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才佳
(安徽中澳科技職業(yè)學院,安徽合肥 230031)
高鐵乘務英語課程是我校鐵路客運與服務專業(yè)的基礎必修課,在思政育人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用英語為國際乘客服務的特殊性讓高鐵乘務英語課程與非英語類課程在思政教學上有了顯著的不同。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將教學內容和思政點有機融合,實現(xiàn)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和價值塑造的多元統(tǒng)一,成為每一位任課老師的教學重點亦是難點。
育人先育德,注重傳道授業(yè)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機統(tǒng)一,一直是我國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高鐵乘務英語課程上,通過顯隱教育相結合,將思政點有機融入各專業(yè)知識點的講解中,能夠加強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個人修養(yǎng),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發(fā)展,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高鐵乘務英語屬于英語特殊用途課程,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學生需要為乘坐中國鐵路客運的國際乘客提供周到細致的服務。中國高鐵是中國的名片,在用英文為國際乘客提供服務時,每一位鐵路客運服務工作者都代表著中國高鐵面向國際的服務水平和國家的尊嚴。
高鐵乘務英語課程在組織教學內容時,截然不同于目前市場上的鐵路乘務英語各類教材,我們的課程有自編教材,按照國際乘客一次完整的高鐵乘車經歷——即國際乘客的票務、進站、候車、檢票上車、在車廂到下車離開高鐵站——安排乘務英語服務任務,并儲備各任務下的知識、技能和素質?;旧厦恳粋€任務都融入了思政教育,將政治認同、國家意識、文化自信、人格養(yǎng)成等思政教育點和知識點和技能點融合,顯性與隱性教育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充分發(fā)揮教育教書育人的作用。
高鐵乘務英語課程思政在實施過程中主要的實施思路是注重提升課程教師綜合素質和挖掘思政點的能力、注重課程教材的優(yōu)化和教材內容與思政點的有機結合、注重教學方法改革、注重實訓和課程的評價、善于利用網絡資源輔助教學。唯有將思政教學上涉及的關鍵點一一了解掌握,才能參透思政教學的目標和途徑,并在具體教學中逐個實現(xiàn)。
教師是課程、課堂的主導者,組織和管理學生的學習。要想將課程思政落實,真正對學生產生影響,實現(xiàn)立德樹人,教師本身就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要做到如此,不能只是空談口號和做作形式,而是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堅定理想信念。加強中國經典文化學習,增強文化自信;同時像高鐵乘務英語類的英語特殊用途課程,還需要大量涉獵國外知識和文化,通過比較,去粗取精,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并將和而不同的思想帶給學生,開闊學生的眼界,拔高他們的視野?,F(xiàn)在有很多拇指族的學生,但也有很多拇指族的教師,這些教師上課瞟手機,下課玩手機,無視自身的學習和提高,將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社交媒體,知識面窄,知識量少,價值觀和世界觀也存在歪曲,不足以擔當教書育人的重任。
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堅定的理想信念,讓一位老師做好課程思政,實在是力有未逮。但有時候,很多老師有知識儲備更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卻在挖掘思政點,呈現(xiàn)思政點上,力不從心。對此,高鐵乘務英語課程小組通過聽優(yōu)秀校內外教師的課、集體備課討論、網絡自學、參加權威線上線下研討會等多種形式,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發(fā)掘出了教學內容上的諸多思政點,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而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教師喜歡閉門造車,并自我感覺良好,自身狹隘而不自知。教師必須要多吸收不同的思想觀點,多進行思想碰撞,多虛心請教學習,才能見賢思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故步自封,剛愎自用,必然不能引領學生,影響學生,思政教學也根本無法落到實處。
目前市場上流通的高鐵乘務英語相關教材數量較少。在編排上也沒有抓住服務外國乘客進行任務安排的核心,內容或過于龐雜或過于簡化,因此,高鐵乘務英語團隊通過企業(yè)調研,團隊編寫,歷時3年完成了《高鐵乘務英語》教材的編寫。教材按照國際乘客一次完整的高鐵乘車經歷——即國際乘客的票務、進站、候車、檢票上車、在車廂到下車離開高鐵站——安排乘務英語服務任務,并儲備各任務下的知識、技能和素質。通過學生自身知識經驗,對比國際乘客乘車經歷,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
教材完成后,團隊工作重心著眼于如何將教學內容和思政點相契合,教師團隊要在知識儲備、思想覺悟、教學經驗和教學能力上有大量定的積累和儲備,才能夠做到有效發(fā)掘,將每個章節(jié)專業(yè)知識點自然巧妙地映射思政點,確保了課程思政的實效性。表1清晰地呈現(xiàn)了課程各章節(jié)涉及的知識點和思政元素。
表1 各章節(jié)涉及的知識點和思政元素
表1中的知識點關聯(lián)思政點是本課程團隊經過多年教學實踐積累而成,并根據時代的發(fā)展,高鐵業(yè)的變化及時增加或刪減,力求做到思政重點與時俱進。從思政點上看,本高鐵乘務英語課程的重點傾向是對比東西方文化,弘揚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學生中國土壤下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這需要教師有很深厚的人文底蘊,對教師的素質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思政點的能否發(fā)掘出來,發(fā)掘多少與教師水平和能力息息相關。
將高鐵乘務英語的知識傳授、技能培養(yǎng)與價值引領有機融合需要恰當的方法,教學團隊和教師需要認真研究學情和崗位需求,圍繞思政目標,挖掘思政元素,合理關聯(lián)專業(yè)知識、技能崗位和思政元素,在教學設計、切入途徑、融入節(jié)點上做到恰到好處,避免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牽強附會。在把準學生思想脈搏的基礎上因勢利導,利用課前、課中和課后三位一體,實現(xiàn)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進行良性師生互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問題式、參與式、案例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讓課堂真正“活”起來,潛移默化價值塑造于專業(yè)知識傳授過程中。
高鐵乘務英語這類英語特殊用途的課程,具有實操性強的顯著特點。課程知識點直接和崗位任務對接,因此,有了知識儲備后,必須要將知識付諸實踐,讓學生在模擬或真實的崗位任務中,去強化自己完成崗位工作的實際能力,并能夠將從教師、課堂、教材中汲取的價值觀、世界觀和職業(yè)操守顯性或隱性地體現(xiàn)在每一個具體任務的操作中。
實操要有針對性和即時性。如在國際乘客購買高鐵票的途徑中,國際乘客能否通過網絡購票和如何網絡購票時,教師不能一味地理論說教,而應該讓學生拿出手機,直接在12306或其他購票平臺進行實操。這樣做,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養(yǎng)成遇事就解決不拖延的習慣,又加深了任務點的識記。
教師在實訓前,對實訓必須有明確的要求。學生必須按照要求來做,對于不按要求的要進行相應的懲罰,對于按照要求的要進行表揚。幫助學生樹立起良好的規(guī)矩意識。高職學生的規(guī)矩意識和自覺性都相對較差,對學習有放任自流的傾向,教師必須嚴格要求,寬嚴相濟,恩威并施,確保學生有對規(guī)矩規(guī)則的敬畏感,做事有分寸。
實操既要保證數量,也要保證質量。高鐵乘務英語課程的實訓內容占據了課程的80%以上,實訓數量多。而課程每周只有1次課,總課時量36課時。受制于課時的限制,很多老師的做法是將任務點分出重難點,實訓也主要針對這些重難點展開,但從本人7年的教學經驗來看,只要合理安排,可以保證學生將所有任務點的實訓就操作一遍。學生能夠將所有任務點都能實操一遍,可以極大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和對任務的信心。有些課內實訓就可完成的,課程內容安排要緊湊有序,快速完成。如旅行文件和購票方式上,讓學生課前準備外國乘客在中國乘高鐵需要的旅行文件有哪些,課上讓學生直接去認這些文件并說出文件的作用。購票方式上,通過比較國內乘客和國際乘客購票方式的異同,讓學生非??斓亓私鈬H乘客的購票途徑。
保證了數量,更要注重實訓質量。有些老師將學生往實訓室一帶,就坐一邊,讓學生自由發(fā)揮,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妥當的。如在票務這個大任務點上,在課程的知識儲備后,有條件、有資源的教師可讓學生提前觀看相關的票務視頻,讓學生了解票務工作的形式、流程和用到的英語表達,或者讓學生觀看上屆學生的實訓視頻進行觀摩,然后再到實訓室進行模擬實訓。實訓過程中,教師應該帶領學生共同觀看每組的表演,并將問題在表演中及時指出來,讓學生改正如發(fā)音、表情動作、程序等上的錯誤,并通過再次表演更正過來。教師還可通過組織小組競賽的形式,激勵學生爭先創(chuàng)優(yōu)。如此,才能讓學生了解一個任務的操作過程,要用到的英文表述,可能出現(xiàn)的狀況等,從而真正掌握一個任務的知識、技能和價值要求。
高鐵乘務英語課程教學采用當下流行的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本課程過程性評價比例占60%,結果性評價占40%。但過程性評價里包含什么和占比各為多少需要用心安排。一般情況下,過程性評價里包含出勤、課堂表現(xiàn)和作業(yè)。很多教師出勤20%,作業(yè)40%,課堂表現(xiàn)40%。本課程的出勤只占10%,作業(yè)占比20%,課堂表現(xiàn)占70%。高職學生也是學生,學生上課是基本義務,不能對學生的出勤給予太多的寬容。高職學生本身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就不高,惰性較大,嚴格的考勤不僅體現(xiàn)出課程的重要,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覺性的重要手段,為學生進入社會做好準備。同時,考勤分不能占比太高的原因還在于,很多學生人雖在教室,卻根本無心于課堂,玩手機、睡覺的更并非少數。如果只是人來了,卻并未有應有的配合、互動和學習甚至貢獻,也能拿到出勤分,那對那些認真學習的學生來說很不公平,也極易養(yǎng)成學生尸位素餐的惡習。
隨著超星學習通平臺被各大高校的廣泛使用,電子作業(yè)流行,很多教師將作業(yè)弄成客觀題,甚至不用改作業(yè)。同時,高職學生的作業(yè)抄襲情況嚴重,作業(yè)質量不高,作業(yè)如果水分太大,就不應該成為評估學生的主要指標,占比要低才對。
課堂表現(xiàn)是學生最直觀的表現(xiàn),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態(tài)度和表現(xiàn),給予最客觀的評價。教師要對每一位學生每一節(jié)課的表現(xiàn)用心記錄(班級人數50人內),綜合系統(tǒng)地觀察記錄學生一學期的表現(xiàn),見表2。絕大多數教師沒有記錄的習慣,也認為沒有記錄的必要,但人的記憶是短暫的,隨著課程的推進,教師很容易忘記或忽略掉學生的表現(xiàn),從而不能客觀公正地評價一個學生。下表只是本人在授課中的做法,目的在于凸顯記錄學生表現(xiàn)的必要和重要,其他教師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符合自己課程特點的表格。該表格能夠一定程度判斷出學生在知識掌握、技能和品德上的外在表現(xiàn)。及時地記錄還可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面對的問題,教師及時與學生溝通交流,可以引導學生正確合理地處理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助于學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成熟。
表2 學生表現(xiàn)記錄表
互聯(lián)網時代,網絡資源極其發(fā)達。教師要能夠從海量的網絡資源中選出有用、有趣的資源去輔助教學,提高課堂趣味性。絕大多數人都喜歡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高職學生尤其如此。教師授課有時不如一個簡短的小視頻。還有諸多的App,也都儲存著大量的教學資源。當然網絡資源也可以是自制的短視頻,本校高鐵乘務英語就各崗位任務和專題知識點錄制了小視頻,方便學生的課前準備和課后復習。如說到高鐵安檢時,網絡上關于高鐵安檢的各類新聞報道既有趣,又能讓學生很快知道哪些是高鐵限帶和禁帶物品。說到國際列車線時,關于中國新開國際列車線的報道視頻,讓學生親眼看到聽到新線路的具體情況,可以極大地增加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信心。
咱們中國有句古話叫“先做人,再做學問”。沒有良好的德行,學生的知識再好,技能再高,也必不能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擔負起民族復興的重擔。教師必須以立德樹人為己任,從根本上重視課程思政,不能只是湊熱鬧一陣子,耍一會時尚,而是要在教學理念、教學能力、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不斷著力,使課程的思政目標清晰,內涵深厚,體系明確,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切實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