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充分貫徹國家“三全育人”教育方針,在此視域下《管理基礎》課程思政工作不再囿于課堂之內,以立德樹人為目的,充分利用地方資源,挖掘越地文化的核心思政元素,以當代意識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將其中有代表性的越地文化精神融入《管理學基礎》課程教學實踐中。本文挖掘課程思政的內涵和越地文化核心精神,探索越地文化融入《管理基礎》課程思政教學實踐路徑,將越地文化融入到人才培養(yǎng)目標、課程標準、課程設計、教學方法各個環(huán)節(jié),為課程思政改革提供切實可行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越地文化|課程思政|融合實踐
越地文化是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代表,是古越大地上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基石,更是高職學校培養(yǎng)“留的住”“用的順”技能+管理人才的堅實基礎。課程思政就可以把優(yōu)秀的地方文化中蘊含的思政元素融入課程育人之中,培養(yǎng)具備傳承家國情懷、樂于奉獻、敢于創(chuàng)新的社會主義接班人[1]。因此,《管理基礎》作為培養(yǎng)“會管理、善管理”人才的專業(yè)基礎課,課程思政工作不應再囿于課堂之內,而應該以立德樹人為目的,充分利用地方資源,結合地方特色文化,充分挖掘地方文化中的核心思政元素,將其中優(yōu)秀的越地文化課程思政因素融入課程教學中,真正讓課程思政的“政能量”接地氣。本文旨在研究浙江所在地的越地文化與《管理基礎》課程思政的教學融合實踐。
一、越地文化與《管理基礎》課程思政融入的現實意義
(一)越地文化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的代表,蘊含豐富思政元素
越地文化是指在古越州大地上留下來的物質文化遺存,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是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的濃縮與代表,管理的思想自古至今流淌在越地文化的傳統(tǒng)基因之中,尤其是“拼搏敢闖的勇悍氣質”“向外開拓的進取精神”“求真務實的拼搏精神”可以稱之為越地文化的核心精神,經過歷史的迭代與發(fā)展,逐步成為民族精神、文化認同、職業(yè)認同、地域歸屬、以人為本等核心素養(yǎng)落成,蘊含豐富的與《管理基礎》課程融通的思政元素。
(二)越地文化的傳播、傳承與課程育人一脈相承
越地文化是浙江區(qū)域,尤其以紹興區(qū)域為文明中心的歷史精髓的象征,是寶貴的物質文化遺存和歷史文化遺產,需要不斷地傳播、傳承與發(fā)展,來促進古越州大地所在的區(qū)域全方位的發(fā)展。這與《管理基礎》課程的育人目標——“傳承弘揚優(yōu)秀的地方文化,培養(yǎng)能夠服務地方的優(yōu)秀管理人才”不謀而合。
二、越地文化融入《管理基礎》課程思政教學實踐路徑
(一)明確課程人才培養(yǎng)目標,促進思政育人與人才培養(yǎng)合理融合
《管理基礎》課程的理論教學培養(yǎng)目標主要解決“如何達成有效管理”的問題,而實踐教學培養(yǎng)目標主要解決“如何運用管理學知識解決基層管理崗位所需要的綜合管理技能與素質?!庇绕渥⒅貙W生職業(yè)能力、素質培養(yǎng),因此該課程以課程思政的形式充分體現職業(yè)性、和開放性的要求,并為學生熟練掌握管理知識和領導藝術,懂得做人做事基本道理,運用管理技能服務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2]?!豆芾砘A》開設在高職學生一年級,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成長都有著沉淀積累作用。地處浙江的經過千年凝練的越地文化蘊含著深厚的精神內涵和處事之道,這為融入越地文化思想提供了客觀基礎。越地文化的凝練的歷史既包含了中國優(yōu)秀的管理思想,也蘊含了為人處世的道理,其中上述越地文化核心精神內涵,也是可與《管理基礎》課程融入的思政元素,兩者的融入真正實現教書與育人相結合?!豆芾砘A》課程根據管理職能把課程分為是十個教學單元,每個單元都緊緊圍繞教學三目標展開,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思政目標。在教學情景中引入思政歷史故事、思政案例、啟示圖片等方式,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管理基礎》課程教學中。
(二)優(yōu)化課程標準,推進課程思政與地方人才需求全方位相融
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融入是貫穿整個課程體系的全過程,課程標準的融入則是提綱挈領般的融入。具體體現在,一是在課程定位與作用中更加突出思政育人的重要性,切實將專業(yè)培育人才和課程育人緊密結合;二是在課程設計基本理念中緊緊圍繞“如何達成有效管理”,延申到“如何培育有效管理的人才”,重點對培育人才中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素質提出具體的要求;三是在課程設計思路中以“理論學習”和“實訓實踐”為主線,理論學習中充分利用思政歷史故事、思政案例等展開,實訓實踐則采取“工學結合”努力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讓學生在管理實訓實操中、管理職能情景模擬中體會思政與越地文化的融合;四是優(yōu)化課程目標,將育人目標重新梳理,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越地文化中的“拼搏敢闖的勇悍氣質”“向外開拓的進取精神”“求真務實的拼搏精神”融入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在傳授和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知識與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感,促進價值引領、知識教育與能力培養(yǎng)相統(tǒng)一,發(fā)揮《管理基礎》課程在大學生價值塑造中的作用;五是在課程內容設計與要求中突出越地文化核心精神;六是在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中拓展越地文化資源,匯編體現越地文化精神的案例集、視頻集、習題集。
(三)挖掘越地文化精神,形成課程設計與越文化融通共同體
課程設計構建思路以管理職能體系為框架,以崗位管理工作為流程,以越地文化相關的課程思政歷史故事、課程思政案例為補充。對越地文化精神進行梳理,找到與《管理基礎》課程思政的融合點,進行潤物無聲的融入。
1.從越文化精神中“析”管理智慧
經過大量的閱讀與比對分析后,選擇了很多越文化經典名言警句,用以對應《管理基礎》這門課中的一些核心知識點。例如,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越地名人王陽明心學中“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于志者。”正是反映出管理學中要求的“管理者非常憤怒時不宜目標”這一內容。兩相匹配,給課程中枯燥的理論知識帶來了生動的舉例,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感受到陽明思想的經典沿用。在傳授管理知識之余,更讓同學領略魚米之鄉(xiāng)的越文化的智慧與魅力,培養(yǎng)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從越史中“學”管理經驗,感受拼搏敢闖的勇悍氣質
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經歷在越州大地上經歷了風風雨雨,也培養(yǎng)了一批卓越的革命之士,引領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豆芾砘A》分為十單元,不同的章節(jié)對應不同的黨的組織管理經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且緊跟時代融入了二十大及之后的重要會議精神。例,在計劃與目標單元中,在介紹目標的時候,引入紹興籍周恩來總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例子說明目標對人生的指引。讓學生通過課后閱讀時代楷模陳立群校長“退而不休”的事跡,感受現代吳越大地的人才為國家育人失業(yè)敢闖耐苦;通過學習“工匠精神”的模范代表葉金龍從而培育“敬業(yè)”這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遠及近、深入淺出地將搜集越州大地上的優(yōu)秀黨員的先進事跡融入到課程知識點中。這些內容,對加強學生的榜樣力量、培養(yǎng)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都有很大的作用。
3.從實踐中“悟”管理藝術,培養(yǎng)求真務實的拼搏精神
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要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真正地吸收、消化這些信息。所以,從實訓中悟出管理藝術非常重要。結合《管理基礎》課程內容,給學生布置了五次個人作業(yè)。例,功成名就的范蠡遷居寧波的陶工山,致力于經商,更加凸顯了越文化的冒險拼搏精神。關于“實訓:越商企業(yè)優(yōu)秀管理實例搜集及展示”這一主題,要求學生結合自主調研學習越商企業(yè)、越商企業(yè)家等,找其中能體現管理五項職能的企業(yè)管理案例進行展示匯報,讓學生在平時實踐中學會自我學習,腳踏實地調研分析,培養(yǎng)學生求真務實的拼搏精神,從而為學生“立德樹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實施融入越地文化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建協(xié)同育人的思政環(huán)境
在《管理基礎》課程教學實踐融入越地文化過程中綜合采用的教學方法為小組討論法和啟發(fā)式學習法。在實踐教學中融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圍繞課程思政案例啟迪為主線,線下以小組討論貫穿課堂始終和課后的知識拓展活動,線上開展網絡課程思政大討論。同時,以案例和故事的形式進行穿插課程體現管理技能的實際運用和越文化核心精神,豐富了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教學單元設有管理實戰(zhàn)用于增強學生對管理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通過越名人、越商企業(yè)等案例進行,以啟發(fā)式教學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分析的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以后作為管理服務者為人處事的能力,提升未來作為管理者的悟性。
三、結語
融入越地文化的《管理基礎》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梳理了越地文化中涉及管理思維的思政元素,探索豐富了管理學課程資源,形成一套圍繞越地文化為主線的融合越地文化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課程標準、課程設計、教學方法,為高等職業(yè)教育管理基礎課程思政與越地文化的融合提供思政教學新思路。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趙鶯燕.地方文化融入高職院校專業(yè)群課程思政的路徑探索[J].科學咨詢,2023(19):203-205.
[2]陳文標.融入“國學”思想的《企業(yè)管理基礎》“課程思政”實踐研究[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9(23):129-13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省屬高?;究蒲袠I(yè)務費項目“越地文化與《管理基礎》課程思政融入路徑探索”(項目編號Y202250)的研究成果;紹興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越地文化與課程思政的融合探索——以《管理基礎》為例”(項目編號sxjg202249)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李澤玲,浙江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教育教學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