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游戲是一種以身體練習為手段,以促進人的身心全面發(fā)展為目的,具有娛樂性和教育意義的活動,體育游戲的融入與公共體育課的教學目標相契合,可潛移默化影響到學生的運動習慣、精神品質、社會責任感和價值觀等,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該文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分別從公共體育課在高校課程思政的教育地位和目標、體育游戲融入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思政的價值以及應用策略三個方面進行研究和探討,以期為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內容和思政建設提供一些參考和方向指引。
關鍵詞:體育游戲;高校;公共體育課;課程思政
The Value and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Integrating Sports Games into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 Jiaojiao
(Sports Department of 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Jiangsu Province,212013 China)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games is in line with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which can imperceptibly affect students' sports habits, spiritual qual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values, etc.,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moisturizing things silently.This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 method an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to study and discuss the educational status and objectives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college courses, the value of integrating sports games into college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rategie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direction guidance for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Sports games;University;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教育部印發(fā)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yǎng)體系,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fā)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1]。體育不僅是一種身體運動,更是一種教育手段,具有豐富的教育內涵[2]。高校公共體育課作為高校的重要課程,不僅能夠教授運動知識和技能,增強身體素質,強健體魄,推動青少年身心健康發(fā)展,同時為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高校體育課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需要充分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并在課堂中根據教學需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實現課堂中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和價值引領教育功能的融合發(fā)展[3]。體育游戲的融入恰與公共體育課的教學目標相契合,通過融入體育游戲達到思政教育的目的,對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習慣,良好的思想品格、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等方面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本研究的重點在于探討體育游戲融入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思政的價值以及應用策略,以期為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養(yǎng)成鍛煉習慣,樹立終身體育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以及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一些方向指引。
1 公共體育課在高校課程思政的教育地位和目標
隨著社會發(fā)展和教育的改革,高校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具有綜合素質的學生、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為社會輸送復合型人才已成為當前教育的重點工作。當代大學生地位重要且具有鮮明的特點,他們是國家的未來,是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和希望。高校公共體育課是一門通過身體教育和實踐實現教育目標的課程,它更具有實踐性、直觀性和形象性,與其他學科具有較大的區(qū)別。它在教育過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分別是顯性和隱形教育。其顯性教育作用是教授學生專業(yè)運動項目知識,掌握基本運動技能,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增強體質健康,具備適應社會工作所需的體力和能力,以期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并具備終身體育的基礎能力。隱形教育主要有傳統(tǒng)的文化教育、良好的精神品質、社會責任感、價值觀和愛國主義教育等,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個人身心健康。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高校公共體育課既具有身體教育的相對獨特性,同時也是高等教育課程和育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開展“課程思政”的重要領域[4]。
1.2 教育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強調:“要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5],對體育課程在增強學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品質等方面提出了要求,高度概括了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思政的教育目標。公共體育課的教學內容的更加側重學生體育實踐和運動鍛煉,以身體運動來感知和體悟知識[6]。公共體育課的課程目標和課程設置與體育專業(yè)院校具有較大的差異,公共體育課的教學主要是服務學生成長和成才,其目的是學生通過體育課獲得相應學分,掌握基本的運動項目技能,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并具備適應社會工作生活所需的基礎能力。
2 體育游戲融入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思政的價值
“游戲”一詞起源可追溯至古代,它不僅源于人類對娛樂的需求和科技的進步發(fā)展,也受到了多種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并隨著人類文明的發(fā)展而不斷演變和壯大。體育游戲作為游戲中的一種方式,它與人類的勞動和社會活動密切相關。隨著時間推移體育游戲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演變,它更加注重人們身體的運動和鍛煉,提高運動技能,使玩家在游戲中獲得身心雙重的愉悅,成為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部分。與此同時,它不僅是一種娛樂活動,也在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作為教育工具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增強體質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體育游戲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在思政教育中發(fā)揮著多方面的作用。其特點和價值與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相契合,更加具體和形象化,不僅能增強學生體質,還能在品德、價值觀和精神層面上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成為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工具。
2.1 掌握運動技能,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
公共體育課教學主要服務學生成長和成才,以學習掌握某種運動技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愛好,增強身體素質,培養(yǎng)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為目的。體育游戲形式多樣,可根據課堂需要結合簡單的跑、跳、投等基本運動項目,也可結合專項所需技能。教師通過游戲的形式,將枯燥單一的動作訓練融入其中,學生在娛樂的同時掌握運動要領和鞏固復習所學運動技能,充分鍛煉自身的各項技能,提高身體素質,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
2.2 營造愉悅氛圍,豐富內心體驗
體育游戲與競技體育具有較大的差異,前者更注重參與者在自然歡快、自由的氛圍中進行的,具有趣味性與娛樂性的特性,其特性是體育游戲最顯著的特征。在自由平等的氛圍中參與其中,營造愉悅的氛圍,讓學生感受到快樂,提高學生的興趣,從而讓學生愛上運動,積極主動參與其中,為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奠定基礎。與此同時,中小學體育課的游戲教學開展的如火如荼,高校體育教育同樣也需要通過恰當的游戲來豐富課堂內容,增強師生互動性,活躍課堂氛圍,實現寓教于樂,消除對體育學習產生的倦怠感,培養(yǎng)快樂、興奮和滿足感等積極情感,豐富學生的內心體驗。
2.3 創(chuàng)造教育環(huán)境,強化育人效果
作為肩負著重要使命的新時代青年,是最重要的成長發(fā)展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顯得極為重要。對于該階段的學生,運用單一的教學模式所起到的教學效果不明顯,無法更好地發(fā)揮公共體育課程的思想教育價值。體育游戲本身就具有育人價值,在游戲過程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思想政治理論內容通常比較抽象難懂,且理論知識占主要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且持久性難以保持。例如新時代女排精神概括為:“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7],課堂中可通過“拋球喊號”和“團隊傳球”游戲,培養(yǎng)學生球不落地、永不言棄的精神品質和隊員相互協作、團結一致的集體主義精神。學習和傳承女排精神,同樣也是一種愛國主義精神的體現。體育游戲為課程思政建設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可以將抽象和不容易理解的文字融入進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其變得具體形象化。學生參與其中,通過親身實踐培養(yǎng)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和良好的道德品質,為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有效的選擇路徑,達到了更好的育人效果。
2.4 培養(yǎng)規(guī)則意識,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游戲作為一種人類社會實踐活動,是人類社會實踐的高度概括和總結,體育游戲具有規(guī)則性、教育性、公正性、競爭性、集體性等原則,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8]。其中,規(guī)則性是體育游戲的核心特征之一,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凡是游戲就必須有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不僅定義了游戲的基本玩法,還規(guī)定了學生在過程中應遵守的行為準則,以確保游戲能夠安全、公平且有效的完成。通過一定的體育游戲,可以加強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和道德規(guī)范,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和良好品行。同時規(guī)則意識是一個人適應社會的入場卷,對學生將來適應社會生活具有積極作用。體育游戲也可作為一種社交手段,能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社交技能的提升,增強其團隊合作精神,并提高其解決社交沖突的能力[9]。
2.5 錘煉學生意志,促進心理健康發(fā)展
體育游戲具有競爭性,多于個人和團隊競賽。其競爭性能激發(fā)學生的求勝欲,讓學生全力以赴,敢于競爭、勇于拼搏,不斷挑戰(zhàn)自己。體育游戲競爭有勝負之分,勝利的結果能夠增強學生自信心,提升能力;相反在失敗中可以汲取教訓,勇于面對失敗,永不氣餒,增強抗挫折和承受失敗結果的能力,錘煉學生意志,不斷提升自己。也有助于學生釋放學業(yè)壓力,放松身心,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學生團隊競賽需要隊員之間相互幫助,鼓勵和合作,就要求學生具有高度的責任感,讓學生體會到團結協作的重要作用,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作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在競爭或集體游戲過程中,學生可進行客觀地自我審視,既能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勢,又能正視自己的不足并改正,有助于促進個人健康成長。
2.6 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保持創(chuàng)新思維
體育游戲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部分,其蘊含著豐富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將其融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和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隨著人類文明和社會的進步發(fā)展,對體育游戲的需求也會改變,這就要求我們要對傳統(tǒng)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不斷更新和創(chuàng)新內容,創(chuàng)造出來更多的體育游戲。栗莎認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高校思政教育不僅是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更是時代發(fā)展的強烈要求[10]。因此,要求我們教師和學生都要始終保持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不斷豐富體育游戲內容和形式。其內容形式為適應現代化教育的需求在不斷創(chuàng)新和變化,這也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相契合。
3 體育游戲融入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思政的應用策略
3.1 豐富體育游戲內容,創(chuàng)設良好的游戲情景
體育游戲在幼兒及中小學教學中應用廣泛,而大學生與中小學生的身心有著眾多不同點,體育教師要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學習需求,充分考慮學生的身體素質,對體育游戲的內容進行修改,在學生身體可承受范圍內開展,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與此同時,高校公共體育課與專業(yè)課有著不同的教學目標,體育課堂內容過于關注在運動技能的訓練和學習,其與公共體育課的教學目標相悖,游戲內容要符合高校公共體育課的教學目標,結合所學課程進行創(chuàng)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技能,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愛好,增強體質健康,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體育游戲內容需要不斷地進行優(yōu)化,根據學生年齡、性別和個性化需求進行調整,不斷提高游戲的適配度。
3.2 正視體育游戲價值,科學把握游戲的“度”
首先,體育教師要正確認識到體育游戲教學的重要性,避免對其低層次認知,正視體育游戲的價值,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對游戲內容進行繼承和創(chuàng)新。體育游戲設計要將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將思政教育與游戲價值結合起來,尋找兩者契合點,借此滲透情感教育,挖掘體育游戲的思政價值。其次,要科學把握體育游戲的“度”。雖然體育游戲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在教學中能夠起著良好的輔助作用,但如果在課堂上過度開展,則會偏離我們教學目標,甚至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所以,體育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合理設計游戲時間和內容,充分挖掘游戲中的思政元素,避免過度游戲化。充分利用體育游戲的規(guī)則性和競爭性等特點,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規(guī)則意識和積極向上的競爭觀念,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3.3 注重不同教學階段的運用,評價反饋游戲效果
如何將游戲內容設計在課堂教學的某個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不同教學階段起到的作用和效果是不同的。例如,準備活動中的游戲以導入課堂教學內容,代替?zhèn)鹘y(tǒng)的慢跑和徒手操的形式,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促使學生快速進入運動的狀態(tài),減少運動損傷為目的;在基本教學過程中,通過游戲與某個技術動作的結合,促進學生對該項運動技術的掌握,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技術動作要領,從而實現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結束部分,通過適當的游戲讓學生放松疲憊的身體,緩解心情,調節(jié)情緒,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提高學生對課堂的愉悅感和滿意感。因此,體育游戲的設計要充分考慮教學目標,在制定教學方案時,要注重不同課堂教學階段的運用,確保體育游戲與體育運動教學所鍛煉的技能原理相統(tǒng)一,制定體育游戲的原則,科學安排教學內容[11]。游戲后需要對內容設計、組織情況以及學生表現進行評價反饋,教師針對情況修改完善游戲設計,并對學生表現分別點評,獎懲分明,發(fā)揮游戲在體育課堂中的思政教育作用。
3.4 發(fā)揮學生主動性,提高教師思政教學能力
大學生具有一定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游戲過程中的教育主體應該是學生,要以學生為中心,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要鼓勵學生并適當放手,激勵學生和老師共同完成體育游戲的調整和改編,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要做好自身,以身作則,不斷提高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道德,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其次,教師要自覺主動提升個人的業(yè)務學習能力,掌握體育教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不斷學習理論知識,充實自己。通過參加體育、會議培訓和自學方式等方式,整理和收集相關資料信息,提升個人的知識儲備,不斷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新水平,將游戲和思政內容融合,起到“育人”的作用。最后,要注重教學反思,正視問題的存在,并針對游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不斷的進行完善,努力提升自己。
4 結語
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思政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過程中融入體育游戲是高校體育教學注重創(chuàng)新和靈活發(fā)展的重要體現。體育游戲蘊含著豐富的課程思政元素和價值,恰當的融入體育游戲不僅能夠為課堂教學增加活力和多樣性,還能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品質、體育精神和團隊協作精神等方面作用,有助于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科學把握游戲的“度”,充分挖掘體育游戲的課程思政價值,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滲透思政教育,可以有效的推動課程思政建設,達到理想的課堂教學和育人效果,培養(yǎng)出具有專業(yè)素養(yǎng)和良好思想政治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丁彩霞,石書臣.推進高校課程思政高質量發(fā)展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38(05):122-126.
[2]曹衛(wèi)東.準確認識體育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北京教育(德育),2023,(02):24-28.
[3]程青青,呂赟.課程思政視角下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價值與應用路徑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3,13(09):122-126.
[4]常益,張守偉.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目標指向及實踐路徑[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1,44(09):24-32.
[5]習近平.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中國教育報,2016-12-10(01).
[6]王喜忠,宮美鳳.高校公共體育課課程思政的方位及推進策略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3,(06):56-58.
[7]李曉琨.女排精神緣起、演進、傳承與新中國發(fā)展歷程的多維契合[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3,46(09):142-152.
[8]朱裕恒.游戲視角下小學生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研究[J].體育世界,2024,(01):102-104.
[9]葛辰林.體育游戲在提升大學生社交能力中的作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4,14(21):157-160.
[10]栗莎.如何促進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高校思政教育——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J].領導科學,2019,(01):125.
[11]李偉.高校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融合應用策略[J].拳擊與格斗,2023,(12):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