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進旗
【摘要】“互聯網+”思維模式在各行各業(yè)中均能夠發(fā)揮作用,互聯網技術的出現為傳統(tǒng)行業(yè)的運作提供了創(chuàng)新驅動力.在這一思維模式下,對初中數學智慧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和設計,為“減負增效”的實現提供了助力.文章從技術方面對“互聯網+”和初中智慧教學進行了探討,結論是二者存在著較高的相似性,但是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初中數學智慧教學需要完成“減負增效”的目標,就需要教師正確運用互聯網技術和資源,將二者進行有機融合,進而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互聯網+”;初中數學;智慧教學;減負增效
引 言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使得生活更加信息化.同時,互聯網技術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理念.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智慧教學逐漸取代了傳統(tǒng)教學,“互聯網+”的出現為智慧教學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初中數學具有較強的系統(tǒng)性,知識的覆蓋面更加全面,數學思想更加深入,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若是仍采取傳統(tǒng)教學方式,將會對師生間的溝通交流產生限制,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對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影響教學效率.若想實現“減負增效”,就需要教師合理運用“互聯網+”思維模式,對教學模式和流程進行優(yōu)化,并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
一、“互聯網+”思維模式與智慧教學的相關性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主要教育元素為教材、板書和作業(yè),而數學是一門具有極強邏輯性的學科,教材內容較為片面,并且通過板書形式無法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這就會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產生限制.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可以借助先進的技術,將其運用至實際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技術優(yōu)勢,實現教學活動的升級.智慧教學指的是將現代化教學手段應用于具體教學中,以此來開拓學生的學科智慧,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智慧潛能,從而提升數學教學效率.“互聯網+”思維模式與智慧教學的融合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同時減輕教師的備課和授課負擔.對于學生而言,借助互聯網技術能夠實現微課教學,教學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數學知識的獲取途徑不再單一.
“智慧校園”和“智慧課堂”是數學智慧教學創(chuàng)建的基礎保障,簡單而言,智慧教學即通過各種先進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場景,豐富其數學教學資源,實現數學教育的信息化升級.隨著教育政策的改革,國家出臺了相關的教學文件,要求學校應當積極建設“智慧學習支持環(huán)境”,在此基礎上,實現教學模式的改革.由此表明,傳統(tǒng)教學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需要逐漸向智慧教學模式轉變,豐富教學課堂,減輕教師和學生的負擔,促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互聯網+”模式與智慧教學的相關性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在初中數學智慧教學中,“互聯網+”模式能夠為其提供豐富的技術支持.“互聯網+”是互聯網與各傳統(tǒng)行業(yè)的深度融合,是在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上,對各項先進技術進行有機整合,以充分發(fā)揮互聯網技術的創(chuàng)新作用,推動各傳統(tǒng)行業(yè)的持續(xù)化發(fā)展.由上述內容可知,在智慧教學中,智慧課堂是其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指的是在具體教學中,以多樣化基礎實現課堂的有機整合.因此,在初中數學智慧教學中,“互聯網+”是其重要保障,可為其提供基礎支持.其二,“互聯網+”模式能夠激發(fā)初中數學智慧教學過程的靈動性.“互聯網+”是一個集合體,并非單一存在的,需要同具體產業(yè)、機構等共同發(fā)揮作用,而將其應用至初中數學教學中,同樣需要借助數學資源、教學活動和數學方法等形式展現,但是在具體教學中,這種模式能夠使教學活動更加多樣,知識呈現更加形象,使課堂更具靈動性.“互聯網+”模式下的初中數學智慧教學,能夠通過信息技術,將晦澀、枯燥的數學知識以動態(tài)形式展現,有助于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對課堂的積極性,進而更加主動地進行學習.
二、初中數學智慧教學的“減負增效”優(yōu)勢分析
(一)契合學生優(yōu)勢智能,提高數學學習動機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相比較,智慧教學課堂的開放性更高.傳統(tǒng)教學課堂是以教師為主導,而智慧教學課堂,將課堂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給予了學生充足的自主探索權,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散思維,沉浸到數學世界中,感受到這門學科的魅力,進而提高學習興趣,為智能與數學課堂的結合提供推動力.根據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對“優(yōu)勢智能”展開分析,即學習者在數學領域的某種天賦,或表明其具有極強的邏輯推理能力和認知能力,而這些能力對數學學習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例如,對于學習者而言,若其具備“視覺空間智能”優(yōu)勢,就表明他在三維空間想象和空間物體方面有著極強的感知力,而幾何是數學學習的重點,幾何知識的學習需要具備這方面的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充分挖掘學生的優(yōu)勢智能,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數學潛力,能夠促使學生自主學習,進而提升教學效率.
(二)豐富數學實踐活動,強化學生數學思維
傳統(tǒng)教學和智慧教學在數學知識傳授方面不存在本質差異性,但在教學活動實踐維度方面,兩種教學模式則存在明顯的差異性,智慧教學在“減負增效”的實現中有著更加明顯的優(yōu)勢.分析其原因在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若采取傳統(tǒng)教學模式,則不論開展何種教學活動,都需要依賴教師的參與和指導,而對于教師而言,為了提升教學效果,在潛意識的影響下,會通過增加學習任務來提高教學質量,如作業(yè)量的增多、頻繁考核檢測等,這與“減負增效”背道而馳.智慧教學模式,則能夠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在數學知識的傳授方面,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展現,擺脫對教師的依賴性,使學生的自主性得到鍛煉,能夠更好地投入到知識的探索中,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相聯系,進而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也對其數學思維的發(fā)展起到推動作用.
(三)增強數學課堂互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智慧教學課堂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課堂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教學課堂的表現形式發(fā)生了改變,提高了課堂的開放性.例如,借助“釘釘”軟件,使教學場所不再局限于現實課堂環(huán)境,在網絡平臺上可實現數學教學,使教學任務、思路和要求等也能夠通過網絡平臺履行.這一課堂形式也為師生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使課堂互動效率明顯提升.在“減負增效”教學任務中,可以將其分為兩個部分,即“減負”和“增效”,而減少課堂傳授知識量是“減負”最為直接的辦法,同時課后作業(yè)量和作業(yè)完成時間也需要減少,這樣能夠留出更多的思考空間,為學生的實踐探索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增效”的重點是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即在有效的知識傳授和完成數學任務的基礎上,讓學生能夠進入深度學習狀態(tài),做到舉一反三.因此,在智慧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加強師生互動、構建數學項目和深度合作等方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三、初中數學智慧教學的“減負增效”實現途徑
在教學課堂中采取翻轉課堂的形式,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強化“問題探究”教學過程,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數學思維,同時在數學課堂中,可以通過創(chuàng)新評價,增強課堂的互動性,為師生間的深入交流創(chuàng)設有利條件.
(一)構建翻轉課堂的自學機制
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中,為了實現“減負增效”的教學目標,需要減輕數學課堂的教學任務,將部分任務轉移,而轉移的教學任務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課外時間來完成.因此,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對“減負增效”的實現起到了推動作用.教師可以設置“課前預習”的自學機制,利用數學課堂開始前的時間,讓學生對課堂中需要講授的數學知識進行提前預習,對知識點有大致了解.除此以外,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教學平臺,及時向教師進行反饋,教師也能夠了解學生的薄弱點,進而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重點進行合理調整,使得教學更加精確,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翻轉課堂的構建依賴于信息技術,這是智慧教學得以實現所必須具備的要素.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向學生提前提供這一章節(jié)內容的預習資源,以便學生在課前能夠充分了解課堂內容.
(二)構建“問題導向”的教學情境
初中數學教學是一個探究的過程,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不同的問題,使教學活動銜接得更加緊密.在新課傳授階段,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工具和資源,設置與教材內容相符合的問題情境,通過互聯網技術,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形象化展現,使其表現形式更加豐富.以“軸對稱”為例,在智慧課堂中提出“軸對稱在現實生活中有哪些應用”的問題,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展示生活中有關軸對稱的相關圖片,如蜻蜓、籃球、天安門等,讓學生能夠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之美,同時加深學生對軸對稱概念的理解.在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中,應當將培養(yǎng)學生數學分析能力作為首要目標,根據數學分析的具體情況,在智慧課堂的支持下,構建與之相對應的情境,可直觀顯示數據分析價值,與傳統(tǒng)計算方式相比較,這種教學方法更受學生的青睞.例如,在“數據統(tǒng)計”教學活動中,測量學生的體重、身高等,將獲取到的數據信息輸入至統(tǒng)計學軟件中,將數據以圖形的方式進行展現,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運用數據.
(三)構建“物智一體”的評價體系
在“互聯網+”模式下,初中數學教學應當以智慧教學為主,構建數學智慧教學的“互聯網資源”,同時需要將其納入評價體系中,構建“物智一體”的評價體系.“物化評價”主要是對課堂中用以支持智慧教學的硬件和軟件等進行評價,包括電腦、白板等.智慧教學的開展依賴于這些軟硬件設備,故需要確保軟硬件設備能夠正常運行,從而保證數學課堂的有序、高效推進,以完成“減負增效”的教學任務.“智性評價”主要是對智慧教學過程展開的評價,針對智慧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課后由師生共同參與的評價,以及時發(fā)現課堂中的不足,對課堂教學進行合理改進.
結 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與智慧教學是實現初中數學“減負增效”的關鍵,通過合理利用“互聯網+”模式,對初中數學智慧教學進行不斷改進,為“減負增效”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減輕了教師和學生的負擔,為學生營造了更加高效的教學課堂,這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起到了助力作用.
【參考文獻】
[1]朱金霞.淺談“互聯網+”思維模式下初中數學智慧教學的“減負增效”[J].名師在線,2023(1):12-14.
[2]尹玉.“互聯網+”思維模式下初中數學智慧教學的“減負增效”的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32):113-115.
[3]肖蕾.淺談“互聯網+”模式下初中數學智慧教學的“減負增效”理念[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1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