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源于一些因素的影響,學生學習負擔較重,極易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倘若不及時疏導,將會阻礙其身心健康發(fā)展。體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通過體育運動,能夠有效舒緩學生的消極情緒,鍛煉學生抗挫折能力,在幫助學生強身健體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更好地應對學習、生活中的問題。鑒于此,文章以初中體育教學為例,首先分析影響初中生抗挫折能力的因素,接著探究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的意義、對策,最后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項,希望能夠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素質教育;初中體育教學;抗挫折能力
一、引言
當代社會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不遇到困難、不遭受挫折顯然是不太實際的。在校園生活中,倘若學生沒有遭受過挫折的洗禮,不具備正確看待挫折的意識、能力,就會變成溫室的“花朵”,難以較好地適應社會。因此,教師要發(fā)揮好體育在學生抗挫折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優(yōu)勢,在完成基礎教學任務的同時,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學會克服困難,增強自信心,提高課堂效率和質量。
二、初中生影響抗挫折能力的因素分析
(一)客觀因素分析
客觀因素是事件當事人之外的因素,因此導致的挫折通常是學生個人能力無法克服的[1]。同時,這一般也是很難預料、抗拒的,很容易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消極影響。
(二)初中生個體因素
初中生個體因素,也就是自身條件的限制或阻礙。如:個人知識、能力、氣質上與他人的差距等生理方面的缺陷;或是多種需求的沖突,自身觀念的問題,對物質利益感到未滿足而萌生的內部驅力[2]。在內部驅力的作用下,人們朝著目標邁進,在此期間,有的人能夠得償所愿,有的則因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無法得到滿足,更有甚者,因思想品質等問題而被他人批評、懲罰等,產生挫折,這是個體因素導致的。
三、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抗挫折能力提高的意義
(一)有效緩解學生精神壓力
近年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但精神生活卻存在部分缺失。就初中生而言,他們的物質需求基本上能夠得到滿足,但卻存在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如:家長的期待、學業(yè)壓力、人際關系復雜等,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給學生造成了壓力。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當遇到壓力且沒有宣泄的渠道時,就很容易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3]。這個時候,通過體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抗挫折能力就顯得尤為關鍵了。體育是初中階段的重要科目,旨在幫助學生強身健體、鍛煉體魄,從表面上來看,體育是大量的體能訓練,其實其還具有抗壓作用。教師有意識地滲透挫折教育,讓學生學會正確地看待生活中的各種挑戰(zhàn)、困難,能夠以積極的心態(tài)來應對。當學生具備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后,在遇到問題或壓力時,就可以較快地緩解壓力,平復自己的情緒,有效應對挫折,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初中是學生身心發(fā)育的重要階段,也是其增長閱歷、強化思維和認知世界規(guī)律的關鍵階段。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生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青春期的苦惱、人際交往等,這些都可能會引發(fā)學生的恐慌、畏懼心理,尤其是當自己失敗時,更會感到挫敗,變得自卑。這個時候,學生抗挫折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就體現(xiàn)出來了,這是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需要,更是落實素質教育的必經之路。在常規(guī)教學中,教師一邊組織學生訓練,一邊發(fā)現(xiàn)并調整學生的情緒、心態(tài),引領學生樹立積極態(tài)度,明確人生價值,增強自信心,為未來生存發(fā)展筑牢根基。
(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教育的根本任務。從本質上來說,教育就是對人的塑造,特別是培養(yǎng)人的品格。當代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備扎實的知識基礎,也要有良好的體魄和社交能力[4]。體育是初中學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應當肩負起立德樹人的重任。在體育教學中,通過體育運動鍛煉學生的體魄只是一個方面,教師還應當培養(yǎng)學生百折不撓、堅韌不拔、不輕易言敗的精神品質,特別是抗挫折能力。通過落實這項任務,積極響應新時代對教育的要求,為國家培育更多高素質、高水平的時代新人。
四、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抗挫折能力提高的對策
(一)建設良好愉悅課堂氛圍
初中體育教學中,要想有效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那么教師就要注重課堂氛圍的建設,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氣氛,使學生能夠以更好的狀態(tài)融入課堂,對體育活動產生濃厚興趣。教師要明確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當發(fā)現(xiàn)學生遇到問題或陷入困境時,要及時伸出援手,適當引導和輔助,加以激勵、鼓舞,勇敢地面對困難,樹立不畏懼、敢于挑戰(zhàn)、不怕挫折的精神品質,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深刻意識到挫折并不可怕,關鍵在于懂得如何戰(zhàn)勝挫折,不畏懼挫折和挑戰(zhàn)。
(二)依據學生差異構建情境
學生在成長發(fā)展中受到遺傳、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身心特征和能力等方面存在鮮明的差異,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表現(xiàn)往往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不同學生遇到問題或挫折時,表現(xiàn)出來的情緒、抗挫折能力等也大不相同。所以,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明確和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輔導。為了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教師還有必要進行挫折情境的構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抗挫折意識,增強學生的忍耐能力[5]。如:在短跑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為他們制定個性化的短跑目標,先完成最初設定的目標,再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難度。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減輕學生的負擔和壓力,讓學生更加自然、輕松地學習,當看到別人跑得更快、更好時,也不會產生心理壓力,因為他們已經完成了預期的目標,能夠獲得教師的認可、夸贊,在課堂上保持愉悅的心情。這樣的教學更加個性化,能夠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抗挫折能力,讓學生學會更好地克服困難,走向美好人生。
(三)以身作則培養(yǎng)抗挫意識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開展者,是學生學習道路中的引路人,承擔著教育和指導學生的職責。在體育課堂上,教師是學生最為尊重、信任的人員之一,學生有著天然的向師性,教師往往成為學生最直接的榜樣,言行舉止、行為習慣等都可能不自覺的給學生以模仿。所以,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抗挫折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那么教師就要嚴格規(guī)范和約束自我,為學生做好表率,讓學生能夠從自己身上看到抗挫折的精神品質,在無形之中受到感染、熏陶,形成良好的抗挫折意識和能力。體育課大多在戶外進行,但在具體實施中,很容易受到天氣、學生身體素質等因素的影響,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本能的躲避現(xiàn)象,當遇到問題或困難時,就開始退縮、逃避[6]。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應當及時站出來,以身作則,發(fā)揮自己的榜樣作用,激勵和鼓舞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問題或挑戰(zhàn),樹立良好的抗挫折意識。如:在冬天,學生都喜歡待在封閉的教室,而體育課需要去戶外,所以不少學生都有些抵觸、排斥體育課。此時,教師就可以提前來到操場,等待學生,并鼓勵學生戰(zhàn)勝寒冷,保持標準的站姿,切忌縮手縮腳。當學生積極響應時,教師要及時肯定、夸贊,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滿足感和喜悅感,意識到自己的成長,增加勇氣。在示范體育動作時,教師要嚴格規(guī)范自己,保證每個動作的標準化、規(guī)范化。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給學生提供精神上的激勵和鼓舞,讓學生敢于挑戰(zhàn)自我,享受成果帶來的歡樂,助推抗挫折意識的形成,為抗挫折能力的發(fā)展筑牢根基。
(四)加強學生心理防御能力
初中體育教學中涉及到豐富多樣的運動項目,運動量較大,對學生身體素質、體能等方面的要求相對較高。在參與體育活動時,倘若未能完成教師安排的任務,學生可能會產生挫敗感,在后續(xù)體育學習中就會變得更加畏縮、猶疑。這個時候,教師就要加強對學生抗挫折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防御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尤其是他們遇到問題或陷入困境時,要主動關心,引導其找出失敗的原因[7]。當然,學生之間存在鮮明的個體差異,對待挫折的態(tài)度也是不同的,有的學生可以迅速地走出消極情緒,有的學生則深陷其中,不斷“內耗”。當學生遇到挫折時,且產生較為激烈的反應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主動幫助學生找到失敗的原因,并且加以有效疏導,擺脫消極情緒,能夠將挫折轉化成奮進的動力,較好地克服困難,走出困境,建立健全心理防御功能。如此,在未來學習和生活中,當遇到挫折時,學生不再退縮、逃避,而是能夠以積極的心態(tài)來面對,想辦法解決問題,迎來璀璨明天。
(五)開展競賽強化抗壓能力
體育運動豐富多樣,不少都具有競技性。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組織體育競賽,點燃學生的好勝心、勝負欲,讓學生全身心參與進來,在競技和對抗中形成抗壓、抗挫折的意識和能力。如:教師可以在把握學生基本情況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科學劃分,形成兩個隊伍,設計兩組對抗的體育競賽,如拔河、跳繩等,這些體育競賽可以將學生凝聚起來,讓他們團結協(xié)作,咬緊牙關,堅持下去,這對學生團隊意識、集體榮譽感和身體素質的鍛煉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在體育競賽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加油,通過語言的力量來激勵學生,讓學生從內心深處萌生力量,能夠全力以赴,為團隊爭光[8]。當體育競賽結束后,教師要肯定、夸贊獲勝的隊伍,當然,也不能忽視失敗的隊伍,要激勵他們,雖然輸掉了比賽,但也不必灰心,每個人頑強的意志力深深打動著教師,這次失敗能夠為下次的成功汲取經驗,只要不放棄,就一定能成功。如此,通過體育競賽的開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體育學習內容和形式,鍛煉學生合作能力,還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抗壓、抗挫折能力,讓學生能夠有效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挖掘自身潛能,自我免疫、自我調節(jié),以積極狀態(tài)迎接未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
五、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抗挫折能力提高的注意事項
初中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至關重要,但要想順利地達成預期的效果,那么就必須要注意四點:
首先,從思想上提高重視。教師要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提高對學生抗挫折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有效避免一味地關注運動技能的傳授而疏忽對學生的挫折教育的情況,在幫助學生獲取豐富體育知識、運動技能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在教學實踐中,有必要進行優(yōu)良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開展教育工作,培養(yǎng)學生抗挫折能力,促進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更上一層樓。
其次,要腳踏實地、持之以恒。學生抗挫折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項漫長的系統(tǒng)工程,離不開長時間的堅持和努力。在日常工作中,教師要腳踏實地、持之以恒,有目的、有計劃和有組織地開展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能夠以正確的思想來對待挫折,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變化。
再次,要把握好度。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抗挫折能力,教師要把握好挫折的“度”,因為挫折容忍力也是有極限的,即“挫折閾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考慮學生階段性,也不能忽視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確保受挫強度在學生的“挫折閾限”以內,否則將會適得其反,影響到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最后,要及時進行總結。當完成挫折教育后,教師要積極歸納和總結,就學生的實際情況,分析原因,對癥下藥,讓學生懂得“吃一塹,長一智”的道理,能夠汲取更多的經驗,學會靈活地應對挫折。
六、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要將體育教學任務和學生抗挫折能力培養(yǎng)進行完美融合,利用好課堂這一主陣地,有序、有效滲透挫折教育,培養(yǎng)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添磚加瓦。當然,這并非一蹴而就,教師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并靈活運用,力求構建品質課堂,助推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王劍波.巧用初中體育課堂,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J].體育畫報,2021(8):107.
[2]王映紅.初中體育教學提升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性的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22,12(26):78-80.
[3]王興美.素質拓展訓練融入初中體育教學途徑探析[J].青少年體育,2022(4):128-129.
[4]趙超.立德樹人理念下初中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研究[J].青少年體育,2022(6):30-31.
[5]陳霞.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研究策略[J].考試周刊,2022(4):127-130.
[6]沈杰.初中體育與健康課教育中體驗式教學策略探討[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7(11):26-28.
[7]吳仕維,劉平.趣味田徑運動對初中生心理健康調查現(xiàn)狀及應對策略[J].網羽世界,2022(31):19-20.
[8]付永國.中考體育改革對初中體育教學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1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