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探索高校體育課堂管理的影響因素,提升高校體育課堂質(zhì)量,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fā)展,該研究通過文獻資料法、因子分析法、探索性因素分析法對回收的高校體育課堂管理影響因素問卷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確定了高校體育課堂管理的影響因素主要來自教師、學生和學校3個方面(即3個維度,9個影響因素),且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表明各影響因素間的關聯(lián)性顯著,信度較好。最后根據(jù)探索的影響因素總結出三條提升高校體育課堂管理的有效措施,以期為改善高校體育課堂管理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校體育課;課堂管理;影響因素;因子分析;實證研究
體育課堂是高校開展體育教學的重要方式。2016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發(fā)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6年工作要點》明確提出:“加強課程建設,強化課堂管理”[1]。目前,我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無論在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上,還是在師資力量、教學硬件設施上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高校體育課堂管理仍然存在紀律差、參與率低等種種問題,這也是近幾年我國高校大學生體質(zhì)健康水平呈現(xiàn)逐年下降趨勢的關鍵原因[2]。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強化體育課堂管理能夠確保各種教學活動有效開展,完成各種教學任務,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zhì)量,還能幫助學生強健體魄,培養(yǎng)紀律意識?,F(xiàn)階段,我國高校體育課堂管理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課堂管理策略、方法、途徑等方面,對高校體育課堂管理影響因素的研究較為鮮見。強化體育課堂管理是全面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確保體育教學質(zhì)量的基礎,探索并分析高校體育課堂管理的影響因素,對規(guī)范高效體育課堂管理,處理體育課堂中潛在的各種問題十分關鍵。因此,深入探索高校體育課堂管理的影響因素,強化、規(guī)范高校體育課堂管理,成為當前高校學校體育改革和體育教學研究的熱點。
1 研究方法與樣本數(shù)據(jù)
1.1 研究方法
根據(jù)研究需要,首先通過中國知網(wǎng)對相關文獻進行搜索,從各個層面搜集高校體育課堂管理的影響因素,為本文提供理論參考;其次利用德爾菲法對15位相關專家進行三輪問卷調(diào)查,整理出12個高校體育課堂管理影響因素,根據(jù)調(diào)查結果設計《高校體育課堂管理影響因素問卷》(共有12個題項);然后通過問卷調(diào)查法調(diào)查高校體育教師對課堂管理影響因素的看法;最后使用軟件SPSS 24.0[3]和Amos 24.0[4],運用因子分析法,在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的基礎上,對高校體育課堂管理影響因素問卷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驗證。
1.2 數(shù)據(jù)來源
根據(jù)研究需要,本研究以煙臺大學、煙臺工商學院、魯東大學、煙臺理工學院、北京交通大學(威海校區(qū))、山東大學(威海校區(qū))的200名公共體育課教師為調(diào)查對象。本次調(diào)查通過問卷星共向公共體育教師發(fā)放問卷200份,一周后共回收192份有效問卷,問卷有效率為96%。問卷題項的答案分為5級,依次代表5、4、3、2、1分。
2 數(shù)據(jù)分析
2.1 信度檢驗
本研究將Cronbach’s α系數(shù)作為信度檢驗的依據(jù)。首次檢驗結果顯示問卷數(shù)據(jù)的可信程度未達到標準要求。因此,根據(jù)影響因素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對問卷題項進行刪減(刪除相關系數(shù)小于0.400的題項)。經(jīng)檢驗可知,題項“上課天氣”“上課時間”“學生的運動基礎”的相關系數(shù)小于0.400,對這3個題項作刪除處理,最終保留9個題項(即9個影響因素)。然后通過軟件SPSS 24.0分析剔除后問卷的信度,軟件處理結果顯示(見表1),剔除后問卷的α系數(shù)為0.851,大于0.700,且各影響因素所在維度的α值分別為0.756、0.712、0.731,均在0.700以上(α值>0.7,證明問卷信度較好),說明剔除后問卷保留的9個高校體育課堂管理影響因素具有較好的信度和內(nèi)部一致性。
2.2 探索性因素分析
為探尋各影響之間的內(nèi)在結構,本研究通過探索性因素分析將具有顯著關聯(lián)的高校體育課堂管理影響因素構成一組變量,并對其效度進行全面檢驗。通過探索性因素分析處理剔除后問卷的數(shù)據(jù),處理結果見表2,由于KMO的值數(shù)為0.725,大于0.700(通常0<KMO<1,KMO值越大,影響因素間的相關性越強;當KMO>0.700時,則問卷數(shù)據(jù)達到因子分析的水平),Sig值為0.001,小于0.050(Siglt;0.050則達到顯著水平),故剔除后的問卷數(shù)據(jù)能夠進行因子分析。
由因子分析結果可知(見表3),各影響因素的因子載荷系數(shù)均大于0.600,說明問卷中保留的9個高校體育課堂管理的影響因素有著較高的因子載荷水平,具有良好的效度。
2.3 因子命名
在主成分分析結果的基礎上,結合因子分析結果(表3),對各影響因素所在維度的因子進行命名。
通過觀察與分析可知,因子1包括“教師教學態(tài)度”“教師教學風格”“教師組織能力”,該因子包含的影響因素總體上都與教師相關,故將該因子命名為教師因子;因子2包括“學生課堂興趣”“學生性格”“學生身體素質(zhì)”,該因子包含的影響因素總體上都與學生有關,故將該因子命名為學生因子;因子3包含“課堂內(nèi)容”“教學硬件設施”“學校對體育的重視度”,該因子包含的影響因素總體上都與學校密切相關,故將該因子命名為學校因子。
通過因子命名將9個影響高校體育課堂管理的因素歸納為3個因子,即3個維度,分別是教師因子、學生因子和學校因子,讓高校體育課堂管理的影響因素進一步直觀形象,以期為后期提升高校體育課堂管理效果指明改進方向。
2.4 驗證性因素分析
根據(jù)因子命名結果,利用教師、學生和學校3個因子,創(chuàng)建高校體育課堂管理的影響因素結構模型圖(見圖1)。
圖1 結構模型與路徑系數(shù)圖
本研究通過軟件Amos 24.0檢驗模型的合理性。由分析結果可知(見表4),X2/df為1.073,小于3(通常0<X2/df<3,且數(shù)值越接近0結果越理想),表明本研究構建的高校體育課堂管理影響因素結構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RMSEA為0.069,小于0.08(RMSEA值在0.08以下時,認為模型的擬合程度可以接受),說明構建的高校體育課堂管理影響因素結構模型的擬合程度較好;同時GFI、CFI、IFI、TLI的數(shù)值均大于0.900(當GFI>0.9、CFI>0.9、IFI>0.9、TLI>0.9時,認為構建的模型較理想),說明構建的高校體育課堂管理影響因素結構模型比較理想[5],具有較好的科學性、合理性。
表4 各項擬合指數(shù)匯總(N=192)
3 高校體育課堂管理影響因素維度分析
3.1 教師方面
3.1.1 教師教學態(tài)度
教師教學態(tài)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課堂的管理情況[6]。在高校體育課堂中,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會通過與學生的聯(lián)系、交往以及接觸等過程,改變學生的心理傾向和行為,進而影響體育課堂的管理情況。積極的教學態(tài)度,會促使體育教師及時準備教學內(nèi)容、熱情組織教學活動、全面關心學生,讓學生有序的參體育教學活動,進而提升高校體育課堂的管理效果。反之,則會讓課堂散漫,出現(xiàn)難以管理的情況。因此,教師教學態(tài)度是影響課堂管理的關鍵因素。
3.1.2 教師教學風格
教學風格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形成具有效果的教學技巧、作風和觀點的一種獨特表現(xiàn),是教師進行個性化教學的重要標志[7]。以教師為中心是目前多數(shù)高校體育教師常用的教學風格。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風格,未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輕易讓學生就近兩人組合進行練習,會經(jīng)常集合隊伍進行講解示范,解散隊伍進行練習,讓學生的練習處于被動狀態(tài),降低學生對體育課堂的積極性,以此影響高校體育教師對課堂的管理。
3.1.3 教師組織能力
教師的組織能力是指課堂中教師通過有序組織學生,激發(fā)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帶動其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集中注意力,以此提高教學效果,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一種綜合能力[8]。當高校體育教師具備較強的組織能力時,會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有序投入到體育技能和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從而提升體育課堂管理效果。
3.2 學生方面
3.2.1 學生對課堂的興趣
興趣又稱“愛好”,是促進學生參與某項活動的內(nèi)在因素。當高校學生對體育課有著濃厚興趣時,興趣會促使學生主動參加教學活動,讓學生從內(nèi)心聽從體育教師的課堂安排,使其積極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從而提升高校體育課堂管理效果[9]。因此,學生對課程的興趣是高校體育課程管理的重要影響因素。
3.2.2 學生的性格
學生的性格有內(nèi)向和外向之分。在高校體育課堂中,內(nèi)向型性格的學生通常表現(xiàn)為心不在焉,對體育運動沒有興趣,參與體育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較低,從而影響體育教師對課堂的管理[10]。外向型性格的學生,通常活潑好動,喜歡表現(xiàn)自己,有時會擾亂課堂秩序,甚至是不聽從體育教師的管理,以此干擾體育教師對課堂的組織。所以說,學生的性格可通過課堂的表現(xiàn)直接影響體育教師對課堂的管理。
3.2.3 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
身體素質(zhì)通常指個體在運動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機能能力。在高校體育課堂中,教師通常會組織一些教學類體育活動和教學比賽,如果課中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較差,不能參加體育教師安排的教學活動,甚至無人參加中等強度的體育活動,會影響整個體育課堂的安排和進度,最終干預教師體育課堂的管理[11]。
3.3 學校方面
3.3.1 課程內(nèi)容
高校體育課通常以運動技能為主要教學內(nèi)容,多數(shù)是靠體力完成的技能項目,而相對缺少智力類運動項目[12]。在高校實際教學過程中,學校安排的教學內(nèi)容基本相同,整節(jié)課幾乎都在練習同一個內(nèi)容,相對缺少新穎性,致使學生對體育課的積極性不高,導致練習時組織散漫,從而影響體育課堂秩序。
3.3.2 教學硬件設施
進行教學活動通常以全面的教學硬件設施為前提。由于地區(qū)經(jīng)濟水平差異,各高校體育教學硬件設施水平通常不一樣,對體育課堂管理的影響也各不相同。通常來說高校體育場館和教學器材越完善,越利于教師對體育課堂的管理[13]。例如,在寒冷的冬天,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熱身活動,此時學生通常因寒冷而不樂意進行熱身活動,從而干預體育課堂紀律,影響體育教師對課堂的管理。
3.3.3 學校對體育的重視度
學校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會影響學校的體育運動氛圍,良好的運動氛圍會促使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14]。通常來說,高校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越強,越能創(chuàng)造良好的運動氛圍,越能引起學生對體育的重視,以此從外部環(huán)境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教學活動,有序參加教師組織的體育活動,最終強化體育教師對課堂的管理。
綜上所述,該研究設計了一個包括教師、學生和學校3個維度的高校體育課堂管理影響因素概念模型M(見圖2)。
圖2 高校體育課堂管理影響因素概念模型M
4 強化高校體育課堂管理的有效措施
該研究對192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問卷的信效度均在有效值以上,在較大程度上說明高校體育課堂管理的影響因素可分為教師、學生、學校3個方面。因此,為進一步提升高校體育課堂管理效果,本研究以文中確定的9個影響為基礎,歸納了提高教師綜合能力、培養(yǎng)學生運動興趣和完善體育硬件設施3個提升高校體育課堂管理效果的有效措施。
4.1 提高教師綜合能力
體育教師綜合能力的提高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定期參加培訓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為有序管理體育課堂奠定基礎;提高體育教師的綜合能力需轉(zhuǎn)變教師教學觀念,形成正確的教學態(tài)度和教學風格,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和因材施教技巧,為增強體育課堂管理效果提供保障。提高體育教師的綜合能力需要形成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尊重并關愛學生,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以此提高對課堂的掌控能力[15]。
4.2 培養(yǎng)學生運動興趣
興趣是促使個體參與某種活動的內(nèi)在動機。在高校體育課堂中,學生的運動興趣會通過影響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而影響課堂的管理質(zhì)量。因此,高校應開展多種項目的體育比賽,組建豐富多彩的體育社團,鼓勵積極學生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興趣,為其在體育課中積極參與體育活動,聽從體育教師的課堂安排,有序開展教學活動奠定基礎。從而全面提升高校體育課堂管理效果[16]。
4.3 完善體育硬件設施
高校硬件設施的配置情況可以看出高校對體育的重視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可影響高校體育課堂的管理效果。完善體育硬件設施高校應健全和修繕高校體育場館,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和運動環(huán)境,讓學生聽從教師安排,提升課堂管理效果[15];完善體育硬件設施應定期更新和補充體育器材,為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時提供物質(zhì)基礎,從而讓體育課堂得到有效管理。
5 結語
本文以前人的研究為基礎,通過一系列的數(shù)據(jù)分析,最終將高校體育課程管理的影響因素確定為教師、學生和學校3個方面(包含9個影響因素)。并以確定的9個影響因素為基礎,提出3條提升高校體育課程管理效果的有效途徑,分別是提高教師綜合能力、培養(yǎng)學生運動興趣和完善體育硬件設施。因此,高校及其體育教師可從本文確定的9個影響因素這一角度出發(fā),以提出的3條高校體育課程管理途徑為參考,從多個層面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對癥下藥,最終完成強化高校體育課堂管理質(zhì)量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zhì)的意見[EB/OL].(2007-05-24)[2022-11-04].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005/t20100531_88539.html.
[2]李勃.大學生體質(zhì)測試后續(xù)服務問題分析與管理模式構建[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9,39(2):119-122.
[3]叢湖平.體育統(tǒng)計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4):230-260.
[4]方綺雯,劉振球,袁黃波,等.結構方程模型的構建及
AMOS軟件實現(xiàn)[J].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18,35(6):958-960.
[5]楊長建,周君華,楊偉偉.體育專業(yè)本科畢業(yè)生就業(yè)質(zhì)量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某大學體育學院本科畢業(yè)生的調(diào)查[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22,38(3):76-83.
[6]胡子祥,胡月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態(tài)度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之影響研究[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20(6):1-8.
[7]李惠琦.教育倫理視野下的初中課堂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2.
[8]陳培玲,張容.理工科大學新進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與實踐:以河海大學為例[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
2016(2):75-77.
[9]郝琛.民族地區(qū)中師學校音樂校本課程開發(fā)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8.
[10]許澤西.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個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0(36):64.
[11]畢桂鳳.重新審視高校體育選項課對體育教學的影響[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6(6):73-74.
[12]張曉華.普通高等學校在線課程評價指標構建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7.
[13]張婷婷.影響高校體育課堂管理的主要因素分析[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20,39(8):57-59.
[14]孟燕平.試論師范生專業(yè)核心素養(yǎng)的內(nèi)涵及提升策略[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8,30(2):143-152.
[15]余杰.“雙創(chuàng)”時代高職教師核心素養(yǎng)和能力建設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8(23):163-165.
[16]戴霞,謝戴西,秦春波,等.高校體育“課內(nèi)外一體化”課程環(huán)境的優(yōu)化配置:以深圳大學為例[J].體育學刊,2015,22(6):75-79.
[17]馬宏斌.大學生體育教學滿意度模型及實證研究[J].體育學刊,2015,22(5):9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