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淑寶
現(xiàn)階段,骨質疏松骨折后藥物的選擇包括骨吸收抑制劑、骨形成促進劑、雙向作用類藥物與中藥。其中,骨吸收抑制劑包括雌激素及雌激素受體調節(jié)劑、雙磷酸鹽與降鈣素;骨形成促進劑包括甲狀旁腺激素類化物、維生素D與鈣劑等;雙向作用類藥物有鍶鹽類;中藥包括人參、淫羊藿、骨碎補、川續(xù)斷、熟地、牛膝、丹參、元參等。
骨質疏松骨折患者的常見治療藥物包括維生素D與鈣劑,它們作為基礎治療藥物,可以與抑制骨吸收藥或促進骨形成藥聯(lián)合使用。其中,維生素D需要在體內轉化成活性維生素D后才能發(fā)揮生理作用,能夠增加腸鈣吸收,減少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抑制骨吸收,增加患者骨密度、降低跌倒風險、減少椎體或非椎體骨折風險。聯(lián)合鈣劑應用,需要嚴格規(guī)范用量,避免高鈣血癥的發(fā)生。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群對于維生素D的吸收與合成能力下降,僅靠日常膳食和光照已無法滿足自身需求,因此需要及時補充。但維生素D不是補得越多越好,研究顯示過量補充反而會加速骨質流失。老年人維生素D的攝取量應控制在每天400~800IU,具體可咨詢醫(yī)生。一般人群建議選擇普通維生素D,首選維生素D3,推薦采用持續(xù)口服方式給藥。特殊人群適合活性維生素D制劑,如腎功能障礙患者可選用骨化三醇和阿法骨化醇,肝功能障礙患者宜選用骨化三醇。
鈣劑包括碳酸鈣和枸櫞酸鈣等,其中碳酸鈣屬于無機鈣,特點是鈣含量高,但溶解度低,對胃腸道有刺激;枸櫞酸鈣屬于有機鈣,特點是鈣含量低,但生物利用度高,吸收好,無明顯不良反應。對于需要補鈣的人,如果胃酸分泌正常,通常選擇便宜實惠的碳酸鈣就可以滿足需求。而如果消化功能下降,胃酸分泌不足,或是在服用碳酸鈣后胃腸反應較重,那么有機鈣可能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只是其價格可能會稍高一些。
在骨代謝過程中,成骨細胞形成新骨,破骨細胞吸收舊骨,它們之間的平衡是維持骨骼功能和穩(wěn)態(tài)的關鍵。破骨細胞的降鈣素受體較為豐富,降鈣素可作用于該受體,在短時間內迅速對破骨細胞活性進行抑制,從而抑制骨骼的破壞和吸收,減少骨骼中鈣、磷的釋放。不僅如此,骨骼相關疼痛也能通過降鈣素進行改善,降低疼痛對患者造成的影響。降鈣素一般應用在椎體壓縮性骨折中,不會造成患者嚴重的副作用。有實驗證實,降鈣素可通過促進軟骨性骨痂向骨性骨痂轉換,加速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愈合。目前臨床使用的降鈣素種類分為鰻魚降鈣素(又稱依降鈣素)和鮭魚降鈣素,需在正規(guī)醫(yī)院檢查后聽從醫(yī)生的指導用藥。
雙磷酸鹽類藥物包括唑來膦酸、阿侖膦酸鈉,是常用的抗骨質疏松藥物,此類藥物與骨骼羥磷灰石的親和力高,能夠特異性結合到骨重建活躍的骨表面,抑制破骨細胞功能,從而抑制骨吸收。有充分的循證醫(yī)學證據(jù)顯示雙膦酸鹽可顯著降低椎體骨折、非椎體骨折和髖部骨折風險,因此其在抗骨質疏松治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雌激素類如尼爾雌醇,是預防和治療絕經期骨質疏松的經典藥物,可有效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轉換,增加骨密度;雌激素受體調節(jié)劑如雷洛昔芬,通過選擇性地作用于雌激素的靶器官,與骨骼的雌激素受體結合,發(fā)揮類雌激素的作用,降低骨折發(fā)生的風險。
甲狀旁腺激素能夠促進成骨細胞增殖、活化,抑制成骨細胞的凋亡。甲狀旁腺素類似物特立帕肽是促骨形成的代表性藥物,間斷小劑量使用,能夠有效地治療絕經后嚴重骨質疏松的患者,以刺激成骨細胞活性,促進骨形成,增加骨密度,并降低椎體、非椎體骨折風險。
雷奈酸鍶是其中的代表,其不僅可增強前成骨細胞的應答,促使成骨細胞增殖,增強成骨細胞介導的骨形成;還能通過減少前破骨細胞的分化、降低破骨細胞的骨吸收能力,從而抑制骨吸收。資料顯示,雷奈酸鍶能顯著提高骨密度,改善骨微結構,降低發(fā)生椎體和非椎體骨折的風險,被批準用于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以降低椎體和髖部骨折的危險性。值得注意的是,雷奈酸鍶需要與補鈣劑間隔一定時間服用。
中醫(yī)認為,骨質疏松主要責之于虛和淤兩個方面。其中腎虛最關鍵,兼及肝脾;淤即是血淤。因此,中藥對骨質疏松骨折的治療主要從“補腎壯骨”“補腎健脾”“活血化淤”方面進行論治。目前,中藥在我國廣泛用于骨質疏松癥,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已批準許多中成藥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癥。其中,仙靈骨葆膠囊(片)、骨疏康膠囊(顆粒)、金天格膠囊及強骨膠囊應用較多。臨床中,蓯蓉補腎丸也有較好的藥用價值,藥方中包括肉蓯蓉、鎖陽、蓮須、熟地黃、茯苓、菟絲子、首烏、淫羊藿、白術、棗仁、羊睪丸、羊鞭、豬脊髓等,每次服藥9g,每日2次,能實現(xiàn)補腎壯陽、健骨強筋的效果,對于骨質疏松引發(fā)的骨折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且用藥后患者腰痛酸軟的問題也能得到相對明顯的改善。魚鰾補腎丸由魚鰾膠、肉蓯蓉、當歸、茯苓、枸杞子、巴戟天、菟絲子、淫羊藿、懷牛膝、蓮須、杜仲、補骨脂、肉桂、附片等組成,每日用藥9g,每日2~3次,可溫補下元,強筋壯骨,改善患者臨床中出現(xiàn)的腰痛綿軟病癥。
針對不同人群,選擇藥物有不同。
1.絕經期與圍絕經期女性:此類患者受體內激素水平變化的影響,產生了骨質疏松骨折。治療期間應選擇雌激素類藥物或者雌激素受體調節(jié)劑,比如雷洛昔芬、巴多昔芬等。
2.胃腸道疾病與腎功能損傷患者:此類患者短期采取鮭魚降鈣素與補鈣制劑聯(lián)合應用的方式進行治療,在起到較好治療效果的同時,能夠幫助患者緩解疼痛。
3.甲狀旁腺激素異常人群:此類人群治療過程中,可以選擇甲狀旁腺激素相關的肽類相似物,如特立帕肽。
總之,骨質疏松骨折的治療藥物種類較多,劑型包括各種口服片劑、噴鼻劑、注射劑、皮下植入劑等,給藥周期方面也有比較大的差異,有每日1次或2次、每周1次、每月1次,甚至有每年1次等給藥方式。劑型與劑量存在的差異直接影響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患者應嚴格遵照醫(yī)生和藥師的用藥指導,掌握正確的用藥途徑、用藥時間和用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