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敏捷圈是一種提高學生速度、敏捷和協(xié)調性的訓練器材。在現(xiàn)在的體育課堂上已經(jīng)得到廣泛的應用,結合學生的特點利用敏捷圈融合到籃球課堂教學中,提升小學生籃球運球、傳球基本技術的能力。通過敏捷圈克服小學生專注力差、注意力持續(xù)時間較短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多年的籃球教學經(jīng)驗利用敏捷圈創(chuàng)造出多種形式的練習方法,又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實例分析以及組內教師的討論對訓練方法進行提煉歸納,總結出一些敏捷圈提高小學生籃球課堂學習效果的方法,為學校今后體育課中籃球教學提供可以參考應用的實踐案例,提高學生的整體籃球水平。
關鍵詞:敏捷圈;籃球教學;練習方法;學習效果
一、引言
本研究旨在提升小學生籃球運球、傳球等基本技術的能力,通過引入敏捷圈教學工具,解決小學生專注力差、注意力持續(xù)時間短的問題,進而激發(fā)其學習興趣。作者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和實例分析法,對敏捷圈在籃球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表明,利用敏捷圈進行籃球教學,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技術掌握程度。本研究不僅為學校今后的體育課籃球教學提供了實踐案例,也為提高小學生籃球水平提供了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研究目的
為提升小學生籃球運球、傳球籃球基本技術的能力。通過敏捷圈克服小學生專注力差、注意力持續(xù)時間較短的問題,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總結出一些利用敏捷圈提高小學生籃球課堂學習效果的方法,為學校今后體育課中籃球教學提供可以參考應用的實踐案例,提高學生的整體籃球水平。
三、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籃球運動教程、青少年籃球教學指導、中國學校體育等資料作為理論基礎對課題進行研究。
(二)專家訪談法
通過學習培訓與其他具有豐富籃球教學經(jīng)驗的訓練師進行交談,并結合本校實際情況作為實踐基礎對課題進行研究。
(三)實例分析法
通過教師教學實例應用實驗班級和對照班級進行對比,即實驗班級應用敏捷圈練習和對照班級不用敏捷圈練習,教師進行總結反饋,理論結合實踐對課題進行研究。
四、結果與分析
作為一名籃球專項的體育教師,深知籃球運動在學生身心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小學生專注力差、注意力持續(xù)時間較短,一些籃球的基礎技術又需要學生不斷重復練習,在不斷反復練習的過程中學生會產(chǎn)生對體育課籃球內容的倦怠,所以在不斷的實踐教學中,教師把敏捷圈應用到籃球教學中,在平行班級內進行教學效果的對比,提煉出高效的練習方法。
(一)小學生籃球教學的主要內容及重點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小學階段籃球基本技術的主要教學內容有運球、傳球。運球主要以原地運球、行進間運球;傳球主要以雙手胸前傳接求為主。
原地運球的重點是按壓球的部位以及控制球的落點;行進間運球的重點是籃球落點的控制;雙手胸前傳接球的重點是傳接球的手型及傳球的準確性。
(二)各項籃球基本技術應用敏捷圈練習效果對比
為提升籃球教學的學習效果,教師在教學中對平行班級教學應用不同教學方法進行對比,即:不同年級選擇一個實驗班級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敏捷圈來練習,對照班級的學生在練習時不應用敏捷圈,最后從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三個方面進行對比得出結論。
1.運球練習效果對比
(1)原地運球練習效果對比
原地運球是持球隊員在原地或者行進中,用單手連續(xù)按拍由地面反彈起來的球的一種方法,原地運球主要是水平籃球教學的主要內容,在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是看“信號拍球”、分組“拍球比多”,在拍球的同時可以變換身體姿勢、強側和弱側手的交替練習。
結合上述的教學方法,教師巧妙的應用敏捷圈,利用教學情境“讓你手中的籃球在圓圈內跳躍”引導學生在擺放的敏捷圈內運球,讓學生通過控制球的落點進一步鞏固運球技術動作。當學生容易出現(xiàn)低頭時,教師利用敏捷圈“紅綠黃”三色創(chuàng)設交通信號燈,讓學生抬頭看信號燈運球,教師舉起不同顏色的敏捷圈讓學生根據(jù)信號拍球(例如:“紅燈”-停止,“綠燈”-運球,“黃燈”-換手)。這樣即能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在潛移默化中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讓學生遵守交通規(guī)則。
通過表1對比看出實驗班級比對照班級學生的運球能力更突出,具體表現(xiàn)是學生對技術動作的掌握更加熟練,學習效率更高,學生對球落點的控制更好,為將來行進間運球打好更扎實的基礎。利用敏捷圈使學生更明確的練習目標,體驗成果的樂趣并提高學習興趣,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練習,克服運球練習中枯燥乏味為的反復練習。又通過交通信號燈的練習方法使學生克服運球時低頭看球的錯誤。通過實踐對比學生在利用敏捷圈練習時課堂學習效果更好,可以有效的應用到平時的籃球課堂教學中。
(2)行進間運球練習效果對比
小學階段行進間運球主要內容是行進間直線高運球和繞障礙物運球,在水平二階段的教學中常以直線往返運球游戲和鏈條運球游戲為主,利用音樂讓學生保持運球節(jié)奏在跑動中完成游戲,強弱側手交替練習的。
在實踐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控制球的落點,教師將敏捷換引用到教學中:
方法一,將敏捷圈擺成直線,使敏捷圈擺成繩梯的形狀,讓學生在敏捷圈上做高抬腿并將籃球運到敏捷圈側前方,也可以反過來讓學生在敏捷圈外側做高抬腿將球落點控制在敏捷圈中心。隨著學生運球能力的提升讓學生根據(jù)自身的能力調整敏捷圈的間距提升練習難度;
方法二,將敏捷圈擺放成“S”形,使學生沿著敏捷圈運球,將球落點控制到敏捷圈中心,跑動時延敏捷圈外側。在以上兩種練習方法中學生比較容易出現(xiàn)低頭看環(huán)的位置,所以教學中告訴學生重點是控制球的落點,要學會感覺籃球在身體附近的位置并通過手指最后撥球的方向控制球的落點。
通過表2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學生行進間運球練習中應用敏捷圈的效果,應用敏捷圈對學生練習密度有明顯提升,學生在正常跑動中運球5米需要拍4-6次,但在敏捷圈上拍5米距離需要拍10次,效率更高,并且對學生運球控制能力的提升更加顯著,學生不會再將籃球運到身體正前方影響跑動。所以敏捷圈在練習中的應用更加有效的提升學生運控籃球的能力,對教師正常籃球教學的幫助較大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2.傳接球練習效果對比
雙手胸前傳接球是比賽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傳球方法,傳出的球快速有力準確性高,而且便于和投籃、突破等動作結合應用,所以被廣泛應用到體育課籃球課教學中,在教學中教師常用原地“Z”字型傳接球游戲,三角跑動傳接球游戲等方法使學生通過反復的練習來掌握傳接球的基本方法,感受球性,增強合作意識。
根據(jù)雙手胸前傳接球的技術特點,教師將敏捷圈應用到實踐教學中。
方法一,為提高傳接球的準確性將學生分為三人一小組,兩人進行傳接球練習,第三人手持敏捷圈將環(huán)懸空位于傳接球路線的中間,敏捷圈的高度位于傳接球人的胸腹之間,這樣學生傳接球時的目標更加明確能。為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增加練習難度教師手持兩個敏捷圈與學生合作形成三個敏捷圈“隧道”,這樣也使學生能夠更高質量的完成傳接球練習。
方法二,為提高學生的傳球出手速度以及傳球時機的準確性,讓學生將傳接球路線上的敏捷圈旋轉起來,當敏捷圈旋轉于垂直地面時將球傳給同伴。這種方法提高學生的預判能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促使學生主動與同伴交流合作。
通過表3分析學生在掌握正確的傳接球方法后,再利用敏捷圈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成為課堂的關鍵,當應用到敏捷圈后學生會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是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的要素;又利用敏捷圈有效的提升學生傳球的準確性,使學生學有所用,并隨著難度的增加增強學生挑戰(zhàn)自我的信心,所以敏捷圈在雙手胸前傳接球課程上的應用是非常成功,從課堂學習效果上來講是明顯優(yōu)于對照班級的,在今后的籃球傳接球教學中應該更好的開發(fā)和利用敏捷圈提煉出跟多的練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五、結論與建議
學生在學習籃球基本技術時需要通過一定程度的反復訓練,讓學生逐步提升球感,提升對籃球的控制能力,如果在教學中應用單一的練習方法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影響課堂教學效果。通過實踐的案例對比分析在籃球課堂教學中應用敏捷圈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本次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在籃球基本技術學習中加入敏捷圈能提升學生課堂教學中的練習質量。綜上所述得出結論敏捷圈在籃球教學中的應用不僅高效而且學生更容易接受,在器材的準備上簡單易行適合體育課中的籃球教學。在今后的教學中將敏捷圈更多的融入到教學中,并不斷創(chuàng)新、探究出新的練習方法,為學校體育教學中籃球課程的教學提供可行性的方案。
參考文獻:
[1]張驥、張海濤,巧用游戲發(fā)展學生原地運球能力[J]中國學校體育,2019.3:55
[2]顧迎迎,融合體能創(chuàng)編敏捷圈游戲[J]中國學校體育,2019.9:45-46
[3]蔣林稼,繩梯在籃球基本功訓練中的妙用[J]中國學校體育,2018.6: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