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一、課前預習,幫助學生發(fā)散想象力,構建自己眼中的生物世界
預習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效的預習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及時跟上教學進度,是深化課本知識的重要手段。實現預習的有效性,不僅需要學生自覺落實,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方法指導和預習要求的設定也十分重要。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預習目標的設定,從而引導學生高效預習。
(一)讀:認真研讀課本,掌握課文大致內容
“細胞器之間的分工合作”一節(jié)可以分為引言、本節(jié)聚焦、資料分析、思考與討論、與社會的聯系、練習部分等內容。我們必須告訴學生,課上的每一部分都很重要,一字一句都需要認真學習。此外,還需為學生灌輸“預習是快樂的讀新知識的過程”這一觀念,從而鼓勵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而不是把預習當作一項任務被動地去完成。要知道,生物學課本中蘊藏著無限奧秘,每一部分都有其價值和意義,需要認真閱讀。
1.引言
該部分的圖片往往是真實的,文字描述也十分簡短、精美,不僅如此,引言中的一些問題還能夠引發(fā)學生思考。在布置“細胞器之間的分工合作”的預習作業(yè)時,我們可以讓學生閱讀該節(jié)所在的第3章“細胞的基本結構”的引言,并為他們進行一定的解釋。
師:當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出現問題后,人們將該物品的零件拆分開來,卻很難再次恢復原樣。你有這樣的經歷嗎?
(指名學生說出自己的經歷)
師:同學們,細胞的結構可比生活中的物品結構復雜多了,最簡單的細胞也比我們現在的智能機器精巧。盡管如今我們對細胞的了解已經很多了,但還是不能靠人力組裝任何一個細胞。那么細胞是一個怎樣的整體呢?
運用問題引導學生,使其產生疑惑。這樣的引言預習也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2.本節(jié)聚焦
以問題形式展現本節(jié)的核心內容。例如,本節(jié)聚焦的問題是:“各個細胞器有什么功能?它們之間怎么實現合作?生物膜系統(tǒng)的定義、功能又是什么?”我們可以將“本節(jié)聚焦”的問題穿插到教學過程中,在講授到相關知識時順帶提出這些問題,讓學生回答。由此一來,學生便會在預習時重點關注這些問題,通過閱讀課本找到問題的答案。對于一些拓展性知識,學生會自行上網搜索,從而達到預習的效果,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本內容。
3.“資料分析”和“思考與討論”
相較于“本節(jié)聚焦”,這部分問題的思考性更強,難度更大,是鍛煉學生思維的好問題。在“細胞器之間的分工合作”一節(jié)中,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新課,豐富知識。
師:大家可以在這里看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的拓展資料,其中涉及豚鼠胰腺腺泡細胞分泌物形成過程,請試著分析相關圖片,找到分泌蛋白的合成場所、分泌歷程的答案。
4.本章小結
本部分聚焦章節(jié)需要著重關注的重點知識,有利于學生回顧知識,復習整理舊知識,及時彌補缺口。此外,還會從教書育人的啟示、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及價值觀等方面進行指導。
(二)畫:本節(jié)內容的重點、關鍵點
對于“細胞器之間的分工合作”一節(jié),本節(jié)對細胞中的一些細胞器進行了介紹,需要學生標記出這些名稱,畫出自己認為的本節(jié)重點,以及在預習后不理解或存在疑惑的地方,從而更好地有重點地聽課。
(三)寫:完成導學上的問題或者教師留的預習問題
在“細胞器之間的分工合作”上課前,我們可以布置導學問題,讓學生提前了解本節(jié)課的內容。
師:結合你的生活實際,談談一件物品是如何生產出來的,是否需要車間之間的配合。
在學生回答“需要”后,教師可以繼續(xù)追問:“你覺得細胞內也存在類似車間嗎?”
如果學生回答“有”,教師可以說:“請舉出一兩個例子。”
接著,教師可以繼續(xù)詢問:“細胞器的功能是什么?細胞器之間是如何實現分工合作的?”也可以問問學生關于生物膜系統(tǒng)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等問題。我們將這些問題設置為預習目標,讓學生在預習完成后思考這些問題并將答案寫在紙上,在課上進行提問,或者邀請學生上臺分享答案。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應該告訴學生要敢于思考,打破思維局限。學生說出的答案一般有一定的道理,教師要給予學生正面的鼓勵,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四)記:關注教學目標,把握重點知識
在學習過程中,科學的學習方法能夠讓學習事半功倍。我們不僅要給予學生知識,還要教授一些重要的學習方法。在預習和自學過程中,學生應當養(yǎng)成會找重點、畫重點的習慣。從教學目標的要求可以看到,本節(jié)教學目標涉及細胞器的功能、細胞器的分工合作、生物膜系統(tǒng)及功能等知識點,需要學生找到相應的知識點,并且做好標記,對于這些重點句子反復、認真地研讀,從而形成深刻的印象,在課堂上也能及時作出反應。
(五)練:完成課后練習題,提升預習效果
課后練習作為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指標,其作用不可磨滅。本節(jié)的練習題可以為:
(1)下面各項中,哪些是參與合成并分泌唾液粉酶的細胞器?
A.線粒體、中心體、高爾基體、內質網
B.內質網、核糖體、葉綠體、高爾基體
C.內質網、核糖體、高爾基體、線粒體
D.內質網、核糖體、高爾基體、中心體
(2)成人心肌細胞中,哪種細胞器的數量遠遠多于在腹肌細胞中的數量?
A.核糖體 B.線粒體
C.內質網 D.高爾基體
(3)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A.組成膜的成分可以從內質網膜轉移到高爾基體膜,再轉移到細胞膜
B.各種生物膜的化學組成和結構相類似
C.生物體內所有膜結構統(tǒng)稱為生物膜
D.生物膜既有自己的工作,又互相配合,共同在“細胞公司”中完成生理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練習題具有一定難度,我們不應要求所有學生都做出正確的答案,但是一定要有思考、有選擇,這樣才能加深印象。
二、掌握記憶方法,鍛煉記憶能力,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在學生熟悉了教材之后,課堂便成了上好課程的關鍵。我們除了需要注意教學方法的運用外,還需要教給學生一些常用的記憶方法,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記憶能力,提高他們學習生物學科的自信心。
記憶方法很多,下面僅舉我經常使用的幾種。
(一)簡化記憶法
即通過認真閱讀教材,把握重點知識,再將主要記憶的內容簡化成有規(guī)律的幾個字,方便記憶。
(二)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例如,本節(jié)課中各個細胞器有自己的結構和相對應的功能,在細胞中各自行使著獨特的功能,扮演著獨特的角色。我們可以這樣進行類比,幫助學生記憶。
師:線粒體的功能是什么???
生:進行有氧呼吸。
師:那么線粒體是不是可以稱得上是細胞內的“動力車間”呢?那葉綠體的功能是什么呀?
生:進行光合作用。
師:沒錯,那么葉綠體是不是可以稱得上是植物細胞內的“能量轉換站”呢?
得到學生的肯定之后,我們可以繼續(xù)從內質網、高爾基體、溶酶體的角度出發(fā),先問學生它們的功能是什么,然后讓學生運用比喻解釋,最后教師總結。這些比喻將課本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利于學生理解各細胞器功能的同時還能加深印象。
(三)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具有關聯性的知識點。我們可以試著列出表格,讓學生將知識點從多個方面進行橫向、縱向的比較,從而發(fā)現相同點和不同點幫助記憶,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本節(jié)課中,我們可以將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模式圖進行對比,讓學生清晰地看出哪些細胞器是動植物細胞所共有的,哪些細胞器是動物細胞特有的,哪些是植物細胞特有的,在對比中使學生加深印象,鞏固對知識點的掌握。
(四)衍射記憶法
此法類似于通過抓住核心關鍵內容和發(fā)散思維的方法,在腦海中形成一個龐大的生物世界體系。
(五)歸納概括法
生物學科的知識點瑣碎、復雜,學生需要及時歸納總結,形成完整的生物學知識系統(tǒng)。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在交流中反思,提高交流和學習吸收能力
課堂的學習氛圍十分重要,活躍的氣氛不僅能夠帶動學生思考和學習,還能增強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和熱愛,從而實現對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調動。而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交流討論的方式便是調動課堂氣氛的一種好方法。在“細胞器之間的分工合作”一節(jié)中,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同學們有沒有發(fā)現溶酶體能夠水解各種各樣的東西,為什么不會把自己的膜溶解了呢?現在你就是一名即將解釋這一現象的科學家,你可以提出一種新的假說嗎?”學生會提出各式各樣的假說,其中許多都有一定的道理,這時讓大家互相交流,能夠有效營造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同時能夠有效增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記憶。
四、注重知行結合,將知識可視化,加深學習印象
一堂課結束后,學生對課本知識的吸收和理解是否深入,可以通過作業(yè)的方法檢驗。這時,結合生物學科的特點,我們可以布置一些動手類的作業(yè),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深化知識,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物理模型構建法
模型作為直觀的教學道具,在教學過程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高中生物學必修1大部分內容涉及細胞內微觀領域的重點內容,學生感覺很抽象,不易理解,我們可以讓學生嘗試構建生物模型來理解重點內容。例如,在授課完畢后,我們可以指導學生收集廢舊材料,如橡皮泥、紙箱、海綿紙、報紙、大白紙等,分組制作生物模型,并在下節(jié)課展演。如“動、植物真核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型”,重要細胞器“葉綠體結構”“線粒體結構”模型制作等。收集、制作過程中,學生積極性很高,作品多種多樣,有的學生發(fā)揮自身特長繪制模擬圖,立體感很強,這時我們還可以給予其一定的獎勵和鼓勵。如獎勵他們一個官方的3D模型,或是告訴他們“你們的這些模型我要好好收藏,讓下一屆的學弟學妹們好好學習一下”。學生親身構建模型,能夠培養(yǎng)動手能力,同時,容易形成終身記憶,培養(yǎng)對生物學科的濃厚興趣。
(二)設計情景劇預習法
生物學學科中許多內容涉及重要的反應過程,結合青少年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我們可以讓學生當“小導演”,組織學生分組演繹相關的反應過程。如在講授本節(jié)的過程時,涉及蛋白質的合成和分泌過程的知識,學生理解起來很困難,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繪制內質網、高爾基體、囊泡、細胞膜、氨基酸、多肽、一定空間的蛋白質、分泌蛋白等,并且進行角色扮演,將蛋白質的合成和分泌過程直觀地展現出來并上臺展演,學生排練、演繹反應過程,變微觀為宏觀,理解起來更容易,能夠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編輯: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