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研員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中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是教學改革的倡導者、組織者、實踐者,起到了“牛鼻子”作用。在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為貫徹落實《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和《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普高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廣東省狠抓市級、縣(市、區(qū))級體育教研員這個“牛鼻子”,合理規(guī)劃體育教研員研修安排,通過制訂系統(tǒng)化研修課程,圍繞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中的難點、堵點與關鍵點問題,開展針對性研修活動,實現(xiàn)各個擊破,提升教研員解決關鍵問題的能力的同時,滿足課程改革對體育教研員的能力和素養(yǎng)提出的更高要求,為全面提升學校體育質量保駕護航。
一、研修前找準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關鍵點、難點與堵點
1.在《普高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梳理難點、關鍵點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是體育課程改革和發(fā)展的風向標,是衡量體育教育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反映了體育課程的動態(tài)建構過程。[1]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是體育與健康學科的綱領性文件,是課程改革和教學實踐的依據(jù)。正確把握《普高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重點與關鍵點,是全面貫徹落實的重要一環(huán)。為此,在開展研修活動前,對《普高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的難點、關鍵點進行梳理。
《普高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強化了課程育人的導向,優(yōu)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制了學業(yè)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读x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新增了核心素養(yǎng)、結構化知識、復雜運動情境、大單元教學、科學適宜的運動負荷、每節(jié)課十分鐘左右體能練習、跨學科主題學習、學業(yè)質量等內容;課程理念除原有的“健康第一”,增添了落實“教會、勤練、常賽”的理念,課程目標由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四個學習方面的目標向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個方面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轉變。[2]《普高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增加了核心素養(yǎng)、選擇性原則、模塊教學、結構化知識、創(chuàng)設運動情境、科學適宜的運動負荷、每節(jié)課十分鐘左右體能練習、學業(yè)質量等內容,在課程內容、學分設置、教學實施等方面進行更加系統(tǒng)、全面、具體的可操作性指引。[3]
從《普高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梳理中可以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的課程標準實施的主線是圍繞核心素養(yǎng),設置結構化的知識與技能,創(chuàng)設真實的運動情境,提升教師設計與實施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能力,通過大單元教學/模塊教學進行系統(tǒng)深入學習,在學業(yè)質量評價的引導下,以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健康第一”指導思想,推動基礎教育改革深層次發(fā)展。從《普高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變化的深層目的和底層邏輯來看,無論是結構化知識與技能、運動情境還是跨學科主題學習都是幫助學生在學練賽系列活動中結合運動知識進行深度學習,掌握運動技能,而技能習得的過程需要時間的保證,所以教學實施的重點是落實大單元教學/模塊教學,教學實施的關鍵點是學練賽一體化教學。
2.在實踐中梳理難點、堵點
《普高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屬于頂層設計,體育課堂教學屬于基層落實。但理想的課程標準在現(xiàn)實的教學實踐中難免存在一些難點和堵點。難點是指那些難以理解和解決的復雜問題,可能因為技術性、知識性或其他原因而使得《普高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教學實施中的落實較困難,往往需要專業(yè)知識、創(chuàng)新思維或額外資源才能突破。如,《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無法理解跨學科主題學習與情境教學、學科融合的區(qū)別,缺乏綜合性思維難以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設跨學科主題學習,將用英語進行課堂教學、將語文中的故事情節(jié)引入課堂就簡單理解為跨學科主題學習;對大單元的“大”理解不透,不知如何設置大單元教學,將18個及以上課時的簡單疊加等同于大單元教學。堵點是指在《普高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教學實踐未能落實的具體環(huán)節(jié)或缺乏可行的條件,如,《普高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落實時所體現(xiàn)的資源配置不當、管理不善或外部環(huán)境造成的實際障礙等。如,高中選課組合更自由化,組合越多排課越復雜,開展常態(tài)化的年級內班級組合選項教學因排課難而無法實施等。通過省、地市(區(qū))的各類研討交流、教學觀摩、送教交流等活動梳理體育教學實踐中的難點、堵點如下(表1)。
二、合理設計研修課程
為全面提升基礎教育質量,充分發(fā)揮教研工作的關鍵引領、導向與促進作用,針對《普高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落實問題,廣東省體育與健康學科結合《普高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教學實施關鍵點、難點、堵點,有針對性地合理規(guī)劃設計研修方案,多措并舉,精準突破,采取理論研修和專項研究方略,助力中小學體育與健康學科的高質量發(fā)展。
1.開展理論研修,轉變教師理念,提升教師認知水平
抓住“牛鼻子”工程,讓教研員作喚醒教師課程意識的使者,從深層邏輯上知曉課程改革的目的和脈絡,找準課程教學實施方向,指引廣大體育教師將《普高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落實到教學實處。廣東省從梳理的重點、關鍵點、難點、堵點中制訂理論研修內容,提升教師對課程改革的認知問題。為此,2023年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分別于6月29日至7月3日、8月20日至24日,在廣東清遠市、廣州市和陽江市舉行了小學班、初中班、高中班和混合班的體育與健康教研員能力提升研修活動。參加研修的學員有來自廣東省各地市、縣(市、區(qū))體育與健康教研員或縣級分片區(qū)教育管理的教研片區(qū)負責教研工作的人員、省基礎教育教研基地項目體育與健康學科基地核心組成員、省中小學體育與健康名教師工作室成員、地級以上市體育與健康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共600多人次參加研修。研修活動主要圍繞深化師德涵養(yǎng)、學校體育教育最新理論、《普高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理解與實施、教研員專業(yè)引領能力等方面,特別是針對梳理出的難點與堵點問題,通過專題講座、工作坊研修、“世界咖啡屋”等形式進行理念的更新和疏通、擊破,實現(xiàn)理念的更新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2.開展專題研修,統(tǒng)一思想抓實踐行動
在認知提升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專題研修,從教學實施的“關鍵點、難點、堵點”中進行具體操作指引,明確操作規(guī)范性等,大范圍的專題研修包括集中跟崗研修、南粵大講堂兩種模式(見表2)。如,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于2024年4月11日至13日在廣東佛山市舉行的“廣東省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研員能力提升研修活動(義務教育班)”。此次研修活動主要以體育與健康大單元教學為主題,通過“體育與健康大單元教學理論”等專題講座,系統(tǒng)解析大單元教學的核心理論、理論依據(jù)及改革面臨的挑戰(zhàn),引導體育教研員等課程改革理念傳播者對大單元教學進行深入思考;通過“廣東省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等主題報告,從宏觀要求、基本原則,到具體規(guī)范,為優(yōu)化每堂體育與健康課提供精準指導;通過各地市體育教研員大單元教學實踐經(jīng)驗與案例分享、“大單元教學實施困境”專題沙龍、依托大單元的教學課例展示等系列研修中開拓“大單元教學實踐”視野與思路,幫助體育教研員成長為有研究思維、有教學主張和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研員。
三、強化研修后鞏固
為夯實研修效果,擴大研修實效。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建立了“省—市—縣(區(qū))—鎮(zhèn)(街道)—?!獛煛钡目v向銜接體系,明確了縱向各級責任和橫向連結內容,從“知”到“行”幫助體育教師將課程改革落實到教學中。[4]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路徑。
1.以“業(yè)(作業(yè))”促“行(行動)”,加強研修后的延展
通過精心設計和布置研修作業(yè),設計與實際教學緊密相關的實踐性作業(yè),布置促進地市落實《普高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實施的方案性作業(yè)等,提高研修后的行動力。如,“2023年暑期體育與健康科學教研員能力提升研修活動”后,要求各市級、縣(市、區(qū))教研員落實義務教育運動技能大單元教學,提交市縣大單元教學實施計劃,2024年4月要求各市縣對大單元教學實施情況進行匯報,擇優(yōu)進行案例展示。
2.以“案(案例)”促“思(反思)”,加強研修后的輻射
通過經(jīng)驗分享、專題沙龍等活動促進各地市教研員積極探索與落實《普高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如,大單元研修主題中,先由中山市、深圳市、韶關市曲江區(qū)教研員分享各自的大單元教學實踐經(jīng)驗與案例,再邀請多位教研員參與教研沙龍,深入討論大單元教學實施困境等現(xiàn)實問題,共同探究,開拓視野,促進反思。
3.以“幫(幫扶)”促“研(教研)”,加強研修后的跟進
通過調研回訪走進各個地市教研活動、基地項目論證活動、送教下基層活動等,對各地市針對《普高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教學實施與落實現(xiàn)狀進行理念糾偏、教學診斷、改進指導等。如,2023年體育與健康學科“走進粵東粵西粵北教研幫扶”活動走進6個地市7個縣(區(qū)),截至目前,2024年教研幫扶活動走進3個地市4個縣區(qū)。并通過線上渠道對全省32610名教研員、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充分收集對高質量教研體系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4.以“賽(比賽)”促“改(改革)”,檢驗研修后的實效性
廣東省中小學體育教師技能大賽、廣東省中小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廣東省基礎教育體育教學展示活動、廣東省新課程新教材教學資源遴選等系列比賽,不僅是促進課程改革落到實處的有力推手,更是檢驗各地市研修成果的重要參考,促進各地研修形成積極研修、保持各地的良性研修生態(tài)環(huán)境。
深化教學改革,全面貫徹落實《普高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必須建立健全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體系。全省教研部門將在廣東省教育廳的正確領導下,抓住“牛鼻子”工程,合理規(guī)劃廣東省體育教研員研修活動,積極推進并鞏固研修實效,助力廣東基礎教育體育高質量
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長洲,王紅英,項賢林,等.新中國成立70年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演變及反思[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0,44(6):85-94.
[2]季瀏.《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突出的重點與主要變化[J].課程·教材·教法,2022(10):54-59.
[3]季瀏.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41.
[4]肖建忠.科學謀劃 知行合一 廣東省全面落實《課程標準(2022年版)》[J].中國學校體育,2022(8):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