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職英語教學中融入德育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依托具體的教學實踐,結合對三明市寧化縣中職學生的問卷調查,探討在中職英語課堂有效滲透德育,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提升的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中職學生;英語課堂;德育
作者簡介:林璐(1992.02-),女,山東棲霞人,寧化縣衛(wèi)生進修學校,助理講師,研究方向:中職英語。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深化道德教育引導,把立德樹人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學校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陣地,要把公民道德建設的內容和要求體現(xiàn)到各學科教育中,使傳授知識過程成為道德教化過程。英語課程是一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礎性語言課程,是對中職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
一、強化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國家對于中職學校德育工作有明確要求
德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中職學校要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努力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職學校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構建職業(yè)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落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統(tǒng)籌各領域、各環(huán)節(jié)、各方面的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將思政教養(yǎng)全面融入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專業(yè)課程教學中。
(二)加強中職學校德育工作具有緊迫性與挑戰(zhàn)性
中職學生的年齡在15至18歲之間,與普通高中學生相比,他們的學習能力較弱,但要更早步入社會。由于中職學生的特殊性,因此加強中職學校德育教育具有更強的緊迫性和挑戰(zhàn)性。
1.中職學生處于青春期,心理問題突出。中職學生處于青春期,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常以自我為中心,追求個性與獨立性,否認自身依賴性,極度渴望被認可;他們面對問題不知如何解決,情緒調控能力不成熟,情緒波動較大,存在極端情緒與偏激性行為。在這個自我意識形成與發(fā)展的特殊階段,教師不僅需要教授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更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中職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忽視思想道德的學習。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弱,學習動機不強,學習方法方面有所欠缺。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基礎較差,同時不注重基礎文化知識的學習和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法律意識淡薄。中職學生的自覺性和自制力差,注意力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分散,厭學心態(tài)普遍存在。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材施教,更要幫助學生樹立目標,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
3.中職學生家庭環(huán)境復雜,缺乏良性家庭教育。相較于同齡的普通高中學生,中職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更為復雜,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學生自卑心重,缺乏安全感和家庭歸屬感。有的父母長期在外地工作,較少陪伴在孩子身邊,以金錢和溺愛作為對孩子的彌補方式。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與有效管教,這些學生在日常生活得到的表揚和尊重等正面情緒反饋少,缺少良性的家庭教育引導,容易形成性格沖動、易怒,行為上我行我素、放任自流,自信心不足,虛榮心較強等特點。
4.中職學生身處多元化文化背景,外界環(huán)境影響力加強。當前,學生通過手機、網(wǎng)絡等渠道可接觸到多樣化的文化內容,一些不良風氣、有失偏頗的思維模式會影響學生的思想與行為。處于青春期的中職學生對多彩的世界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以外的事情上。由于自身生活經(jīng)驗不足,理性思考判斷能力不強,理想信念不牢固,有的學生會出現(xiàn)拜金、享樂、攀比等行為,集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匱乏。
二、在中職英語課堂滲透德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1.重要性。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課程的任務之一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這就要求中職英語教師將德育融入中職英語教學中。目前,越來越多的中職學生對家長教育、教師勸導、學校管理和法律法規(guī)不以為然,叛逆情緒越發(fā)突出,這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所以,加強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可行性。課堂教學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方法。英語富有人文性,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它不僅是英語國家思想文化的傳播媒介,更是世界文化和思想的重要載體。英語課程是中職學校各專業(yè)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承擔著知識傳授的作用,教師在課堂中與學生交互溝通,也是一種思維和文化的碰撞與互通。教師可將德育自然地滲透于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對道德觀念的吸收程度,這對于中職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具有促進作用。
三、在中職英語課堂滲透德育的探索與實踐
(一)中職學生對在英語課堂滲透德育的意向調查
1.調查方法。選擇電子問卷作為研究方法,對三明市寧化縣中職學生進行在英語課堂滲透德育的意向調查,收回有效問卷423份。本次問卷從學生對課堂氛圍偏好、教師授課方式、對課外知識融入課堂教學的意向、滲透德育的策略方法等方面進行問題設置。
2.調查結果分析。
(1)問卷結果情況。課堂氛圍偏好方面,54.85%的學生喜歡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40.9%的學生希望課堂中輕松氛圍和嚴肅氛圍合理切換;教師授課方式方面,71.63%的學生希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偶爾引入社會動態(tài)和故事等,21.04%的學生表示習慣于“教師講,學生做筆記”的教師主導型授課方式,2.84%的學生對教師授課方式持無所謂的態(tài)度;除政治課以外在課堂是否穿插德育教育方面,60.99%的學生表示主要是由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德育,34.75%學生表示少數(shù)其他科教師會偶爾在課堂進行思想道德觀念教育;滲透德育的策略方法方面,91.2%的學生支持教師在上課時引入時政熱點、故事等,七成以上的學生喜歡教師將分享個人經(jīng)歷、講述過往故事、社會熱點討論作為引入方式。
(2)結果分析。由問卷結果可以看出,中職英語課堂以教師主導型教學方式為主,兼?zhèn)鋷熒?。但由于英語基礎差等原因,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無法集中,課后知識點識記不牢。問卷結果顯示,中職學生偏好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教師在課堂適當引入時政熱點、社會動態(tài)、故事、個人經(jīng)歷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同時,教師將思想道德觀念滲透于具體事件的分析中,有助于提升學生對于一些社會行為、觀念的理解,對他們的思想觀念有很大影響。
(二)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方法的實踐
1.分享社會熱點和時政新聞,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如今的中職學生高度關注社會熱點事件,對時政新聞關注度低。他們會通過網(wǎng)絡媒體對社會熱點事件進行關注并參與到網(wǎng)絡評論中,對于時政新聞則多采取忽視、與己無關的態(tài)度。社會熱點問題具有“雙刃劍”性質,積極正能量的社會熱點具有道德力量,具有榜樣激勵作用;消極負面的社會熱點夾雜暴力、色情、低俗的成分,不利于對中職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的培養(yǎng)。時政新聞是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主要宣傳途徑,有利于學生了解國內外經(jīng)濟與政治發(fā)展狀況。
筆者在中職英語教學實踐中,要求學生在課前對本周或上周的時政新聞和社會熱點進行收集,剛開始上課時鼓勵學生主動進行搜集成果的分享,并表達對于某一事件的個人看法。筆者會及時地對學生分享的新聞熱點進行信息補充和事件分析,充分挖掘社會熱點和時政新聞中的德育元素,突出正面引導,在釋疑解惑的同時滲透思想道德和價值觀教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鑒別評判能力,著力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yǎng)和法治素養(yǎng),引導學生厚植愛國情懷,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
2.教師充分挖掘英語教材中的德育元素,結合個人生活經(jīng)歷,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杜威和斯賓塞提倡教育應當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要在社會生活中對學生進行教育而非局限于課本。中職英語新課標對基礎模塊的教學提出了明確要求,教師要將教材主題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和職業(yè)發(fā)展相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深化對教材主題內容的理解,樹立正確價值觀念。因此,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適時引入小故事或教師個人經(jīng)歷,以提高學生的關注度,增強互動性,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以教科版中職教材《英語基礎模塊》第一冊Unit 5 “Travelling is fun! ”的教學為例。筆者向學生展示自己在各地旅游的照片,分享個人的旅游經(jīng)歷,讓學生感知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對北京天安門、故宮博物院、頤和園、國家博物館的旅游經(jīng)歷分享,幫助學生認識北京,與本單元閱讀文章中的“Beijing is a masterpiece of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相結合,讓學生感受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通過呈現(xiàn)上海、深圳的城市面貌,讓學生見證祖國的繁榮昌盛,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在Unit 7“Why not go volunteering? ”的教學中,講到volunteer activities(志愿服務活動)時,筆者以自己參加的志愿服務活動為范例,分享自己在敬老院慰問服務中親身經(jīng)歷的小故事,向學生傳遞“敬老、愛老、尊老”的思想,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結合英語教材,通過教師個人經(jīng)歷分享有效引入切合本單元主題的德育教學內容,拉近師生距離,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課堂互動,更好地實現(xiàn)學科教育與德育的融合,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英語學科知識內容的同時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3.巧用英語格言作課堂結語,讓品德教育在課后延續(xù)。格言是人們依據(jù)日常生活經(jīng)驗總結提煉出來的富含哲理性的話語,是人們智慧的結晶,對人的發(fā)展具有指導教育作用。中職英語教師可以根據(jù)授課內容的主題,選擇適當?shù)挠⒄Z格言作為課堂結束語。這既是對于整節(jié)課的高度概括,也是對課程內容的進一步拓展延伸。同時,英語格言中涵蓋了單詞與語法,學生對其進行理解和記憶,主動接收格言中的思想觀念并加以內化,為將來英語口語表達和寫作添光加彩。
以教科版中職教材《英語基礎模塊》第一冊為例,筆者根據(jù)每個單元的不同主題選擇相應的英語格言作為課堂結語。如在Unit2“Clubs and activities are important too! ”的教學中用“A bold attempt is half success.(大膽嘗試就是成功的一半)”作為結語;在Unit3“Sports refresh me”的教學中用“First wealth is health.(健康是第一財富)”作為結語;在Unit7“Why not go volunteering? ”的教學中用“Life is the most beautiful love.(人生最美是愛心)”作為結語。
四、結語
在中職英語課堂滲透德育符合新課標對于中職英語教學的要求,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中職英語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德育,在尊重中職學生特征的前提下,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促進英語教學與德育的融合,將德育貫穿于英語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效率的同時,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印發(fā)《職業(yè)教育提質培優(yōu)行動計劃(2020-2023年)》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20(11):35-48.
[2]教育部.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課程標準(2020年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3]陳婧.英語教學應重視思想道德教育[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1(4):205-206.
[4]寧晨陽.時政新聞在高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洛陽師范學院,2021.
[5]曾詩健.社會熱點事件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現(xiàn)狀與對策[D].廣州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