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減”政策實施后,學生的學習壓力和作業(yè)負擔有所減輕,而“雙減”政策的關鍵在于“減負”二字。作業(yè)設計是實現(xiàn)“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教學目標的基礎,怎樣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發(fā)揮出作業(yè)設計在學生學習、成長中的作用,是教師關注的熱點話題。本文探討了“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yè)設計的原則,結合教學經驗,提出“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yè)設計的創(chuàng)新策略,旨在為廣大同行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與建議。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英語;作業(yè)設計
作者簡介:鄭琳(1990.09-),福建南平人,南平市塔前中心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
一、引言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為減輕學生的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指明了方向,為學生更加輕松地學習和成長提供了政策支持,在促進教育生態(tài)良性、健康發(fā)展的同時,也對作業(yè)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作業(yè)設計既是英語課堂教學的常規(guī)環(huán)節(jié),又是鞏固學生所學英語知識、評價學生英語知識掌握程度的基本途徑。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情,設計多元化、趣味性、實踐性的作業(yè),突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在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同時,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方能高效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yè)設計的原則
“雙減”政策指出,要引導學生放學回家后完成剩余書面作業(yè),進行必要的課業(yè)學習,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開展適宜的體育鍛煉,開展閱讀和文藝活動?!半p減”政策的實施,有助于改善中小學的教育生態(tài),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探究空間。作業(yè)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作業(yè),讓作業(yè)成為學生學習知識、探究知識、體驗成長的“載體”,避免作業(yè)成為學生的負擔,以此來增強學生完成作業(yè)的主觀能動性,有效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認為,“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英語作業(yè)設計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首先,堅持適量性原則?!半p減”政策旨在有效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為學生的成長營造寬松的環(huán)境。在進行作業(yè)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堅持適量性原則,做到“少而精”,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How many”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默寫數(shù)字1-20的英文單詞,同時以“玩具屋”為場景,向學生提出問題“How manytoy cars do you have?”“Howmany toy babies do you have?” ,鼓勵學生結合對話情景回答問題,在思考中學習和掌握英語知識,同時也避免了過多的機械性抄寫作業(yè),促使學生對英語學習保持高昂的熱情,這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
其次,堅持趣味性原則。單詞、句型的抄寫是傳統(tǒng)英語作業(yè)的主要形式,重復性、枯燥性的練習很容易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這不符合“雙減”政策的要求,學生也難以感受到作業(yè)練習的樂趣,甚至覺得作業(yè)是乏味的,顯然不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在進行作業(yè)設計時需要堅持趣味性原則,促使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例如,在學習“My friends”這部分內容時,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重復抄寫的作業(yè)方式,也沒有讓學生進行句型的簡單記憶,而是結合學生喜歡游戲的特點,鼓勵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和應用英語知識,利用“He's... Who's he? His name is...”句型來介紹自己的朋友,針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小學生普遍具有“爭強好勝”心理,在有趣的游戲中,學生很快掌握了“He's... Who's he? His name is...”句型,讓作業(yè)活動充滿了趣味性。
最后,堅持自主性原則。硬性作業(yè)只是“治標”,通過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是“治本”?!半p減”背景下,教師要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喚醒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這也是作業(yè)設計優(yōu)化與改革的目標之一。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設計作業(yè)、自主完成作業(yè),給予學生充分的自我表現(xiàn)空間,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升作業(yè)練習的效果。例如,在學習“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這部分內容時,談論家庭地址和上學所用的交通方式是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設計了“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作業(yè),學生自主選擇方式來表達自己上學的交通方式。有的學生以繪畫的方式表示,描繪出了出租車、自行車等交通工具,同時用英語進行標識;有的學生用英語描述了自己從家到學校的過程。這樣的作業(yè)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達,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帶來的快樂。
三、“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yè)設計的創(chuàng)新策略
(一)融入趣味元素,設計基礎性作業(yè)
作業(yè)是推進有效教學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教師課堂教學反饋的窗口?!半p減”背景下,減負成了教育領域的熱點詞匯。在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在設計作業(yè)的過程中融入趣味性元素,設計基礎性作業(yè),讓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夯實基礎,為未來更好地學習英語奠定基礎。如在學習表示顏色的詞匯時,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抄寫、默寫的作業(yè)設計理念,鼓勵學生學唱Rainbow song這首歌曲,在學唱的過程中掌握red、orange、yellow、green、blue、purple、pink等表示顏色的詞匯,同時引導學生利用不同顏色的畫筆來繪畫,不同顏色的區(qū)域標注對應顏色的單詞。歌曲和繪畫元素賦予作業(yè)練習更多趣味性,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機會,能夠很大程度上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一味地給學生布置書面作業(yè),不僅枯燥無味,而且會導致學生缺乏口語鍛煉的機會,出現(xiàn)“啞巴英語”現(xiàn)象。為了豐富作業(yè)的內容和形式,增添作業(yè)的趣味性,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口語交流作業(yè),引導學生將自己在課堂上所學的英語知識通過口語的方式表達出來,有效強化學生的口語能力,而且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口語交流也有利于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
(二)堅持以生為本,設計差異性作業(yè)
以生為本、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雙減”政策理念的體現(xiàn)。“雙減”背景下,教師要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根據(jù)學生在學習能力、基礎知識等方面的差異,設計差異性、個性化、遞進性的作業(yè),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引導每一個學生朝著更高的目標努力,促使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知識,達到高效教學的目標。首先,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日常學習表現(xiàn)和考試成績,將班級學生分為A、B、C三個小組:A組學生的學習興趣較強,有扎實的基礎,教師應設計具有挑戰(zhàn)性和綜合性的作業(yè);B組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牢固,教師應設計基礎性作業(yè),以此來鞏固他們的知識基礎;C組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教師需要重視作業(yè)的趣味性,有效激發(fā)他們參與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通過差異性作業(yè)的設計,促使作業(yè)設計更好地作用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方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其次,教師要關注作業(yè)設計的遞進性,設計保底型、提高型和拓展型作業(yè)。如在學習“Where is the cat?”這部分內容時,設計保底型作業(yè)要求學生背誦、默寫in、on、under等介詞;提高型作業(yè),要求學生借助方位介詞和“Where is...”句型進行交流;拓展型作業(yè)要求學生通過書面形式來進行創(chuàng)編和對話,強化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讓學生逐步完成保底型、提高型和拓展型作業(yè),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
(三)聯(lián)系學生生活,設計實踐性作業(yè)
語言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簡單的作業(yè)設計,看似能夠促使學生記憶所學的單詞,卻不能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更好地理解。在作業(yè)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應融入生活元素,通過設計富有生活化特征的實踐性作業(yè),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社會的理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My home”這部分內容時,涉及家里的不同房間的英語表達,如living room、bedroom、bathromm,以及常見的生活用品的詞匯,如TV、sofa,它們與學生的生活有著極為緊密的關系。在進行作業(yè)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應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小組合作實踐性作業(yè)。把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由四至五位學生組成,引導學生以“My home”為主題畫出自己的房間,學生需要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每個小組選出一張優(yōu)秀的主題畫,由組長向全班進行介紹,教師針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進行獎勵。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強化了對living room、bedroom、bathromm、TV、sofa等單詞的掌握,而且能夠感受到英語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形成在生活中學習英語、應用英語的意識和習慣。
(四)基于學科融合,設計跨學科作業(yè)
新課改和新課標促進了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師將教學目標指向核心素養(yǎng),非常重視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培育。新課標提出“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強調學科之間的融合教育,從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設計小學英語作業(yè)設計時,教師可以從學科融合的視角,設計跨學科作業(yè),以此來發(fā)展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例如,在學習有關運動的英語知識時,可融入小學生喜愛的體育運動,常見的有play football、play table tennis、play basketball。教師可設計“用英語記錄我的體育運動”這一作業(yè),有的學生寫道“Last weekend, my parents and I played table tennis together in the gym. It was a sports weekend”,這樣將體育和英語學習有效融合,真正地發(fā)揮出作業(yè)在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時,語文和英語都屬于語言類學科,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有著極為緊密的聯(lián)系。在設計英語作業(yè)時,教師可以融入語文學科知識。如在我國,紅色通常表示喜慶、美好,但是在英美等國,“red”則表示危險、暴力。教師可以基于英美文化的視角,設計一些跨學科作業(yè),幫助學生了解英美文化,為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奠定基礎。
(五)注重家校合作,設計家庭類作業(yè)
家庭是一個人個性、品格、價值觀念形成的始發(fā)地和養(yǎng)成地,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和新課改步伐的持續(xù)加快,構建和諧的家校關系,促使家庭、學校形成教育合力,是新時期教育教學研究的熱點。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對于英語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英語已經成為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教師可以設計家庭類作業(yè),鼓勵家長與學生一起完成,以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與效果的提升。例如,在學習“Meet my family”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設計口語交際型的家庭類作業(yè),要求學生用英語介紹每一位家庭成員,如“Look!This is my family photo. This is my father," he's tall and strong. This a picture of my bady brother.”,同時鼓勵家長和學生之間進行對話,通過家長的參與,增強學生學習和應用英語知識的信心,有效發(fā)揮作業(yè)的效用,在家庭中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促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變“苦學”為“樂學”。
四、結語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的目標是為學生減負減壓,減量不減質是基礎前提。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在小學英語作業(yè)設計實踐中,教師要認識到“雙減”政策對作業(yè)設計的新要求,堅持適量性、趣味性、自主性的原則,設計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和學情的作業(yè),讓學生從“作業(yè)堆”里解放出來,確?!皽p負不減質”,真正發(fā)揮出作業(yè)在鞏固新知、強化能力方面的價值,讓作業(yè)成為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成為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重要載體,促進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提升和發(fā)展,實現(xiàn)“減”而不簡、落“英”繽紛的英語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婷.“雙減”政策下小學英語作業(yè)的優(yōu)化設計與實踐[J].小學生(下旬刊),2023(4):154-156.
[2]周瓊.“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yè)設計的有效策略[J].名師在線,2023(10):62-64.
[3]吳惠.“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yè)設計優(yōu)化路徑[J].校園英語,2023(14):124-126.
[4]陳慶玲.多彩作業(yè) 別樣精彩:“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yè)設計優(yōu)化策略[J].名師在線,2023(5):49-51.
[5]車穎穎.“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yè)高效設計探索路徑[J].天津教育,2023(4):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