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奕
古樹,是指樹齡在百年以上的樹木,是不可再生的珍貴的自然資源,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由于古樹樹齡較長,生理機能下降,極易衰弱死亡,因此對古樹進行復壯保護極為重要。隨著《北京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北京市古樹名木損失鑒定辦法》《北京市古樹名木違章處理辦法》 等多項法規(guī)條例的出臺以及群眾對古樹的愈發(fā)重視,古樹名木的保護逐漸成為了城市綠化養(yǎng)護工作中的重點內容。
近年來,本人參與多個古樹復壯保護項目,結合實踐經驗,選取北京市景山西街古樹復壯保護項目為例,淺析古樹復壯及保護措施。
古樹現狀情況分析
景山西街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此街為南北走向,北起景山后街,南至景山前街。街西側栽有五株百年古槐,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生態(tài)及科研價值。
不過伴隨著樹齡的增長,古樹逐漸出現生長勢不佳的現象。其中一株編號為110102A01129的一級古國槐問題尤為明顯。經現場勘探后,分析此株古樹存在的問題大體可分為以下幾點。
樹體空洞 此株古樹存在較大體量的中空樹洞,樹洞位于主干底部,存在安全及積水隱患。樹洞內部曾使用發(fā)泡劑、水泥等老舊方式進行填充,這樣的填充方法既不美觀,也會嚴重阻礙樹木的生長,進而造成古樹長勢不良。踏勘時古樹的填充已經出現開裂及脫落情況。
加固設施陳舊 古樹因分枝伸展較長,存在安全隱患,曾使用支撐的方式對分枝進行加固保護。但隨著古樹不斷生長,原有抱箍已越勒越緊,慢慢嵌入古樹的韌皮部。樹木韌皮部中的篩管,是將光合作用產生的營養(yǎng)物質向根部輸送的通道。如果輸送通道被阻斷,勢必導致古樹的衰弱。另一方面,隨著分枝的不斷生長,原有加固設施的受力點因枝條的加長加重而發(fā)生變化,受力點的變化加上古樹內部可能存在空洞,極易造成枝條的折斷劈裂。
樹冠過大 枝條雜亂 此株古樹樹冠過大,冠內枝條生長雜亂,一方面影響古樹整體的樹形樹姿,另一方面郁閉的樹冠也影響了內部葉片的光合作用,從而使內部出現了很多干枝死杈。干枝死叉存在折斷隱患的同時,也會造成古樹易染病,從而加劇其衰弱。另外,過長的分枝會導致樹勢不穩(wěn),存在發(fā)生劈裂折斷的隱患。
此株古樹存在樹皮損傷甚至脫落的情況,這種情況會造成古樹木質部的裸露、受損、染病,情況嚴重會導致古樹的進一步衰弱。
土壤肥力不足 此株古樹栽植于路側綠地內,土壤硬化板結嚴重,透氣透水性差,根系生長情況一般。在對土壤理化性質檢測后發(fā)現,該區(qū)域土壤有機質、氮肥、磷肥不足,營養(yǎng)養(yǎng)分較低,導致根系無充足的養(yǎng)分來源。
古樹衰弱原因分析
自身老化原因 此株古樹為一級古樹,樹齡在300年以上,隨著樹齡的增加也已經進入衰老期。主要表現為根系生長衰弱、水分和養(yǎng)分吸收能力減弱、營養(yǎng)輸送能力降低等狀況,從而出現樹干易折斷、樹體中空、易染病等情況。
生長環(huán)境原因 古樹栽植于街邊綠地,一側為古建圍墻,一側為人行步道,根系伸展空間有限,灌溉及排水條件較差。土壤硬化板結,營養(yǎng)元素匱乏,加之古樹持續(xù)不斷的消耗,導致營養(yǎng)供給嚴重不足。另外,古樹四周受建筑樹木遮擋,光照條件不佳。這些生境原因都是古樹逐漸衰弱的重要原因。
人為活動原因 古樹地處景山公園外公交車站旁,硬質鋪裝多,日常人流量較大,人為活動密集,人為踩踏使得土壤密實度增加,硬化板結。這樣的土壤內部團粒結構受損,透氣性及含水量都會受到較大影響。由此古樹的根系很難從土壤之中吸收養(yǎng)分,會使古樹根須數量銳減,根系伸展受阻。
日常養(yǎng)護原因 在古樹的生長過程中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日常養(yǎng)護,包括定期巡查、整冠、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工作。
此株古樹樹冠大,冠內大量的干枝死杈應在每年落葉期對樹木進行必要的梳理;樹體空洞是由于樹齡及品種特性造成,日常工作中應及時修補,避免因空洞造成病菌侵入,加劇損傷;加固設施做可調節(jié)式,日常養(yǎng)護中根據樹木生長及時調節(jié)。
古樹復壯保護對策
樹洞修復 古樹樹洞內部曾使用水泥、發(fā)泡劑封堵,隨著樹木生產,填充物脫落嚴重。用水泥封堵樹洞雖然有加固樹體的作用,但水泥材質較脆,容易開裂,并且較長時間后水泥及內部的磚石容易脫落,有較大的的安全隱患。而發(fā)泡劑容易造成雨水滲透,導致洞口及樹洞內部積水腐朽,不利于傷口愈合,并且發(fā)泡劑還存在易燃隱患。
古樹樹洞較大且洞口開敞方向不利于排水,存在安全及積水隱患。因此采用“補干不補皮”的方式對樹洞進行修補。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對樹洞進行洞壁內清理,將原有填充及樹洞內腐朽徹底清除,對內壁進行防腐、消毒、殺菌、除蟲;待完全風干后,在樹洞內搭設龍骨,龍骨搭設位置必須低于洞口,面層使用古樹專用修復材料,并進行仿真藝術處理。這一做法不僅景觀效果良好,由于修復平面低于樹洞洞口,會誘導洞口處的新生組織向外生長,緊緊包住仿真修復面,有利于樹洞傷口愈合,同時修復平面與洞口存在高差可以有效防止雨水滲透。
樹體加固 古樹由于樹齡高,枝干容易出現中空,造成樹冠失衡,樹體容易出現傾斜。同時伴隨古樹的生長,容易出現枝條下垂的現象,存在安全隱患。因此做好樹體加固十分重要。
樹體加固措施包括:單支撐、A字型支撐、拉纖及抱箍。
針對此株古樹,需更換原有支撐設施,重新選擇合適的受力點進行加固。由于古樹分枝伸展較長,樹體較大,同時具備充足的作業(yè)面,因此采用A字型支撐的形式進行樹體加固,這種加固方式更加牢靠,支撐形式是通過在合理的受力位置設置支撐桿對枝干進行支撐保護。托板和樹皮間墊有彈性的橡膠墊,樹箍做單側托板,另一側做可調節(jié)鋼絲繩,隨著樹體生長調節(jié)松緊。支撐桿一般需做鋼筋混凝土基礎,桿體使用堅固的金屬桿。
樹冠整形 枝條整理 針對古樹樹冠過大,干枝死杈較多的情況,應及時清理枯枝、傷枝、病枝,適當進行樹冠整形,并在剪口處涂抹“傷口涂補劑”做防腐處理,加速傷口愈合。同時,梳理古樹周圍其他的高大樹木,確保通風透氣,陽光充足。
樹皮損傷修復 針對古樹樹皮損傷脫落的情況,先將樹體上嵌入的釘子、纏繞的電線、藤本等雜物全部清除干凈,清理受損腐爛的樹皮。隨后進行打磨、防腐、消毒、殺菌、除蟲等一系列工作。
土壤改良 土壤對古樹的生長至關重要,通過土壤改良,創(chuàng)造出適合古樹根系發(fā)育的土壤環(huán)境,達到增強根系活力,誘導根系生長發(fā)育的目的。古樹的根系強度可以直接反映古樹樹勢,根系越強古樹吸收的水分及養(yǎng)分越多,長勢也就越好,相反,如果古樹根系生長受阻或根系活力低下則會導致樹體衰弱。因此,通過合理的復壯措施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土壤環(huán)境,有利于恢復古樹的衰弱樹勢。
針對土壤板結的問題,采取在古樹周圍開挖放射狀復壯溝,疏松土壤并增加有機質的方式。每條溝長約2米,寬度約50公分,深度約80公分。通過向復壯溝內施加特定復壯基質,達到土壤改良的目的。本次復壯工作中,所使用的復壯基質為我公司自主研發(fā)的“黑土”。即以日常養(yǎng)護工作中所生產的園林廢棄物為原材料,經過粉碎、發(fā)酵、堆肥等步驟生產出的基質,使用特定配比的“黑土”可以顯著改善土壤性狀,提升土壤水分蓄積能力,促進園林植物根系生長,同時提高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數量,保證土壤活力以及自凈能力,對古樹根系生長發(fā)育十分有益。隨后在復壯溝中埋透氣管,透氣管應從地表豎直向下埋放,高度約1米,直徑約10公分,材質為PVC,管口設置帶有透氣口的金屬蓋,日常養(yǎng)護中可通過透氣管澆水施肥。
其他措施 除以上復壯保護措施外,還對古樹的樹牌及圍欄設施進行了更新及翻修。古樹使用電線繩將樹牌纏繞在樹體,既不美觀還可能造成樹皮損傷,更換為彈性樹牌繩,這種樹牌繩會隨著樹體的生長而伸縮,不會對樹皮造成損傷。另外,對原有的圍欄進行打磨噴漆,并對圍欄周邊的硬質基礎進行清理。
(作者單位:北京薊城智造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