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著十分悠久的發(fā)展歷史,在此過程中,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優(yōu)秀文化,而民族音樂文化就屬于其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各民族音樂是各民族人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凝聚了人民群眾的音樂智慧,反映了各民族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心理。為了有效提升小學音樂整體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水平,小學音樂教師應當提升對于民族音樂的重視程度,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合理地融入民族音樂文化,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音樂視野,在持續(xù)夯實學生音樂基礎的同時,強化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基本認知,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思維,并有效促進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發(fā)展?;诖?,本文探討民族音樂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 民族音樂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
首先,民族音樂能夠促進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理解。民族音樂在本質上屬于民族整體文化中至關重要的構成部分。民族音樂能夠在有效傳播民族文化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更加完整的民族意識,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提升文化認同,牢牢樹立文化自信。
其次,民族音樂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音樂屬于一種具備較強綜合性特征的藝術形式。民族音樂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和歷史背景,通過演唱或欣賞這些歌曲,學生可以深入了解民族的風土人情。民族音樂的旋律和歌詞通常具有獨特的藝術美感,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使他們在欣賞的過程中獲得美的享受。
最后,以民族音樂為媒介,還可以合理創(chuàng)新小學音樂課堂教育的開展形式。民族音樂在音樂表現(xiàn)形式上十分豐富,比如有說有唱,有著十分鮮明的地方特征,在音樂特點上也比較特殊,因此要求小學音樂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和方法。例如,采用對比教學,讓學生深入理解民族音樂和西方古典歌曲之間的區(qū)別,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到民族音樂的魅力,還能夠加強學生對于西方音樂的認知,拓寬音樂視野。
2 民族音樂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措施
在目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為了有效提升整體教學質量,應當合理引入民族音樂的相關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在持續(xù)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提升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理解程度,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審美情趣,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
2.1 通過資源整合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應當對各類資源進行高效整合。在引導學生充分領略不同民族文化特征的基礎上,提高學生音樂水平,促進學生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的同步提升。在民族音樂的教學過程中,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聆聽各類經典民族音樂作品,豐富學生的音樂體驗,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提升整體教學效果。小學音樂教師還應當合理利用家長資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家長利用課后時間帶領學生參加一些音樂會,讓學生有機會接受更加濃郁的音樂氛圍熏陶。小學音樂教師還應當合理利用各種學校資源以及社會資源,積極主動地開展民族音樂教育活動,如校園文化節(jié)、專家學者講座,讓學生參與其中,深入體會并了解民族音樂的魅力。還可以在班級內部合理布置各類具有民族特色的玩偶,并陳列各種民族音樂碟片,在潤物細無聲中,加深學生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了解。學校方面也要持續(xù)加大對于民族音樂的宣傳與弘揚力度,將各種民族音樂知識合理傳授給學生,確保民族音樂知識能夠有效傳遞給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民族音樂的魅力。舉例說明,學校方面可以采取專題畫廊或是黑板報等多種措施來傳播民族音樂知識,使得學生充分理解民族音樂的發(fā)展歷程,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民族音樂文化的熏陶。小學音樂教師在本質上屬于小學音樂教育活動的主導人員,這就需要小學音樂教師進行主動探索,不僅需要靈活掌握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對教材中民族音樂相關的具體內容有的放矢,選取其中關鍵的、重點內容進行專題教學,還要突破教材的限制,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民族音樂,把握其中的精髓,利用民族音樂來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2.2 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可以在開展小學音樂課堂民族音樂教學時,將民族音樂教學與學生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這種方式能夠提升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學習興趣,有效強化學生的情感認知,還有利于為后續(xù)各類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同時,可以采用歌舞一體的方式,為學生建立起濃郁的民族音樂文化學習氛圍。舉例說明,在《彝家娃娃真幸福》這首民族歌曲的教學過程中,小學音樂教師就應當充分把握歌曲的音樂特色,引導學生充分感受其三拍韻律。在學生已經掌握一定的歌曲內容的基礎上,教師教授他們一些比較簡單的彝族舞蹈,讓他們邊唱邊舞,通過肢體語言來更好地感受歌曲旋律、速度等的變化。這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民族音樂探究興趣,還能夠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充分感受民族音樂所傳遞的情緒,促進其審美能力的提高。
教師還要注重為學生開展內容更加豐富的音樂活動,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在音樂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引入一些民族樂器,教導學生進行樂器演奏,提高對于民族音樂的理解程度。例如,在教學《鳳陽花鼓》一課時,小學音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擊鼓,在一陣一陣的鼓點中,深入理解這一民族音樂文化內涵。在教學柯爾克孜族民歌《火車來了》時,小學音樂教師借助“達卜”(漢語稱手鼓)樂器,在“達卜”伴奏下演唱歌曲,促使小學生深入感受和體驗這一傳統(tǒng)音樂形式,引導他們有節(jié)奏地讀歌詞,增加他們進行音樂學習的樂趣。
同時,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我的祖家是歌鄉(xiāng)》時,為讓學生了解高山族民歌,進而喜歡演唱高山族民歌,小學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高山族勞動、戀愛、婚宴、節(jié)慶、祭祀等的圖片和視頻,在觀看和欣賞中感受高山族人民熱愛唱歌、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進而自覺學習高山族民歌。
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借助學科融合的教育方式,通過深入挖掘音樂教材內容,和各學科教師進行交流,尋求學科間的關聯(lián)性。如,音樂教師和語文教師聯(lián)合教學,為學生講述各民族神話故事,帶領他們閱讀有關民族音樂、歷史、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篇章,加深學生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了解。音樂教師和美術教師開展聯(lián)合教學,美術教師引導小學生以繪畫創(chuàng)作的方式畫出某個民族人民生活的場景。這之后,小學音樂教師播放吟唱這個場景相關內容的民族歌曲,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民族音樂文化。
小學音樂教師可以通過自主探究或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體會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歌詞、傾聽音樂的方式來感悟民族音樂文化,形成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還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合作討論的方式來進一步探究音樂中的情感。
3 民族音樂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實踐
民族音樂的合理融入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感知音樂魅力。目前的小學音樂學科受到了學生的廣泛喜愛,這主要是由于音樂學科的教學任務相對比較少,所采用的課堂教學形式也有著較高的趣味性,學生完全可以通過唱歌來更好地抒發(fā)自身情感,使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產生更高的興趣。
民族音樂的產生源于群眾對于日常生產生活實踐中所見、所創(chuàng)的事物的感知,他們采取音樂這一形式將其表達出來。這使得民族音樂具備著質樸、生動等多種特征,具有飽滿的情緒,十分符合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年齡特征。
在這種情況下,小學音樂教師必須提升對于民族音樂的重視程度,在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喜好、音樂基礎的前提下,采用合適的教學資源,讓學生深入感受不同民族音樂的魅力。
小學音樂教師要將民族音樂有效融入日常的音樂教學階段中,采取多樣化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在對不同類型的音樂歌曲進行體驗與對比的過程中,提升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感知與認同。如果過于盲目引入民族音樂教學內容,會致使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產生陌生感,不利于他們后續(xù)的學習。
舉例說明,在《江南好》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其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感受江南音樂所具備的獨特美感,了解其傳遞的江南人民對于家鄉(xiāng)的熱愛。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在這一歌曲的教學過程中,引入《美麗草原我的家》等多種民族音樂作品,有效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通過多種音樂作品的對比探究,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歌曲作者對于家鄉(xiāng)的喜愛與眷戀之情,更好地感受到民族音樂所具備的魅力。
其次,可以適當?shù)匾朊褡鍛蚯?,戲曲屬于一種比較具有特殊性的民族音樂類型,其與普通的音樂形式之間存在著較為顯著的差異,無論是在唱腔還是音樂的表達等方面都獨具特色。這也與我國的歷史文化發(fā)展有著較為緊密的聯(lián)系。將民族戲曲合理融入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有利于逐步提升學生對于傳統(tǒng)音樂的理解,促進他們自覺傳承民族音樂文化。
舉例說明,小學音樂教師在進行小學音樂教學時,引入《梁?!愤@一經典的戲曲內容,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化認知,激發(fā)學生自覺傳承民族文化的意識。小學音樂教師可以截取影視作品中《梁祝》的部分內容,使得學生通過這種直觀的形式,對其中的故事形成與建立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小學音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梁?!返男√崆偾?,強化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這時學生就可以充分意識到,現(xiàn)代音樂的發(fā)展仍舊能夠從傳統(tǒng)戲曲當中吸取養(yǎng)分,這進一步強化學生傳承民族文化的意識。
將民族樂器合理地引入到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能夠強化學生對于各類民族樂器的基本認知,更好地激發(fā)出學生對于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舉例說明,在針對《野蜂飛舞》這部分內容進行教學時,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先應用多媒體設備來播放鋼琴版的《野蜂飛舞》,使得學生對該音樂作品的風格形成一定的了解。而在播放完畢后,小學音樂教師可以讓所有學生講述自身的音樂體驗,而后小學音樂教師播放二胡版的《賽馬》,并引導學生再次講述自身的感受,使得學生可以通過對比,提升對于不同音樂形式的理解。
4 結語
民族音樂產生于民間,流傳在民間。我國幾千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大量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應用民族音樂文化可以促使小學生充分了解民族音樂文化的魅力,形成文化自信,增強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提高個人文化素養(yǎng)。在目前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的實際開展過程中,應當提高對于民族音樂的重視程度,音樂教師不僅需要將各類理論知識與技能有效傳授給學生,還要采取針對性措施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到民族音樂所具備的魅力,利用民族音樂,強化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新時代發(fā)展背景下,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小學音樂教育更應當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限制,通過民族音樂的合理融入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提高,實現(xiàn)更好的發(fā)展。
作者簡介:馬培雨(1980—),男,山東莘縣人,本科,一級教師,就職于山東莘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