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法在很多學生眼中是比較抽象的東西,較難掌握。發(fā)現式教學法能夠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激發(fā)內驅力,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根據已有知識進行假設,最后得出相關的結論。本文主要對發(fā)現式教學法在高職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
關鍵詞:布魯納;語法教學;發(fā)現式學習法;內在動機
作者簡介:李婧,南京金陵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
一、英語語法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地位
語法在英語學習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英語學習的基礎,也是核心部分。學生掌握語法知識后,不僅可以提高交際水平,還能提升閱讀理解以及書面表達能力。例如,在閱讀文章中經常出現一些長難句,很多學生表示這些單詞都認識,但是把它們組合在一起就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了。如果學生掌握了句子結構以及主從復合句等相關語法知識,就能夠很好地理解這些句子的結構,從而更好地把握文章大意,提高做題準確率,同時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語法教學是英語課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很多學生不知道使用語法的目的,他們認為學習英語語法是為了應對考試。我們習慣用語法來判斷一個句子是否準確,但是除了這個功能以外,語法還是我們表達思想感情、與他人進行有效互動的工具,能夠讓我們組織自己的語言與思維,從而形成語篇。正確使用語法能夠讓我們的表達更加準確,避免產生一些誤解,也能夠讓我們更好地進行人際溝通和交流,增強競爭力。
二、高職英語語法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模式不夠新穎
很多英語教師進行語法教學時,采用的模式是把語法知識放在PPT中,學生在課堂上邊聽邊記筆記,課下通過死記硬背的方法記住這些知識點,再依靠一些機械性練習被動地掌握語法規(guī)則。其實,他們并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這些語法知識。教師的“一言堂”導致學生不能主動參與到語法學習過程中,使語法學習停留在淺層的記憶和理解層面,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相關知識內容,更不能加以靈活運用。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學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對語法學習缺乏興趣,存在畏難情緒
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有的學生詞匯儲備量不足,語法知識欠缺。例如,有的學生對英語中最基本的幾種時態(tài)都不能進行正確判斷,更不能正確分析句子結構和句子成分。在此情況下開展教學,教學效果勢必不會理想。
(三)注重強調語法知識內容,忽視了學習語法的目的
學習語法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掌握某個句型,也不是為了掌握某個知識體系,而是通過語法學習掌握語言形式,從而更好地在日常交際中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很多教師在語法教學中忽視了這一點,教學中缺乏真實的場景以及語境,學生不能在特定情境中對所學知識加以理解及表達。
三、發(fā)現式教學法的概念以及特點
(一)發(fā)現式教學法的提出
20世紀5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杰羅姆·S·布魯納提出了發(fā)現式教學法。他認為:“提出一個學科的基本結構時,可以保留一些令人興奮的部分,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它?!薄皩W生通過發(fā)現來掌握學科基本結構,易理解、記憶,便于知識的遷移,能力的發(fā)展。”在他的倡導下,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關注發(fā)現式教學法。這種方法強調的是某些科學原理或者概念再次被發(fā)現的過程,通過反思、解決疑問,從而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二)發(fā)現式教學法的特點及優(yōu)勢
1.發(fā)現式教學法關注的不是教師的“教”,而是學生的“學”。發(fā)現式教學法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進行學習的一種方式。發(fā)現式教學法強調的是“How to learn”,而不是“What to learn”。布魯納認為,在應用發(fā)現式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應該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是學生的“helper”或者“information provider”。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開展自我探究的情境,而不是單純將知識點傳授給他們。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是以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去探究知識,而不是被動接受。他們根據已有的相關知識,結合教師提供的內容及自己新獲取的相關信息,來發(fā)現或者總結出一些新的內容或者語法規(guī)則,再通過一定的練習,把這些新的內容或者規(guī)則內化,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借助這種教學方法,學生發(fā)現的結果往往和教科書里的知識結論是一致的。
2.發(fā)現式教學法認為內在動機很重要。學生的學習成果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例如個人興趣愛好、學習態(tài)度、個人價值觀等,但最主要的影響因素還是學習動機。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很多種。在中職院校,有的學生的學習動機是為了取得好成績、獲得獎學金等各項榮譽,有的學生的學習動機則是為了得到教師或者家長的認可。但是這些都屬于外在的學習動機,只有內在的學習動機才是最能夠促進學生取得進步的。而發(fā)現式教學法正是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習獲取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fā)出來,從而形成了內在的學習動機,渴望獲得一定的知識,自主、自發(fā)地學習,學生會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和榮譽感。
3.發(fā)現式教學法強調直覺思維。布魯納認為,“分析思維以一次前進一步為其特征。直覺思維則與分析思維迥然不同,它不是以仔細的、規(guī)定好的步驟前進為其特征的”,直覺思維“使思維者可能實行躍進、越級和采取捷徑”。
既然分析思維和直覺思維都很重要,那么怎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直覺思維呢?學生的直覺思維不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形成的。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對某一個知識點或者實驗結果進行假設或者進行預測,然后在好奇心以及內在動機的驅使下,通過自己的探究、否定錯誤的假設,最后得出相應的結論。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教師不要過早地給學生一些提示,否則會扼殺他們的想象力和直覺思維。
發(fā)現式教學法的優(yōu)勢是顯而易見的。它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潛力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也可以增強學生自我激勵的內在動機,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課堂參與度,學生的自信心以及責任心也顯著增強。
四、發(fā)現式教學法在高職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
發(fā)現式教學法的基本應用流程大致如下:首先,教師提出問題或者創(chuàng)設情境,接下來學生探究教師所給的相關材料內容,發(fā)現問題并作出一些預判或者假設,然后對這些預判或者假設進行驗證,最后得出相關結論或者規(guī)律。用英文進行解釋的話,即present、notice、summarize、practice and out put。
這種方法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教師要對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及能力有所了解。根據本節(jié)課需要講授的內容,教師要預測學生可能會在哪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遇到困難,要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作出預判。教師的設問不要讓學生在思考或討論時偏離主題,以保證課堂活動有序開展。
2.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指導,及時對他們的表現作出評價。即使有些學生得出錯誤的結論,教師在及時糾正的同時,需適當給予一些鼓勵。如果在某個環(huán)節(jié)學生遇到一些困難,教師可以給予一些提示。
定語從句在高職語法教學中是一個難點,學生不易掌握。接下來,以定語從句為例,闡述發(fā)現式教學法在中職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
首先,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設計了一個“A Guessing Game”的游戲,在這個游戲中教師呈現了幾個句子,讓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通過猜謎的方式感知將要學習的內容。
1. He is the person that first flied to the space in China.
2. She is the woman that sings Chuanqi.
3. It is the food that is named after the city of Hamburg.
4. It is the country that has about 5000-year history.
學生猜出來這些謎底后,教師讓學生觀察這幾個句子的結構有什么特點。學生可以總結出這幾個句子中都有一個that,that前面都有一個名詞。從而總結出這幾個句子在結構上的共同特點:先行詞+that。接下來教師布置任務,讓學生觀察that從句和前面的名詞之間有什么關系,從而引出了本節(jié)課的主題——定語從句。
緊接著教師再次展示幾個句子,并讓學生觀察并思考:為什么有的句子中的that放在括號內,即that可以省略,而其他句子中的that不能省略呢?對這個問題,學生的答案各異,教師提示學生可以從句子結構的角度去觀察分析,于是一些基礎稍好的學生能夠得出相關結論:that在從句中作賓語時可以省略,作主語的話則不能省略。
定語從句教學中有一個難點,即同樣是修飾物,什么時候只能用that不能用which。在講授這個知識時,筆者先讓學生做幾道單項選擇題,這幾道題的正確答案都是選擇“that”那個選項。教師公布正確答案后,很多學生非常不解,紛紛表示剛剛在課堂上學到,在修飾物時,這兩個詞是可以互換的,而在這幾道題中為什么答案是“that”呢?為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個知識點,教師采用分組的方式,請學生自行討論研究,由小組長匯報討論結果。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補充。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方式理解這些語法規(guī)則,遠比教師在PPT里簡單地將知識點羅列出來的效果要好很多。
在學生了解了語法規(guī)則后,接下來就需要進行一定的練習來鞏固學習成果??梢韵冗M行一些機械性練習,然后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語言活動或者寫作練習,學生便可準確地用定語從句進行表達。
五、應用發(fā)現式教學法的注意事項
發(fā)現式教學法雖然有很多優(yōu)點,但是在教學中應用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不要過分強調讓學生去“發(fā)現”
學生的發(fā)現、總結固然重要,但是教師的引領與指導也是不容忽視的。在學生完成任務有困難時,教師要及時給予指導及幫助。其次,不能忽視教科書的重要性。個別語法知識比較復雜,如果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歸納的話,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將演繹法與發(fā)現式教學法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不是所有學生都適用這種學習方法
部分學生英語基礎過于薄弱,或者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增強。如果一味強調使用發(fā)現式教學法的話,可能會使這部分學生產生挫敗感,從而喪失學習興趣。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或者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學生互相促進,共同進步。
(三)使用發(fā)現式教學法,可能會占用較多課堂時間
發(fā)現式教學法不像傳統教學法那樣,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傳授大量的知識。發(fā)現式教學法重點關注的是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思考、總結。因此,課堂效率跟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略低。
六、結語
總之,在中職英語語法教學中應用發(fā)現式教學法,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真正實現以學為主、以教為輔。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在日常教學中,發(fā)現式教學法與講授法結合起來使用效果會更好,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知識點難易度,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靈活地使用發(fā)現式教學法。
參考文獻:
[1]黃佑全.發(fā)現法在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3(14):201-203.
[2]季愛民.試析布魯納的發(fā)現學習理論[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6):29-31.
[3]張獻臣.基于核心素養(yǎng)目標的中學英語語法教學原則和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2(6):12-17.
[4]姜洋.引導發(fā)現法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0.
[5]何拓程.再談發(fā)現式教學法[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7(Z1):12-14.