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若想有效優(yōu)化實驗教學質量,需及時轉變傳統(tǒng)教學思維,增加學生的實驗操作機會,激發(fā)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正視傳統(tǒng)實驗課中存在的教學觀念、“制式實驗”和教學評價等問題。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課前預習以奠定實驗基礎,基于任務驅動強化分析推理能力,利用小組實驗發(fā)展實踐操作能力,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強化生活實踐能力,以及鼓勵學生設計實驗改變評價模式等方式,構建新的化學實驗教學生態(tài),從而不斷發(fā)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 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5995(2024)08-0058-03
近年來,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在教師和學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教師們開始意識到實驗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因此他們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這種趨勢不僅促進了教學方法的更新,也推動了教學理念的轉變。在當前的教學環(huán)境下,高中化學學科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他們掌握知識,更需要培養(yǎng)實驗技能和自主探究能力。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這些需求,因此教師們需要改革和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使之更貼近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發(fā)展特點。為此,本文基于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革創(chuàng)新思路。
一、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現(xiàn)代化的實驗教學觀
部分高中化學教師仍然傾向于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導致他們對實驗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這些教師在實驗中未能積極引導學生發(fā)展實驗技能,更多地側重于知識傳授,而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另外,部分化學教師對實驗教學的認知存在偏差,他們僅僅將實驗課用作知識講解的場所,或者僅僅組織學生進行有限的實驗活動,而忽略了實驗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性。有些教師還會讓學生在實驗課中完成各種習題,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也難以實現(xiàn)理想的教學目標[1]。
(二)“制式實驗”問題
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制式實驗”問題日益突出,成為制約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實驗教學作為化學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教材中通常包含了大量與實驗操作相關的內容和具體案例。這些案例的設計初衷是為師生提供明確的教學與實驗認知范例。然而,許多教師卻將這些“制式實驗”視為唯一的教學依據(jù),導致實驗教學過程過于依賴這些固定的模式。這種現(xiàn)象使得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將大量的實驗資源投入對這些“制式實驗”的講解和演練上,而缺乏主動拓展課堂實驗項目的意識。這不僅限制了學生的實驗視野,也未能充分發(fā)揮實驗教學的宏觀指導作用和實驗方法的實際操作價值。學生在面對新問題和新現(xiàn)象時,常常感到無所適從,無法有效開展實驗設計,也不知該采用何種實驗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三)缺乏必要的科學教學評價模式
目前,許多教師依然采用以紙質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為主的傳統(tǒng)評價方式。這種模式主要關注學生的知識學習情況,而忽視了他們在實驗過程中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此外,教師在實驗教學評價中往往未能將學生納入實驗教學評價主體,使得學生缺乏參與感評價意識,無法在評價中形成深刻的自我認知。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不僅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難以反映其實際的實驗能力和綜合素質。
二、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策略
(一)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亟須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實踐能力?;瘜W教師需要摒棄滯后的教學理念,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參與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關鍵。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教師可以將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減少單一的講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活動,實現(xiàn)“聽、記”式學習向“思、做”式學習的轉變[2]。這樣的轉變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增強他們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化學教師應結合高中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科學安排理論與實踐教學。合理分配師生在實驗課中的時間占比,既要保留重難點的講解內容,又要適當減少講解時間,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多親自動手的機會。例如,教師在講解Na、Mg和H2O的反應實驗時,若只是讓學生觀看演示實驗,并配合教師的講解,雖然可以讓學生初步了解實驗結果,但對于實驗步驟、所需儀器及反應原理的深入理解則顯得不足。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親自操作實驗,通過實踐加深對化學反應的理解,從而深化對同周期元素及元素周期率變化的重要性認識。
(二)開展課前預習,奠定實驗基礎
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開展課前預習是奠定實驗基礎的重要策略。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師面臨著更新教學理念和目標的挑戰(zhàn),必須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現(xiàn)代化教學觀念,將這一理念貫穿于課堂教學及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課前預習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為實驗活動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此,教師可以在實驗教學開始前組織學生進行預習,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通過有效的預習安排,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促使學生在課前深入思考實驗內容,形成對實驗的初步認知。這種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實驗準備水平,還能增強他們在實驗課上的參與感和主動性。
例如,教師在講解金屬鈉性質時,可以安排與學生興趣相符的遞進式問題,讓學生在預習中逐步探索金屬鈉的特性和應用:(1)在眾多金屬中,小刀可用于切割哪些金屬?(2)金屬鈉作為金屬,是否存在金屬共有的特點?(3)用金屬鈉原料設計一個滴水成火實驗。通過這些問題的引導,學生在預習過程中不僅能夠查閱書本和網絡資料,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探究能力,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望。
此外,課前預習還能夠提高學生在實驗課上的學習效率。通過預習,學生對實驗的目的、流程和注意事項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夠在實驗中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觀察和操作。這樣一來,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會更加頻繁,學生的參與度也會顯著提高。教師應注意避免講解枯燥乏味的內容,而是通過生動的案例和實際操作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構建高效的課堂環(huán)境[3]。
(三)基于任務驅動,強化分析推理能力
實驗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給予學生探究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探究素養(yǎng)。以往在實驗課中,化學教師通常會在實驗開始前先讓學生了解實驗結果,過于強調實驗結果,而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這種實驗模式會影響學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不利于他們形成化學核心素養(yǎng)。因此,在設計實驗教學時,教師應以實驗內容為基礎,合理安排實驗任務,通過任務驅動學生的學習,引導他們通過假設、分析、總結和歸納等方式,得出最終探究結果。
例如,在課堂中組織學生進行“離子反應”實驗時,教師可以運用任務驅動教學,培養(yǎng)他們的分析推理能力。首先,教師可以設定《三國演義》中的情景,諸葛亮南征時,士兵誤食“啞泉”導致出現(xiàn)變啞、腹痛等癥狀,然后據(jù)此設計如下實驗探究任務:為什么人誤食“啞泉”會引起腹痛、變啞等癥狀?“啞泉”主要由哪些成分構成?其與“安樂泉”中的氧發(fā)生化學反應的過程如何?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實驗探究、討論交流等活動,逐步得出實驗結論。與直接講解實驗結論相比,在這種實驗教學設計下,學生通過收集資料、提出假設、驗證探究等一系列活動,逐漸從低階思維發(fā)展為高階思維,從而提升他們的探究能力。[4]
(四)利用小組合作實驗,發(fā)展實踐操作能力
高中化學教師將小組合作教學法引入實驗課中,可以促進生生互動,激發(fā)思維碰撞,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學生通過質疑和討論等活動得出最終結論,從而在合作探究發(fā)展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組織學生探究離子反應條件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分組合作學習法,先分發(fā)膠頭滴管、氫氧化鈉、碳酸鈉、硫酸銅等實驗儀器和實驗藥品給各組,然后讓他們進行實驗操作。主要步驟如下:第一組學生要將2毫升氫氧化鈉溶液混入2毫升CuSO4溶液中;第二組學生要將酚酞溶液滴加到2毫升NaOH溶液中,接著逐滴添加HCl;第三組學生需要將2毫升HCl添加到2毫升Na4CO3溶液中。每組選舉一名代表負責觀察和記錄實驗現(xiàn)象,并分別探討溶液中可能出現(xiàn)的離子反應。第一組討論得出反應過程會產生藍色沉淀,且溶液顏色會慢慢變淺;第二組討論出在反應過程中,溶液會先變紅后褪色;第三組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有氣泡產生。通過這樣的實驗過程,學生通過總結歸納,最終可以發(fā)現(xiàn)堿與水、鹽與水、酸與水三者最終的離子反應條件。
(五)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強化生活實踐能力
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教學觀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往往難以靈活運用課本上的實驗理論,也未能思考其與實際生活的關系,誤認為平時生活中用不到化學實驗。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在新課改背景下,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兩者關系的正確認知,引導學生從化學的角度思考問題,提升對生活中化學現(xiàn)象的辨識能力,促使他們透過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本質。
例如,教師可以引入自來水管和鐵鍬等生活常見物品,讓學生觀察和思考鐵與水的生銹現(xiàn)象及其條件和原理,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組織化學實驗——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讓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了解鐵及其化合物與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現(xiàn)象和原理,培養(yǎng)學生用化學實驗解釋生活現(xiàn)象的意識。此外,高中生需要記憶大量的化學公式,而此類內容距離他們而言較為遙遠,容易令他們難免感到枯燥乏味?;瘜W教師在實驗課中通過分析常見的生活化學現(xiàn)象,使化學實驗更貼近學生生活,不僅可以便于學生理解化學名詞,也可以強化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5]。例如,在沉淀法凈化粗鹽實驗的實驗中,學生需要了解過濾和蒸發(fā)等操作,并用化學沉淀法將鈣離子等物質從粗鹽中分離出來。教師可以引入做菜的場景,讓學生聯(lián)想到向菜中加鹽的過程,鹽溶解后會增加菜的咸度,并伴隨蒸發(fā)反應。
(六)鼓勵學生設計實驗,改變評價模式
在新課改背景下,為了深化學生對實驗原理和操作步驟的理解,奠定后續(xù)化學學習的基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驗設計,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并提供必要的指導與評價。
首先,教師在實驗設計環(huán)節(jié)應明確實驗的要求、規(guī)則和目的。這一過程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經驗來掌握實驗原理。例如,在氣體制備實驗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研究氣體反應的基本原理,進而確定所需的實驗器材和試劑。在制取目標分別是SO2、NO2、C2H2和CO2及H2S時,分別可以免去啟普發(fā)生器、H2SO4和氧化性酸,無須準備可以免去的儀器和藥品;而若制取目標是SO2、C2H4,就要用到濃硫酸和溫度計,必須在實驗設計中寫明不可或缺藥品和儀器。
其次,教師應鼓勵學生在確定藥品和儀器后,設計相關的實驗裝置和具體的實驗步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將評價權部分交給學生,使他們能夠自主評估實驗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教師應確保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并主動驗證方案設計的可行性。通過小組討論或個人匯報的形式,學生能夠相互交流意見,促進思維的碰撞與創(chuàng)新。這種自主評價的方式,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責任感,還能提高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最后,在學生開始實驗操作前,教師需要復核他們的設計方案和操作步驟,以確保其可行性和完整性。這一環(huán)節(jié)至關重要,因為它不僅能避免實驗中的潛在錯誤,還能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反思和改進自己的設計。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反饋機制,鼓勵學生在實驗后進行總結,反思實驗過程中的成功與不足,從而促進他們對實驗原理的深刻理解。
(高小艷,鄢陵縣第一高級中學,河南 許昌 461200)
參考文獻:
[1] 徐祚壽.“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23(30):125-127.
[2] 趙鳳英.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學生化學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10):46-48.
[3] 甄彩麗.實驗教學策略在高三化學一輪復習中的應用——以“銅與濃、稀硝酸反應的創(chuàng)新實驗”在教學中的應用為例[J].新課程導學,2023(28):10-14.
[4] 韋和.基于“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實踐研究[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23(27):101-103.
[5] 方建麗.基于項目化學習的高中化學教學實踐——以“解密食品級添加劑(Na2SO3)”為例[J].教學考試,2023(41):18-22.
責任編輯:劉 源
讀者熱線:027-6786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