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代少林寺的繁榮
少林寺在明朝時期與朝廷關系頗為密切。雖然明代皇帝沒有格外寵信佛教,但太后,妃嬪,太監(jiān),王爺等多數皇室佞佛。少林寺作為禪宗祖庭,自然更受青睞?!懊魅f歷十五年十一月十九日?;实垭分I嵩山少林寺主持及僧眾等:朕唯佛民之教,具在經典用以化導善類,覺悟群迷,于護國佑民不為無助,茲者圣母茲圣宣文明肅皇太后命工刻印續(xù)入藏經六百三十七函,通行頒布本寺?!泵骰胀鹾V信佛教,重修少林寺“于是捐若千金命住持僧悟萬堇役。重修甘露臺藏殿,我朝頒降藏經,金銅圣象麗焉,繪飾方丈,起蓋立雪庭為直指單傳心印之處”。明英宗曾孫朱厚尊曾“念少林為達摩單傳之地,施銀三百兩,親在本寺率諸僧眾法筵大啟,共輔皇猷?!?/p>
明代少林武僧也攜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正德年間(1506-1521),山東、湖廣、四川等地同時爆發(fā)農民起義,義軍連克京畿周邊省份,京師為之震動。朝廷下詔令少林僧兵入伍抗敵。少林僧兵積極響應,在戰(zhàn)場上首位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是三奇周友。他帶領僧兵在戰(zhàn)場上作戰(zhàn)勇猛,很快地平定了“二劉”的農民起義軍。朝廷加封其為“都提調總兵”。隨后周友奉旨鎮(zhèn)守云南,出兵平定蠻兵叛亂。周友在武術上頗有修為,除了自研拳法,棍法,槍法外,還廣納門徒。據不完全統(tǒng)計,他門下招收僧俗弟子有一千多人,輻射山河四省數十縣。知名弟子有洪轉、洪仲、普清等。在他圓寂之后,皇帝“敕賜大少林禪寺,為周友敕名為‘天下對手,教會武僧’”。
到了嘉靖年間(1522-1566),倭寇侵擾浙閩一帶,當地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小山禪師又應明政府之邀,派遣月空、自然等數十名少林僧兵奔赴前線殺敵,同時少林武僧也協(xié)助明王朝利用少林功夫練兵?!睹魇贰け啤酚涊d道:“倭亂,少林僧應募者四十余人,戰(zhàn)亦多勝。”月空等人在戰(zhàn)場上效仿羅延神的形象,“朱發(fā)靛面”,手持鐵棒,出手干脆利落,禪武合一。數十人遠赴國難,最終全部壯烈犧牲,實屬可歌可泣。少林僧兵抗倭成功后,明廷格外高興,除了賞賜各種法器,金銀和加封小山禪師及武僧外,為少林寺長遠計,在萬歷元年(1573),朝廷命河南府登封縣發(fā)布了《為乞憐山僧分豁額外糧差以免外竄事》的告示。告示稱少林僧眾因受政府征調,在戰(zhàn)場上“屢有死功”。故加恩體恤,免征糧差。從萬歷元年以后少林寺所有的賦稅,一律豁免。登封縣之后也多次明確少林僧眾對所占土地享有免稅特權。
萬歷二十三年(1595)登封縣知縣頒示的《肅清規(guī)杜詐害以安叢林告示碑》:“查得歷代住持欽奉圣旨,不許軍民人等攪擾及爭占田土,犯者不饒。況本寺武僧疆兵護國,其贍寺地土,屢奉明文,永遠耕種。敢有仍前不竣、肆行瀆亂,及侵占尺寸之土者,許管事僧具實呈舉,以憑拿究。”
明少林寺除有政治經濟優(yōu)勢外,曹洞宗少林法系中高僧也不斷出現(xiàn)。其中小山禪師傳承二弟子蘊空常忠、幻休常潤。常忠禪師將法脈延衍于江西壽昌寺,他與弟子無名慧經開創(chuàng)的壽昌系也成為明中葉后曹洞宗的又一大法系。常潤繼主少林法席,為傳承少林宗脈,殫精竭力,最終其座下弟子二百七十余人,師徒相續(xù),連綿興盛。除小山禪師師徒外,還有子定禪師、松庭禪師、無言道公等。這些禪師均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有明一代,少林寺因自身皇家寺院的身份以及因護國有功在政治上得到明王朝扶持;經濟上已經形成了龐大的寺院經濟;在經義修為上,少林寺在明代高僧輩出。少林寺一時進入到繁盛時期。
二、明末少林寺的衰落
明末朝政日益腐敗,土地兼并劇烈,百姓無田可耕,米價漲到千錢,明朝下層民眾度日維艱,茍延一息。登封自明崇禎十三年(1640)以來更是天下大旱,蝗蟲成災。糧食價格更是漲到了驚人的二兩每斗。百姓易子相食。除登封受旱災蝗災之外,周邊地區(qū)也無一幸免。“鄭州死亡滅絕者幾百家,洛陽村鎮(zhèn)之餓死一空,城市皆殺人而食?!?/p>
崇禎十一年(1638),李際遇(登封縣磨溝人)因不服要糧款的衙役被縣執(zhí)捕,在百姓的協(xié)助下逃回磨溝,在尖山上豎起義旗,不久發(fā)展到四五萬人。后以御寨山為根據地,活動于登、密、滎等地。李際遇并非一般的草莽,自幼便熟讀詩書,但在參加科舉時未考中,返鄉(xiāng)后成為一名礦工。在井下工作的李際遇十分慷慨,經常將自己的糧食分與他人,因此結識了很多朋友,陳金斗便是其中之一。他自稱接受天書,并稱李際遇有王侯之氣,便鼓動李際遇揭竿而起。李際遇本人性格豪爽并且接受過系統(tǒng)的儒家教育,且在起義之前也做過周密的計劃,加上同伴利用天書讖緯為其造勢。正是有這個優(yōu)勢,李際遇的起義軍發(fā)展迅速。旬日間從眾數萬。李際遇依托少林寺對面“御寨”山為根基,扼轘轅關為界,在洛陽周邊數十個列寨中,李際遇勢力最大。
李際遇起義時由于整個河南地區(qū)久受旱災,饑民遍地,所以其最先要解決的是糧草問題?!都膱@寄所寄》記載:“李(際遇)踞登封之御寨,于踞嵩之屏風寨,放火殺人,并鄰寨以自益。”而少林寺對于李際遇而言,近在咫尺。但少林寺尚武已久,李際遇深知少林武僧功夫了得,不敢武力占領,便決定放棄武力征服,采用智取。隨后以過生日為由,將少林僧眾誘騙到御寨,趁僧眾不備,將他們全部殺害。隨后李際遇率人沖入寺中大肆搶掠,之后放火燒毀。從此少林寺“即存一二殘衲間,令沙彌試演拳棒然。直如街坊,乞兒打對,不足觀矣”。明末雖然少林寺多次遭受蹂躪,但李際遇此次浩劫手段極為殘忍,對于廟宇的破壞最為嚴重。少林寺這座千年古剎毀于大火,寺中剩余僧眾四下逃竄,這對少林寺而言無疑是滅頂之災。
三、清初少林寺的重建
李際遇毀寺殺僧時,正值海寬法師為少林寺方丈。海寬的生平,具體記錄在《五燈全書》中。海寬法師俗姓王,直隸人。最初在崇恩寺出家,隨后來到少林寺,在明末崇禎十二年(1639)七月被禮部任命為少林寺方丈。而李際遇屠戮少林寺時,海寬迫于賊人勢大,未組織武僧對抗。最終無奈選擇離開少林寺,隱居太行山講法。
直到清王朝穩(wěn)固中原之后,海寬才重新回到少林寺。此時距寺院被焚,已有三年。由于清王朝初步定鼎中原,所以對于海寬任命亦格外重視,由禮部專門下發(fā)部劄欽命。更值得注意的是,清廷對于海寬的方丈任命,實為兩次。第一次任命是在順治三年(1646),《少林寺志》中記載,“清朝鼎建,咨保海寬住持換給新劄,因寬足疾回寺,未蒙給劄。”(﹝清﹞葉封:《少林寺志》,部劄,乾隆十三年﹝1748﹞刻本。)第一次任命,海寬卻以“足疾”為由婉拒,未到北京接受清廷冊封。
對于這次海寬未能接受任命的原因,后人猜測紛紛,大抵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海寬依然懷念大明;另一種說法是海寬想要反清復明,并在少林寺中窩藏有明朝的遺老遺少。但這兩種說法是站在明清易代這個大環(huán)境下的主觀猜測。由清朝建立之初對待宗教態(tài)度“內外寺、廟、庵、觀,凡有明朝舊敕盡行繳部,不許隱藏”可知,此次對全國各寺廟,庵,觀等核心職位的重新任命,是一種全國性的行為,并未專門針對少林寺。至于海寬為什么以“足疾”為由拒絕,從《五燈全書》和康熙年《登封縣志》可以尋到一些蛛絲馬跡。海寬回到少林寺的時間是順治三年(1646),但從順治三年二月清廷命“肅親王豪格分兵赴南陽討流賊二只虎、郝如?!笨芍?,此時河南府才剛剛平定,政治動亂,僅登封知縣一年多的時間就換了四個。對于海寬而言,清政府稍微在中原地區(qū)扎根,南明勢力依然想要卷土重來。在這樣的形勢下,他需要審時度勢,要靜靜地觀察政治走向,不能輕易做決斷。終于在順治十四年(1657)的二次欽命中,海寬接受任命并再次成為少林寺方丈。
海寬禪師的德行崇高,禪學造詣也很深。對此清廷不僅給予崇高贊許,同時也更確定少林寺的禪宗正統(tǒng)地位并稱之為“天下佛門之祖庭”,地位等同于山東曲阜孔家和江西龍虎山張?zhí)鞄熓兰?,清廷將此少林寺與這兩大千年世家并列,足以反映了少林寺在清廷的地位非同一般。
海寬接受任命后,在順治九年(1652)決定募資重修被戰(zhàn)火摧毀的少林寺。令人意外的是,海寬重修少林寺這件事有兩塊碑記同時記載留念,這在少林寺史上非常罕見。時任左副都御史傅景星,工部右侍郎艾元征分別撰寫了《重修少林寺記》和《重修少林寺碑記》。前者收錄在《少林寺志》中,后者則收錄在《河南通志》中。但遺憾的是兩塊原碑均已不復存在。但碑文被記錄在冊,保留下來。
這兩通碑文對重修少林寺的歷史進行了詳細的記錄。從菩提達摩在少林寺創(chuàng)立禪宗后,一花開五葉,分別為溈仰宗、臨濟宗、曹洞宗、法眼宗、云門宗。太室山,少室山各有初祖道場,但當時都已經廢止。只保留了少林寺,作為祖庭及天下法王之位,傳至如今海寬禪師,已經有二十八代。海寬作為明末最后一任住持和清初首任住持,其對少林寺有突出的貢獻,傅景星稱其為“佛門正主”。作為曹洞正宗的少林系傳人,海寬對少林寺尤為重要。他在少林寺經受匪患后力挽狂瀾,維護法統(tǒng),在艱難中依然傳承下去,延續(xù)禪宗一脈。海寬在順治三年(1646)再回到少林寺的時候,寺院風雨飄搖,建筑多半傾覆,各種法器,經典,也被付之一炬。千年古剎淪落至此不僅使人產生濃重的悲涼之感。
海寬作為少林寺當家人,既身擔衣缽,就立志重新光復少林,弘揚佛法。對于此次修建,清廷也大力支持。海寬利用自己在北京講法三年所積累的人脈,同時積極聯(lián)系河南地方官員予以支持。時任河南巡撫吳景道對時任布政使的徐化成作出特別指示:少林寺作為初祖道場,系佛法傳承的關鍵,必須延續(xù)下去,以繼宗風。徐化成被任命為此工程的第一責任人,以確保順時順利完成。吳景道不僅重視此次重修工作,而且自己也身起表率,帶頭捐資并鼓勵手下官員也對修建工作進行支持援助。時任河南分守許文秀和分巡范承祖也積極投身于少林寺的修繕工作中,百姓也紛紛捐錢出力,少林寺一時間熱鬧非凡。
海寬法師在修繕中事無巨細,親力親為,聚集數百位工匠,就地伐木取材。在此條件下,重建工作進展迅速。工程肇始于壬辰孟夏,告成于癸巳仲秋,共耗時一年零三個月。修成方丈、立雪亭、左右十間、西退居、正殿五間,大天王殿一座兼左右二間,同時兼有山門,藏經閣等。所修殿宇內部裝潢也華麗異常??傊?,在海寬此次主持重修之下,少林寺雖未恢復以往的盛況,但整體雛形已經奠定,能夠滿足僧眾生活,法事,參禪,功課的需要。同年少林寺山門對面的十方禪院也得到了寺中寂印自知禪師的重修。少林寺經歷“李際遇之亂”的十余年之后得以重新振興。
海寬重修少林之功,可以垂于不朽矣。但很遺憾的是,這兩塊順治九年的重修少林寺碑全部都消失不見。海寬禪師在中國禪宗史上可稱為一代宗師。在經義修為上,撰寫了燈錄《五燈纘續(xù)》,康熙御筆在序文中贊揚海寬“泊乎本朝沙門海寬,念其支派繁衍,自宋金元明數百年來,傳述闕然,乃著《經續(xù)》一書”。海寬作為少林寺明、清兩朝的欽命方丈,從德行,修為,曹洞宗嫡傳等方面都是得到高度肯定的。
海寬在重修少林寺之后,同年還舉辦了“天地冥陽水陸賑孤薦祖大法會”,連續(xù)舉辦三年,以此來超度明末清初時因戰(zhàn)亂死去的民眾。周邊地區(qū)如鞏縣,密縣等大量僧眾,信徒,普通民眾都參與這次法會。也有大量的居士在此次的法會中為少林寺捐獻香火。經過海寬的悉心經營,到了順治末年,少林僧眾已經達到六百多人,呈現(xiàn)出繁盛的局面。清代以后少林寺也曾經過多次的翻修。但從整體上看,清代少林寺已遠不如元、明兩朝輝煌。
四、結語
少林寺地位變化與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系,是時代變革下的一個縮影。有明一代,少林寺受到上層統(tǒng)治者的重視并繁榮發(fā)展,但明季,少林寺由于自身的影響力和形勢的突變使得自身被農民起義軍毀于一旦。清朝建立后,少林寺作為禪宗祖庭,又受到了清廷的高度重視,順治九年(1652)少林寺的重建,既是少林寺重新復興的體現(xiàn),同時也反映了河南地區(qū)政治由亂到治和清朝統(tǒng)治者對中原地區(qū)佛教的接手與重新振興。
(作者為河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