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初中英語口語教學存在與現(xiàn)實生活脫節(jié)、落后時代發(fā)展、語言支撐不夠等問題,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本文根據(jù)思維能力的定義與內(nèi)涵,結合我國目前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的現(xiàn)狀,探討了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以譯林版初中英語教材為例,探索在口語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初中生高階思維的方法和實踐路徑。
關鍵詞:新課標;高階思維;初中英語口語教學;江蘇譯林版牛津
作者簡介:尹曉婷,江蘇省南京市育英第二外國語學校。
一、引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將思維品質列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學生在理解、分析、比較、推斷、批判、評價、創(chuàng)造等方面的層次和水平。高階思維是思維品質的重要內(nèi)容。所謂高階思維,是指發(fā)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或較高層次的認知能力,主要由問題解決、決策、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能力構成。新課標對學生口語能力的要求已修訂為“能根據(jù)口頭交際的具體情境,初步運用得體的語言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和觀點;能運用正確的詞語、句式和時態(tài),通過口語或書面語篇描述、介紹人和事物,表達個人看法,表意清晰,話語基本通順”等??梢钥闯?,新課標對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初中英語的口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有步驟地加強對學生高階思維的培養(yǎng)。
二、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現(xiàn)狀
目前,在初中英語口語課堂教學中,學生基本上是按照教師教學課件上給出的句子或中英互譯或照著對話模板進行簡單的句型操練,不會在真實情境中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教師在口語教學中往往強調(diào)模仿記憶,卻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分析問題和獨立提出見解能力的培養(yǎng)。這與新課標中培養(yǎng)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時代新人的要求差距甚遠。造成目前這種窘?jīng)r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是評價體系對口語考查不夠科學,學生以死記硬背為主。部分教師認為只要中考前花點兒工夫,讓學生背一背口試綱要,得滿分問題不大。這導致平時口語教學中缺乏對學生口語技能的培養(yǎng),致使課堂口語教學始終停留于背誦、模仿等淺層交際層面,無法深入,更談不上對學生高階思維的培養(yǎng)。
二是由于一些客觀或主觀上的因素,有些英語教師本身英語口語水平有限,不知如何有效組織英語口語教學。更重要的是某些教師缺乏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意識,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活動更是難得一見。
三是現(xiàn)行教材的編排也存在重閱讀、輕口語,文體單一的現(xiàn)象。以譯林版初中英語教材為例,每個單元的口語活動都在Integrated skills板塊中。其中 Speak up篇幅極短,話題簡單,句型固定,語用功能比較單一。教師課堂教學中也是把大部分時間花在Listening 和Writing 環(huán)節(jié),到Speak up 環(huán)節(jié)或囿于時間關系,或因內(nèi)容相對簡單,教師通常是讓學生讀一遍,圈一下重點詞匯和語法結構即匆匆收場。學生口語能力根本沒有得到充分鍛煉,更談不上發(fā)展學生的高階思維。此外,教材文體也較為單一,大多是比較簡單的記敘文,少有說明文、議論文等非故事文體,教材里的詞匯大多是較簡單的初級詞匯。初中生這時已經(jīng)初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觀,有自己獨立的想法,但詞匯的貧乏,以及平時課堂上缺少邏輯思維訓練,都使得學生的口語能力低下,更談不上對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在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高階思維的重要性
從邏輯上說,語言只是載體,它總是要表達一定的思想內(nèi)容。內(nèi)容本身的組織必須以思維能力為前提,然而表達的內(nèi)容可以處在形式邏輯思維的初級階段,也可以處在邏輯思維的高級階段;可以處在辯證邏輯思維的初級階段,也可以處于辯證思維的高級階段。從這一意義上說,我們的教學活動如不在培養(yǎng)學生高層次的思維能力,就是在強化學生低層次上的思維能力。只有教師具有培養(yǎng)學生高階思維的意識并著力落實相關教學,才能促使學生的思維水平從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轉化,初中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才談得上被納入正常的教學軌道。
四、如何在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
(一)搭建語言框架,做好語言輸入支撐
口語課既需要訓練學生的語言技能,也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想兼顧這兩方面的要求,就必須先輸入聽或讀,給學生一定的鋪墊,再談學生的口語輸出,尤其是具有思維邏輯的輸出。沒有一定語言材料的輸入就談不上高階思維口語的輸出。否則,學生一方面會不知內(nèi)容上從何說起;另一方面會因缺少可以表達自己思想的詞匯和句型,造成語言表達困難。
(二)創(chuàng)設真實對話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有話可說
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具體要求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實現(xiàn)對書中故事情節(jié)的還原,并引導學生以相應身份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使學生在體驗與感悟過程中,有效地調(diào)動口、腦配合,進而形成視聽感覺→思維→辨析→表述的刺激鏈條。
如教授譯林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 Unit3“Teenage problems”時,教師可以設計Simon 和父母的半開放式對話,讓Simon 表達自己想在課后踢球的想法,并說服父母。
Simon: Mum, I really love playing football. Could you please ...?
Mum: Honey, you are in Grade 9 now, don't you think you should...?
Simon: Yes, I know study is very important, but I think my hobby is also very important...
Mum: I understand you, but you are facing the Entrance Exam to High School. Would you like please ...?
Simon: ... No, mum. What did you do with your hobby when you were at my age?
Mum: ...Oh, dear. I really understand your feeling. I still remember how angry your grandma was when I told her I want to be a fashion designer.
Simon: So, how did you persuade grandma?
Mum: ...
Simon: ...
Mum: ...
Simon: ...
Mum: ...
Simon: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I love you.
同時,在閱讀課的post-reading 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深層思考題。如在譯林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 Unit 6“TV progammes”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問學生“Why do more and more people give up TV but turn to smart phone?”,引發(fā)學生對電視的沒落,人們越來越離不開手機這一社會現(xiàn)象展開思考。
(三)設計演講、辯論活動,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幫助,如人與人之間的協(xié)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過意義的構建而獲得的。演講和辯論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口頭表達,更能開闊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
辯論可遵循以下模式:辯題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同時學生感興趣、覺得有話可說,具有可辯性的話題;給學生充分的查閱資料的時間,讓學生批判性地甄選信息,形成自己的觀點;教師要適當搭建語言支架,促進主題辯論順利進行。
如在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 Unit 6“Sunshine for all”以及Unit 7 “International charities”兩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假設自己是某慈善組織主席,準備一篇演講,為自己的慈善組織募捐。慈善組織可以是課本上給出的ORBIS、WWF、OXFAM、UNICEF,也可以是其他慈善組織。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演講時間。演講結束后可以看哪個組織得到的捐贈最多,最多者獲勝。
再如,在學習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 Unit 1“Past and Present”之后,教師給出幾個辯題:
1. The Changes in Sunshine Town are good/ not good.
2. People prefer the life in the city/ in the country.
在教學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 Unit7“Shopping”這個單元時,正值“雙11”購物節(jié)以及美國的Black Friday購物季,筆者給學生設計了兩個具有現(xiàn)實意義和可辯空間的辯題:
1. Online Shopping? can / cannot replace Store Shopping(網(wǎng)購是否能取代實體銷售)。
2. Supermarkets are squeezing out small shops(超市正在擠垮小店)。
這些辯題對于初中生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因此在開展主題辯論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設立適當?shù)闹黝}。主題應該是一個中性的問題或陳述,這樣雙方都有發(fā)揮的空間。
2.辯題既要保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但同時更要避免太難,使學生望而卻步。
3.確保充足的時間,做好必要的準備。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查閱資料的時間,并適時加以輔導,幫助學生搭建語言支架、給予語言支撐。同時幫助學生熟悉辯論環(huán)節(jié),還需要給學生說明辯論規(guī)則,并示范如何適當使用肢體語言等。
(四)教師要具有高階思維培養(yǎng)素養(yǎng)
教師是否具有高階思維的素養(yǎng),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從初中英語教學現(xiàn)狀來看,許多教師對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口語、閱讀、寫作等相關教學中對于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不熟悉。這種現(xiàn)象嚴重阻礙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展,是當前英語口語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教師應在充分理解高階思維內(nèi)涵及其價值的基礎上,運用合適的教學策略,發(fā)展學生的高階思維。 同時,教師需要改變觀念、轉變角色,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做學生思辨能力發(fā)展的促進者。
教師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及時抓住學生迸發(fā)出的思維火花。如在教學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 Unit 6“Birdwatching”時,一個視頻里說到,全世界現(xiàn)存2400只鶴,在扎龍自然保護區(qū)里就有300 多只。而課本上說扎龍保護區(qū)的丹頂鶴的數(shù)量占到全世界數(shù)量的40%。有學生當時就提出書本上的數(shù)字不對,300/2400,得到的結果明明是約等于12.5%,這個40%是怎么得來的?后來筆者和學生一起上網(wǎng)查閱最新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扎龍丹頂鶴數(shù)量是500多只,占全世界丹頂鶴總量的40%。原來40%這個數(shù)據(jù)是當今扎龍鶴類占全世界數(shù)量的百分比。
五、結語
總之,有效的口語教學不能僅僅存在于某一個單元、某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樹立創(chuàng)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態(tài)度,通過創(chuàng)設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話題及課堂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有話會說的訓練條件,有效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要努力提升自身素養(yǎng),積極帶動學生參與到培養(yǎng)高階思維的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為他們高中以及大學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英語口語基礎,最終實現(xiàn)英語課程的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文俊.基于教材重構優(yōu)化初中英語口語教學[J].教學與管理,2020(22):43-46.
[3]楊曉,毛秀榮.高階思維的內(nèi)涵、生成與評價[J].教學與管理,2020(30):22-25.
[4]龔雁.英語口語教學與思辨能力培養(yǎng)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5]文俊,吳榮銘.中學英語教學錦囊100法[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22.
[6]徐捷.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J].時代文學,2012(22):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