,微課可在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時間段應用,而課中應用的情況更多。對低年級的學生而言,識字有不同的方法,關鍵是如何借助微課這一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幫助學生總結、歸類復習與積累復習的方法。
2.微課應用于閱讀教學的研究
以“微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為主題進行文獻搜索,發(fā)現(xiàn)2018 年至2023 年一共有70 篇碩士論文,說明研究者對微課應用于閱讀教學的研究非常關注。以下是學術影響力排名前十的文獻(見表1)。
表1 學術影響力排名前十的文獻
四川師范大學張麗娟的論文《項目式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被引78 次)排名第一。目前,學界比較認可和常見的微課設計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可汗學院式;二是ADDIE 微課模式?;贏DDIE 模式的微課設計更強調教學設計的系統(tǒng)循環(huán)性,從最初的分析開始到最后評價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和反饋完善,呈現(xiàn)的是一個循環(huán)閉合式的設計體系。[5]呂舜昌對ADDIE 教學模型進行改造,設計了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微課程的開發(fā)流程(見圖4)[6]。隨著語文新課標的頒布,項目化學習模式也走進了教師的視野。
圖4 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微課程設計流程
研究發(fā)現(xiàn),微課應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例比較豐富,大部分研究成果基于某一學段某一課的教學實例進行經(jīng)驗總結。在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全面使用之前,由于各地區(qū)的教材版本不同,有的微課課例內(nèi)容不能直接應用,推廣性不強。而基于某個知識點的微課制作內(nèi)容,研究成果又有限。將微課應用于閱讀教學中,不少研究者形成了特定的教學設計流程和模式。而這些模式應用度不高,很多教師并不熟悉這些模式。微課的設計與編輯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撐,這讓不少教師望而卻步。
3.微課應用于習作教學的研究
在教學中,江劍鍔借助微視頻等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xiàn)原始畫面,力圖把微視頻的優(yōu)點發(fā)揮到極致,幫助學生進行習作。盛亞萍針對習作教學設計了新的教學流程圖。[7]還有不少的碩士研究生將研究視野轉向小學高年級的習作教學,將微課應用于課堂教學中,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可以發(fā)現(xiàn),研究者從不同的學段、不同的學習內(nèi)容進行實踐研究,將微課作為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發(fā)展的載體。從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更多的研究者選擇的微課設計模式是ADDIE。有研究者提出了微課設計的宏觀對策:教師及時解答學生疑惑;理論知識點的教學;互動研討,建構溝通平臺。[8]在不同的研究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后來的研究者都有所拓展與延伸。但是,對微課應用于習作教學的系統(tǒng)性研究有待加強,大多數(shù)研究者只選取一個年級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因此,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整個小學階段的微課需要不斷地進行設計與研究,為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微課教學模式是以視頻為核心而開展的,通常的微課視頻,時長為5~8 分鐘;都是將教學的知識點、重點、難點集中在微課視頻中,便于學生集中注意力,把握學習內(nèi)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9]
翻轉課堂模式也是當下比較流行的應用微課開展教學的形式:教師先將錄制好的視頻作為學習資源,要求學生學習,并設計學習任務單讓學生在課前完成;然后,在課堂上,教師在掌握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下,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主動解決疑難問題。[10]
有研究者認為,微課教學模式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策略有:結合語文教材內(nèi)容,以學生為教學根本,制訂微課教學計劃[11];也有研究者根據(jù)具體的課例問題,提出翻轉課堂的四段式解決策略,即自學、展評、翻轉、拓展。
微課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模式與策略的研究,給我們提供了更廣闊的思路。但是,還缺乏對相關理論的系統(tǒng)梳理,目前國內(nèi)已有的研究比較零散;同時,研究者更多對課堂教學領域進行探索,而對家校領域、社區(qū)領域等其他領域缺乏研究。
大部分研究者都采取了調查法、教育實驗法等方法進行研究。姚馨童對微課應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態(tài)勢研究,對統(tǒng)編語文教材小學五年級的兩篇課文進行設計和教學實踐,從課堂喜愛度、學習效果、掌握效果和課堂效果四個方面進行對比分析,得出以下實驗結果:微課有效提升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擴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內(nèi)容,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成績。[12]石雅茹基于ADDIE 模式,以統(tǒng)編語文教材小學五年級的一篇說明文為對象設計微課,分別應用于課前、課中、課后,進行檢驗并反饋了實驗結果:微課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能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13]
針對微課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問題,不少研究者提出自己的看法:一線語文教師開發(fā)的微課程針對性不強、推廣度不高;語文學科中的微課程,更多的是一些具體的專題練習講解,比較缺乏挖掘課文知識點的內(nèi)容。[14]
從研究成果來看,研究者都認為微課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發(fā)現(xiàn)了微課應用存在的局限性。如何將微課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并推廣相應的成果,是我們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從搜集的文獻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微課應用于語文教學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學校。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讓微課為廣大語文教師所用,是我們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者都比較認同微課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和作用。微課應用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的成果是比較豐富的。不少碩士研究生采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案例研究法和個案訪談法等調查方法,比較系統(tǒng)地進行了研究,給一線教師提供了比較科學的研究路徑和實踐性資源。同時,研究者通過科學訪談等方法,驗證了微課對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的有效性。這為一線教師將微課應用于課堂教學中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目前的微課成果雖然比較豐富,但推廣性不強,主要原因在于微課內(nèi)容的碎片化、非系統(tǒng)化與序列化。微課指導小學語文教學的理論基礎不牢固,操作方法不夠具體,讓一些教師無從下手。一些實驗成果的評價較多采用問卷調查等方法,其有效性還有待進一步考證。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地域的局限性等。對未來的微課設計,一線教師可繼續(xù)朝這個方向不斷努力。作為一種特別的課程,微課有其特定的課程目標及課程實施、課程管理與課程評價策略。但微課的課程評價方面還處在起步階段。
同時,微課應用于不同的課型,如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比較清晰的流程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總之,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入發(fā)展,微課的技術平臺也愈來愈成熟。如何利用好這一資源為教學服務,是每個教師都要思考的問題。深度解讀文本、研究學情、發(fā)現(xiàn)教學的重難點,是教師制作微課前必做的功課。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越來越豐富,這對教師進行知識傳授也是一種挑戰(zhàn)。如何讓微課更好地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是我們接下來要重點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