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問題驅(qū)動教學,教師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探索,從而促進他們思維能力和閱讀理解水平的提高。問題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積極地參與到閱讀教學中,從而提升教學質(zhì)量。當前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存在問題情境缺乏真實性、問題設計缺乏層次性、問題缺乏多樣性和問題提出主體單一等問題?;诖耍疚奶岢隽诵W英語閱讀教學中問題設計的有效策略,包括“渲染問題情境,啟動學生思維機制”“明確問題層次,提高學生思維深度”“豐富問題內(nèi)容,提升學生思維廣度”“樹立問題意識,培養(yǎng)學生提問能力”,以期提高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有效發(fā)展。
關鍵詞:問題驅(qū)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林聆(1977-),福建福州人,福州市倉山區(qū)實驗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育。
一、教學問題與英語閱讀教學質(zhì)量提升的關系
教學問題指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挑戰(zhàn)和難題,其可以分為多個層面,包括學生個體差異、教材選擇、教學方法和評估策略等。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和質(zhì)量。因此,解決教學問題是提高英語閱讀教學質(zhì)量的前提和基礎。通過識別和分析教學問題,教師和教育決策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學過程中的挑戰(zhàn)和不足之處。這種反饋可以促使教師不斷改進和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和評估方式,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這種持續(xù)的改進有助于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同時,教師應具備一定的教育技能和知識,以便有效地傳授閱讀技巧。通過解決教學問題,教師將不斷改進自己的教育實踐,積累更多的教學經(jīng)驗,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這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效能,從而提升英語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
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問題設計的現(xiàn)狀
(一)問題情境缺乏真實性
問題情境應該能夠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思考,并與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然而,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一些問題情境過于抽象或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相脫離,導致學生難以理解。同時,問題情境的真實性體現(xiàn)在是否符合現(xiàn)實的邏輯和情境,是否能夠引發(fā)學生思考和探索。然而,一些教師設計的問題情境缺乏情感因素和復雜性,導致學生對問題的認知過于片面和表面化。此外,問題情境的設計應該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語言水平和學習需求。然而,有的問題情境難度過高或過低,與學生的認知發(fā)展不匹配,不能提供合適的挑戰(zhàn)和支持,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二)問題設計缺乏層次性
層次性問題設計是指問題按照不同的認知層次和思維要求進行組織和設計,以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由于學生在不同年級和學習階段具有不同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在實際教學中,一些問題的難度和思維要求沒有明顯的差異,無法滿足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同時,英語閱讀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如分析、推理、比較和評價等,但教師設計的問題局限于簡單的理解和記憶,缺乏對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要求,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三)問題缺乏多樣性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設計的問題缺乏多樣性,往往傾向于使用傳統(tǒng)的選擇題、填空題或簡答題作為問題的形式。這種單一的問題形式限制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的發(fā)展。缺乏多樣性的問題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限制了他們從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式解決問題。問題類型應該包括細節(jié)理解、主旨把握、推理判斷、文本解釋和情感評價等。然而,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提出某幾種類型的問題,忽視了其他問題類型。問題類型的單一性阻礙了學生全面理解和分析文本,也限制了他們在不同情境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此外,一些教師所提問題的內(nèi)容往往局限于特定的題材、特定的語言形式或特定的話題。這種單一的問題限制了學生對多樣化文本材料的接觸和理解。問題內(nèi)容缺乏多樣性使得學生難以應對各類文本和語言形式,限制了他們閱讀理解能力和文化意識的發(fā)展。
(四)問題提出主體單一
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教師通常是提出問題的主體,其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材內(nèi)容精心設計問題。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問題設計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會導致問題設計的視角較為單一,無法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同時,學生更多地扮演被動接受者的角色,接受教師提出的問題并進行回答,學生構(gòu)思和提出問題的機會有限,無法深入?yún)⑴c問題設計的過程,進而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此外,教師作為問題設計的主體,往往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材和教學目標自主提出問題。相比之下,學生很少有機會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和需求提出問題。這可能導致問題設計缺乏多樣性,無法真正符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
三、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問題設計的有效策略
(一)渲染問題情境,啟動學生思維機制
教師可以通過詳細的情境描述來渲染問題的情境,包括場景、角色、時間和地點等元素,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問題的背景和上下文。例如,可以描述一個角色在特定的地點和時間遇到了一個挑戰(zhàn),然后提出與該情境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教師還可以通過情感元素來渲染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通過描述角色的情感狀態(tài)或引入情感沖突,問題可以更具吸引力和真實感。這樣的問題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鼓勵他們深入思考和參與閱讀。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推理和問題解決,而不僅僅是提供事實性答案。教師通過提出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分析信息、推斷結(jié)果、提出假設和找到解決方法。這樣的問題可以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并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應設計多種類型的問題,如細節(jié)理解、主旨把握、推理判斷、比較對比、情感評價等。這樣有助于啟動學生的思維機制,培養(yǎng)學生多樣化的閱讀技能。通過提出不同類型的問題,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全面地理解文本。例如,在閩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4“Buying New Clothes”Part A的教學中,教師可創(chuàng)設主人公在商場買衣服進行選擇的情境,設置問題 “What does Sally want? What does Ben want? Does Sally like the pink dress? What will Mom buy? ”等。通過描述主人公面臨的選擇,教師設計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進行推理、權(quán)衡和解決問題,促使他們思考如何在不同顏色和價格之間做出合理的選擇,并給出理由和解釋。
(二)明確問題層次,提高學生思維深度
有效的問題設計需要考慮問題的層次,以促進學生在多個認知水平上思考,并幫助他們達到更高的理解水平,多層次的問題應從基礎知識的理解到更高級的分析和綜合能力。
1.理解層次。這一層次的問題著重考查學生對文本的字面理解。這些問題要求學生明確關鍵詞匯的含義、總結(jié)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或者回答關于文本事實的問題。
2.應用層次。在這一層次的問題要求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新的情境中。例如,他們使用文本中的信息來解決問題或者描述相關概念的應用。
3.分析層次。這一層次的問題鼓勵學生深入思考文章中的細節(jié)、主題、作者的寫作意圖等方面。學生需分析作者使用的修辭手法、文章的結(jié)構(gòu)以及不同觀點之間的關系。
4.評價和創(chuàng)造層次:這一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評價,并提出自己的見解或創(chuàng)意。學生應表達對文章觀點的看法,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或者進行文本的創(chuàng)意寫作。
例如,在閩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1 Winter Activities Part A的教學中,教師可提出以下分層次的問題:
理解層次:
Can you find the key words about winter activities in the dialogue?
Can you describe the main features of winter activities?
應用層次:
What kind of winter activities will you take part in? Why?
Make a poster to introduce these interesting winter activities to your classmates.
分析層次:
What do these winter activities have in common?
What kind of experience do these winter activities bring?
評價和創(chuàng)造層次:
What do you think of Wang Tao, Julia and Sally's winter.
Please write a short story about interesting winter activities.
(三)豐富問題內(nèi)容,提升學生思維廣度
通過豐富問題內(nèi)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和推理能力,幫助他們深入理解閱讀材料并擴展思維邊界。首先,教師應注重從多個角度提問,以引導學生思考多樣的觀點和可能性。例如,教師可以設計推理型問題,要求學生根據(jù)閱讀材料中的線索進行推理、歸納和判斷。這樣的問題使學生運用邏輯思維,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其次,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和自主探索。教師可以設計開放性問題,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背景知識對文本進行解讀。這樣的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他們主動思考并尋找答案。同時,這樣的問題也有助于發(fā)展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次,教師設計問題時應當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jīng)驗,與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通過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相關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對閱讀材料的關注度。這種個性化的問題可以增強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提升其思維廣度和抽象思維能力。最后,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和互動。教師可以設計團隊合作型問題,要求學生在小組內(nèi)共同思考、討論和解答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相互借鑒、合作探究,并從他人的觀點和思路中獲得啟發(fā)。這樣的問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溝通技能和合作能力,同時擴展他們的思維廣度。
(四)樹立問題意識,培養(yǎng)學生提問能力
為幫助學生樹立問題意識并激發(fā)他們主動提問,教師可以選用引人入勝的話題或故事來吸引學生的興趣。這樣的話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發(fā)他們提出問題。教師可以選用具有一定難度和復雜性的閱讀材料,以引發(fā)學生思考。這些材料可以包含有爭議性的主題或引發(fā)學生開展深層次討論,促使學生思考并提出問題。在引入閱讀材料之前,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啟發(fā)性問題,讓學生思考。這些問題可以是開放性的,以鼓勵學生思考多種角度和觀點。同時,教師鼓勵學生分享他們的觀點和想法,這樣可以促使他們進行思考和提問。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示范提問的過程,展示如何提出深入和有意義的問題。通過示范,學生可以學習到提問的技巧和策略。通過組織小組討論,鼓勵學生在小組內(nèi)分享問題和觀點,這種合作型學習環(huán)境可以激發(fā)學生思考并提問,因為他們可以相互啟發(fā)和激勵。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定期提供反饋,指導學生如何提出更深入和有針對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改進他們的提問技巧。教師設計項目化的月度任務,要求學生提出問題并自行尋找答案,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和提問。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渲染問題情境有助于啟動學生的思維機制,將問題與實際情境相結(jié)合,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問題的背景和意義,明確問題層次有助于強化學生的思維深度,通過逐步引導學生思考不同層次的問題,提高他們的分析和推理能力;豐富問題內(nèi)容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廣度,多樣化的問題類型和角度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思維能力;樹立問題意識是培養(yǎng)學生提問能力的關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問題的提出和解決過程。未來,相關教師可以進一步深入探討問題驅(qū)動教學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積極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和教學工具來開展問題驅(qū)動教學,以提高教學效果。此外,還應進一步研究教師在問題驅(qū)動教學中的角色,以確保教師具備有效引導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州市教育科學研究“十四五”規(guī)劃2022年度課題“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提升思維品質(zhì)的問題設計研究”(立項編號:FZ2022GH080)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畢娟.小學英語問題教學策略探析[J].新智慧,2022(23):80-81.
[2]王顥清.問題鏈在小學高年級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21.
[3]王嫻.淺析小學英語繪本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考試周刊,2020(67):115-116.
[4]黃月嫦.巧設問題 激活課堂:淺談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問題設計的技巧[J].考試周刊,2020(5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