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雪娥,翁海燕
(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廣東 廣州,510060)
牙周炎是臨床最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由定植在齦牙結合部的牙菌斑引起的宿主免疫炎癥反應,從而導致的牙周支持組織慢性炎癥[1]。慢性牙周炎是最常見的一類牙周炎,占牙周炎患者比例約95%,由于發(fā)病緩慢,大部分患者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牙齦炎癥便向牙周深部組織發(fā)展,導致牙齒的支持組織進行性破壞,臨床表現(xiàn)為牙周袋形成并有出血、附著喪失和牙槽骨吸收,且隨著病情發(fā)展進一步發(fā)展向根部,出現(xiàn)牙齒松動移位、牙齦萎縮、咀嚼困難、牙齦腫脹疼痛甚至溢膿等癥狀,最終導致牙齒喪失[2-3]。
目前,臨床治療慢性牙周炎主要目的是為了徹底清除牙結石、菌斑等炎癥物質(zhì),促使牙齦組織恢復健康、恢復咀嚼功能及美觀需求,并使患者達到一個長期穩(wěn)定的效果[4]。齦下超聲聯(lián)合手工刮治器很難徹底清除牙石和菌斑,容易出現(xiàn)牙石遺漏。近年來,慢性牙周炎的治療技術不斷進展,齦下噴砂術是一項新型治療技術,噴砂材料主要為甘氨酸粉末,甘氨酸噴砂粉平均粒徑小于24μm,比碳酸氫鈉微粒小4 倍,顆粒小,易溶于水,具有優(yōu)秀的低磨損性[5]。齦下噴砂術主要是使用甘氨酸粉、水和氣通過齦下噴砂工作尖噴射沖擊的作用,沖刷牙根面的每個角落的菌斑和殘留牙石,并且能起到根面拋光的作用[6]。研究[7]表明,甘氨酸噴砂技術在清除齦下菌斑過程中對根面組織損傷較小,而且需要的時間僅為傳統(tǒng)手工器械的1/3。該項技術對患者牙根面損傷較小,操作過程中患者的心理壓力較小、疼痛感較輕,患者容易配合接受治療。本文就齦下超聲聯(lián)合齦下噴砂術治療慢性牙周炎的護理經(jīng)驗進行總結,現(xiàn)報告如下。
2022 年3 月—2023 年3 月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yī)院收治慢性牙周炎患者60 例,其中男32 例,女28 例;年齡16~58 歲,中位年齡35.7 歲。納入標準:①全口牙齒保留數(shù)目不少于20 顆;②存在典型牙周炎臨床癥狀,如牙齦紅腫、探診易出血、牙周袋≥3 mm 等病癥;③經(jīng)X 線影像檢查顯示牙槽骨吸收證實為牙周病;④無服用抗凝藥物和藥物過敏史。排除標準:①全身性系統(tǒng)疾病或感染者;②凝血功能障礙;③認知功能及溝通障礙者;④長期吸煙不良生活習慣等患者。
本組患者均采用齦下超聲聯(lián)合齦下噴砂術治療,醫(yī)生先進行齦下超聲刮治,再采用齦下噴砂治療,使用EMS 齦下噴砂儀的齦下工作尖噴嘴伸入患者牙周袋,向其牙周袋內(nèi)多個方向均勻的噴灑甘氨酸粉、氣流、水,可有效抵達各個區(qū)域,包括牙周間隙、牙周分叉等,進而將菌斑徹底清除,利于延緩牙石以及菌斑的再沉積[8]。整個治療過程實施四手操作護理技術配合,治療過程中患者情緒平穩(wěn)、精神放松,患者配合度高,無不良反應發(fā)生;術后1 周、1 個月、3 個月返院復查,患者主訴刷牙不易出血,牙敏感癥狀輕微或無。醫(yī)師檢查:牙齦紅腫消失,轉變?yōu)榻】捣奂t色,探診牙齦不易出血,牙周袋深度變淺,患者整體對療效滿意。
2.1.1 患者資料采集和知情同意術前核實患者一般情況,確認患者是否存在既往病史和藥物過敏史;詳細解釋操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牙齦出血、牙齒酸痛等現(xiàn)象,告之患者治療后若出現(xiàn)感覺牙縫變大、牙根敏感等屬于正常現(xiàn)象;解釋后簽知情同意書。
2.1.2 心理護理:術前做好心理疏導,了解患者具體恐懼的因素,大部分患者對于治療牙齒存在較大的恐懼和焦慮,部分患者缺乏口腔科治療經(jīng)驗,治療的配合度較差。護理人員首先以輕松柔和的語氣向患者解釋治療目的和治療方法,借助牙齒模具比喻或者操作視頻解釋治療方法;告知患者操作過程中會有水霧的現(xiàn)象,護士會給予及時吸唾,有不適可以舉左手示意,醫(yī)生便會暫停操作給予漱口休息;加強心理安撫,確保治療順利進行。
2.1.3 物品準備:術前備好鑷子、口鏡、探針、超聲手柄、齦下工作尖、EMS噴砂儀器、EMS齦下噴砂手柄、齦下噴砂工作尖、3%過氧化氫溶液、碘甘油、孔巾、普通吸管和強吸管。
護士準備好用物,安裝并旋緊齦下工作尖,連接好齦下超聲手柄與齦下噴砂手柄調(diào)節(jié)好功率和水量,待醫(yī)生使用。操作過程中,注意與醫(yī)生配合協(xié)調(diào),護士應及時將吸唾管放于患者口角處,盡量吸除患者口腔唾液、血液等物質(zhì),避免發(fā)生誤吞誤吸的現(xiàn)象,給醫(yī)生提供清晰的操作視野;噴砂操作前鋪好孔巾,遮擋住患者的眼睛,防止噴砂時的噴濺物損傷到患者眼睛,強吸管盡量靠近噴砂工作尖方向,使用中大負壓吸走空氣中多余的水粉物質(zhì);密切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反應,適當鼓勵、安慰患者,針對性給予心理疏導;治療期間視情況適當給予患者休息漱口,減輕治療不適感;噴砂完成后遞給醫(yī)生3%過氧化氫溶液沖洗患者牙齦,患者漱口后醫(yī)生在牙齦組織涂抹碘甘油藥物。
術后健康教育是保證患者預后的關鍵,具體如下:①術后30 min 內(nèi)避免漱口、喝水、吐唾液、吸吮傷口,防止術后出血;②術后當天可以進食溫涼清淡的飲食,勿進食容易嵌塞牙縫的食物;③術后24 h 內(nèi)唾液有少量血絲為正?,F(xiàn)象,術后當晚可輕刷術區(qū),術后24 h后若無出血,按醫(yī)囑可以正常清潔口腔,若存在出血不止的現(xiàn)象,應及時復診;④術后出現(xiàn)牙齒敏感屬于正?,F(xiàn)象,避免進食過冷過熱的食物,減少刺激,也可應用抗過敏牙膏減輕癥狀,牙齒敏感通常數(shù)天即可好轉;⑤指導患者應用正確的刷牙方法,堅持使用牙線和牙縫刷,告知其術后要維持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環(huán)境,這是控制牙周炎療效長期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⑥告之患者術后1周、1個月、3個月返院復查。
研究[9]表明,齦下超聲聯(lián)合齦下噴砂治療可有效改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指標,提高治療效果。齦下噴砂術治療慢性牙周炎具有以下優(yōu)勢:①齦下噴砂工作尖可深入牙齦下噴射各個牙周間隙,可有效清潔各個部位,對牙周軟組織損傷小,牙齦恢復快;②甘氨酸粉末噴砂顆粒小,且溶于水,對牙根的根面損傷小,減輕牙根敏感度;③醫(yī)生操作簡便,選擇設定好功率即可,有助于提高治療效率;④縮短操作時間,減輕患者痛苦。研究[10]證實,優(yōu)質(zhì)的護理配合及術后完善的健康教育是確保牙周病治療成功的重要因素。本組患者術前即開展心理干預,緩解患者不安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術中醫(yī)護配合并安撫患者,確保治療順利進行;術后加強健康宣教,保證預后。齦下超聲聯(lián)合齦下噴砂術治療慢性牙周炎,對患者牙周組織和根面損傷小,且能有效清除牙根面間隙殘留的結石和菌斑,術后反應輕,恢復好,使得牙周炎能夠得到有效治療和控制,臨床值得推廣應用。
患者知情同意:所有個體參與者或其監(jiān)護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